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慟之龍眷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201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江山多敗絮、榮光[電競] 完結+番外、將軍,你抑制劑掉了[穿書]、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
秦正陽,“……” 這人這是當他目不識???還是當他這么些年的書都白讀了? ……他不是不知這其中深意,也不是不知這其中到底涉及何人,可大庭觀眾也就算了,現在明明就他們私下閑談,這人這是裝什么裝? 對著吹胡子瞪眼的好友,王輔臣笑得老神在在,“懷英兄,謹慎小心總是沒有錯的,咱們那位張相可是活生生的例子?!?/br> 秦正陽正運著氣,突聞好友這話,猶如當頭一棒醍蝴灌頂,驚愣當場。 “這么些年了,咱們這陛下是個什么樣的性子,雖不敢說深諳,但是一知半解還是有的,云王世子回京這是何等大事,可是至今這京中都尚無半點動靜不說,更遑論市井之中也無一絲一毫的口耳之言,如此之事,這天下之大,也唯一人能做到,懷英兄,此事還有什么不明的?” “你我皆為人臣,有些事不該你我過問,自然要學會裝聾作啞,尤其對于帝王之舉,切不可輕易揣測,否則,即便是再深再牢的根基都是徒勞,帝王之怒,又豈是你我能承受得起的?” 提到那位張相,秦正陽了然,也知他所言不假,可是聽聞此言秦正陽搖搖頭,頗為不贊同好友這明哲保身的言論,“清遠兄,我們十年寒窗,歷經艱辛走到如今,為的又是何故?”他二人皆為寒門學子,十年寒窗飽讀詩書,一朝金榜題名,初涉朝堂時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受盡排擠也未磨滅的雄心壯志,一步一步熬到如今,為的就是報效朝廷造福百姓,可如今身居高位卻學那些被權力欲望蒙蔽了初心的權臣一般明哲保身,那當初那些所謂的豪言壯語又算什么? “報效朝廷造福百姓?!蓖踺o臣看著他,平靜的言道。 “那清遠兄,如今你這一番言語可還配得上這八個字?” 王輔臣舉目而上,望著那恢弘威武的太和門,聲音悠遠空寂,“懷英兄,如若我們不能身立朝堂呢?” “……什么?”秦正陽一怔,不明他為何突然有此一問。 王輔臣轉身直直的望著他的眼,“如若我們不能身立朝堂,又談何報效朝廷造福百姓?”話語淡淡,滿含嗟嘆。 一旦觸怒君王,被遠逐朝堂,一切都將成為空談。 * 領了皇帝陛下圣旨的福全自然不敢‘陽奉陰違’,跪在地上求了好一通,總算是將一早起身提著長槍就要往含章殿去的小主子給攔下了。 云慟一向都不是苛責奴才的主子,也向來做不出累及旁人的事,見因他要執意前往含章殿而一屋子戰戰兢兢的宮人,到底不忍心。 那人自小便是說一不二的性子,既然吩咐了福全攔著不允他去,如若他真不顧阻攔去了,那人到不會苛責于他,只是這些伺候的宮人都會因他而受了皇帝陛下的懲處。 雖已是秋涼時節,但依然殘留著些許的暑氣,用過早膳,晨間的涼爽散去,殿中略顯熱悶,他今兒身子不爽利,那人定是吩咐了不準在殿中置冰,身子又乏,再躺下睡定是無法了,后殿花園中的桂花開了,即便殿中門窗緊閉依然能嗅到那股子濃郁的香氣,便著人將桌椅擺置到后殿花園。 昨日那人為他帶回的書已經看完了,他索性自己前往前殿的御,只當早膳后消食了。 打發了想要驅步跟隨的福全,難得這般獨自一人,也不著急,信步緩行。 太極殿并非帝王寢殿,玄湛登基之后,因內憂外患朝務繁瑣,那時帝王年幼,后宮形同虛設,他便索性將自己的寢殿移到了前三殿之一的太極殿,大婚立后之后仍居于此,后因外戚坐大,蠱惑太后企圖干涉朝政,立下后宮不得踏足前朝的鐵律。至此,這太極殿便成了這宮墻內的‘銅墻鐵壁’的禁忌,除前朝重臣外,其余旁人再難踏足之地。 云慟甚少踏足作為帝王御書房的前殿,他心中郁結未消,性子又喜靜,自是不愿在這宮中多作走動,除寢殿外,唯一愿意走動的地方便只有那松泛筋骨的含章殿。 即便沒有全安和福全那兩張金字招牌臉在他左右,這殿中也無一人敢攔阻問詢這臉生的少年是何人何等身份,竟能在這太極殿中來去自如。 一路暢行無阻行至前殿,這個時辰尚在早朝,御書房中除了灑掃和值守的太監并無旁人,殿中悄無聲息一片清凈,殿門敞著,偶爾有一兩聲極細微的聲響傳出。 云慟常年練武,腳步向來輕,踏進殿門時,他稍稍將腳落得重了一些,果然,站在門口值守的太監聽到這輕微的聲響,倏轉過身來,見著獨自踏進殿門的他,微微愣了愣,忙俯身跪拜行禮,“奴婢參見云主子,云主子萬福金安!” 他的聲音驚動了殿中灑掃的太監,霎時接二連三的請安行禮在殿中響起。 這樣的情形早已是司空見慣,但是云慟卻依然無法坦然視之,他不知在這偌大的太極殿中,在這無數的眼睛下,那人是如何將他的存在瞞得有如鐵桶,也不知,對這些有口不言謹小慎微的宮人而言,他到底是如何不堪的存在。 云主子? 這樣一個稱謂,其中到底是些什么意味,他已經試著不去深究不去苦想。 擺擺手,示意他等起身,云慟直接抬腳往御書閣而去。 因著這御書閣是這甚少走動的小主子愿意走動的地方,全安早早就尋了妥帖的人來做值守,就連殿中灑掃的太監,也是他親自精挑細選過的,見著這小主子連聲兒都沒出,值守的大太監忙吩咐灑掃的小太監放輕手腳,收拾了灑掃的器具,悄聲退出了殿中,大太監也悄悄的退出了殿門外去守著,以免擾著這小主子。 書閣中一片靜謐,尋了幾本書,轉身欲出時,看到紫檀書案上翻開兩頁的陳舊頁有些泛黃陳舊邊角有破碎,似乎是舊物,看模樣年歲應是有些了,他腳下一頓,能出入這御書閣的除了灑掃太監便只有他和那人,但是能翻閱這閣中書冊的除了他便只有那人,他在這閣中翻閱書冊已有大半載,閣中書冊大多乃嶄新抄錄的新書,卻并未發現還有陳舊到這般的舊書。 云慟有些好奇,行至案前,發現除了那冊翻開的舊書,下邊還壓著幾冊,他隨手拿起翻過書冊封頁一看,霎時一驚! 兵法二十四篇?! 這書怎么會在這里? 相傳這書早已經失傳上百年了,當年先代云王尋了半生,他一向清心寡欲,無甚欲求,高祖得知此事,便派人去尋,卻終是一無所獲,最終抱憾終身。 高祖駕崩在前,云王其后而亡,此后無人再提及過這兵法二十四篇,這書理應不是高祖尋到而藏至這御書閣之中,可時隔百年,這書怎會出現在這御書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