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當鳴柱那些年[綜漫]、魔法滿級后我成了被攻略對象、墓地睡覺,贈送道侶、莫回頭、殺馬特給我生崽崽 完結+番外、上交一顆星球、我夫君他是敗家子、每天都在假裝破產、萬人迷的我被蛇總纏了腰、誘哄
老福晉在宮里也不好和皇后多說什么,見面的時間也不多,所以她出宮的一路上只能安慰自己,時代變了,也不看包衣不包衣的了。 ………… ??狄灿悬c懵。 其他人都還不知道這個事兒,皇上只和皇后商議,有皇后提醒鈕鈷祿家一下,不過??颠€是知道了,因為皇上領著太子去鞏華城,也就是赫舍里皇后的梓宮,看望赫舍里皇后的時候,突然叫??蹬阃?,??稻吐犃艘欢?。 ??德犝f了這個事兒,滿心疑惑——汗阿瑪是看好胤禛弟弟,覺得胤禛弟弟很有前途? 還是不看好胤禛弟弟,覺得烏雅家沒有前途? 反正他自覺也不好多問,也無需多問,干脆不去煩惱。四月二十日,他被太子拉著去給出京巡視地方的湯斌大人送行,特愉快地和黑著臉的湯斌大人揮揮手,笑嘻嘻地喊話。 “湯大人,太子哥哥專門和汗阿瑪請示,給你加了兩倍的俸祿補貼,你可要好好保養身體,不能舍不得吃哦。那個肥肥的老母雞,一天一只哦?!?/br> 湯斌:“……” “感謝瑞親王提醒。臣明白皇上寬厚,太子仁愛?!?/br> 聲音干巴巴的,一看就是氣還消。 太子趕緊給打圓場:“湯大人,??档艿苷f的,正是孤最為擔心的。湯達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潔??墒菧笕俗约汉图胰硕硷柺芮遑氈?,孤心里甚為不安。為國為民,請湯大人切記保重身體?!?/br> 湯斌因為太子的“真情流露”而感動、行禮道:“太子殿下放心,臣湯斌定不負使命?!?/br> “湯大人快快請起?!碧由焓謴澭?,雙手扶起來他的老師,引得湯大人更為感動。 ??蛋察o地看著,笑得也安靜。 阿彌陀佛。師祖啊,太子哥哥對大臣的手腕深得汗阿瑪真傳。 湯斌走后就是熊賜履??瓤?,太子的老師多得很,自然不可能就湯斌一個合適。不過熊賜履走得時候,面對快樂大師也是一張黑臉,看到快樂大師歡樂得來——太子都替他弟弟覺得他良心不安。 可是他弟弟還不到四歲啊,他的老師們都是年紀一把的博學大儒,他更沒有辦法告訴自己去幫自己的老師們。而且太子認為,不光他老師們委屈,他??档艿芤参?。 他弟弟這般愛玩的性子,每天乖乖地來無逸齋來學習,雖然他很高興,可是他也覺得弟弟委屈得更為“理直氣壯”。 太子自覺他幫誰也不好,最后在他汗阿瑪的表現下有了明悟,愛莫能助,只能——很開心地選擇——圍觀啦! ………… 話說從孝陵回來后,他們的汗阿瑪就認真思考他對太子的教育問題,可他自認按照歷朝歷代的太子教育標準培養太子,實在想不出來頭緒。 反正就是熊兒子??岛吞釉谝黄鸲嗵幪幏浅:?,多番“思考”后,皇上干脆就不給他單獨請老師了,就讓他領著石溪道人一個老師,直接入駐無逸齋。 “等上書房建好了,再回來?!彼麄兊暮拱敯逯?,如是說到。 太子歡喜無比。 ??道阊?。 ??颠@次給他太子哥哥出主意,稱得上“賠了老師們又折了自己”;??得鎸@些,當世的理學大家們,也就是當世最嚴苛最古板的老夫子們的刻板老臉,這次是真的想要仰天長嘯。 他不開心,那就要鬧騰。 逃學那都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事兒,上課睡覺更是尋常。鬧騰的那個叫五花八門,膽大包天……無逸齋的老師們天天去和皇上告狀,偏偏皇上還護著,然后這些老師們就更生氣,特別是他們發現太子被帶著的,也變得頑皮…… 咳咳,其實是皇上自覺,他作為熊兒子的開蒙老師被熊兒子深深地折騰過的人,換一個角度圍觀熊兒子折騰其他人,莫名地,就有一種特“蘇爽”的心情,看戲看得特滿足。 才一周的時間,無逸齋的老師們個個頭暈臉黑,可他們拿三頭身的快樂大師沒奈何,只能生悶氣,可他們生悶氣的同時又更愛三頭身的快樂大師。又愛又恨,感情那個復雜難言。 無他,快樂大師太聰明了。 他們作為一整個國家選出來的飽學之士,快樂大師能問到他們回答不出來啞口無言,這不是本事嗎?可是這本事不是用在學習上,而是用在反對學習上…… 比如老師正聲情并茂地講解《三字經》的一段:“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快樂大師“恰好”從睡夢中醒來,輕輕揉揉“睡眼朦朧”,還沒容老師們感嘆一句快樂大師小胖手上的小窩窩,揉眼睛的可愛小樣兒,就聽到快樂大師迷迷糊糊地開口了。 “老師,快樂大師不明白??兹谒臍q和哥哥們一起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做,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老師,孔融只是覺得自己拿一個大梨吃不完浪費,這不是謙讓,這是節約糧食?!?/br> 老師氣得差點跳起來,鼻腔噴氣,胡子翹的老高,但是快樂大師還沒說完,他還氣呼呼的,委屈巴巴的。 “老師,快樂大師也馬上四歲,但是快樂大師食量不小,所以不拿最小的梨……” 快樂大師表示硬要他選最小的梨子太不人道,他這正需要滋養長身體那,都不讓他吃飽…… 老師:“……” 老師被氣得失去理智,又氣又笑地咬牙問道:“兄長們年長,做弟弟的理當謙讓。若是快樂大師和哥哥們一起吃梨,認為該怎么分?” 就見快樂大師絲毫不懼,一派“穩重”的風度,可是還不容老師感嘆快樂大師沒徹底睡困的小奶音,快樂大師的大將之風,就聽他呱呱呱又是一大通話。 “兄長們若是說:你不讓就揍你,快樂大師不想打架,但也不能屈服,那就打架,誰贏誰拿最大的梨子。兄長們若是說:我們是哥哥,要愛護弟弟,主動先讓,快樂大師也讓——根據自己的食量選一個?!?/br> “兄長們要是敢主動說:我們來比賽,誰的弓箭最好,誰的大字寫得最好,誰的背書背得最好,誰能給辣椒苗澆水除草……誰就可以拿到最大的梨子,快樂大師最服氣。 孔圣人都認可‘食色性也’,人們卻宣傳孔圣人后人的‘孔融讓梨’,這是違背人類天性,剝奪年幼者的話語權,不給小孩子吃飽……” 老師:“……” 目瞪口呆、精神恍惚、眼冒金星,眼看要暈倒。 奈何皇上明確規定不允許打快樂大師伴讀手板,也不允許罰快樂大師抄書寫作業。 他們去和皇上告狀,都覺得快樂大師的想法,類似于離經叛道,應該及時嚴加教導布拉布拉……可是皇上聽完后一番先是開懷大笑、驕傲莫名,接著長吁短嘆,感慨萬千,就是不罰“口出逛言”的三頭身·快樂大師。 老師們能怎么辦? 關鍵他們也被快樂大師“洗腦的”,也開始懷疑宣揚“孔融讓梨”的正確性。 關鍵他們有時候還被快樂大師感動的稀里嘩啦的。 大清皇家和其他朝代的皇家不一樣。先皇順治皇帝沒有專業學習過漢家文化,全憑自學;當今皇上也是半路出家,后來才開始苦學。他們作為皇家第一批漢文化老師本就膽戰心驚,生怕一個教導不好皇上來一句“太子不需要學四書五經……” 他們抱著這樣的心態,作為一個漢家文人,作為因著太子作為國之儲君的重視,作為臣子給太子講學,對皇家一切的規矩都只有嚴格遵守。 說是老師,其實誰都不敢自稱“老師”,除了皇上,何人敢為太子“師”?每次講課都是跪坐前方,太子端坐小書桌后面,他們甘之如飴。 可是最近太子突然明白了,太子親自和皇上提出來,老師跪著講課于理不合,于禮不合,身為太子更應該做好“尊師重教”的典范……他們感激皇上,感激太子,可他們也知道,這其中的關節,在快樂大師的身上。 張英后來就說,“讓,在兄弟姐妹之間,‘讓’是美德?!蛔尅菓?。因為孩子們的天性中就是喜歡最大最甜的那個梨子,如果家里長輩硬要他們讓,他們要么心里不服和兄弟姐妹們鬧矛盾,要么學會撒謊,對自己不誠,對老師長輩不誠……” 而“誠”,也是儒學精髓之一,是華夏人修身養德的必有要求之一,和“仁”并列。 ………… 阿彌陀佛??鞓反髱煂W著他師祖的樣子微微笑,抬手打一個佛號,隱去一身功和名。 這對于快樂大師就是提都不用提的芝麻小事兒,他還不到正式進學的年紀,每天只有一個半時辰的功課,他還有其他重大活動那。 小舅舅要去黑龍江參加戰事,沙俄目前的火器水平,不算大清的新火器研究,確實比大清的好,他們的戰船也比大清的好。而且沙俄是主動進攻,還是來去自由的騎兵,大清這方則是沒有準備的防守,還要保護當地人。 雖然他汗阿瑪說,先頭部隊過去只是勘測地形,不強攻,畢竟對方人少,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可快樂大師還是擔心戰事拖延時間太長,朝廷這邊糧草和時間都拖不起。 快樂大師左思右想,去找到自己當初帶來的匠人們,打算給他小舅舅打造一把□□,一槍一個斬首爆頭。 之前快樂大師要改進大清的火器水平,可他也不能直接將后世的ak47拿出來,受限于這個時代的技藝水平,??颠M京的一路上研究了好久才研究出來附和“國情”的圖紙,給了他汗阿瑪,現在又要開始研究,當下就無心顧及其他事情。 五月初一,他的四歲生辰到來,滿宮的人都給他慶賀,五臺山的人也寄來各色禮物,他高高興興地打扮一心,歡歡喜喜地陪著一家人吃了一頓生日飯,香香甜甜地睡了一覺算是看了幾場大戲,人就又去搞他的研究去了。 太皇太后瞧著其他的孩子們也聽得昏昏欲睡,哈哈哈笑道:“有了段子,現在的小孩子都聽不進去咿咿呀呀的大戲了?!?/br> 皇太后也笑:“對比之下,南方的戲劇確實慢了一些,聽不大明白?!?/br> 皇后娘娘樂呵:“我們平時喜歡聽昆曲和京腔,秦腔也非常好。南方人喜歡聽徽劇和漢劇,我剛剛聽著《四郎探母》,也確實好,只是唱法、念白沒有北方的語音特點——不若讓四個劇目合一合,各取所長,這樣聽著估計就不發困了?!?/br> 皇上本來也聽徽劇聽得不大利索,聽到皇后的話反應過來,當下也哈哈笑:“是這個理兒。前些日子??挡皇钦f人家西洋人都發明了‘芭蕾’?我們也發明一個,正好舞蹈戲曲學院建好,‘一舉多得’?!?/br>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 你是皇上你說得對。 皇上是真的覺得這主意好,大唐有梨園教坊,宋朝有“諸宮調”,元朝有元曲,明朝有北雜劇與南雜劇,南戲與傳奇,大清也要有自己的戲劇——保證比那什么不穿衣服傷風敗俗的“芭蕾”好。 皇上打定主意,一邊暗搓搓地期待熊兒子能搗鼓出來什么新火器,一邊斗志高昂地和文臣們打口水仗。 “啟奏皇上,自古以來,人皆是學習圣人言語,沒有辦學學習戲劇和匠藝。昔年唐玄宗沉迷梨園,政務荒廢,當引以為戒……” 這是“苦口婆心”派,就差沒指著皇上的鼻子罵“大清還沒盛世那你就要學唐玄宗”? “啟奏皇上,自古以來,‘以農為本,以士治國’,匠藝之人大多走街串巷,或有利益牽扯,走卒販履乃是末流。更有西洋人的奇技yin巧霍亂人心,更該打壓……” 這是“詞嚴義正”派,就差沒說皇上果然是出身蠻夷,不懂士農工商的階層分化,不知道但凡人“談的是經典文章,作的是詩詞歌賦”,這才是高雅。 “啟奏皇上,如今國家初定,當思慮如何安撫人心,而不是大興靡靡之音。匠為末業,匠役至微,更不能進大雅之堂。天下大道在此,皇上切三思啊……” 這是“憂國憂民”派,就差沒指著皇上的鼻子逼問“皇上你是要做昏君還是要做昏君”? “……” “……” 一人一句,還有那坐地痛哭的,威脅要死諫的。 皇上豈是這般輕易認輸的人?文人士族越是要護著他們的教書權,學習權,做官權……他越覺得這些人結幫結派的都在對抗他的“皇權”。 敢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大清的武人都低人一等?”?敢說“他是出身蠻夷不開化”……皇上心里冒火,皇上能狠心打壓滿蒙大功臣,當然也絕對不能容忍大清的文臣們掣肘他。 皇上面無表情,聲音淡淡的:“昔年《墨子》曾說:‘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紫嘁沙囊舱f:‘治弓尚須用弓匠,為天下者豈可不用治天下匠耶?’” “前朝太~祖皇帝也曾有言:‘匠人于國有大功?!俺捌诘墓贍I作坊和私營作坊互相配合和睦,一起從中獲得穩定收入。官府對于私人作坊也予以積極支持,以利于國家生產并有所增長經濟……” 反正“人嘴兩張皮怎么都是理”,皇上引經據典的一番話,連對于漢家文人較為敏感的元朝丞相都給抬了出來,將自己的決心表露無疑。 裕親王收到皇上弟弟的暗示,麻利地緊跟著:“只可惜,明太~祖皇帝將管理匠藝之事交給讀書人而不是匠人,他本想用這種方式讓文人與實用技藝連在一起,讓匠人與國家連在一起,卻適得其反?!?/br> “讀書人進入新求知領域不好好學習,一味地心高氣傲,打壓和排擠匠人;匠人們還留在自己的老本行里,陶瓷技師繼續踩蹬陶輪,手藝高超的織工還得繼續彎身弓背在織機前勞作,長久的積怨加上朝廷的打壓,加上越來越高的匠人稅,導致前朝匠藝的沒落……” 恭親王就說的比較直接了:“想當年,明成祖建立火器營,所向披靡,定都北方后更是大力研究火器,當時的火器水平可是世界第一啊??墒?,哎,到了前朝中后期前朝就需要花大價錢從葡萄牙人手里購買火器了?!?/br> “當年明太~祖皇帝安排匠人世襲制度,本是好意,結果……哎,后來匠人被壓迫的活不下去,強烈痛恨這種世襲制度……哎,這都怪誰呀?” 法喀笑笑出列:“啟奏皇上。前朝初期匠藝大興,可惜后人只說‘遵循先祖之法’行不遵之事,導致國家匠藝水平大退步。當引以為戒?!?/br> “臣認為孔圣人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覀円男貙挻?,勇敢地學習,而不是因循守舊,坐井觀天。既然我們還沒開始,而西洋人有了辦法,我們就學習一下?!?/br> “……” “……” 支持的人或者忠于皇上的人,尤其武將們紛紛戰隊,紛紛站出來,皇上聽得滿意,最后一個深沉無奈地感嘆總結:“皇考當年廢除匠戶世襲制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匠人手里的技藝總要傳承下去,沒有家傳,當然要想其他辦法?!?/br> “朕開天辟地開辦匠藝學院,不求功勞。朕只希望,百年后,我們大清的各項技藝水平還是世界第一,不要西洋人打上門了,還要花大價錢和西洋人買火器用具?!?/br> 事情定了下來,消息傳出去,天下文人嘩然,通過小報消息知道了皇上最后那句話,一個個氣得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