第152頁
書迷正在閱讀:超自然大英雄、誰都不能欺負我家黛玉[紅樓]、[綜漫]超自然本丸見聞錄、畢竟我只是只小老鼠[綜英美]、[主鬼滅之刃]九原之柊、[綜漫]鳴人不說暗話、團寵小王子[綜英美]、無間梟雄、紅樓之戲精賈赦、[綜漫]咕噠君被迫相親中
原來他終究還是顧及他們年少時的情誼。但他利用跟蹤自己去殺劉靈秀的事,實在是太可恨了,這件事他無論如何都難以放下。 兄弟間有什么事兒就不能擺到明面上來說?為什么表面裝成一副和氣的樣子,麻痹他,背地里就肆意利用他,殺了他最在乎的人? 穆景春思來想去還是有點心軟,覺得自己有必要把這件事跟燕王談清楚。本來他是不想再提,也不想再跟燕王有任何來往??山袢找娝咸匾鈦頌樗婺纲R壽,雖不吃甜食卻肯顧及他祖母的面子,他覺得自己應該給他一個機會。 沐景春拱手肯請燕王花園一敘。 徐青青從沐景春進門之后,就在暗暗打量他。沐景春在來之前,似乎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所從目前他的言談舉止看,還沒有發現出什么破綻。他也沒有表現出對她任何有敵意或抵觸的情緒。 能在面對他們的時候,當做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從容自若,偽裝成一派乖巧世家公子的模樣。果然是一位腹黑男主,有些段位。 待燕王隨沐景春出去之后,屋子里莫名陰沉的氛圍瞬間消散了,徐青青被請去了東閣歇著,由沐母親自陪同,謝氏和徐妙書也隨著許青青一起。 顏氏則留下來招待其余的女眷。女眷們終于自在了,漸漸活躍起來了,越發熱鬧地閑聊。而對于剛剛燕王爺在時的那些尷尬,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避諱了過去,沒人敢提。 沐母不是傻子,魏國公夫人這次特意帶徐妙書來目的為何,她再清楚不過。這丫頭長得白凈嬌俏,被教養得懂禮知節,是個靜婉的女孩。 但并不是所有的靜婉的女孩兒都適合他們鎮國將軍府。 說起來,燕王妃也是靜婉,但她的靜婉卻跟徐妙書的截然不同。 燕王妃是貞靜俏婉,靜若處子,動若脫兔。遇事的時候更偏向機靈俏皮一些,極為懂得變通,這一點上和她的大兒媳有十足的相似之處,最叫人滿意喜歡。 徐妙書則是貞靜柔婉,靜若處子,動卻如若柳扶風,真正的嬌嬌柔柔,需要被人捧在手心里呵護。這樣的女子遇事兒的時候,更多的是需要別人的保護,卻也不是說沒有半點處事能力,也能夠管家,撐起一些事兒,但終究不夠大氣。卻倒是有很多男兒偏愛這種性子的女人,也有做婆婆的喜歡柔靜一些的媳婦兒。只要家里不出大事,留這樣的媳婦兒平常管管家,過安穩的小日子,倒是足夠了。 但是鎮國將軍府更需要的是像燕王妃這樣的女子做媳婦兒,在男人在外打仗的時候,能在家穩坐主母之位,撐起一片天,做男人堅實的后盾。如今的顏氏恰是如此,當然了,燕王妃的出身與她高了不止一個等級,兩人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只是可惜這機靈又家世好的姑娘,早被皇家給挑去了。沐母甚至懊悔,當初徐達可是很看好她的大孫子,她該在徐達認女回來的時候,早早地把人見了,將親事定下,那今日便就是全然不同的光景了。即便是燕王爺當眾沒有給她面子,她也能笑得合不攏嘴了對于徐妙書,沐母如今沒存任何想法。當初兩家有意向聯姻時,那會兒她就不滿意徐妙書的性子,不過是因為身份相當顧及兩家世交,也不好多說什么。如今她身份不夠,性子也不合適,只能無緣了。 本來這稍微婉拒一下魏國公府倒沒什么,但今天魏國公夫人特意帶來燕王夫妻來長臉,沐母倒是有些忐忑自己拒了之后會遭燕王夫妻的記恨。 “妙書這性子柔靜,想來平時也沒少讀書?”沐母問。 徐妙書應承,說了兩本她最近正讀的書。 “這愛詩詞書畫,最該找個相當的人才最合適。不然小夫妻日后聊起來,驢唇不對馬嘴,那就鬧笑話了?!便迥鸽S即就說她喜歡徐妙書,可幫忙推薦兩位她看好的斯文后生,供謝氏相看挑選。 謝氏面上不動聲色的笑著道謝,心里明白沐家這是沒意思了。這倒也是意料之中的情形,因為本身這兩個孩子現在的身份已經不相配,就要看沐母是否喜歡徐妙書這孩子的性子。 若真喜歡,這嫁妝、體面魏國公府都能給,一切都好商量。若不喜歡還真是強扭的瓜不甜,沒必要強求。本來也不過就是談個意向,誰也沒情根深重,不行就散唄。 徐青青見雙方沒談攏,自然而然地告吹了,倒是放心了,繼續吃她的帶骨鮑螺。 才剛燕王不是不讓她吃么,她偏要吃個夠?,F實就是這么殘酷,可不是什么事都讓你一個王爺說得算! 徐青青以為自己坐在一邊,謝氏和沐母那邊正專注拉著徐妙書說話,沒人注意到她。她便拿著一個帶骨鮑螺一口塞滿,幸福至極,連眼睛都瞇起來。 謝氏和沐母見狀,都禁不住笑起來。別瞧她如今是尊貴的燕王妃,但終究還是個孩子,私下里偶有此一舉,倒不算失禮了,是三分俏皮,最討人喜歡不過。 “老身倒是羨慕燕王爺,能得妙人如此,夫復何求?!便迥感÷暩x氏嘆道,看徐青青的目光有絲毫不掩飾的欣賞。 待沐母和謝氏聊得差不多了,徐青青湊了過來,突然跟沐母嚴肅道:“有件事兒我不便多說,只想提醒老夫人一句,至于信不信倒是隨意了?!?/br> 沐母忙惶恐地表示不敢,請王妃盡管提點就是,她必信無疑。 徐青青也是觀察發現這沐母性子不錯,也算有點巾幗氣派的人,才會來嘗試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