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畫里風靡萬千的我[快穿]_149
到那時寫入折子,呈到案前,文武百官和鳳帝都定會為他們俯案勞形的行為感到十分欣慰??上麄儾恢?,負責記載賑災事情的隨行官員,和那所謂的考校人,早在盛寶箏奔赴前線時,就包袱款款跟著去了。 他們相當于做了好幾日的白工,拋了好幾天的媚眼給瞎子看。 — 盛寶箏并非秦驍那種習武之人,有一身罡正之氣護體,他很畏冷,所以穿得很厚。 他里面穿了三件棉衣兩件棉褲,保暖的大襖自然少不了,外面又罩著殷鳳淵給他披的貂皮裘,用來擋風御寒,腦袋上戴著貂皮帽,手上則是厚厚的手套,漂亮的臉頰兩側捂著兩兔絨的耳扣,懷里再揣一個烤火的精制手爐。在雪地里笨重走過來時,有點像一顆會走路的雪球,好在他身份高,沒人敢直接笑話他。 都自覺地上去搭了把手,“世子小心,這雪深地滑,容易栽倒?!?/br> 往往剛說完,盛寶箏就摔了個狼狽的狗啃泥。 京畿衛紛紛噤言,但盛寶箏總會出乎他們的意料,連同行的魏小侯爺有時脾氣上來了,都會叫囂兩句,“都沒長眼睛嗎,本侯爺都摔了還不趕緊來扶,萬一受涼了有你們掛落好吃!” 而盛世子同為鐘鳴鼎食之家的少爺,但卻半點架子也沒有,總是笑呵呵的,被人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也沒有遷怒人的習慣。 不需要人扶,自己就爬起來了,然后拍了拍身上的雪,又繼續往前走,實屬平易近人得很。 親眼所見前線災區的慘烈,盛寶箏心有戚戚然,一邊想著明明都傳遞消息了,兩位皇子怎么還不來,一邊只好帶著京畿衛上前指揮賑災。 疏通和拯救災民于冰雪之中,是眼下的當務之急,京畿衛分成若干隊伍,四散開來,能救多少是多少。 其次是通過發放衣物和施粥來安撫民心,棉衣保暖效果好,但數量有限,完全不夠分。在來時的路上盛寶箏就花銀子,在沿途的成衣店買了不少冬衣,甚至向掌柜買了雞鴨鵝的羽毛,還有些許秋天采摘的蘆花、破敗的絲織物,拆一拆,填充進棉衣邊角內,這樣五千件的棉衣,能拆出六千件的效果,御寒效果也能維持。 然后盛寶箏吩咐煮粥,這些災民都餓狠了,久不進食,胃的消化能力弱,體內水分缺失太多,最好先吃軟爛的稀粥,還得控制進食的節奏,必須得緩慢,不能一下子狼吞虎咽。否則很快又會上吐下瀉,讓施救的效果大打折扣。 “這樣不好吧世子,災民們都餓好久了?!必撠熞ㄖ喟l粥的京畿衛一臉為難道,災民們的慘狀落入他們的眼中,讓他們很是同情。 好不容易等來了救援,這時溫香的粥食放在災民們面前,不三兩口扒完就不錯了,居然還逼著他們慢慢吃,這太殘酷了,還容易被說成冷血無情。 果然,一開始盛寶箏這樣的交代格外招惹非議。 后來災民們發現特別饑餓吃狠的人,真的如盛世子所說,上吐下瀉還排不上看病隊伍時,都嚇到了。凍死餓死的人那么多,能活到今天的,哪個不惜命?這時候哪怕再餓得痙攣痛苦,也會自發選擇緩慢進食了。他們也不是心甘情愿這般聽話,純屬盛寶箏“殺雞儆猴”,故意這樣演了一出,然后還徐徐地給了幾波甜棗,譬如前兩日吃粥,等胃養好了,就能粥里加青菜、放rou,再過兩日能吃餛飩,能喝魚湯。 就如同在驢子面前叼一根蘿卜,想到幾日后的伙食,所有災民也只能捏著鼻子心甘情愿了。 賑災隊伍里有幾大車糧食,當然也有負責做飯的人。 盛寶箏的話傳出去,膳房的火頭立即火急火燎地跑過來,明明是大冷天,對方卻被逼得滿頭大汗,甚至顧不得身份尊卑,焦急道:“世子,您跟災民們說的啥呀,這天氣rou都少,您讓小人能去哪里找魚,更別說還煮魚湯了!” 這不是胡扯嗎,這白雪茫茫天寒地凍的,家畜都凍死不少,勉強可以做rou吃,但這魚,難道要天上掉下來?偏盛世子跟災民們這樣許諾,頂著無數人殷切的目光,膳房內上到廚娘、下到小廝都感到頭皮發麻。一群少爺們似乎也饞了,兩眼放綠光,時不時向他們拋媚眼調侃道:真有你們的,有魚還藏著掖著,不給我們孝敬孝敬,這理所當然的相信口氣,讓膳房的壓力瞬間就大了,完全無法解釋,他們壓根沒魚。 盛寶箏安撫他道:“別急,我有辦法?!?/br> 在本地人的帶領下,盛寶箏帶上一群力氣大的侍衛,和躍躍欲試的魏紫延等人,戴上堅硬的工具,來到被冰凍的河邊。 大家輪流在河上鑿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鑿出第一個洞。這冰層厚度超乎想象,如若不攜帶尖頭錘子,尋常人根本無法鑿開。等鑿開后,落網和落網,放置魚竿的放置魚竿。 魏紫延就是一個富貴溫柔鄉中長大的,缺乏生活常識的公子哥,他傻傻地看著侍衛們鑿洞,然后才等了一會兒,很快冰層下就有很多魚跟傻子一樣張著魚嘴,紛紛冒頭,完全是上趕著竄頭。 看著這一幕,他目瞪口呆,嘴也張得很大,跟此刻的蠢魚有得一拼,“阿箏,怎么會有魚呢?”神了,這么冷的天,人都被凍得要死要活的,這魚活在水里,怎么沒被凍死呢,還蠢到上趕著給人送菜,簡直匪夷所思。 盛寶箏懶得給他解釋,水下和岸上的溫差,和這些魚其實是趨氧而來等道理,冬天家的魚動作笨拙緩慢,他拿起一根魚叉,隨意一叉,就是好多條! 別的不說,今日份的鮮嫩魚湯是有了。 雖然前線物資條件簡陋,沒有調味的小蔥,也沒有白嫩的豆腐,但純魚湯放點野菜,稍微放點鹽,應該也夠滋味了。當時他來時執意帶十幾箱鹽,不少人都罵他鋪張浪費,現在聞到魚香,卻豎起大拇指夸他深謀遠慮。 盛寶箏煮完一鍋魚,率先端了一小碗不摻鹽的給房內昏昏欲睡的小白狐。對對方舔了幾口,說了句“難喝”,但還是全部喝完了,還細嚼慢咽地把那巴掌大的小魚細細拆了。 后來的魏紫延,怎么撈都沒在湯內撈到半點魚rou,不禁感到分外郁悶。 魚湯的味道飄到災民們鼻中,明明沒有入他們的口,但人人精神一振,口中很誠實地分泌出唾液,更加相信聽盛世子的話,有rou吃。 這下子,年輕力壯者心甘情愿配合京畿衛賑災,撫恤一些鰥寡孤獨、老弱病幼;有病的則去醫療隊內排隊看病,太醫院的人不吝嗇藥材,還會賜下一些摻驅寒姜片的湯藥,如果身子捱得過,就等同于戰勝了這場天災。 古人語,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天災已無可挽回,后續卻可事在人為,人人皆盡心全力。 這種精神氣,是盛寶箏有意培養的,顯然效果還不錯。 白云學院的學生們也沒閑著,在盛寶箏和秦驍的帶領下,他們現在極為熱衷于“撿尸”,不是在雪地里刨人的尸首,而是在山野叢林間撿那些凍死的飛禽走獸的尸首。 如果能撿到一只死不瞑目的兔子或者野貍,都能把他們激動半天。更別提,一些在洞xue里冬眠,把自己凍死的或者陷入沉睡的動物,遵循著大雪封山,但狡兔三窟的定律,一逮一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