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
江逾白簡單地介紹道:“臺燈,窗簾,地毯,鍋碗瓢盆?!?/br> “不要買特別貴的?!绷种亩诘?。 江逾白模仿她平常的語氣:“好的好的?!?/br> 江逾白聲調偏低,話中帶笑,林知夏猜想他的表情也是很好看的。她還沒把目光投向他,心頭就涌上一股甜絲絲的滋味,于是她緊緊握住江逾白的右手,私下里對他說:“這個新房子也是你的家……” 江逾白沒有做聲。他站在靠近陽臺的位置,影影綽綽的日光落在他的眼眸里,顯得溫暖又清澈。 * 這套房子的原房主是一個很好說話的中年男人。他一點都沒坑林知夏,房子過戶的手續辦得十分順利。 林知夏成功地通過了銀行的貸款申請。她的基礎年薪大概是四十萬元,加上各項津貼、獎勵、專利授權費,稅后年收入約為五十萬元,扣除每月將近三萬的房貸,還剩下十幾萬,足夠保障她的開銷——她對珠寶首飾、名牌服裝都沒太大興趣,日常生活比較節儉,幾乎不花錢。江逾白卻有些擔心林知夏的資金鏈。 江逾白告訴林知夏,他會盡快成立“量子科技實驗室”,而林知夏作為實驗室的負責人兼創始人,一定能獲得穩定的收益。 提及“量子科技實驗室”,林知夏一點也不著急。她的重心仍然在教學與科研上。 除了學校的那些公事,如何妥善地布置新房子,也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2016年的五月到六月,林知夏和林澤秋經常跑去宜家、無印良品之類的簡約風格家居店,買了很多零零碎碎的日用品。 而江逾白大手筆地送來了電器、地毯、木柜、鍋碗瓢盆——那些東西的品牌都是林知夏家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林知夏問起它們的價格,江逾白還說,他拿到了廠家團購直銷的內部價,不算很貴,他希望林知夏能接受他的一番心意。 林知夏刨根究底地追問:“究竟花了你多少錢呢?” 江逾白轉移話題:“我考慮得不夠周到……我在學術上幫不了你,只能在生活上提供一點便利?!?/br> 江逾白講話特別誠懇,還把所有責任都攬到了自己身上。當他講到“我在學術上幫不了你”,他略微偏過臉,似乎回憶起了被林知夏完全壓制的中學時光——那時的江逾白拼盡全力也考不到年級第一,甚至還會輸給金百慧,就連沈負暄的考試名次都一度排在他前面。 在林知夏的《人類觀察日記》里,她描寫江逾白的高頻句式是——“今天的江逾白又在苦苦思索一道簡單的物理題……” 江逾白的嘆息聲輕不可聞,林知夏頓時很心疼他,不僅接受了他的所有禮物,還坐到他的腿上,摟著他的脖子親了幾下,剛講了兩句好聽話,他立刻箍緊她的腰肢,熱切又熱烈地吻她,似乎終于走出了往日陰影。 * 2016年的六月底,林知夏帶著爸爸mama和哥哥搬進了新居。 當天晚上九點,林澤秋在臥室里洗了個澡,充滿儀式感地躺到了他的大床上。他緊緊地裹著被子,還把臉埋進了枕頭。那枕頭也很不一般,結實柔軟,散發著草木的清香,他活了二十多年都不知道原來世上竟然有這么好用的枕頭。 林澤秋格外亢奮,睡不著覺,又不想起床。 林澤秋的臥室距離客廳最近。 夜里十點多,他聽見玄關處隱約傳來一陣輕淺的交談聲。 他翻身下床,拉開門縫,只見林知夏牽著江逾白走過客廳——是的,在他們搬家的第一天晚上,江逾白就偷偷摸摸地溜進他家里做客了。林澤秋的心底拉起了紅色警報。他光腳走出一段路,又發現林知夏把江逾白帶進了客房。 林澤秋放下心來。 他回到了自己的臥室。 然而,林澤秋剛把房門關上,江逾白就湊到林知夏耳邊說:“你哥哥回去了?!?/br> 林知夏被他的聲音勾得渾身一激靈:“所以呢?” “打擾了,我能不能去你的房間?”他斯文得體地征求她的意見。 林知夏義正辭嚴地提醒他:“我們除了睡覺,不能做別的事?!?/br> 他說:“我明白?!?/br> 林知夏打量他的全身上下。他剛從公司回來,衣服還沒來得及換,襯衫平整,褲線筆直,給人一種兢兢業業的職場精英即視感。 林知夏心間一熱,就把江逾白帶回她的大臥室,和他在浴室里玩起了“林總裁與江秘書”的角色扮演游戲。江秘書的各項服務細致入微,林總裁難以招架,浴室內的水聲、笑聲、喘息聲混雜在一起,持續到深夜方才停止。 * 今年的夏天格外燥熱。 江逾白偶爾會來林知夏的家里做客。他在林知夏的房間睡到凌晨五點半,再摸黑去隔壁的客房,第二天早晨七點半,他從客房出來,林澤秋就以為江逾白還算單純——他只是心眼多,城府深,勝負欲強,看人下菜,實際上還是個保守本分的年輕人。 林知夏的爸爸mama從未留意過住在客房的江逾白。 爸爸mama每天早上七點就出門了。他們仍在經營安城小區的超市業務。林澤秋出錢給爸爸買了一輛五菱宏光的面包車。清晨七點,爸爸會開車載著mama回到安城小區,到了傍晚六點,他們再返回大學城,他們不再像從前那樣沒日沒夜地開店,因為林知夏和林澤秋都有了穩定的收入,生活遠比從前輕松得多,一家人每天都能一起吃晚飯,還能一起看會兒電視。 林知夏很滿足。 她對學校派發的任務更加用心。 今年八月,天氣最熱的時候,學院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突然決定跳槽,學院百般挽留也沒留住,而他的門下還有好幾個未畢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學院召開緊急會議,要保障學生順利畢業,只能為他們分配新的導師。 第142章 課題組(下) 時值八月盛夏,天氣格外悶熱。 開會的那天上午,氣溫飆升到三十七度,熱浪起伏,蟬鳴鬧耳,學院行政樓的一間會議室里卻極其安靜。 會議室的正中央擺放著一張實木長桌,院里的各位領導和老師們圍著桌子落座。 副院長端起一只玻璃杯,杯中的胖大海漂離沉浮。他喝了好幾口水,方才出聲說:“大家都知道了吧,我們院的錢老師跳槽去了別的學校。錢老師是‘分子動力學’的學科帶頭人,他這一走,方方面面,影響深遠。學生的問題,項目的問題,基金的問題……這一攤子的事情,都要盡早處理?!?/br> 教務處的一位領導插話道:“目前的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錢老師走了,‘分子動力學’的學科帶頭人,就由我們學院的曲老師接手,這是暫定的結果啊,具體章程還要交到上面審批?!?/br> “曲老師”本名曲宗義,約莫四十歲,正當壯年,學術能力很強,確實當得起“分子動力學”的新一代學科帶頭人。 因此,整個學院都無人反對。 領導接著發話:“跳槽的錢老師留下了兩個博士生,四個碩士生。錢老師去了西北的大學,離我們很遠啊,他要是繼續做這六位學生的導師,只能通過網絡,遠程輔導……實驗室是沒人管的。根據我們的學生反映,錢老師半個多月沒回過他們的郵件,那我能怎么辦?” 副院長眉頭一皺,捧哏道:“怎么辦?” 那位領導左肘彎曲,搭著桌子,右手撿起一支筆,拔高聲調道:“我給錢老師打了個電話。錢老師說,他剛去新學校,工作太忙,等他忙完才能帶學生。他的學生們都向學院提了要求,要換導師,學院方面呢,也很重視……” 領導還在敘述前因后果,窗外的蟬鳴聲更響亮了。 林知夏在椅子上坐得端端正正。譚千澈恰好坐在林知夏的身邊,雖然他和林知夏不在同一個學院,但是,他的研究方向和那位跳槽的錢老師有重合,他就跟著系主任過來開會了。 他沒料到這個會議如此枯燥乏味。 他昏昏欲睡。 林知夏小聲問他:“你很困嗎?” 他唇角一勾就挑出一個生機盎然的笑:“你說我嗎?我清醒的很?!?/br> 林知夏不再講話。 譚千澈反過來問她:“你可有打算收一個新學生?” “我還沒想好,”林知夏謹慎地回答,“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課題?!?/br> 譚千澈從背包里掏出一沓文件,遞到林知夏的手中:“這是學生們的課題報告,系主任給我的。系主任讓我挑一個學生,劃到我的課題組里。學生們的基本功不差,都是好苗子,你也來選幾個吧,你組里沒人?!?/br> 林知夏翻開文件,不忘道謝:“謝謝?!?/br> 譚千澈淡然道:“你是我師妹,客氣什么?!?/br> 林知夏快速瀏覽了課題報告的每一頁內容。她看中了一位名叫方怡雯的博士生。方怡雯的思路非常清晰,研究方向也很新穎,未來發展不可估量,今年才剛升上博士二年級。 “這個學生很出眾?!绷种淖匝宰哉Z道。 譚千澈低頭瞥了一眼:“方怡雯?是蠻聰明的,我聽過她的報告會?!?/br> 林知夏點了一下頭:“曲老師應該可以帶她?!?/br> “你自己不能帶她?”譚千澈提醒道,“你是特聘的副教授,有帶博士生的資格?!?/br> 林知夏并未做聲。她合上報告,陷入沉思。 之后的幾天里,林知夏也未曾表態。 林知夏認為,對于方怡雯而言,最好的新一任導師應該是學院里的大牛,相比之下,林知夏的資歷太淺,經驗不足,從未帶過博士生,興許會坑了方怡雯。 現實的發展卻出乎林知夏的預料。 方怡雯竟然沒找到愿意接收她的導師。 方怡雯聯系了四位教授,也被教授們拒絕了四次。 這是為什么呢?! 比她高一級的博士學長,都飛快地找到了新導師。 方怡雯的學術水平不弱,年紀又輕,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夠好? 她百思不得其解。 走投無路時,她站在教學樓里發呆,恰好遇到了譚千澈。譚千澈直言不諱地告訴方怡雯,交叉學院的林知夏特別欣賞她。她一天都不敢耽誤,立馬找上林知夏,把自己的狀況描述了一遍。 林知夏沒有絲毫猶豫,當場爽快拍板。 方怡雯松了一口氣。 她還把另一位碩士生拉進了林知夏的組里。 那位碩士生名叫徐凌波,今年也才二十三歲。他留著寸頭,身材精瘦,皮膚黝黑,看起來像個精神小伙。他和林知夏見面的第一天,就給林知夏帶來了一堆鄉下的土特產——山核桃、土雞蛋、番薯粉、干蘑菇裝了滿滿兩大袋,都是他暑假返程之前從農村老家背過來的。 林知夏震驚之余,特別認真地說:“你不用送我禮物,我什么都不會收?!?/br> 偌大一間辦公室內,空調冷風刮個不停,徐凌波站姿筆直,面不改色地解釋道:“我爸喊我給林老師拿點東西,我不拿,我爸天天說我。山貨是我家里人做的,林老師不要,我寢室沒地方放,還怕放壞了?!?/br> 林知夏想出一個解決辦法:“這樣吧,我轉你兩千塊錢,就當你把東西賣給我了,以后不要再送禮了,我什么都不缺?!?/br> 說完,林知夏打開手機支付寶,要給徐凌波轉賬兩千元。 徐凌波哪里敢收林知夏的錢? 更何況,那些山貨,也賣不到兩千??! 徐凌波扛起蛇皮袋,麻溜地跑出了林知夏的辦公室。 返回寢室的路上,徐凌波撞上了男生寢室里的同學。同學們紛紛問他,林老師怎么樣?徐凌波只能說,林教授兩袖清風,人美心善,至于好不好相處,還得再看看。 * 省城的暑熱在八月末尾結束,九月初的一場秋雨給這座城市送來了久違的涼爽,連續幾日,云霧如煙,陰雨綿綿,而林知夏的心情格外明朗。她的課題組里共有三個學生——兩位碩士生,一位博士生,實驗室也準備得差不多了,足夠開展一些初步工作。 林知夏和她的三位學生商定,每逢周四上午,他們就要召開一次組會,所有學生必須匯報自己本周的工作、下周的計劃,林知夏也會給他們安排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