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林蕾被陸天豪說得大笑起來:“我都半老徐娘了,哪還能算年輕人啊?!?/br> 陸天豪連忙正色道:“您哪能算老???是我們太嫩了還差不多。不過話說回來,這處在中游的,不正是那將來最有前途的嗎?” 這話正應了剛才陸天豪說關樂樂的話,一時間,滿堂的大笑聲。那個時候,陸天豪的心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 自己能不能幫林蕾得到這個局長的位置呢? 那個時候,陸天豪很是隨意地問了林蕾一句:“林局,請問您上任以來……有貪污過嗎?” 林蕾和關樂樂的下巴同時往地上掉去。 第五十七章 藍海之路(3) 陸天豪曾經看過一篇文章,用經濟學的理論解釋了歷史上的皇帝為什么要殺對自己有功的忠臣。這篇文章很長,講述了很多道理,也舉出了很多例證。最典型的莫過于朱元璋和劉邦,當然也有“心慈手軟”的趙匡胤。作者根據經濟學理論詳盡地分析了人的價值存在與相互利用的關系,敘述很長,陸天豪看得津津有味。他現在記得最牢的一句話就是:只要是家天下,屠殺功臣就是一個走不出的死結。只有在現代民主制度下,一方面通過各種制度限制私人勢力的發展,一方面通過領導人的選舉,使將軍們可以合法競選最高領導人,也就是造反合法化才能走出這死結。在選舉制度下,通過參選這個信號,有野心和沒野心的將軍們倒是可以分離出來了。 將民主制度解釋為造反合法化,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解釋,同時也讓陸天豪看到一些新的東西。 資本市場中,以資排大小,誰有錢誰就是老大。同樣的,為其打工的人也會有“造反”的渴求。這種造反當然不是謀朝篡位,而是對自身價值的認定及渴求。 做老板的人,常愛說這樣一句話:想要好的待遇,先做出好的貢獻來。 打工的哥們,常愛說這樣一句話:想要好的貢獻,先拿出合理的回報來。 這樣的差距思想,來源于雙方并不對等的位置之上。 老板與員工之間,永遠是一種復雜的“博弈”關系,工會是這種博弈的代表作,從而在某個角度也詮釋了博弈的雙方到底誰是占據優勢的一方。 很多人認為,公司的負責人永遠是占據優勢的一方,但是陸天豪卻覺得,當一家公司出現一個領導,一個聲音時,這家公司的前景便已堪憂。因為這意味著一個土皇帝已經出現,意味著資本市場的一個民主退化過程正在其中繁衍。然而他也不認為,居于劣勢的領導者能為一家公司帶來怎樣的前途。如何處理這其中的分寸,對每一個商人來說都是一門學問,各人有各人的門道,各有專精。 這一點,看大昌和四海兩個集團企業就可以看出來。 姜清貿是個很會用人的人,他常說:“一個每天把自己忙得團團轉的老板不是好老板。做人,要懂得放松,做商人,要學會用人?!彼麤]有錯,也成功了,隱患卻是內部問題重重。 而郭東啟的四海集團則是嚴格的獨裁統治。這一點,從他退位后,郭自剛表示難以維持象他那樣與上層人物的關系交往中也就可以看出來。陸天豪沒見過郭東啟,雖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想來也不外乎是“企業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聲音來領導大家。在此期間,所有的意志應該融合成一個意愿!”這一類的話。 就這兩個人而言,他們都是成功的。但就他們對內部管理問題的思想來看,卻是天差地遠。不同的想法,走上的是一條共同的成功之路,也帶出各自特有的矛盾與不足。 而陸天豪,他有的是第三個想法。 正是這個想法,促使他以這種奇特的開局來創辦自己的公司。 他要讓職員們一切不合理的愿望,走上一條“合法化”的道路。在此期間,陸天豪的工作就是讓他們認清自己在做什么,該不該這么做,又該怎樣去做。 …… 接下來的日子,是一段令人瞠目結舌的時間。 九大計算機學院出現了一道新的風景線——原計算機角的一批大學生要開始創業了,而且選址就在九大中的那片商業區中。陸天豪很是無恥地決定,公司里的每一個人都該為公司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新公司需要大家出錢出力,而不是陸天豪一個人掏錢。 于是,林文虎從外面找來了一支裝潢小隊。 力哥提供了兩桶油漆。 張小明把他珍藏的明星貼畫用來給公司做墻紙。 而鄭明明提供了地板磚。 劉小莉不知道從哪里找來一批廢棄的寫字間專用的隔離架,而閔方書則貢獻了一臺飲水機。 未來的公司在裝修之中,它的形象將在不久后震驚大眾的眼睛。不過這之前,大家依然是蝸居于原來的那個計算機角。 占整個公司最多人數的九大學生在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決策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數十個選址方案中,選擇九大校內開業的呼聲是最高的,理由是這里最近。去掉一部分并不看好陸天豪和不被陸天豪看好的人離開,當時的這家公司,包括陸天豪在內,一共擁有56名職員。這其中,原九大的學生一個沒走,占了一半的力量。而他們為當時公司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在開始的階段,他們優秀的表現被理解成自由散漫的無組織無紀律作風。一幫原本以翹課和戀愛為人生目標的年輕人,突然之間生活中有了新的主題,一時間的確沒有很好的適應這種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