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要毀約、總統寵妻太高調、修煉從斗破蒼穹開始、權少貪歡:撩婚99天、愛在明月夜、溫情總裁,學長寵妻太高調、此生,我偏不嫁你!、早安,冷傲老公、千金歸來:帝少,請小心、刁蠻萌妻:總裁大人惹不起
宮宴散后,蕭藝來接郡主,皇后身邊的沫云來尋他們:“娘娘找王爺王妃過去說話?!?/br> 蕭藝便攙著郡主隨著沫云去了坤寧宮,皇后正在卸行頭,沫云便陪著蕭藝夫妻兩個在外頭侯著。 約莫兩盞茶的時間皇后便出來了,很是溫和的問夫妻兩個懷胎的事情,郡主笑道一切都好。 皇后瞧了瞧她的肚子,道:“你才四個月吧?怎么肚子就這樣大了?我瞧著你也圓潤了不少,是不是吃多了些?不能可勁兒的補,孩子太大了以后不好生,你又是頭胎,更加得注意了。方才晚宴上我瞧著你嘴巴就沒停過,可不能這樣?!?/br> 郡主微窘,她懷胎以來食量倍增,都跟蕭藝吃的差不多了,她以前食量就比一般姑娘大,又向來是吃十分飽的,如今懷孕了更是敞開肚皮吃,反正有孩子做借口,胖了也是沒關系,以后再減就是了。 不過聽皇后這語氣,她吃的太多了?方才太子妃好像也有這個意思,可太醫說后三個月才控制食量呢,她懷的是皇后親孫子,總不能害她吧! 郡主把太醫說的話跟皇后說了,皇后覺著郡主身子健壯,估計孩子大點也沒關系,那還是聽太醫的吧! 關心完了孩子,皇后又關心起這夫妻兩個的生活來:“聽說你們一直沒分房?這可不好,藝哥兒毛手毛腳的,別磕碰著你了!還是分開睡的好?!?/br> 郡主心頭一凜,聽說?她聽誰說的?能近身伺候的就那么幾個,要么是太醫要么是嬤嬤,郡主心底已經有了人選,想著回去得敲打一番。 不過心里這樣想,嘴上不能這么說,郡主撒謊都不用打草稿的,笑嘻嘻道:“我們雖沒分房,卻分了床呢!阿藝不放心我,非得在旁邊守著,我也怕他碰著我呢,便把兩張榻合在一處讓他睡了?!?/br> 這要是一般人家的媳婦敢讓丈夫睡榻上,被婆婆知道了還不得翻天,不過誰讓郡主腰桿硬呢,皇后心頭不虞也只得忍著了!至于說給蕭藝塞人,別說蕭藝不會要,皇帝和郡主那也不能答應,她犯的著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嘛! 皇后僵硬地笑了笑:“你們有成算便好,今兒也晚了,你們便住在宮里吧,藝哥兒還住青云殿,思齊你便住玲瓏閣吧!” 夫妻兩個齊聲應是,向皇后告辭退下了。 郡主和蕭藝走后,皇后還坐在寂靜的大殿里不說話,貼身伺候的幾個都知道皇后心里不舒爽,齊齊向沫云投去求救的眼神,沫云硬著頭皮小心翼翼道:“娘娘,天晚了,該安置了?!?/br> 皇后長吁一口氣道:“本宮心里頭有些躁意,彈首曲子來聽?!?/br> 便有那靈巧的宮女下去搬了琴具上來,奏了曲漁舟唱晚,琴音潺潺如流水,總算稍緩了皇后心中的燥火。 郡主在玲瓏閣住了一晚,第二日蕭藝要上職,便不能送郡主回府,皇帝便留郡主晚上同蕭藝一道回去,如此郡主便在宮里溜達了一日。 雖說已入了秋,這白日里還是有些熱氣的,郡主上午去御書房待了一會兒,幫皇帝處理了些折子。今兒的御書房特別熱鬧,郡主去時太子和幾位成年皇子都在,元寶便引著她去了側殿,個把時辰后人才散去,郡主才進了正殿里頭。 皇帝給郡主看了幾份紙帖,是關于嶺南地動死傷慘重之事的解決之法,皇帝幾個兒子各抒己見,都寫在了紙上??ぶ髯屑毲屏饲?,都寫到了賑災,然后寫該派誰去賑災,以及災后重建事宜,再有當地官員是否有玩忽職守的要仔細核查。 都是皇家長大的孩子,政治敏感度都優于常人,其中又以三皇子和太子寫的好些。 三皇子主要是寫的詳細,把賑災的具體流程和災后重建的具體事宜寫的很細,條條列列的一大張紙寫的挺滿,確實是用了心的,只是郡主認為,如此倒是落了下乘。上位者的主要職責應該是發號施令和擅用人才,這詳細的執行事宜是底下人考慮的,你什么都跟他說清了,他就干死事,長久下來底下人都不動腦子,對上頭形成了依賴感,上面的人豈不是要累死。 太子倒是多寫了條安定民心,古代迷信,愚昧無知的老百姓總是把天災當成上天的懲罰,這時候若是有心思不純之人煽風點火動搖民心,說不定還真能成事,君不見先帝時期的天花便被有心人利用做了一番大事。太子寫的這點倒是其他皇子沒有考慮到的,不愧是一直被皇帝視作接班人培養的,便是先天不怎么出眾,做了這么多年太子也學會做事了。 郡主看了許久,最后給出了很籠統的評價,挺好的呀,想的挺周到的。 皇帝便叫郡主也談談想法,郡主說的也是這些舊話: “首先自然是派有能力又公正的人去賑災,錢糧少不了,醫藥也得充分,如果國庫錢不夠的話要么借點要么捐點;然后是災后重建事宜,這房屋倒塌官府總得幫他們建起來,暫時也得先給災民提供棲身之所,以及每日放糧放衣開診等等;然后這當地的屬官若有貪污受賄玩忽職守的,一律嚴懲,還得派人到民間宣傳宣傳皇舅您的仁政,叫百姓對您感恩戴德?!?/br> 郡主一口氣說了一大段話,喝了口茶喘口氣才接著說:“說了這么多也是老調重談,紙上談兵誰不會呀!實際干起來就沒這么容易。其實難也就難在沒錢,有錢阿藝都能去賑災,沒錢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派誰去都沒用?!?/br> 郡主話說的不好聽,但確實是真理,皇帝一說賑災,誰不能想到發糧放藥,可這些都是銀子??!而國庫永遠都是入不敷出的。 皇帝也是苦惱,“那你說有什么快速來錢的法子?除了募捐?!?/br> 募捐一兩回還成,次數多了誰還會拿家底去買皇帝的好印象,要皇帝的好印象還不是為了升官,升官不就是為了發財,別到時候捐了一大筆錢官沒撈著。 郡主笑了笑:“我之前不是說了嗎?借呀!” “向誰借?這可不是筆小數目?!?/br> “向老百姓借唄!以朝廷的名義向民間發放一種債券,讓老百姓花錢來買,其實就像百姓把錢存到錢莊,錢莊給他們銀票一樣,我們只是讓他們把錢存到朝廷來,這利息比錢莊的要高一點,然后得規定期限,一買就得買五年或者十年的,不到限期不準來朝廷換,這朝廷總比那些私人錢莊要靠譜一些吧,那些錢莊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倒閉了,到時候可沒地哭去,而把錢存到朝廷,除非改朝換代,否則少不了他們的,咱們現在這朝廷正是含苞待放的時候,離枯萎還遠著呢,只是這債券不比銀票能用來流通,隨時換錢,可能發行起來有些難度?!?/br> 皇帝琢磨了一會兒,豁然開朗:“你的意思是,朝廷向老百姓借錢,給他們打借條,借個五年十年的,數量還不小,利息也不低,其實也相當于朝廷開了個錢莊,讓老百姓來存錢,只是這‘銀票’不能拿來流通,不能換銀子買東西。是這樣嗎?” 郡主很欣慰,和聰明人說話就是輕松:“嗯,沒錯?!?/br> 皇帝想了想也覺的可行,這個錢莊肯定是開在戶部的,只是如何讓大家踴躍購買債券卻是個難題,畢竟借這么多錢出去著實需要慎重,雖然現在的朝廷看著挺穩的,可人都有這種劣根性,握在手里的才踏實,放別人那里怎么放心呢! 皇帝又想到了個問題:“萬一到時候國庫還是沒錢,還不起怎么辦?” 郡主一拍手:“現在發行債券只是為了應急而已,這還有五年十年的時間,您完全可以大力支持商業發展,然后收重稅,再以朝廷為單位開通外海貿易,賺他國的錢,您看看那些商人個個富的流油,可見經商才是致富之道,于國于人都是如此。再說了,按照歷朝歷代的山字走向,十幾年之后咱們大梁必定是繁花似錦,經濟文化大繁榮的時候,還愁還不了那點國債?要是朝廷真的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來,那也就無所謂信譽民心問題了,這個朝廷都得倒閉了!” 郡主說話口無遮攔的,可讓皇帝哽得夠嗆,但皇帝也沒法反駁,又想到她方才說的一個詞語:“你方才說,山字走向?什么意思?” 郡主白了他一眼:“這還用問我?從夏朝建立君主制開始,這么多朝代了,發展也有規律可循吧!無非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一個朝代則是建國之初百廢待興,慢慢發展走上坡路,到了大繁榮時期,繁榮個幾年,又開始走下坡路,直到國破。這不就是‘山’字走向嗎?命長一點的,比如漢朝唐朝,那是大山脈,山巒起伏,中間還出了幾個中興之君;命短一點的,比如隋朝,剛剛開始便已結束,那是小山丘。咱們大梁嘛,建國至今都第四個皇帝了,現在正是走上坡路的時候,如果皇舅您能找到合適的繼承人的話,大繁榮時期不遠了?!?/br> 皇帝深有體會,思襯了一會兒又道:“那你覺著,咱們大梁,是大山脈還是小山丘?” 這個問題,可就有深度了,郡主想了一會兒,在心里排詞組句: “關鍵還是看以后的君主的能力,如果出了不少明君賢君,那朝廷自然活的久一點,如果出了昏君,那就死的快了。但也不是代代明君就能壽與天齊的,山字走向是必然趨勢,一個國家一個朝廷它活了一定的歲數,身上就會有許多沉疴舊疾,明君的出現可以延緩它的衰亡,卻不能阻止。 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并不都是昏君,比如隋煬帝,他也是個文韜武略的帝王,年輕時四處征戰立下赫赫戰功,陳國之役他就打的很漂亮,于權謀心術上也能將自己的嫡親長兄拉下馬,還留下了造福后世的大運河。這樣一個英主,后人對他的評價卻是昏庸無道亡國之君,他或許私德上有缺點,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稱得上大有作為。 只是這個國家本來就有很多弊端,隋文帝雖然滅了各國政權,建立了統一的大隋朝,可他并沒有撲滅各處的火花,因為隋煬帝上位后很快就有了十八路反王,這個國家本來就沒有完全收攏起來,楊堅稱帝太過匆忙,根基不穩,所以隋朝只是曇花一現。 還有宋朝,宋朝的衰落起因是冗官冗兵的大量出現,以及吏治污濁國風敗壞,這其實是每個朝代衰亡的必然理由,一個國家經過歷代積累,總會出現毒瘤,明君只能抑制這個毒瘤,卻不能拔除,而昏君卻會加劇病情惡化。所以嘛,大勢所趨,這是避免不了的,沒有哪個朝代能千秋萬代,咱們能做的,只是打下堅實的基礎,盡力讓這個朝廷活的久一點?!?/br> 郡主熟讀史書,對歷史趨勢看得很透徹,皇帝懂的比郡主更多,可他作為皇室子弟,并不想承認他們家的政權也有衰亡的一天,而別人也不會對他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只有郡主和他親近,向來有話直說。 皇帝沉默了許久,似是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最終長嘆一口氣,而后道: “你說的沒錯,這理許多人都懂,只是沒人敢說罷了。選擇優秀的繼承人確實很重要,依你看,朕這些兒子,哪個合適?” 這是皇帝第一次正面和郡主討論儲君的問題,郡主再口無遮攔,這事也不是她該發表意見的,遂道:“我如今的身份,可不好說這個?!?/br> 皇帝似有些失落:“罷了,你不說,朕心里也有數?!?/br> 郡主陪皇帝在御書房側殿用的午膳,午膳過后便回了玲瓏閣小憩,一直憩到日頭西斜,果然孕婦嗜睡。 郡主整理了儀裝后便等蕭藝來接她,夫妻倆個趕著回家用了晚膳,晚膳后兩人坐在葡萄架下看月亮,伴著蟲鳴聲說些私話。 月華如水,情人低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