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不可擋[快穿]_146
書迷正在閱讀:暗渡 完結+番外、拯救白月光的替身之后、失憶后他連孩子也不認了、臣不得不仰臥起坐、懺悔的手,微微顫抖、關于我在邪惡組織里當雜兵這件事、我靠穿梭位面斂財、九界食神[綜英美]、嬌卿、花式圍觀炒股文大佬寵錯人
翌日,太子于先帝靈前繼位。 只可惜了,先皇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一死,他原本寄希望于會好好輔佐新帝的一幫忠臣良將在看見新帝少不更事之后就都起了異心。 畢竟自古以來,皇權和相權的爭斗就從來沒有停歇過。 歷史上有相權過重,威脅皇權的,比如呂不韋、霍光。 不過大多數時候,都是皇權威壓相權的,比如宋朝設立多位丞相,相權被極大削弱。 又比如大干開國皇帝,廢丞相,立內閣,相權降低到了極點。 而如今皇權勢微,可不就給了相權抬頭的機會嗎? 所以新帝繼位之后,光是一個內閣就已經應付不過來,哪里還顧得上孟則知。 先皇帝更沒有想到的是,孟則知真的如同他所預料的那樣又活了幾十年,但他的確沒有謀逆之心,因為他忙著過自己的小日子。 每天去州學里上幾節課,看見好的苗子就收做學生,沒事的時候,拉著徐初之畫上十幾幅畫,然后第二天被徐初之踹下床,心情好的時候,攀一攀科技樹,什么水泥,玻璃,雜交水稻……一樣接一樣地往外扔,因為技術水平低,基本上不用費什么腦子,還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居住條件。 等他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是二十年后了。 二十年后的大干,日新月異,水泥馬路上時不時能看見一兩輛自行車呼嘯而過,新研發的火炮又一次打退了塞外游牧民族的侵擾…… 二十年后,梁省身和譚正從京城回到濟南,只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 他們說:“老師,皇帝駕崩了?!?/br> 二十年的時間,徐初之當上了山東布政使,孟則知也跟著他到了濟南,升任山東學政,主管山東一省教育。 至于梁省身兩人,算是孟則知的一眾學生里發展的最好的,如今都已經是內閣閣臣了。 而他們口中的皇帝就是原懷王世子。 他運氣不好,遇上了一群野心勃勃的臣子,自己的本事又欠佳,在位二十年,一開始受先皇帝留下來的那群老臣的氣,后來那群老臣退下去了,又要受梁省身等人的氣,最后自己把自己的身體氣壞了,臨到死才得了一個剛剛滿月的兒子。 梁省身說道:“因為小皇子年幼,安王和皇帝的一干兄弟就都跳了出來,想要爭奪皇位?!?/br> 安王就是原三皇子,他還活著,而且以往沒少想給孟則知找麻煩,不過都被梁省身壓了下來。 譚正跟著說道:“但是學生們不想立小皇子,也不想立安王他們?!?/br> 孟則知釣魚的動作一頓,他要收回之前說的話,他的確沒有謀逆之心,但他的學生們有。 之所以用了們這個詞,是因為如今的孟則知堪稱桃李滿天下。 因此那些不是孟則知的學生的官員親切地稱呼他和他的學生為齊黨。 其中含義相當于現實中明朝的jian黨東林黨、浙黨、昆黨、宣黨等。 這大概就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了。 無他,實在是孟則知的學生太能打了。 自打皇帝顧不上他之后,他就直接安排了一個‘神醫’治好了自己的病,不用再隔三差五地裝病,教學效率自然也就更好了。 加上他名下那么多的田產,每年出產無數,更有學生的家長隔三差五的就往他府里送東西,而他和徐初之又用不了多少,所以他索性就把這些錢財全都拿去做好事刷功德去了,比如興建書院,收養孤兒。 以至于后來每屆科舉,孟則知的學生里都能考出三四十個進士,一兩百個舉人。 有的學生本來就非貴即富,有的學生年齡大了要成親,結的親家也都非富即貴,等到朝野上下回過神來的時候,就連內閣首輔也成了梁省身的岳丈。 這一下子,再無人能抵擋齊黨的擴張了,尤其是梁省身和譚正雙雙進入內閣之后,行事就更加大膽了。 朝廷六年一次的大挑(在舉人中選官為地方補充低級官吏),在他們的cao作下,挑中的幾乎都是孟則知的學生。 不過有一點,孟則知的眼光還是很好的,至少他的學生鮮少有為禍地方的。 大干在他的這幫學生的治理下,反而日漸安定,如今已有盛世之景。 但孟則知只是沒想到,他的學生們有一顆赤子仁心的同時,更有一顆野心。 梁省身:“學生們想廢除帝制,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br> 譚正:“自由民主的國家不需要皇帝這種特權階級,我們準備設立一個國家總統,總領全國事務,任期五年,連任不得超過十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