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太陽照射下的空氣可見度非常高,東方有一顆特別的樹木,最初看去就像遠處地平線上一根睫毛??墒侨展夥派涑龉鈺灠涯堑烙罢丈涞糜l清晰,一開始方征以為是該方向山頭的樹,可是隨著太陽變亮,他發現雖然看著像棵睫毛,可是照著地平線遠的透視去對比長度,如果真有那么遠,那棵樹實在太高了……方征無法估量它的高度,它的枝稍末端隱藏在云中。 “那是什么?”方征指著那根地平線的睫毛問績六,其實不抱希望她能知道。但女人看了看,很開心自己能告訴方征他不知道的地標。 績六說了兩個字,很驚奇地發現這個素來鎮定的少年面孔扭曲起來,分明昨天殺了烏虛長老還一副盡在掌握中的樣子,可是現在聽到一個稀松平常的地名,他居然愣住了。 “建木?!?/br> 方征顫抖問:“建木在,哪里?” 績六指著天空的太陽說,“在太陽下面?!笨兞l好奇了,這個少年到底是不是東方來的,居然詢問這種幼兒常識? 方征猛然抬頭,不顧陽光刺眼,直直盯著太陽看去,萬道金光灼得他雙眼發痛,刷地流下兩行生理性的眼淚。 績六趕緊勸他:“別盯著看?!?/br> 少年被那陽光刺得實在灼痛,卻倔強地用力瞪著,似在拼命回憶著什么。眼淚滾滾而落,他的臉上金河縱橫,發出了難聽的笑聲。像一尊沐浴在光輝中的金像在融化。 績六擔心地看著方征,想去替他擦眼淚,他卻猛然又回到公社石床上躺下,把頭埋在麻衣下面,渾身顫抖。 這是方征第一次直觀看到屬于《山海經》中的“神話”。之前的草藥和野獸,在《本草綱目》《水經》這類實證過的工具書上也會介紹。 但建木,屬《山海經》的“神話范疇”,它是太陽居住的地方。 雖然乍一想,非?;恼Q,意味著去思考這個世界的太陽有一天會變烏鴉嗎?是不是真的有深千丈的蒼梧之淵、建木下真的環繞著鵝毛不浮的弱水嗎?也意味著去遐想神話中的林立萬國,什么軒轅、青丘、女子國、深目、無腸、奇肱、結匈、厭火、周饒?是不是真的能見到神話怪物刑天、鹿蜀、旋龜、畢方、夫諸;傳說中的神,帝江、熏池、英招、武羅、祝融、共工、應龍、冰夷……等等諸多問題。 但無論如何,那東西實實在在地出現了。 這代表什么呢? 代表無論他進入的是《山海經》書本的世界,亦或是現實的遠古時空中,都證明著一點:山海經的神話并非虛幻想象。 《山海經》是個撲朔迷離的世界,學者們對它的假設和考證有許多見解。拜養父所賜,方征背得的很多。雖然他并不能全懂。 方征父親提出了當時較為前沿激進的“山海大國說”。方征后來為了給他背文獻,也機械地記過一遍主旨—— “從前一直被我們當做神話的《山海經》,保留著豐富歷史文化的信息。然而由于上古時代的戰亂,典籍在流傳中遺失,譬如著名的‘三墳’‘五典’都已失傳?!渡胶=洝泛芏鄡热莩蔀槲覀儫o從解讀的謎題……僅能從田野考古掘出的物質碎片,推斷其生產能力。卻對其精神內容一無所知……那究竟是簡單的原始社會,還是擁有了一定社會分工、等級、秩序的小國,甚至大國……” 在夏商周之前,存在過燦爛龐大的高度文明,這就是“山海大國說”的假設。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方征養父的假設,從一開始就遭到了大量的質疑,除卻當時田野考古的匱乏外,更令人寒心的是,經過了戰爭、饑餓、災荒……從上到下都沒來得及重拾民族文化自信,一味奉西方教條為圭臬。 西方學者說夏朝不存在,那就不存在。說中華文明只有三千年,那就三千年。說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那陶文就不存在。那么多事實和典籍都視為虛構或“不權威”。 至于夏朝之前,《山海經》所記載的上古時代,更只是飲毛茹血的原始人了。怎么可能有國家。 有人說《山海經》從兩千年追溯到八千年前的大國歷史,被那些“權威”嘲笑。 ——你們怎么可能在八千年前就有文化。 ——我們怎么可能在八千年前就有文化。 在那樣的氛圍下,《山海經》全都是假的,只是神話,只是虛構,只是妄想。 方征的養父被批.斗的理由就是“封建迷信”“不尊重科學”。 方征咬著下唇古怪地笑著,如今,他竟然看到了“建木”。毫無疑問那是一顆超乎尋常的高大樹木。 或許其余荒誕無稽的記載,也像“建木”般,作為罕見的現象,存在于這個世界。 甚至于真有文明的“山海大國”?比如這個部落所附庸的“宗主國”,又或者是東方那邊?究竟有多大呢? 他胸中像是慢慢浮起了一股力量,讓他找到了他要去看,要去找的東西。 方征心中不由得產生一股愧疚,曾經他和所有人一樣,也覺得養父研究的那些東西,全都是假的。直到剛穿越來,還作此推測。 帶著這樣的想法,哪怕是他背那些典籍也從來不走心,就像一臺打字機,沒有仔細去理解。 方征下定決心,知道逃出這個部落后要往哪里去了——他要沿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去親眼看建木,親眼去看它有多大多高,到底是什么樹,為什么隔那么遠都看得到。哪怕距離可能很遠。這個時代沒有飛機,那就走十萬八千里。漫長的一生,也可以如此打發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