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
徐麒臣的出現顯然讓國公府眾人喜出望外,這門親事一蹴而就。 柔之說道:“從一開始,那不過就是門別有用心的親事罷了,錯就錯在有人動了真?!?/br> 徐麒臣聽到“動了真”三個字,眼神一變,欲言又止。 柔之低頭,輕輕地笑了笑:“先動了真的人,注定要低一頭的?!?/br> 就像是所有成了親的女子一樣,沈柔之未免對徐麒臣生出幾分仰慕跟依賴,還有一份難以言說的信任。 直到那天,有個人跟她說:“你以為他是真心喜歡你的?笑話,要不是因為能利用你制約東華王,利于楚王殿下的大計,他才不會多看你一眼!” 柔之現在還記得當時自己的心情,如飲了一杯摻雜了鋒利刀片的冰水。 她并不相信這殘忍的事實,但是現實不由得她不信。 那人的聲音里帶著明目張膽的惡意:“如今殿下地位穩固登基在即,東華王又孤軍深入,早是一枚棄子了,呵呵,他四面楚歌沒有援兵,遲早晚也是死,而你也是一樣,只要謝西暝一死,你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br> 那時候沈柔之才知道,自己原來只是牽制謝西暝的棋子。 怪不得謝西暝這兩年都乖順的很,雖然在軍中威望極高,但朝廷卻并沒有如同對待其他帶兵之將一樣百般忌憚刁難,而謝西暝也表現的非常忠貞,就算有其他的將領不服朝廷管束或者一些舉措,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助力朝廷鏟除。 柔之先前還以為謝西暝只是盡忠職守、忠君忠國而已。 原來還有這么一重緣故。 原來她沈柔之竟然還有這么大的“作用”。 起初柔之有點懵,有些傷心,還有些失望。 但她很快地“清醒”了過來。 柔之終于決定,由自己的心做一件正確的事情。 當初謝西暝離京的時候帶她去過那長記壽材鋪,并告訴她若情形緊急便過來遞消息,他千山萬水必然趕到。 那時候她只是嗤之以鼻,以為自己是永遠不會再去第二次的。 但她終于還是去了,而且是為了自己挑選壽材。 柔之篤信,不管謝西暝在哪里,他一定都會得到消息。 ——他會知道,他的長姐要死了。 而他……就算是只剩了最后一口氣,在聽說這個消息后,也一定會不顧一切地趕回到她身邊。 事實證明,柔之賭對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10-26 21:20:24~2020-10-27 22:39:0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沐戈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54章 沈承恩的傷在冬至來臨的時候還沒好利索, 畢竟是傷到了肺,在寒冷的冬天尤其好的慢。 所幸他已經離開了都察院回到了沈府。 本來冬至這日,柔之是應了皇后娘娘之情進宮赴宴的, 可因為沈承恩的病、另外也是不想再節外生枝, 故而自請其罪,以照顧沈承恩盡孝道為由, 請辭入宮。 皇后也知道此事,體恤柔之憂慮孝順之心,反而派了內侍前來沈府宣旨安撫, 又賞賜了若干東西。 直到過了臘八,沈承恩的情形才算穩了下來。 但他一時仍是不能回順天府當差, 年下府衙的事情又繁雜又忙亂,缺了一個通判, 自然是處處不便,但也無可奈何。 沈承恩本想支撐著回府衙的,卻給柔之勸住了,一是他身體要緊,二來眼見要年關了, 當然是要康康健健的才算闔家安泰。 老夫人也是這個意思,一老一小的規勸之下,沈承恩只好仍將養家中。 而在沈承恩養傷期間, 自然也有不少官員前來探望, 徐麒臣便來過了一次。 以往有人來, 柔之還出面吩咐應酬之類,徐麒臣到了,便叫珍之出面安排招待迎接之事,竟是一面也不肯再跟徐大人照會。 珍之這邊, 之前韓奇因為誤闖了都察院、又犯了都察院的禁忌,給打了一頓關了幾天,這個紈绔公子哪里受得了這些,竟也大病了一場,本來還有幾分相貌,如此一來,瘦的兩頰凹陷,顴骨高聳,越發顯出幾分猥瑣。 韓家這次上京自然是要確定迎親事宜,誰知沈承恩傷重,自然不能議事。 加上韓奇又在都察院受驚,沈珍之心中暗喜,卻悄悄地找到老夫人,故意愁眉不展地說:“父親傷的如此,長姐為了伺候父親甚至放棄進宮,我想到先前不顧恤老太太跟長姐一片苦心,任性嬌縱讓您跟長姐生氣,甚是后悔,如今并沒別話,唯有也專心一志地相幫著長姐伺候床前,至于婚嫁的事,望老太太先回絕了韓家,我是絕不能在這時候貿然離開家里的?!?/br> 老夫人見她說的懇切,還以為她是真心悔改了曾經,也是真心的孝順,當然連連點頭。 而且沈柔之之前也病了一次,如今還要照看沈承恩,實在辛苦,要是珍之真想幫著自然是好的很。 然而韓奇病中,賊心不死,叫人約見珍之。 珍之答應了前去,可閑話不到兩句,卻偏偏說起都察院的事情:“我才知道那位徐大人是有名的鐵面無私的,平生最恨徇私情的人,這幸而是看在父親重傷的面上才將你放出來,只難保徐大人記仇啊?!?/br> 韓奇一驚,忙問記什么仇。 珍之左顧右盼,低低道:“我偷偷地聽小廝說,他派人在查韓家呢,表哥在洛州沒做什么……會叫他抓住把柄的事兒吧?要是有可得及早打算,這都察院不動則已,一動……那可很不好說,出不出得了京還是難題,偏偏父親病的如此,若真的事發,只怕也難求情,表哥我可是為了你好,你務必自己多留心?!?/br> 韓奇在洛州算是一小霸,身上哪里會這么干凈,總有大大小小的孽債。 聽沈珍之這么說,又回想那天給兇神惡煞般壓著打的情形,驚心動魄,當下便信以為真,當下也不顧病好,便慌忙地支撐著跟老太太告辭,逃難似的跑了。 沈珍之打發了韓家的人,雖然去了一件心事,但仍是忍不住嘆氣:“當初到底是眼瞎心迷啊,要是聽長姐的話又何必如此?!?/br> 從沈珍之回心轉意開始,她便刻意對柔之示好,府內種種行事皆看柔之心意臉色行事,就算吳姨娘在她耳朵邊上再說什么,也不像是先前般心志動搖了,反而加以斥責。 對于韓家之人的離開,柔之卻并不放在心上,唯一覺著欣慰的是,這韓家人走了,府內的家用好歹能省一些了。 本來沈承恩的俸祿就不算很高,只是當初上京還帶了些盤纏,之前宮內的娘娘又有些賞賜,所以還能支撐著,只是眼見年下,各府都派人來送年禮,府里當然也不能缺了禮節,加上采買年貨,花費不小。 那天正在心里算計,珍之從外頭來,手里拿著一疊東西,走進來說道:“長姐,這是宏伯叫我給你看的?!?/br> 柔之接了過來,翻看了幾張,便怔住了。 原來這一張張記錄的都是跟府內有交際往來的官宦之家的回禮,還有年貨的清單等等,詳細清楚,一應具全,比自己先前梳理的都明白。 珍之探頭看了幾眼,悄悄地說道:“我看宏伯叫了幾個家丁在外頭吩咐他們去送禮,不愧是定遠王府里出來的管事,這下長姐不用發愁了吧?” 柔之想了會兒,只是一笑。 珍之打量著她:“長姐,小西……小郡王還沒有消息嗎?” “沒得?!?/br> 珍之道:“眼見過年了,他總不會不回來團聚吧……” 柔之默默地垂著眼皮。 珍之想要討她歡心,便帶笑說道:“長姐,小郡王真是什么事都替你想到了,這里里外外的真是多虧有他?!?/br> 聞聽這個,柔之反而緩緩地斂了笑。 沈珍之見她這樣反應,有點失望,便不敢再說謝西暝,只道:“昨兒英國公府的人來,送的禮格外豐厚,長姐你說……年前是不是得去他家里一趟?” 柔之淡淡地看了珍之一眼:“去他家做什么?” 沈珍之心里想的,是英國公府的曹亦寒,聞言卻笑道:“昨兒表哥跟青蓮姑娘都來了,咱們當然也要禮尚往來,不然叫人覺著是咱們沒禮數呢?!?/br> “我不去,”柔之輕聲說道:“至于你,你別忘了,韓奇雖然走了,你跟他的親事可還在呢?!?/br> 沈珍之聽了這話臉紅起來:“長姐……” 柔之淡聲道:“你不要以為我不知你的心思,之前你叫韓奇去都察院,我就覺著奇怪了,你……后悔了是嗎?” 沈珍之見柔之已經明白了,頓時站起來,又驚又愧:“長姐!我、我……” 柔之嘆息:“當初我那么苦口婆心,你只當我是要害你,沒想到這么快你自己倒是醒悟了?!?/br> 韓奇在府內住著,若是按照珍之以前的行徑,自然要千方百計找機會跟韓奇相會,可是珍之的表現很叫柔之意外。 她當然看出來,沈珍之對韓奇已經不像是之前一樣了。 柔之很吃驚的是,當初她說破了嘴,珍之卻反而狗護食一樣死死咬著韓奇不放,現在她不管了,珍之反而自己想通看穿了。 她本來以為得等珍之嫁過去后,才“日久見人心”呢。 沒想到只是換了一個環境,見多了幾個王公貴戚,她的妹子自個兒眼光就“高”了起來。 沈珍之局促不安,無奈之下便向著柔之跪倒:“長姐,我是真悔過了,那韓奇、那韓奇……你先前也看見了,他簡直沒一點像樣的,我只恨自己當初鬼迷心竅瞎了眼,我實在是不想、不想嫁給他?!?/br> 柔之道:“你不必跟我說,當初是你選他的,我已經說了我不管,如今你既然反悔,我依舊不管,你自己處置吧。不管怎樣,你只記得一點,除非你們的婚約作廢,否則的話,絕不許你又胡來!不然我可不答應,你也不要怪我不留情面?!?/br> 珍之只連連應允。 畢竟柔之雖早看穿了她的心意,卻并沒有因為洛州的齟齬而強加攔阻,這對珍之而言已經是開恩了。 沈柔之見她如此馴順,想了想,還是提醒了她一句:“你先前看上韓奇,非他不可,現在又覺著曹亦寒好,但將來呢?若你發現那曹亦寒并非良人,又能如何?” 那英國公府看著花團錦簇,實則是個什么齷齪地方,她很清楚。 珍之愣愣地,又有點臉紅:“長姐……” 沈柔之卻不想再說下去了,擺擺手道:“你出去吧?!?/br> 年底將至,西北方面突然傳回了一個密信,邊塞守軍跟來襲的狄人交手數次,連連大捷,而在一次奇襲狄人營寨的時候,竟找到了之前傳言殞身于軍中的吳王殿下。 吳王是楚王的兄長,之前作為監軍前去邊塞,卻因為輕敵而中了狄人埋伏,這么多年來都以為吳王已經死在亂軍中了,沒想到竟還活著。 消息雖然隱秘,卻飛快地在京城之中傳了開去,聽說皇帝已經派人緊急趕往邊城,命把吳王殿下接回。 在京城之中漫天飛雪跟煙花交相映襯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原本如一盤散沙的邊塞守軍,早已經給整肅一新,不再是昔日那種頹靡不振的氣象了。 除夕夜,邊城難得地也放起了煙花,城門口的小兵們烤著火抬頭看天上的絢麗煙花綻放。 兩個人瞇起眼睛,臉上也都不約而同地露出了笑容,其中一個說道:“真是有日子沒看到這么好的煙火了?!?/br> “是啊,之前沒當過年的時候,狄人就來sao擾,忙著打仗逃難還來不及,誰還有心放這勞什子,如今好不容易打了幾個勝仗,叫人的心跟眼都清明起來了?!?/br> 另一個小兵撿起火桶旁邊烤的紅薯,掰開一半分給對面的,見左右無人,才小聲道:“為什么會接連打勝仗,你聽說了沒有?” 那小兵咬了口紅薯,因為太燙,便嘶嘶地吐氣:“你說什么?” “我聽說,咱東華城是來了一個了不得的英雄,是他領著大家伙兒指揮作戰,這才獲勝的?!?/br> 小兵一聽就激動起來,手中握著的紅薯很燙,似乎心也跟著發燙起來,他迫不及待地說:“你說的是這個啊,我也知道,那天我還看見了呢,咱們的傅將軍跟胡將軍等不是簇擁著一個戴著面具的人嗎?兩個人都顯得很恭敬的,后來我問校尉那人是誰,才知道是帶著我們打仗的頭頭?!?/br> “你說那人是什么來歷,傅將軍的性子可是最烈的,怎么居然甘心情愿地聽別人的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