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世家(科舉) 第84節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寡婦再嫁[穿書]、穿書成了紈绔男二后、快穿攻略:女配逆襲虐渣記、張三豐弟子現代生活錄、云吸毛茸茸,全網為我爭風吃醋[穿書]、古井觀傳奇、狂婿、總裁大人請接招、五龍通靈鏡、釣上一個神仙
考個舉人就好像他的任務似的,能有個當官的資格,他就算交差了。仿佛他的志不在學習當官,而是別的跟吃喝玩樂有關的事情。 周幻海被云舒這么一問,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這不是要當爹了么?!?/br> “你又不是第一次當爹?!鳖櫾瓢埠闷娴?。 周幻海一聽這個,咂嘴道:“誒,別說這個啊?!?/br> 云舒笑道:“這有什么不好說的?!?/br> 周幻海道:“之前不是也沒人在耳邊一味勸我么?當初考上了個舉人是為父母、祖宗們的期望。那會兒我家也只有一個兒子繼承,當初自然是覺得什么都夠了,我也沒什么好爭取的了。 如今不一樣,你們jiejie懷孕了,將來兒子要分家產,兩個孩子要分這么點兒家私就不夠了嘛。如果是女兒,又要富養,又要湊嫁妝,還要挑個好的夫婿,要努力的地兒更多了。況且,如今還有丹姐兒呢?!?/br> 云安覺得他這話偏心:“縱然是兒子,也要挑個門當戶對的姑娘,你怎么不愁呢?” 周幻海有些心虛地說道:“愁,自然都愁。所以才要好好學么?!?/br> 云舒說道:“丹姐兒的事你不用cao心,她姓顧,將來嫁娶的事情,我們這些做舅舅的也會幫忙?!?/br> 周幻海道:“畢竟是我的心意,同你們礙不著的。這事兒由我自己做主?!?/br> 云舒淡淡地笑了:“你要這樣對丹姐兒好,我們也沒得說的。不過我倒是好奇,你才三十多歲,怎么就沒有上進心了呢?有的人為了考個秀才,五六十了,少年考到白頭也不見停歇,偏你這樣,三十多歲考個舉人出來就只顧著吃喝了。你這個年紀中舉,也不是個笨腦子,努努力難道怕未來前途不好看么?” 周幻海笑道: “考自然要接著考,否則我來京都做什么呢?只是之前沒有那么著急罷了。我就想著妻兒康健,上對得起祖宗父母,到了夠老的年紀有個四世同堂,被安安穩穩送走,那一切就都夠了。人各有志,你們志向遠大,也不要嘲笑我志向淺薄,要我說,在我看來啊,我這志向才是遠大的呢。 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和和美美的?這也是要許多能力去維持的。一個天命不好,半路就沒了。你們不知道,你們jiejie之前,我那妻子也算賢惠,還不是一場病就帶走了么?所以啊,平安健康最難得?!?/br> 云舒見他所得實誠,雖然如今有了他jiejie,卻不講新舊的做對比,也不忘記舊人,心里對這個姐夫又滿意了幾分。 俗話說的好,“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大概他就是這么個心。 幾人說了會兒話,顧晴要休息,林氏那邊很快便出來了。 周家留飯,林氏拒絕了,畢竟這會兒家里想必已經開始燒飯。 只是顧丹怎么都不肯走,于是林氏就答應讓她在周家待幾日,臨走時還吩咐顧丹道:“丹姐兒,你母親病了,這兩日乖乖在家,不要去吵她知道嗎?” 顧丹點頭應了,牽著周家老太太的手乖乖巧巧的,也沒一些生分的感覺。這段時間她跟周家的人相處的也還好。 這日云舒他們回去,過了差不多小半個月,顧晴之前的病就都好了。 林氏郁悶了好幾天,顧晴病一好,她便開心了。 又過了一個多月,十一月份的時候,顧騰霄乘船而來。 當天云舒還在翰林院,下午回家的時候才被告知顧騰霄到了。 云舒才剛換了在屋里穿的衣裳,外頭就有人報告他說顧騰霄來請安。 云舒聽說,還挺驚訝:“這么快就來了?” 不禁笑著想到,看來他這輩分小的侄子還挺孝順。 于是趕緊讓人帶他進來,一邊自己坐到椅子上。 很快,顧騰霄被帶到了云舒面前。 他是個三十多歲,具體年齡大概比周幻海小一兩歲,也不過三十四五歲,整個人看著規規矩矩的,眼里卻閃著靈光,鼻子直挺,看著像個正面人物。 顧家將他養的好,皮膚偏白,看著有幾分書卷氣。 到了云舒面前,他也沒有拘謹,當場要給云舒磕頭請安。 云舒忙攔了,讓他到一旁坐著,丫鬟上茶。 這會兒顧騰霄坐下了之后,因云舒是長輩,他隨便問什么話,甚至當場訓話侄子也沒有什么。 這會兒講究“子不教,父之過”,因此男子長輩在晚輩面前多擺出一副嚴肅的樣子。 不過云舒不愿意講這種派頭,因此對人也溫和。 只聽他第一句話就張口說道:“你一路過來辛苦了,家里一切都好么?哥哥、嫂嫂,侄媳婦兒們都好么?” 顧騰霄恭敬地說著場面話:“多謝叔叔惦記,一切都好呢,家里也常念叔叔的好,之前多謝叔叔給我列的卷子了,對我頗有幫助呢?!?/br> 云舒道:“這不值當什么。你才來,去見過你叔奶奶他們沒有?” “都見過了?!?/br> “你的字是什么?” “叫宇飛?!?/br> 云舒笑道:“那么我以后就這樣叫你,一會兒用午餐了,咱們過去吧?!?/br> “是?!?/br> 等云舒站起來,顧騰霄又站在云舒身側走著。 云舒邊走,邊同他說道:“等得空了去周家那邊看看,聽說你跟我姐夫還有段親戚關系。他也常來的,你們到時候跟你安叔一起學習?!?/br> 第91章 云舒朝前走著, 后頭顧騰霄不知什么時候停下了腳步,云舒往旁邊望過去,發現身邊沒人了,這才轉身去看。 發現顧騰霄離自己有幾步距離, 站在那里面露尷尬。 云舒轉身, 問他:“怎么了?” 顧騰霄這才有些為難地說道:“這樣,要怎么稱呼周兄弟呢?” 云舒一想, 這才反應過來。周幻海的表妹是跟顧騰霄成親了, 因此二人本來是平輩, 如今周幻海又跟顧晴結婚了, 按理說, 顧晴是顧騰霄的姑姑輩。這樣一來, 二人之間就差了輩分了。 顧家講究輩分,如今亂了, 倒是有些為難。 云舒想了想, 說道:“也不用過分拘著這個,到時候你們之前怎么稱呼就怎么稱呼也可以,說要改過來也可以,這事兒你們兩個人商量便是了。畢竟你們先認識在前, 他后娶你姑姑在后?!?/br> 顧騰霄聞言,這才應了一聲“是”。 沒問題了之后,顧騰霄才又向前走到云舒身邊。 云舒忽然想起來什么似的對他說道:“有件事兒要跟你吩咐一下,家里的笙歌平時在我們家干些雜活, 只是他不是奴籍,當初你叔爺爺在的時候將他從外頭買回來了, 因他格外聰明乖巧, 所以有打算認他做兒子的, 只是我父親去得早,這事兒就沒成,不過上下待他跟普通仆人是不一樣的。 他有些呆性,只要咱們家姓顧的人的話他都聽。平時他沒事兒了,我們就教他寫字看書,母親見他閑不住也會讓他去跑個腿什么的。你不要瞧見了帶有人讓他做事兒就將他當個奴才,以后也盡量不要使喚他?!?/br> “是,叔叔的話一定謹記?!?/br> 云舒見顧騰霄態度好,有些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吩咐道:“對了,笙歌會些強身健體的功夫,你們平時學累了,就跟他打打拳。平時也要勞逸結合,一味的學,頭腦都學漲了,什么都記不住?!?/br> 叔侄兩個違和感嚴重的人,一路走一路說,中午到了用餐地點。 上桌之后,林氏對待顧騰霄是格外熱情。 大概是在燕城的時候,過慣了在異鄉的生活,所以林氏很懂得在外生存的幸苦,所以顧騰霄的感受她就特別在意。 燕城雖然是顧家祖籍所在,只是幾輩子的人都不在那兒住著,自然回去了也同客人一般了。 用過晚飯后,云舒又抽時間問了他一些學業上的問題,來看看他對一些事物的見解。 了解下來之后,發現他跟周幻海的水品差不了多少。 其實不管從什么地方看,顧云安都要比他們好很多。 然而科舉多少也是靠著些運氣的,有時候試卷寫得好,不如寫的讓考官滿意。 云舒重新幫顧騰霄做了一個復習的計劃,就讓他自己學習去了。至于人家愿不愿意照著他的計劃來,他也就勉強不聊了。 來年他們有會試,云舒的翰林院也有新的考核,只要考核過了,他就能夠被授予官職,哪怕只是個編修呢,一年也能漲很多工資。 現在他的工資只能養得起自己,還要靠著祖上產業來支撐生活,如果能夠考過下次的考試,不能說讓家里上下過得滋潤,養一個大家子那還是能做到的。蔻蔻裙衣無爾爾七五二八一,每日更新最新完結文所以云舒這幾年來也格外注重復習舊的知識跟學習新的知識。 將近年底,最近云舒的工作莫名多了起來。 之前東北方的藩鎮事宜已經確定了下來,可是入秋之后皇后的病情卻無加重了。 朝堂內有些人蠢蠢欲動,最近云舒這邊得到的消息,二皇子那邊的人開會的次數都增加了不少。 不過好在云舒他們是站在中立面,那種緊張的氛圍倒是沒怎么影響到他們。 就這樣熬過了新年,三月考試來臨,在此之前,翰林院也舉行了一場考試。 二十一的云舒總算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官職。 翰林編修,雖然僅僅是個七品官,不過他也挺滿意。 顧云璟也升了六品官,如今在大理寺做個大理寺正,主要負責審理具體案件或者前往復審。在大理寺中是比較重要的位置,是審案官中的最高品級。 大理寺在云舒看來,就有些像現代的檢察院。 依照云舒看來,顧云璟其實是想要當個言官??赡芩麜M诙疾煸喝温?。 如今朝堂奢靡不振,他大概是想要盡自己能力,去督察各地。然而大卻去了大理寺去檢查案件。 這也已經是家里盡量調動關系,幫他謀取的位子了。 然而畢竟顧云璟還年輕,在之前的官職上也不過短短三年時間,如今能夠升到六品官,其實已經不錯了。 云舒有時候還會安慰云璟,禮部、都察院跟大理寺卿是并稱三司法,雖然各司其職,然而有時候遇到重大案件的時候,會在一起辦案,就是俗稱的三司會審。 他雖然沒有去到自己想去的部門,至少還是沾邊了。 云舒正式在翰林做了官,許多原本在翰林待著的朋友有被分到了地方去。 大家十分不舍,相聚了一次,各自就都去奔赴自己的崗位了。 云舒其實多有感慨,因為那都是相處了三年的同事。這些同事跟現代的同事多少有不同。 現代許多人工作只是為了糊口、賺錢、往上爬。 而這會兒當官的人會有一種天生的清高,不管人品如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官的成就感、榮譽感有時候遠大于賺錢。 而且朝堂如此,天下想要實現價值為社稷出一份力的人自然而然會從各地冒出來。 翰林集結的,是有全國人才中的人才,有志之士相聚而來,許多人的理想都一樣,自然感情也容易比尋常朋友要好。 況且一旦分別,再見短了也要三五年,長了可能就是一輩子。 這會兒的分別,更像是跟相處了三年的同學分別。 哪怕對方是再普通的同學,在知道大家要一輩子不再見之后,面對離別的場合的時候,都會有那么一絲絲不舍。 因為“緣”這個字,中國人更容易相信相聚是大家幾輩子修來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