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姬昌立刻有勁了,目光灼灼的盯著卦盤,推演著接下來他該如何打算。 卦象告訴他,他要是想造反、替殷商而代之,就不能再拖延,現在就是他最好的行動時機! 他此時該假借帝辛因為王子失蹤之事,挑動各大諸侯舉兵造反。只要諸侯們做出造反這個舉動,他們就再也沒有回頭路,只能跟著他繼續下去! 這次將會是他唯一的機會,如果他把不住,帝辛便會度過這次危機,直到帝辛再無新子降世,才會走向末路。然而那要等到好幾十年后,姬昌已經年歲大了,等不了幾十年了! 真要等到幾十年后,他必然已經歸西,到時候憑他那些兒子,根本壓不住其他的諸侯,替殷商的大業必定無望。 眼見著卦象演變至此,姬昌的神色陰陰沉沉轉換了半晌,終于做下了決定,一腳推開門出去,把謀士散宜生喚來商量,準備動手造反。 早已做好準備、只待姬昌發兵的闡教金仙在這一刻也開始動身,派出早已部署好的弟子,助姬昌旗開得勝,大破朝歌城,然后立新朝的功德加身,洗清他們的一身業力了! 在各方都開始行動之后,因帝辛貪圖享受而沉寂許久的朝歌城也逐漸煥發出新的活力。 因為帝辛的得力大臣、奉帝辛之名前去平叛北海判將袁福通動亂已經有十年的聞太師聞仲,舉兵回朝了。 世人皆知,聞太師對于帝辛的意義極為不一般。 要說誰能將帝辛從無盡的溫柔鄉拉出來,還讓他不敢發火、只能乖乖受著、并且認真應對朝事的,除了這位太師,世上再無第二人能做到了。 聞太師聞仲,是帝辛心腹之臣,少時曾立志要為帝辛之劍,為他掃蕩八方、一統天下。 也因此,聞仲的耳目眾多,對天下各地形式極為了解。諸侯們的異動很快就傳到聞仲耳中,那時聞仲已經制服北海亂將袁福通,收到消息后決定立刻回朝,和帝辛商量對策。 不過在回到朝歌之后,聞仲才發現,十年一別,朝歌城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他當年臣服的圣主帝辛,已經變了,變得陌生,他一點不認識了…… 第62章 封神的風云漸起、闡截兩教弟子的紛爭也在西方教的蓄意挑撥下, 逐漸激化。 但這種變化再刺激、局勢再險峻也只是相對于人族和那些未曾超脫的散仙而言。 于圣人而言, 這些弟子不過是他們棋盤上的棋子, 為他們掌控征戰。 這些弟子的戰斗對于普通生靈而言或許恐怖極了,對于圣人們來說,卻并不算什么,甚至于后土他們都沒有太認真的看著云鏡中人間局勢的變化。 只有偶爾的天機有轉變時,他們才會睜開眼推算一番, 確定下目前的形式走向。 后土神色真正認真起來是在殷商的聞仲回截教去請師兄弟們下山助他與西岐的闡教弟子斗爭這件事情發生時。 聞仲雖然是人族,但是也有點來歷。他是截教的二代弟子,師承通天親傳弟子金靈圣母。金靈圣母在截教中地位極高, 可以說僅次于截教首徒多寶。 也因此, 聞仲在截教中還是很有影響力的,那些沒什么說得出的來歷、且資質較普通的一代弟子,面子都不一定有聞仲大。 于是在聞仲發現西伯侯姬昌, 聯合各路諸侯造反,且背后有有神通的仙人相助時,并未猶豫太久, 便決定回蓬萊島碧游宮求老師幫忙請幾位道友下山,助他對抗西岐。 不過聞仲還未走到蓬萊島, 便在蓬萊島外圍的一個小島金鰲島上被十天君攔下了。 金鰲島十天君是通天教主的外門弟子,聽過通天講道、有幸拜入截教門下,但是與通天并不親近。 十天君攔下聞仲后, 說出了他們的來意。原來十天君竟是聽說了聞仲在朝歌的難處, 主動要求下山幫忙。 聞仲聽完十天君的來意, 忍不住心中一跳。 至于聞仲為什么感覺有些異樣,是因為他師承金靈圣母,所以他很清楚之前通天把截教弟子叫過去敲打他們,讓截教弟子在山上修行,不可隨意一事。 因此十天君主動找上門來,真的讓他很意外…… 聞仲心里清楚通天的叮囑,但是他不僅僅是截教的弟子,更是殷商的大臣,他無法坐視帝辛的江山就這么毀掉。所以糾結一番后,還是決定回截教來找幾個幫手。 聞仲很清楚,截教門徒無數,以闡教那么少的門徒,心性不堅的都占了一大半,截教的弟子其實也有不少心性不堅的。 只不過截教的弟子大部分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要是和闡教金仙一樣能作的話,不用稟告通天,四大親傳弟子首先就能把他們修理一頓。 但如今需要幫忙的卻是四大親傳弟子之中金靈圣母的親傳弟子聞仲,幫助他的話,情況是完全不同的,至少四大弟子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聞仲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那么大膽來截教求援。 至于通天的叮囑……聞仲覺得自己并沒有逼迫誰一定要入世幫助他,而截教誰又不清楚通天曾經的叮囑呢? 大家都知道入世可能會入劫,可能會上封神榜,可能身死道消。但富貴險中求,截教的弟子又太多了,總有人想要拼一把,求不了大道長生,總得享受個人間富貴。 再者,假如是rou身上榜的話,截教中還有不少弟子隱隱有些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