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COS拯救世界 完結+番外_11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攜手巔峰、[三國]得罪魏國全員后我走上了人生巔峰、蘇曉蘇的男人們、原來是想談戀愛 完結+番外、主角攻受怎么為我打起來了、[快穿]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變了、我在古代做皇帝 完結+番外、離婚前一天和老公上床了(1v1 甜寵)、歲月知長夏、全世界都在磕我和影帝的cp
李隆基啞然,他并不是一個為了理想可以犧牲一切的人,但……“百年不改,至死不悔!”李唐天下只能在他手中盛極!他不喜一生負重而行,卻更不愿老來被人追著屁股攆著跑!他寧愿如今辛苦一點,日后在梨園安心聽曲,也不愿如今松懈,日后卻只得如喪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終日! 沈硯仔細地審視過李隆基的神色,看他不似說謊這才緩緩收回了目光,他雖不知李隆基這份壯志豪情能持續多久,但是只要他雄心未泯,那便足矣!“既然如此——請陛下斧正?!闭f話間,沈硯自衣袖之中取出一本書冊遞給李隆基,只見,五字——《科學發展觀》! 李承恩束手恭立,眼觀鼻鼻觀心,權當自己是一個木頭人,李隆基則早已沉浸在書本的世界之中,而沈硯則是檢視起自己的系統——他倒沒有打算繼續發圍脖,畢竟兩個世界的時間流速差異太大,他發得太頻繁也有些不太合適,更何況今天的這些內容實在是有些不好過審,雖然系統肯定沒有審核這回事,但是他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自然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 所以他現在在忙的并不是整理素材,而是在繼續修訂李隆基手中的那本上寫著科學發展觀五字,但究其本質卻是一鍋大雜燴,治國理念、強軍手段、發展戰略、經濟方針乃至創新技術、文化布局其上皆有涉獵。雖然有系統的輔助,已然使這本“書”足夠精簡、足夠包羅萬象,但畢竟時間緊迫,沈硯也無法保證自己的選擇就一定沒有問題。所以這一路走來,沈硯邊走邊改,夜以繼日——他的臉色可不全是特效的功勞,他那是累得??! 值得李隆基開始翻閱此書,沈硯也利用系統隨之同時進行了最后的修訂——穩一點總沒錯,先進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還是合適的最好,有些不合時宜的政策還是再過段時間看情況推行的好。不過看這李隆基的態度倒也算誠懇,有些建議或許可以更露骨、更有個人意向一點…… 就在沈硯的反復斟酌之中,李隆基很快將手中的書冊快速瀏覽了一遍,即使還未來得及細看,但是僅是管中窺豹便足以讓李隆基嘆為觀止,合卷之后,李隆基不由深吸了一口氣。 但是沈硯卻沒有給李隆基開口的機會,見他似要開口沈硯當即垂首執禮:“想必陛下心中已有決斷,方外之人不便擅論政事,貧道先行告退?!闭f罷不給李隆基挽留的機會便轉身離去。 李隆基望著沈硯的背影張了張嘴,最后還是默默地放下了抬起的手,李隆基垂眸撫摸著面前的書冊,直到高力士小心尋來,李隆基方才開口道:“……莫使人入,力士你親自把門,另外……傳子壽、玄禮入殿!” “諾,傳張舍人、陳將軍入殿!” 第11章純陽真仙十一 一項政令想要推行全國從制定到推廣需要多久?沈硯覺得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時間,這還是在不考慮執行力度的情況下得出的結果,畢竟治國不是兒戲,尤其是一場牽涉到各方各面的改革,沈硯原本心底給出的預期是二十年——他會用二十年為大唐引路,直到確認安史之亂不會爆發之后他才會離開這個世界前往下一個世界。但是沈硯怎么也沒有想到,李隆基與大唐的行動力遠超了他的想象—— 自皇宮離去沈硯并未急于離開長安,而是先后拜訪了高力士、張九齡、宇文融等人——當然他們的會面不涉朝政,畢竟這幾位固然身后之名有褒有貶,但歸根結底,對于大唐、對于李隆基他們都是忠心耿耿的。這也是沈硯選中他們的原因,他們縱私德有虧,卻無損忠義,雖有些小心思,卻也并非貪得無厭之輩,而且他們皆是有真才實學的人。 沈硯與李隆基的會談固然隱秘,但是沈硯前腳出了皇宮,后腳李隆基便召集朝中重臣亦事,更是在連續閉朝三日后突然召開大朝會,提出了引得無數人爭論不休的新法。那些地位低微的小官或許不解其故,但朝堂上但凡有些勢力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猜出了沈硯與這次變法的關系。更何況是當時就守在門外的高力士。 所以當五日后,朝議結束,沈硯尋上門時,高力士幾乎毫不猶豫地便將人請了進來。新法的實行對他是好是壞暫且不論,反正高力士看得明白,沈硯在李隆基心目中的重要性絕對是獨一無二的!畢竟,他入宮二十七載、侍奉李隆基也有二十余年還是第一次看到李隆基如此堅定地想要去做一件事。而他的一切榮耀都是李隆基給的,所以無論如何高力士不會在這種時候得罪沈硯。 連高力士都是這般態度,如今還處于觀望狀態的張九齡與宇文融自然更不可能做什么,畢竟文官與宦官這兩個集體天然對立,在情況未明的情況下他們怎么也不會傻到將沈硯推向高力士那邊。所以他們同樣默契地選擇了將沈硯客氣地請進門然后熱情地接待了他。 但是,在與沈硯會談之后三人俱是一夜不眠,第二日一早,天光未亮便在宮門口相聚了的三人對視一眼,看著對方布滿了血絲的雙眼皆是不由苦笑——那位還真是看透了他們??! “……純陽真人,真神人也!”高力士心中百味雜陳地感嘆道。 張九齡深深地將高力士與宇文融二人打量了一遍,終是收起了自己的敵意與戒備,同樣感嘆不已:“我從未想過有一日我們會站在一起……” 宇文融冷笑一聲但仍是回應道:“老夫亦然!”冷哼過后他沉默了片刻終是低聲說了一句話:“皆是為了大唐?!?/br> 張九齡與高力士目光一觸,隨即望向旁處,但皆是沉聲應道:“為了大唐!” 沈硯與他們三人究竟談了什么除了他們彼此與李隆基再無人知曉,但從那天后,張九齡扶搖直上任尚書左仆射加太子太保,賜開府儀同三司,總領變法事宜;宇文融領中書令,加紫金光祿大夫,負責錢銀、百工方面的變法;而高力士也愈加得李隆基信重,加鎮軍大將軍,封齊侯,與李承恩一同負責軍中整頓。 這三人中張九齡出身長歌門,一直是朝中清流的魁首,而宇文融乃勛貴之后在朝多年,與各方勢力的利益糾葛盤綜錯節勢力深厚,高力士更是代表了宮中的態度,有此三人從中斡旋再加上李隆基少有的強硬態度,這次變法竟然出乎所有人預料地順利——沈硯不過閉關修煉了三月的純陽功法再出門卻是發現,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 “噯!你們都聽說了嗎?天策府擴軍了!聽說當今有意讓天策府重現當年太宗時的風光,嘖嘖,想想就能猜到那有多威風!你們怎么打算?反正我肯定是要把我家小子送去試試的,說不定哪一天他就當上大將軍,給我們老王家光宗耀祖了呢!” “哎嘿!這天還沒黑你怎么就夢上了?要我說你與其等你兒子光宗耀祖倒不如趕緊湊兩個銀子買點貨物跟著商隊出去跑上一趟——別看這一來一回要花上大半年,但我聽說隔壁那老李,昨個寄信回來,他這還沒走到地方就已經賺了幾十兩金子了!而且有官府的商隊和軍隊護持,除了累了點,一點危險都沒有!這不,我那大舅哥昨個就跑我家來借錢了,說是要出去跑商。如果不是我家里孩子多離不得人,我都想跟著去了!” “嗐,你們這都多少年前的老黃歷了?現在圣上勵精圖治,變法一套一套的,只要你肯干哪里找不著發財的路子?倒是我有條新消息,你們想聽嗎?” “你這人,掉什么胃口?!快講快講!” “得嘞,瞧您這性子急的,我這不正要說嗎?這商隊不是往西邊去的嗎?咱們圣上有志氣,既然西邊都去了那自然也不會落下東邊——揚州那邊正在籌備海商,聽說再過兩個月就要出海了,那東??墒歉皇?,那珊瑚,那珍珠,你們隨便撿點回來都能賺上不少呢!” “切!你就吹牛吧,那些著珊瑚、珍珠什么的哪是隨便就能撿到的,再說了,這海上可不比陸上,真要出點什么事,那可是跑都沒有地方跑去!我可不信那些官老爺們、兵老爺們肯冒這么大的風險去跑商?!?/br> “嘖,你這就孤陋寡聞了吧!丐幫幫主,知道嗎?” “當然知道!那可是天下第一大幫呢!” “就那尹天賜,聽說是東海出身,這次海商之事宇文大人聽說原也是頭疼不已,后來不知怎的那尹天賜找上門來獻上東海海圖,這才促成了這次出海。那尹幫主也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覺得,這事,靠譜!” ……………… 聽著眾人議論不休,沈硯也不由柔和了神色,雖然這速度著實超出他的預料,但是這大唐疆土臥虎藏龍,想來也不需要他杞人憂天,既然一切都已向著好的方向發展,那他自然也不必留在這長安了——要知道,一個國家的政/治是否健康看京都是看不出來的,唯有去那些最底層、最偏遠的地方才看得出這個國家到底是真的強盛還是虛有其表。 正巧他也要去游歷這大好河山,不若邊走邊看,也好及時發現問題、提醒李隆基撥亂反正。朝中有張、高、宇文三人在若是還能讓人翻出風浪來,那李隆基真的該去請藥圣給他好好看看眼睛和腦子了。 放下憂慮沈硯重新戴上帷帽、披上鶴氅、拿上拂塵,一聲不響地再度踏上了旅程。 待到張九齡、高力士等人得知沈硯出關再趕來的時候,客棧已是人去樓空……只從店家手中得到了一張字條,上面用飄逸的字體寫著兩個大字——“勿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