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典禮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要毀約、總統寵妻太高調、修煉從斗破蒼穹開始、權少貪歡:撩婚99天、愛在明月夜、溫情總裁,學長寵妻太高調、此生,我偏不嫁你!、早安,冷傲老公、千金歸來:帝少,請小心、刁蠻萌妻:總裁大人惹不起
經過了兵荒馬亂的幾日,學堂里也慢慢平靜下來,各個班也開始按部就班的上課了,學堂便舉行了個開學典禮,作為院長的太后會出席致詞。 這算是京中的一樁盛事,京中也開始重視起這個書院來,太后開的書院,在男子學堂里也就宗學能一較高下吧,不過大家都知道宗學只是宗室的家學,京中最好的檀香書院是私人書院,院長陸清為是儒林翹楚。 京中各家夫人本來想作為學生家長去參加這個開學典禮的,太后壓根沒邀請她們,開學典禮是師生互動,帶家長做什么,家長要和學校交流自然有家長會。 開學典禮上太后致詞,說道:“世人言男子為璋,女子為瓦,生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叫弄瓦之喜,我為這書院取名華璋,是希望你們明白,你們也是璋,你們不比男子差,他們可以進學堂讀書,你們也可以?!?/br> 人群中有個小女孩發問:“男子讀書可以考科舉做官,我們為什么不行?” 她會這么問,是因為家中哥哥聽說她去上女學嗤之以鼻,說我讀書能考科舉做官,你讀書能做什么?浪費爹娘錢財罷了。 好在她是家中幼/女父母疼愛,愿意送她上女學,但她也會疑惑,難道她讀書真的沒用么? 太后沒想到這么快就有人提出質疑了,她甚至沒看到是誰說的話,但還是回答了她:“女子不參加科舉,但女子不一定不能做官,唐朝有女帝女相,只要你們足夠優秀,入閣拜相也不是不行,我亦是女兒身,經商扶弱,設濟慈堂辦女學,在我之前世人也認為女子做這些是離經叛道的,但我還是做了,并且無一人能置喙,只要你們足夠優秀足夠強大,世人的看法無法撼動你們分毫?!?/br> 她知道這樣說是在沖擊男權社會,明日恐怕民間朝野就有議論聲了,說她牝雞司晨妖言惑眾,她自己離經叛道還要教別人離經叛道。但她還是要說,她無法在學生提出質疑時說男尊女卑自古有之,男主外女主內,男子為官做宰,女子只能三從四德相夫教子。這和她的行事作風個人理念大相徑庭,也和書院的院訓不符,書院的課程沒有女誡女德這一項,卻有經商強身醫藥等課程,男子能學的,女子也能學。 她說的好像很有道理,可是細想一下就覺得不對了,她能做這些是因為她是皇帝的外孫女,嫁了皇帝的兒子,生了兒子也是皇帝,她本就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女人,她們卻大多是普通人家的姑娘,想做官談何容易。 想是有人想,但已經沒有人問了,接下來副院長也致詞,各班的管事先生上臺簡短發言,也有幾個新生代表上臺發言,多是大家閨秀撐場面,小戶人家的姑娘畢竟膽子小,但有一個八歲的小姑娘膽子很大,她上臺致詞,望著太后道:“我也想成為太后娘娘這樣的人,我想做女官,不是來這兒教書的女官,是坐在衙門里的大人,太后娘娘說只要在學堂里用功讀書,就能做官么?” 她就是方才發問的那個姑娘,太后回答了她,但她其實沒聽太明白,這會兒又上臺再問了一遍。 太后笑得很慈和,說:“學堂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同一家學堂出來的學子,有人能為官做宰,有人成為販夫走卒,還是看個人悟性的,你先好好學習,等你長大了,自然會知道自己該做什么?!?/br> 如今和她說那么多,她也聽不懂,而太后也確實不知道怎么說,如果是男兒,讀了書參加科舉,考上了進士就能做官,女子不能參加科舉,想做官就難了,除非像她這樣做出了惠國惠民的功績,有特殊貢獻的女子,皇帝才可能破例任官。 說起來,男女還是不平等的呀,其實在她以前的那個年代,男女也是不平等的,那官/場里坐著的,也多是須眉少見巾幗。在那個男女共同接受教育的年代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如今這個男尊女卑的年代。 開學典禮圓滿結束,太后也記住了這個志向遠大的姑娘,叫謝芳華,太后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芳華怎么能凋謝呢,但名字是人家爹娘取的,她也不好給人家改名,只是以后的日子里多關注這個姑娘幾分。 太后在開學典禮上一番陳詞,傳揚出去確實遭到了御史口誅筆伐,她這是什么意思,設立女學,鼓勵女子讀書做官,還拿唐朝的女帝女相做比,她這是自比武則天,想培養幾個上官婉兒出來么?太后說女子能做官又是誰給她的底氣,她不參與朝政,憑什么說出這話,她還能給女子任官不成。 皇帝沒好氣道:“這是朕和母后商議過后的結果,母后辦女學,朕是全力支持的,母后說杰出的女子能做官,朕也無異議,明君英主任人唯賢,不看性別老幼,只要有真才實學,無論男女,朕都愿意任用?!?/br> 這就是公開和朝臣唱反調了,朝臣跪了一地說這是大不韙,危及江山社稷祖宗基業的事情,陛下事母至孝可也不能愚孝啊,太后這是女子干政逆天而行,不可取啊。 這話還是說的委婉呢,還是看在太后為國為民做了許多貢獻,朝臣才沒說的太難聽,要是皇后敢這么干,一個牝雞司晨后宮干政的屎盆子就扣她頭上了,御史噴不死她。 皇帝問他們:“太后功績如何?” 朝臣面面相覷,小心翼翼道:“太后經商惠國,帶動民生,功在社稷?!?/br> 皇帝又道:“她若不是太后,只是個普通女子,朕想任她為官,你們覺得如何?” “這……” 朝臣開始斟酌語言,田御史大膽進言:“太后確實功在社稷,她當年只是公主之女封縣主,后來一路晉升,封了正一品郡主,但她再多功績,先帝給了她至高爵位,卻始終不是官位,朝瑰郡主之銜是先帝對她作為功在社稷的皇室成員的表彰,但她品銜再高,始終不是官職,先帝對太后寄予厚望,卻從未想過讓她任官,連身為皇室之女的太后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平民女子?!?/br> 平民女子如果有這樣的功績,頂多封個縣主郡主做表彰,當官是不可能的。太后確實遠見卓識勝過許多男子,她若入朝為官,定然也是入閣拜相的料,可先帝從未想過讓她入朝為官,她可以天天呆在御書房幫先帝看奏折,把首輔的是事情都干了,朝臣知道也心照不宣,但她就是不能做官,此例不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