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渡 完結+番外_2
書迷正在閱讀:拯救白月光的替身之后、失憶后他連孩子也不認了、臣不得不仰臥起坐、懺悔的手,微微顫抖、關于我在邪惡組織里當雜兵這件事、我靠穿梭位面斂財、九界食神[綜英美]、嬌卿、花式圍觀炒股文大佬寵錯人、溫柔刀
當然在主犯歸案后,專家們的猜想也進一步得到了證實。 我市往常偵破的販毒案件,主犯基本來源于外省市。而此案的販毒主犯是本地人,對本地情況非常了解。反偵察能力極強,并且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他甚至還有著相當體面的工作,是本市著名兒科醫院的科室主任,可以說是老百姓嘴里的青年才俊,這樣的社會職務給他的犯罪提供了強大的隱蔽性……” 隨著畫面中李局對主犯的介紹,一張眼睛處打了馬賽克的醫生工作照,被放大在屏幕的右下方。 這條新聞,不僅在江滬市的醫療圈子里炸開了鍋,更讓群眾輿論嘩然。 無論是電視臺還是紙媒,次日頭條都相當的統一。 新聞業的從業者們個個追蹤播報的情緒高漲,不是在復盤跟蹤報道江滬市鬧市殺人案的始終,就是在對人面獸心、衣冠禽獸的兒科主任進行口誅筆伐。 在全民關注中,在媒體的監督下。這樁被無數媒體冠以“藏在醫生面具后的超級毒梟”、“最強雙面人!兒科主任竟是跨國毒梟”之類奪人眼球的標題的販毒案件,其首腦安某,在歸案的三個月后,被正式執行了死刑。 與普通死刑判決案件,動輒兩到三年的時長跨度相比,這次迅雷不及掩耳的高效率執行,一度被江滬市的媒體追捧為代表著“江滬市法制體系進步”的里程碑。 其破案速度之快,查獲毒品數目之大,死刑執行效率之高,一度成為了整個江滬市法制系統中的美談。 這天,是個工作日的早晨。剛買完菜回家的女人們碰巧在樓道里遇上。于是就結伴一起爬樓梯。幾個人一邊爬樓一邊嘴碎,聊的無非是家長里短的閑事八卦,卻嘰嘰喳喳地熱鬧出一份,海外議員們議論政治的理直氣壯。 說著說著,其中一個主婦到家門口了。她笑嘻嘻地掏著鑰匙正準備開門。 有個眼尖的突然朝大家使了個眼色。大家順著她的眼神一瞧,方才還嘰嘰喳喳像打翻了麻雀窩似的樓道,立馬靜了一靜。 那個在包里找鑰匙的,見大家都不說話,便一邊掏鑰匙,一邊大聲地招呼大家進她屋里坐坐。一群女人心領神會,都訕笑著連聲應和,跟在她后頭進了屋里。 遠遠的,有另一個女人一直跟在他們身后,她顯然知道自己并不受這個中年主婦團體的歡迎。于是,深埋著頭,一言不發地獨自在樓道里繼續小步爬著樓梯。 打開的門“咚”地合上。 門背后的女人們又聚集起來,臉上都有著說悄悄話時的小心。 “哎,我說,你們剛剛都看見她了嗎?” “哪能看不見啊,可是她怎么都不跟大家打招呼?” “就是啊,跟在咱后頭,一點聲響都沒有真是嚇死人了?!?/br> “哎呀,就算是她跟咱們打招呼,你們又有誰夠膽子敢應她???” “也是,我聽說啊,她現在去菜場買菜都沒人愿意賣給她,嘖,作孽喲?!?/br> 開門的那個女人還捏著鑰匙,一臉心有余悸的后怕:“你們說我們和安醫生一家住在一起這么些年,怎么就會一點兒都沒發現他是個大毒販呢!唉!這都是作孽掉腦袋的事情,他平時看著挺斯文的啊,這種事兒居然都干得出來!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她這一番話,立刻引起了在場婦女們的廣泛認同。 鄰居家衣冠楚楚的醫生,人后竟是個跨國販毒組織的首腦。這樣的情節,是中年主婦們所看的言情小說里也絕不會寫的。話題匱乏的家庭婦女們,顯然都不甘心就此終結話題。 于是,剛剛那個向大家伙兒使眼色的女人,神神秘秘地將臉往前一湊,嘴角一瞥,聲音便自動壓得很低:“咱們外人不知道也就算了,你們說他老婆跟他同床共枕這么多年,會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老公在販毒?” 這是一句最能引發討論,卻分明已經有了指向的反問句。 如愿以償的,這群友好通達,卻都嫉惡如仇的婦女們,就此又展開了近半個小時的激烈討論。 直到其中一個看了手表:“呀,都這個點啦,我該回去煮飯啦!” 這個樓道里臨時組成的圓桌會議,才終于散了場。 深夜的冷風從半開的窗縫里吹進來,昏暗的室內,因供暖而殘存的熱氣,被裹挾著冬季陰冷的晚風一吹,只剩下滲人的冷。 外頭的月亮明亮皎潔,不偏不倚地掛在深黑的夜幕上。 金色的月光,溫柔而公平地籠罩著江滬市黑夜里的每一寸角落。 在這個寂靜的,由月亮所主持著公正的黑夜里。 窗邊坐著一個枯槁的,剛剛失去丈夫的女人。 她的頭發是亂的,臉色是慘白的,杏仁形狀的眼睛里布滿了血絲,珍珠色的臉上是流干了眼淚的麻木。 她直愣愣地盯著手里的信紙,就一直這么盯著。仿佛這世上的一切都不再值得她關心,除了眼前這封字跡潦草的信。 她一人坐在這屋里,說是一個人或許也并不恰當。因為床頭柜上的白瓷甕里還裝著她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