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節
林知夏聽出譚千澈的諷刺之意。 作為徐凌波的導師,林知夏當然要維護她的學生。她說:“徐凌波還在讀碩士,譚老師,你已經博士畢業了?!?/br> 隨后,林知夏隆重地向譚千澈引薦自己的得意門生方怡雯。她讓方怡雯第一個發言,談一談近期的研究工作。 方怡雯馬上拿起一支黑色的馬克筆,站在一面巨大的白板之前,一邊畫圖,一邊描述道:“對于一般的多電子體系,組成它的各個單電子希爾伯特空間的張量量積是多電子的波函數空間……我的課題不難,你們動動腦子,都能聽懂吧?我結合了機器學習和量子化學,用深度學習做了個框架預測量子力學波函數,nature有篇論文用原子軌道局部基的波函數推導其它基態性質[1]……” 方怡雯講得頭頭是道。 徐凌波聽得云里霧里。 而譚千澈打斷了方怡雯的話,問了她幾個問題,她從容應對,簡直給林知夏掙足了面子。她和林知夏、譚千澈三個人討論了二十多分鐘,整塊白板幾乎都被寫滿了,就連詹銳都露出了一副茫然的表情。 新來的那位名叫崔一明的本科生,竟然能聽懂方怡雯和譚千澈的爭論。 崔一明表達了他的見解,引來譚千澈的刮目相看。 譚千澈說:“林老師,你組里的學生,水平很高啊?!?/br> 林知夏有一點小小的開心。 雖然,她在《量子位與計算機》這門課上敗得很慘,學生跑掉一大半,但是,課題組里的研究生們依舊各有千秋,方怡雯對學習的熱情更是空前高漲。 林知夏十分滿意。 接下來,她邀請詹銳當眾做匯報。 林知夏還從座位上站起來,走近那一塊白板,親自把白板擦得干干凈凈。她溫柔和藹,落落大方,完全沒有做老師的架子,徐凌波的心跳卻快如擂鼓——他剛剛才注意到,每個學生都要在板子上寫點東西,可是,他能寫出什么東西呢? 他的腦袋純凈如一張白紙。 他緊張地咽下一口唾沫。 詹銳已經上臺了。 “老老老師中午好?!闭蹭J面朝老師們打了個招呼。 詹銳認識物理學院的譚千澈——譚老師的名聲實在太響亮了,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學術成就,更是因為他的外表和氣質。 在譚千澈的面前,詹銳有些拘謹。 詹銳刻意放慢語調,一字一頓地講解自己的思路。他很害怕譚千澈會像針對方怡雯一樣針對他,然而,出乎他的預料,譚千澈對待他的態度相當溫和。 詹銳的報告就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結束了。 林知夏表揚了他的進度,又委婉地提出了改進意見。 詹銳卻說:“老老老老師,我、我想過你說的問題?!?/br> 他急著展現自己的思考過程,直接用手掌抹去了白板上的黑筆印。他的左手變得骯臟而污濁,但他的思維是干凈又清晰的。 詹銳寫出了一大段的數學證明,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事實上,他思考了整整一個暑假,但他卡在了某一個地方。 他的神智完全融進了數學。運算式,講出口的句子變得格外流暢:“distributionalreinfortleanring(分布增強學習)啟發了我,我改寫了傳統的增強學習更新策略,老師,這個步驟我……” 講到此處,他回過神來,大腦猛然一驚,無法自控地再度結巴:“我我我……” 林知夏很有耐心地點撥他,他頓時來了靈感,還找師姐要來一張紙,并在紙上寫下筆記。 譚千澈不禁感慨道:“林老師,我有點羨慕你了,這是你研一的學生吧?” 詹銳察覺到了林知夏和譚千澈對他的肯定——兩位年輕教授的認可,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就感。他緊繃的心弦在這一剎那完全放松,他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那種倍受鼓舞的快樂。 他嘴角揚起微笑,坐回自己的座位。 這時,就輪到徐凌波上場了。 林知夏側過頭,定定地看著徐凌波。 徐凌波的唇色微微泛白。 林知夏很關心他:“你身體不舒服嗎?” 會議室寬敞而明亮,落地窗之外,就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校園景色。徐凌波眺望遠景,把心一橫,抱著一沓論文站起來:“老師,我的研究課題是《量子化學的反應性指數研究》!” 林知夏點頭:“好的,你開始講吧?!?/br> 講什么? 徐凌波屏住呼吸:“我看了人工智能的論文?!?/br> 林知夏等了幾秒鐘,徐凌波仍然沒有下文。 她就問他:“你看得怎么樣?遇到什么問題了嗎?” 徐凌波慌忙套用“研究生組會摸魚大法”。他滿嘴都是一些最新的論文,企圖用這種辦法蒙混過關。他甚至自己編造出一個名詞:“上個月的一篇頂會論文,搞了個算法叫做hahit,能用到我的量子通信網絡里,我要用分布式機器學習的框架去訓練……” “hahit是什么?”林知夏虛心向他請教。 他推辭道:“我,忘掉了它的數學表達式?!?/br> 譚千澈唇角噙著一抹笑:“你不是帶了一堆論文嗎?你查查論文?!?/br> 徐凌波低頭狂找論文。 他抓到一篇文章,發表于今年8月份,他猜想,林知夏和譚千澈一定都沒看過。他就把論文上的公式抄到白板上,再一句一頓地翻譯著論文上的英語句子,謊稱這就是傳說中的“hahit”算法。 他翻譯了整整四分鐘,才偷瞄了林知夏一眼。 林知夏嘆了口氣。 譚千澈意味不明地調侃她:“林老師啊,你這個學生……” 林知夏提醒道:“徐凌波,你把論文翻到第一頁,看看作者是誰?!?/br> 徐凌波照做不誤。 林知夏又說:“你念一下作者的名字?!?/br> 徐凌波支支吾吾說出英文拼音:“qiwen……” 譚千澈為他揭秘道:“這人叫溫旗,是你們林老師的博士同學。他發的論文,別說你們林老師,我都會看?!?/br> “師弟,你有幾個地方翻譯得不對?!狈解┻m時地提醒了一句。 徐凌波渾身發涼,快要撐不下去了。 林知夏靠上椅背,直視著他:“開學以來,你讀過幾篇論文?” 她交握雙手,神色平靜。 徐凌波早就忘記了林知夏的年齡比他還小。在他看來,現在的林知夏比六十歲的院長還要可怕。 他一言不發,林知夏就說:“我想聽你講實話?!?/br> 今天上午的退課風波,挫傷了林知夏的教學積極性。但她對自己組里的三個研究生還是挺有信心的。她也看過徐凌波的研一成績和報告,他頭腦靈活,基礎不差,上升空間挺大。她沒料到徐凌波會在組會上當眾撒謊。 她還在等他開口。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林知夏默不作聲,其他同學和老師也沒插嘴,萬籟俱寂的會議室里,壓迫感如同濃云一般籠罩在徐凌波的頭頂。 徐凌波后背發毛。 他不敢看林知夏。他偏過臉,剛好對上譚千澈的目光。 譚千澈的姿態懶懶散散:“林老師,要不算了吧,快十二點了,咱們吃午飯去?!?/br> 林知夏的心情很復雜。她早飯吃得少,講了一上午的課,現在她的肚子好餓??伤仨毾冉鉀Q徐凌波的問題。 于是,林知夏認真地說:“研究生和本科不一樣,研究生要用具體方法解決一個問題,我不會硬逼著你們學習,讓你們過得太辛苦,更不會要求你們每周的工作進度,因為我知道學習狀態很重要。如果你們覺得累了,想放松,想旅游,可以跟我請假。如果你這一周什么都沒做,你可以在組會上和我講實話。我唯一的要求是,不要撒謊,不要胡編亂造?!?/br> 譚千澈想笑卻沒有笑。 與林知夏不同的是,譚千澈對他手底下的學生特別嚴格。 譚千澈要求學生們每天準時打卡,“旅游請假”這種事絕不可能發生在譚千澈的實驗室。 他規定自己的博士生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每周只能休息半天——他讀博時沒有這么辛苦,但是,他的學生都不及他聰明。想當年,他幫助楊術文邁過許多坎,可他如今沒有那么多閑工夫去手把手地培養年輕人,只能使勁催著他們往前趕。 他原本以為,林知夏和他是同一種人。 他頗感玩味地看著林知夏,記得他們剛見面時,她還是個十五歲的小姑娘。 林知夏的語氣分外正式:“我再問你一次,請你告訴我,開學以來,你讀過幾篇論文?” 徐凌波扶著白板,甕聲甕氣道:“沒……沒沒沒讀過?!?/br> 方怡雯一針見血地指出:“林老師,他也結巴了?!?/br> 林知夏沒有繼續質問徐凌波。她的肚子太餓了,快要咕咕叫了。她簡短地鼓勵了一下徐凌波,就轉頭望向了崔一明,讓崔一明描述他的研究興趣。 崔一明站起身來。 他伸直雙臂,做了個熱身運動,原地活動了筋骨。他飛速沖到白板之前,仿佛一位被雪藏多年的老戲骨終于有了登上大銀幕的機會。他細致地講解了自己的研究領域、發表過的論文,全場的光芒都照耀在他一個人的頭上。 最后,他建議道:“林老師,你最好在組里搞個末位淘汰制,上海交通大學的博士生學位申請……就用到了末位淘汰制,效果顯著?!?/br> 說完,他還瞥了一眼徐凌波。 徐凌波從他的眼神里讀出憐憫、無奈、輕蔑之類的諸多情緒。徐凌波雙手插在褲兜里,指尖快把大腿掐紅了。他好難受。他被天才看不起,卻打不破那種差距,就連林知夏都對他失望了。 * 組會結束以后,譚千澈與崔一明先走一步。他邀請崔一明去了教師餐廳吃飯——教師餐廳的菜品更昂貴也更精細,能被一位物理學院的老師帶去教師餐廳吃飯,那是一種極大的光榮和體面。 而林知夏決定回家吃飯。她的住處離學校很近,家里還有mama昨天晚上包好后凍起來的蝦仁水餃,冰箱冷藏室里有一盒草莓酸奶……她的思路被譚千澈發來的一條短信打斷了。 譚千澈告訴她:“我和崔一明聊得挺好,他要來我們組。對不住了林老師,我搶了你一個學生,年輕人總有自己的選擇?!?/br> 我搶了你一個學生? 林知夏腳步一頓。 街道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樹蔭落在手機屏幕上,林知夏思索片刻,打算給崔一明發一封郵件,問他是不是要放棄她這邊的項目——她手頭有一個帶薪項目很適合他。 但她轉念又想,這是在干什么呢? 她真要和譚千澈搶學生嗎? 她又不是沒有學生。 譚千澈有什么好炫耀的? 林知夏仰頭看天,天空還是明媚如洗的湛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