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世家(科舉) 第125節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寡婦再嫁[穿書]、穿書成了紈绔男二后、快穿攻略:女配逆襲虐渣記、張三豐弟子現代生活錄、云吸毛茸茸,全網為我爭風吃醋[穿書]、古井觀傳奇、狂婿、總裁大人請接招、五龍通靈鏡、釣上一個神仙
處理完許誠后,云舒周已經遭圍了不少人,為了避免被人圍觀,云舒讓人帶走許誠之后,自己也上了車回家去了。 他也是后來才知道。當初朱茂回了燕城,這會兒燕城雖然沒有被屠城,只是當初跟朱茂家里有過節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屠了全家。 許誠家就是朱茂破城后第一個遭殃的,他們家,上至老爺夫人,下至挑糞擔水的仆人,全都被殺了個精光。 當初許老爺對城內許多人多有作怪,云舒對于他被殺是沒有多少觸動的。只是想到許誠的妻兒都沒有幸免之后,多少還是同情了許誠兩秒。 不過這無論如何也成為不了許誠傷害他的理由。畢竟殺許家全家的人又不是他們顧家。 大概早眼紅了顧家,加上知道顧家跟朱茂之前常來往。手刃不了朱茂的許誠便告發了云舒,想要托他們一家下地獄。 好在顧家有個云舒撐著,好歹沒出大事。 云舒在查到許誠之后,沒有手軟的讓他丟了官職。于是許誠懷恨在心,就做出了刺殺云舒的事情。 云舒也不打算放過打算殺死自己,并且付諸了行動的許誠,根本沒有去撈人的打算。 畢竟許誠的行為很有針對性,很明顯就是沖著他顧云舒來的。 對于這樣的行為,云舒是很看不上的。 許誠自己無能不去參軍殺敵,沒本事去殺朱茂,躲在京都的和平里去殺一個跟他的家仇無關的人,幾乎可以算是無能狂怒。 這樣的一個人,云舒甚至不想將他稱之為男人,對他簡直充滿了蔑視。許誠這樣的人,就是死也是活該。 刺殺二品官員,沒過幾天許誠的判決消息就出來了,毫無意外就是個死刑。 第138章 冬日朱茂部隊到了冬日已經顯現出疲軟的態勢, 南邊笙歌帶著部隊死守城門,愣是讓朱茂打了幾個月都沒有損失掉一座城池。 只是軍隊報上來的傷亡人數也已經近萬了,可見他們這幾個月打的慘烈。 一開始猛攻下的兩座城池,是靠著多少士兵的鮮血換來的。 等朱茂軍中顯現出疲憊的時候, 笙歌立馬提高士氣, 一通亂殺亂沖,接連收復了三座城池, 朱茂的主要軍隊被殺了大半。 原本來年春天眼看就要到了, 笙歌的壓力真的不少。后來因為這一場戰役朱茂他們被大敗之后, 軍隊內部產生了分歧。 后來朱茂的軍隊一分為四, 朱茂跟他叔叔武藝帶領的軍隊占了原本叛軍的半數。 這也給了笙歌一個機會, 乘勝追擊, 在夏季來臨之前總算將朱茂軍隊驅趕到了南邊蠻荒地區。 雖然沒有擒殺了朱茂,不過笙歌總算還是完成了跟周帝的約定。 朝堂內部原本抗議用笙歌的人, 在聽到笙歌勝利的消息之后, 一時間鴉雀無聲。 周帝當初的目的也就是測一測云舒跟笙歌的忠心,如今派人徹查下來,云舒跟朱茂沒有勾結已經是板上釘釘。 再看笙歌一系列行為,周帝也認這個結果。于是對笙歌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甚至給他封了伯爵,讓他繼續帶兵在南方攻打其他殘余勢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云舒的官途也算是動蕩,然而多辦是因為友人親戚而出的亂子。 周帝原本對笙歌的勝利而感到高興, 云舒想著趁這個時間,想要向周帝提出讓云璟回京做官。 誰想南邊又一勢力已經打去了宋城, 云璟原本是帶著百姓守城, 死守在那里不肯走。 然而敵方太強, 云璟一個文官,到底沒有帶兵的經驗,最后花不到半個月時間就被人開了城門。 云舒聽說云璟原本投河自盡了,又被家人撈上來沒死成。 后來被人生擒。敵方為首的亂臣聽說過他的名聲,于是想要讓云璟去他的陣營。 顧云璟很是說了一段辱罵的話,可對方不氣惱。以要屠殺城中百姓的威脅而成功讓云璟放棄了抵抗。 雖然顧云璟在軍中無作為,然而卻是確確實實地站在了敵方陣營。 周帝聽說之后,勃然大怒。立馬又調軍去鎮壓。 一個月的時間,城池被收復,敵方將領被斬首。 剩下的就是那些投靠了外賊的眾人應當如何處置。周帝的處置自然簡單,只有一個“斬”字。 云舒聽聞云璟在里面,已經逃來京都的大堂哥一家子趕緊過來求云舒幫忙。 云舒知道如果去勸周帝,必然得到周帝的厭煩。然而這不但是自己的哥哥,還是他的知己。 他也很清楚,若不是被人以屠城威脅,估計這會兒顧云璟自己也早自盡了。 云璟為人清高,這一遭遇必定將他翅膀都給折斷了,從今以后只怕他要愧疚的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可是即便如此,云舒也不希望堂哥死。于是冒著被罵的危險,前去求周帝饒了云璟一命。 周帝對云舒的請求一開始是感到厭煩、發怒,然后干脆不理會。 而且若不是看在云舒忠心且能力強的份兒上,換做別的官員的話,估計早已經挨板子了。 云舒既然已經去請求了,那必然要將云璟的性命保住為止。 他替云璟辯護的理由也是從百姓出發。云璟跟那些主動投誠的人不同,他是原本赴死,沒死成,為了百姓才活下來的。 如今朝廷要砍了他的頭,云璟他自己大概也是認的。 只是云舒他們在竭力挽救。畢竟顧云璟還有妻兒,畢竟他有治國的才能,這樣的人死掉太可惜。 為了救這個堂哥,云舒不惜在殿前跪了三天,膝蓋都跪到發青,每天從早到晚,第三天總算體力不支暈了過去。 周帝見云舒如此堅持,沒有辦法,最后算是格外開恩,免了顧云璟的死刑,但是不許他之后的三代入仕途,就算是絕了他們家的書香。 原本叛國是要誅九族的,周帝其實已經是很開恩沒有殺掉那些叛國者的近親。 如今又因為云舒而法外開恩,其實能夠看出來,周帝本性并不很壞,只是太容易被人利用。 云舒也漸漸下了些決心,繼續輔佐秦韶瑜。只是如今經過顧云璟的事兒只怕周帝已經不太信任他了,想要挽回也十分困難。 云璟獲得釋放后,已經被罷了官。他被押送來京都,跟家人會和之后,就準備帶著一家子人回宋城繼續生活。 經歷了少年得志、青年的貶謫、喪父之痛、被迫叛國,最后被定罪要回鄉之后,他原本閃著光的眼睛此時也變得麻木了。 云璟是他們那一脈排在老二的,之前都是他處處壓著大房一頭。如今總算“長幼有序”了,大哥哥顧云墨反而開始安慰起弟弟,對云璟的態度也好了不少。 嫂子孟氏看著他們兄友弟恭的模樣也著實歡喜,雖然結局對顧云璟來說不大好,但好歹人還活著。 即便不能發達,守著老家的土地怎么也餓不死。自然,這是要拋開戰亂才能說的話。 朋友幾個灑淚送別了云璟,云舒覺得自己的心都仿佛已經麻木了。早些年的時候還會感慨一下這當的什么官。 如今卻不是這樣想了,朝堂局勢要挽回,人間險惡正是留給他們這些當官的走的。 大勢不在,他也該力挽狂瀾才是。 自云璟走后也沒有什么好事兒發生。云舒的幾個門客在這次的會試中中了一半。 殿試之后卻沒有一個能留在京都學習的,全都要被分到地方去。 于是送走了云璟之后,云舒又要送別在京的朋友。 這么忙碌下來,很快就又要入夏了。 聽說柳月棠那邊至今還沒有定下婚事,早兩年她表哥表嫂還許她出門。 如今她二十歲了還不嫁人,家里覺得她似乎沒將心思用在選夫婿上面,于是為了讓她靜心,干脆將她關在家里。 似乎是做的不嫁人就不許她出家門的準備。 云舒勸過兩回,李茂一著急,甚至說了讓云舒干脆娶了柳月棠的話。這之后云舒也就沒再勸過了,免得傷了朋友之間的感情。 五月弟弟來信,又抱怨了一次云舒回信少回信慢的事宜。 這也不怪云舒,實在是這幾個月的時間一直忙亂,抽不出什么空兒去回信。 先前又是笙歌的事兒,然后又是顧云璟的事兒,夾雜科舉會試、殿試,然后柳月棠的事兒他也要多給幾分關心。 還有安排投奔來的幾家親戚,實在忙得找不著北。 原本他跟弟弟約好,每月一封信件。到了今年五月份,他也就是年初的時候有空給弟弟回了一封信,之后就再沒有寫了,也難怪弟弟要怪他不寫回信。 送別友人之后,云舒總算抽出了時間,給弟弟寫了一封回信。將最近身邊發生的事情做了一個總結,算是給了弟弟一個解釋。 云舒覺得要是自己再不寫回信,云安簡直都要成為怨婦了。 總結弟弟最近幾個月來發的消息,大概內容就是,西北好無聊,風沙大,晝夜氣溫相差也大。 抱怨哥哥不來信,想家,想哥哥,西北很無聊。 云舒只好耐心跟他說,好好在那里處理事務,多長點見識也是好事兒。然后跟弟弟道歉這么長時間不回信,告知家里一切都好,母親十分想他。 寫完信件之后也來不及補充,直接讓人去送了。畢竟弟弟已經等了這么久,云舒也不想讓他多等個一天兩天的。 秋日來臨前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笙歌媳婦兒懷孕了。 顧家上下十分高興,只是一時間笙歌也回不來,林氏在信中囑咐了又囑咐,生怕笙歌因為第一次做父親而有了疏漏。 云舒也能明顯感覺到,在妻子懷孕之后,笙歌冷冰冰的信件變的有溫度了許多,主要是在他的用詞中看出來的。 除此外,也沒有什么新鮮事兒了。 這日云舒按部就班,在禮部執勤結束之后,就跟侄子一同回去。 其余一些官員被皇帝招至殿內議論政事,云舒這次并沒有被叫過去。 估計是這段時間周帝因為云璟的事情厭煩云舒,所以不想見到云舒。估計光是消氣都得等上兩個月。云舒也不著急,默默享受著被冷待的時光。 大侄子顧騰霄走在云舒身邊,左右這會兒也沒人在身邊,便對云舒說道:“當初為了璟叔的事兒,牽連叔叔不少。要我說,士為國死也很正常......” 云舒瞅了顧騰霄一眼,明白了他話里的意思。 顧騰霄大概覺得,當初被活捉的時候,顧云璟就應該死也不能投靠外敵,哪怕是為了全城百姓。 這完全是站在皇權這邊著想的。就跟秦韶瑜生氣的原因一樣,為官者死節,就算是死,也要留下清白在人間。 投靠了敵軍的顧云璟已經不能算是一個清白的官員了,就連顧云璟自己似乎也這么覺得,認為他還是死了最好,云舒不該救他。 他們為云舒不值,覺得云舒為此得罪了周帝很不該,畢竟這對云舒的前途無疑是影響很大的。 云舒能理解顧騰霄的話,畢竟活在這個時代,士人有自己的三觀,但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并不覺得顧云璟用自己的名聲換取百姓的活路有什么大過錯。 即便錯了,罪不至死。 于是說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有的人做官,是為了百姓著想。死何足惜呢?懷廉多清高的一個人,為了百姓連名聲也不要了,一輩子背著個叛國賊的名聲活下來。我想若是你也不一定會愿意如此,倒更愿意去赴死。 有的人活是拿百姓做借口,而有的人卻只因為將百姓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相信懷廉是后者。這些話你以后也不要說,免得惹我傷感,聽著難受。另外要是讓人聽到了我說的這一番話,叫皇上聽見了,又不知道會如何多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