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_分節閱讀_153
書迷正在閱讀: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他們都想抱朕大腿[綜]、馨香、【簡繁雙拼】皇帝的愛人【古裝動作大片】、弟妹(古風強取H)、公主攻主GL(舊文搬運)、劇情崩了關咸魚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開書鋪[穿書]
隔天,汴梁城所有瓦肆的入口處,都樹起了一個巨大的招牌。 招牌上用藍底黃字寫道:天下第一大才子晏殊將于九月初一開辦新式學校,趕快為了您的孩子報名吧! 第47章一萬年后,人間會記住我…… 清北大學最終選址在了火柴廠隔壁。 確實是隔壁,工廠的圍墻離大學的圍墻不過一丈遠近。 按理來說,學校不應該建得離工廠這么近,就像工廠也不應該建得離鬧市這么近一樣。 尤其是火柴廠這種排放大量污染性氣體的工廠,不治理吧禍害人,治理了吧成本高,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遷到地廣人稀的地方去。 但火柴廠同樣需要大量的工人,如果遷到偏僻的地方,依著北宋目前這個公共交通約等于零的情況來看,恐怕很難招到工人。 學校也是如此。 趙受益開辦清北大學的初衷就是培養出一大批中層技術人才來。 他迫切需要在五年內培養出至少一萬會寫字、會算數、有理想、有抱負、有一技之長,人生目標不只是考科舉當官的人才,而這些人才要從哪來呢? 農民的兒子忙著種地,讀書人的兒子忙著科舉,小市民的兒子忙著接父親的班,只有工人的兒子,長輩們忙著工作沒空教育孩子,有那個閑錢送孩子上個全日制的學校,也不求著孩子將來當個大官報效國家——將來和他父親一樣,進工廠當個工人就行了嘛! 所以蔣平的工廠制造的不僅是火柴,更是趙受益夢寐以求的人才的初生態。 他必須把學校建在工廠附近,這樣廠里的工人才會就近將孩子送去學校讀書,也方便蔣平組織工人去學校讀夜校,進行一下思想品德教育。 晏殊就算別的不會,講道理教育人還是會的。 準保叫你偷雞摸狗地走進來,光明磊落地走出去。 有了這么幾個考量之后,趙受益最終還是決定將清北大學設置在火柴廠隔壁。 至于火柴廠的污染…… 他也只得督促蔣平做好環保措施,給工人做好防護,廢棄排放之前做好除硫準備。 好在火柴廠不會一直和大學做鄰居。等汴梁附近的公共交通發展起來、清北大學的名聲也打出去了之后,火柴廠就可以遷往遠郊了。 出于對前世學習生涯的懷念,趙受益將開學日定在了九月一日。 現在也根本沒有公歷這一說,因此這個九月一日是農歷的九月一日。 正是秋高氣爽的好時候,田地里的秋收結束,朝廷開始分批次處死罪犯,清北大學熱熱鬧鬧地開學了。 得益于這段時間一直屹立在各瓦肆門口的廣告牌,現在全京城的人——不,全天下的人,幾乎都知道,大才子晏殊在汴梁城里開了個學校,舉凡向學之士,都可以來此求學。 畢竟那牌子上可是明目張膽地寫著,天下第一大才子。 這個稱號一旦喊了出來,就是等同于向全天下的讀書人宣戰了。 一傳十,十傳百,“天下第一大才子”要在汴梁辦學的消息順著汴水匯入長江,傳進了所有讀的人耳朵里。 不讀書的人,一聽一過。天下第一大才子?那他中了幾個狀元??? 讀書的人,聽了這個名號,頓時肝火上涌,眼前一黑——究竟是誰,膽敢如此看輕天下讀書人? 哦,晏殊啊。 那沒事了。 他還要辦學校? 果然是辭官之后人瘋了? 也不對,聽說是瘋了之后才辭的官。 不過那個學校倒是有點意思欸。 凡向學之士皆可入讀,倒是有種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