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_分節閱讀_47
書迷正在閱讀: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他們都想抱朕大腿[綜]、馨香、【簡繁雙拼】皇帝的愛人【古裝動作大片】、弟妹(古風強取H)、公主攻主GL(舊文搬運)、劇情崩了關咸魚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開書鋪[穿書]
寇準沒爵位的時候就已經夠猖狂了,如今當了國公還了得,還不得爬到自己的頭上來? 于是劉娥一黨瘋狂地在朝堂上找寇準的麻煩,一會兒說寇準德不配位,一會兒說寇準提拔人不按規矩來,有結黨營私的嫌疑。 兩方人馬互相傷害著,沒過多久,春闈將近。 宋朝重文抑武,科舉考試可以說是國家頭等大事。 為了表示對文人的優待,所有考生取得進士身份后即得美仕,立刻走馬上任成為新貴。沒有錢也不要緊,無數豪商巨賈等著幫下捉婿,因此宋時文人中進士,等于一下子從泥腿子跨越階級成為人上人。 這么重要的一場考試,主考官的人選,必定得慎之又慎。 宋朝極端厭惡大臣結黨營私,不許主考官與考生以師生相稱,恨不得考完試后考官考生互為陌路。 但人性總是趨利避害,考生想背靠大樹好乘涼,考官想為以后考慮,要親近新人,所以此風屢禁不止。 因此主考官的人選,必須得是一個剛正不阿、不蔓不枝的人才行。 要說宋仁宗朝的清官,趙受益首推一個包拯。 但包拯的著名戰績類似鍘駙馬鍘國舅鍘侄子等都得在宋仁宗成年之后才能進行,尤其是貍貓換太子一案,宋仁宗羽翼未豐,太后攝政的時期,即使包拯再剛正不阿,也不敢直接跟太后對上。 所以此時的包拯暫時還不知道在哪里貓著。 春闈的主考,最后定了另一個趙受益非常耳熟的人。 范仲淹。 一聽到這個名字,趙受益條件反射地開始背誦: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無他,岳陽樓記此等傳世名篇,耳熟能詳。 但此時仍是天圣年間,慶歷的年號還沒出來,范仲淹也不可能因為慶歷新政被貶出京,他甚至還沒有進入朝堂的權力中樞,只是一個地方上的官員。 此番主考能定下是他,也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他文采超人,在文壇上頗有名望。 第二就是他不結黨。 寇準和劉娥雖然自己天天結黨,但卻都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主兒。 太后黨和寇相黨天天在朝堂上撕得血雨腥風,但他們都不希望再來個第三方攪局。 所以兩人一拍即合,把范仲淹從地方上調進京城。 反正這廝不屑于結黨,當了主考官也不會和考生眉來眼去,那就是他吧。 趙受益看見這個名字之后,倒是笑了。 寇準和劉娥千防萬防,找了這么一個不結黨人的進京城。 但是他們不知道,有一種黨派,叫做?;庶h。 忠于皇帝的事情,能叫結黨嗎? 趙受益準備愉快地接收范仲淹作為?;庶h第一號成員。 第19章誰不喜歡空手套白狼呢…… 范仲淹抵達東京的時候,正是太后黨和寇相黨的斗爭達到微妙平衡,雙方暫且偃旗息鼓的中場休息階段。 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人才,他敏銳地從硝煙散去的空氣中嗅到了那一絲殘留的火.藥味兒。 太后和萊國公之間的勾心斗角,范仲淹并不關心。 在他看來,無論是太后得勢,抑或是寇公得勢,于天下蒼生都沒有任何額外的好處,只是一場無益又無聊的廝殺。 穩坐廟堂之高的朱紫權貴們,每日不思如何為民請命,反而把生命孜孜不倦地投入到爭權奪利之中。百姓的賦稅居然養活了這樣一群無用的廢人,真是悲哀。 他對此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