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860節
與劉旻寒暄完,劉皇帝這才把注意力放到楊延昭一家身上,近前一步。劉荇立刻下拜行禮,柔聲喚道:“參見陛下!” 三公主劉荇的母親乃是孫靜妃,早年由李璟所獻。劉荇如今也三十出頭了,為人妻,為人母,頗有姿儀表。不過,作為一名普通的公主,對劉皇帝從來都是敬畏異常的,也拘束得很。 看了她兩眼,劉皇帝嘆道:“楊延昭沒有欺負你吧!” “臣不敢!”聽老丈人這么說,楊延昭可不敢怠慢,立刻嚴肅應道。他那一臉板正的模樣,倒惹得劉皇帝發笑。 “夫君待我很好!”劉荇說道,替楊延昭承擔著來自劉皇帝的壓迫。 笑了笑,劉皇帝也拍了拍楊延昭的肩膀,道:“朕的幾個女婿中,就屬你與李繼隆最為出色,不錯,遲早是大漢的柱石脊梁,爭取超過你父!” 感受到劉皇帝言語中的鼓勵之意,楊延昭鄭重應道:“臣不敢與父相比,只能竭盡忠誠,不負陛下期望!” “好!”劉皇帝低頭,與正好奇打量著自己的外孫楊傳貞對視了一眼,笑吟吟的:“這一晃,傳貞也長這么高了啊,快及朕腰了!” 在劉荇的示意下,楊傳貞再度跪下,給劉皇帝磕了幾個頭。 第270章 父子夜談 劉旻的歸來,給漢宮內外還是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但人到與不到,感受與反應都是不一樣的。 劉皇帝年長諸多皇子中,除了還在海外出使未歸的齊國公劉昀之外,基本都回京了,就是因榆林平叛被賜為涼國公十三皇子劉曄都早早地歸來了。 而這數月來,朝廷之中為安西之事的討論,仍未結束,依舊爭執不斷。不過,隨著魏王劉旻親自歸來,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數月以來的爭論,終將有個結果了,只看劉旻與劉皇帝談得怎么樣,說到底,不論下面的臣僚們討論得如何熱火朝天,真正能下個定論的還得是劉皇帝。 不過,在此之前,作為萬眾矚目的中心,劉旻還有一系列的應酬。祭奠完符后,又與喜極而泣趕來的魏王太妃一訴衷腸,其后還有諸多兄弟以及親貴大臣們的探望。 一直折騰到傍晚,劉皇帝再度相召,讓劉旻陪著用膳。不得不說,劉皇帝時不時地請勛貴大臣單獨用膳,喝酒談天,但與自己兒子之間,這樣的情況還真是很少。 但同樣的是,吃飯不是目的,重點在于過程。父子倆在垂拱殿飲酒聊天,當然,主要是劉旻在說,劉皇帝在聽。關于西征以來的大小事,劉旻把他準備的東西,親自向劉皇帝做了一個綜合報告。 劉旻平日里不是個多話的人,有時甚至顯得有些木訥,但在談及西征事跡時,卻是滔滔不絕,言語十分利索。 而一直等劉旻把在收復碎葉后對安西一系列的安排講完后,方才停罷,然后又期待,又是忐忑地望著劉皇帝,等著圣訓。 劉皇帝一時間則沒有作話,而輕輕地笑了笑,伸手道:“說了這么多,口渴了吧,喝點酒,潤潤嗓子!” “是!”劉旻應諾,直接拿起案上的酒壇就灌了起來,一副豪邁的樣子。 劉皇帝見狀,微微一笑,不過自己還是很老實地小杯淺飲。待臉上浮現出少許酒水帶來的醺意時,劉皇帝方才感慨著說道:“你們西征,我雖在萬里之外,卻也時刻關注著。西征打了兩年,并不輕松順暢,甚至一度遇到困境,有兵敗喪師之危險,死傷也頗眾,大漢又有成千上萬的戶民披麻戴孝,哀聲一片……” “臣統帥不力,深感慚愧!”提及此,劉旻也從那種豪情滿懷的狀態中脫離出來,鄭重一拱手,一副汗顏的樣子。 劉皇帝則擺了擺手,嘆道:“這是也不能怪你,你們統帥行營,能做到今日的地步,已是難得,數千里遠征,本就不易,漫長的后勤補給,足以讓人絕望。還是朕,當初就小瞧了黑汗國,誰能想到,這偏僻小國,竟然如此難纏,反抗如此激烈。小視對手,廟算不足,能夠打成這樣的結果,你們已經很出色了!” “爹這樣說,兒更無地自容!”劉旻也嘆道。 緊跟著,劉旻又表情堅定道:“不過,經過此番西征,與黑汗國的交手,兒也確信西征的正確。黑汗這個國家不一般,政教合一,組織能力不俗,軍事建設出眾,以卑小之國,二十余年間,先后力抗契丹與大漢,絕非一般勢力能夠做到的。 若其能稍按擴張之野心,潛心發展,再積蓄十年實力,必定成大漢西陲大患。尤其是他們信奉的國教伊斯蘭,極具攻擊性,為了傳教,擴張是其必然選擇。 收復碎葉后,從黒汗一些上層貴族口里得知,他們一直是作為伊斯蘭東擴的橋頭堡,黒汗過去三十多年的發展壯大,也大大得益于伊斯蘭的幫助。 在西征過程中,我們也不止一次面對那些來自西方世界的伊斯蘭信徒的沖擊,瘋狂野蠻,悍不畏死……”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旻也是一臉的忌憚。見狀,劉皇帝輕笑道:“這就是你在安西行滅教政策的原因?” “是!”劉旻肯定地點頭:“不消滅他們,就無法實現對新占土地的控制,他們對當地教民的思想控制太強了,若不用重典,后患無窮。至于那些信徒,思想不轉變,那邊從rou體上消滅!” “此事你做得很好!”劉皇帝也給了一個肯定的態度,冷冷道:“這些神權啊、教權啊,野心勃勃,無法無天,試圖染指世俗,控制皇權,實為禍亂之源,必須予以鎮壓消滅。更遠的地方我們管不了,但在大漢玄旗之下,在我們控制的土地上,絕不允許其猖獗!” “是!”劉旻再應道,在此事上,他也算是劉皇帝的信徒了,雖然考慮的因素并不只如此。 “西征至此,歷時兩載,雖算不得圓滿,但黒汗基本滅國,大半國土本攻占,只余小股勢力茍延殘喘。朝廷這邊,基本上是滿意了,不過,我聽說你還想繼續向西打,說說你今后的打算吧!” 聞問,劉旻沒有第一時間接話,低頭仔細盤算了一會兒后,方才嚴肅地應道:“爹,兒一直認為,開疆拓土,只是第一步,如何守住并建立統治,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而經過與黒汗這些西面國家勢力的接觸與對抗,兒認為,即便我們罷兵,那些伊斯蘭世界的信教徒也未必會甘心。我不攻他,他未必不來犯我! 因此,兒寧愿先發起進攻,消滅黒汗余孽的同時,也把戰線向西推進,遠離大漢!不過,在此之前,還需要在安西各地,推行大漢典章制度,政策法律,將之鞏固了,再圖后進!” 看了劉皇帝一眼,劉旻又道:“兒此前向朝廷請求的支援,正為此事,若無朝廷支持,僅靠安西之力,實在力有未殆! 另外,如今的安西,地域廣大,東西遙遙兩千余里,又有天山阻隔南北,不方便交通來往,消息傳遞,因此,兒建議將安西以龜茲為界,一拆為二!” 聽此建議,劉皇帝稍微詫異地看了眼劉旻,見他一臉認真,笑道:“這可堵不住朝臣們的嘴!你的請求,可是獅子大開口??!” 臉上閃過一抹尷尬,劉旻謙恭地道:“爹,安西并非偏僻苦寒之地,其富饒肥沃之土眾多,只要發展起來,足可成為大漢西北一道穩固的屏障,不會永遠依靠朝廷靡費支援……” 聞言,劉皇帝眼中閃過一道犀利的色彩,直勾勾地盯著劉旻,道:“你難道不知,有些朝臣的顧慮,也正在于此嗎?安西,畢竟離大漢腹心太遠了!” 劉皇帝也是不止一次,對他的兒子們如此露骨地發出質問,劉旻第一次面對這樣情況,明顯愣了一下,方才反應過來。 沒有絲毫猶豫,起身便拜倒在劉皇帝面前:“臣絕無背反朝廷之心!” 見狀,劉皇帝滿臉的淡定,平和地說道:“朕自然是相信,否則,也不會放你大任,支持你西征了!再者,朕不信自己兒子,難道還要去相信那些外人的話嗎?” “謝陛下!”即便是心理素質過硬的劉旻,此時聽到這話,也不由冷汗涔涔。傳言果然不假,如今的劉皇帝,一言難盡…… “起來吧!”劉皇帝擺擺手,老臉上露出少許滄桑的表情,道:“你的請求,朝廷談論多時了,朕也思忖多時,可以同意!” “謝陛下!”劉旻聞言,趕忙道謝。 “別急著謝恩!” 第271章 劉皇帝的支持 劉皇帝自己也斟酌了下,眼神中流露出一種復雜的意味,道:“安西地廣人稀,單設一道,本是為減輕行政負擔,不過,你既然提出來了,當拆則拆,也利于加強當地官府的管理與控制能力。 你所求官員職吏,我已經知會吏部了,呂端是個能辦事的人,已經在審查遴選。不過,人數沒有那么多,只能滿足一半,剩下的你自己解決。 當然,你把龜茲以東丟給朝廷了,余下之地,不過南疏勒、北碎葉,也便于你整飭治理,推行漢化。 至于人口,這始終是大漢拓邊的一大難題,移民實邊,在大政上,終究不能帶有強迫性,否則早晚必出問題,榆林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了。 不過,南洋遙遠危險,安東偏僻苦寒,與這二者相比,安西那邊,也算得天獨厚了。前兩者都能闖出來,沒道理安西不行,過去千年,絲綢之路就是一條黃金之路,連那些異族外邦,都能籍之發展壯大,大漢的臣民難道還不如他們? 怎么施政,怎么吸引百姓,招徠人口,朕與你全權,能做到什么地步,卻還得看你們自己了!” “在安西的這幾年,兒也多方考察,認為當地廣大,卻實非不毛之地,地利、氣候環境多有適宜之地,否則也不會孕育出西域千年文明。 只是一直缺乏長久的、持續的、精細的經營,使其與中原若即若離,屢受胡人侵占。但只要有足夠的人口,保持與中原的交通往來,以其基礎,必定能發展起來……”劉旻說道,神色間頗顯自信。 劉皇帝點點頭,說道:“西域是個好地方,這一點我知道,從未懷疑過,朝中很多大臣也都清楚,但有些現實難題,卻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甚至困擾中國千年。 你有心開拓,我心中是十分高興的,說句冠冕堂皇的話,你代表的不只是我劉家天下,更是華夏中國,其歷史意義與價值,恐怕是你自身都難以明白的。 當初你大哥為安東,苦心孤詣,招攬人口,也算絞盡腦汁,窮盡精力。當初給安東的政策支持,如今我也一樣給安西。 不過,能不能吸引中原人口,就看你的手段了。另外,西北四道,夷夏百姓,你皆可招攬,盡施手段,以利誘之也好,以情動之也好,但還是那一點原則,不許強迫!” “是!”劉旻鄭重地應道:“謝陛下!” “朕話還沒有說完!”不知覺間,劉皇帝又開始以皇帝的身份同劉旻談話了,語氣與神情也充滿了嚴肅:“對民,朝廷尚不強求,何況軍隊!你所提西征軍落戶當地之事,固然是一個緩急之策,但朝廷是不能用行政命令逼迫將士的,需要看他們的意愿,而軍心如何,你自己是統帥,想來不用朕多說。 因此,給你補充兵源可以,但不能按照你的想法來!不少將士,已經在西域作戰兩年了,足夠久了,也夠辛苦了,可以逐步撤回來,由樞密院另外安排補充。 當然,若有將士主動留下,聽其意愿,也可額外寬恩,準其所請,在此事上,這是朕能給你最大的支持,更多的,免談,你也不必再多言!” 劉旻想了想,頷首道:“是!” “你西征將帥中,可有不少我大漢的精英,骨干之才,朕把他們放在西征軍中,也是為了更多的培養歷練,可不是都給你的!”劉皇帝沉吟了下,又道:“楊延昭、郭儀這些人,也該調回來,另委重任!” 其他還好,一聽這話,劉旻頓時面露不舍,支吾道:“這,這……” “這什么?”見其狀,劉皇帝頓時瞪了他一眼:“你還舍不得了?告訴你,此事一樣沒得商量!” 見劉旻面露苦相,劉皇帝語氣又緩和了些,道:“兵員給你補充,將帥一樣不會短你。朕再把李繼隆、楊延朗調給你。左右你接下來也以休養生息,打熬基礎為主,夠你們磨合了!” “是!”聞言,劉旻眉頭這才舒展開來。 李繼隆與楊延朗,可也是勛貴子弟中精英人才,由他們替代楊延昭、郭儀,這交換似乎也不虧。 “還有,你十三弟前不久還向朕請求,希望也到軍前效力,這小子,榆林平叛,歷練不少,但還需成長!”劉皇帝又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把他派到安西,你好生帶帶他!” “十三弟有此志,臣自當盡力扶持!”劉旻嘴角露出了少許笑容,目光中也流露贊賞之色。 “另外,你返回安西之時,把魏王太妃也帶上吧!”沉吟了下,劉皇帝又道:“大嫂把你撫養長大,心血都寄托在你身上,孤處京城,也不得開懷,反而思念成疾,太苦了她了。 今后,你恐怕也是難以回京一趟,把她帶著,也可隨時侍奉,盡盡孝心。正好,你媳婦有孕在身,大嫂恐怕也樂意親自去照看著……” “陛下!”從劉皇帝的這番交待中,劉旻終于感受到了一些不尋常之處,忍不住喚道。 劉皇帝揚起手,止住他,鄭重地道:“安西,朕可就交給你了!” 聞言,劉旻起身再拜道:“謝陛下!” “來,繼續陪朕喝點酒,你我父子,也是多年沒如此把酒暢談了!”劉皇帝揮揮手。 注意到劉皇帝那蒼老疲憊的神情,劉旻倒是忍住酒癮,開口勸道:“您還是少飲,保重身體??!” “不妨事!”劉皇帝搖搖頭:“機會難得,總要求個痛快!” 父子倆酒杯對碰,飲罷,劉皇帝又問道:“你可知,西征兩年,朝廷支出了多少錢糧?” “適才聽四哥提了一嘴,約有上千萬貫吧!”劉旻低頭道。 “是??!”劉皇帝嘆道:“打仗,最終打的還是錢糧,是國力。這兩年,一個榆林之亂,一個西征黒汗,朝廷支出不菲,財政司向朕訴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因此,即便你還想西征,朝廷這邊能拿出的東西,也不多了,朕也得下詔阻止你!” 聽劉皇帝這么說,劉旻也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道:“此前,是臣魯莽了!” 劉皇帝笑了笑,又抿了一口酒,站起身來,酒意上涌,身形竟有些搖晃,見狀,劉旻慌忙扶住。劉皇帝手往外一指,道:“走,跟朕去一個地方!” 夜幕下的洛水之上,燈火闌珊,彩燈密布,這是為嘉慶節準備的。在靠近皇城的一座碼頭邊,停泊著兩艘巨大的樓船。 當然,論規模龐大,比不得寶船,但論造價,差之也是千里。那便是當年,少府花費巨資,為劉皇帝與符后建造的“龍舟”、“鳳殿”。 這兩艘船,大概是劉皇帝在個人享受上,最奢侈的浪費了。然而,除了當初南巡,平日里基本用不上,而每年維護保養的花費,卻一點都不少。 “朕沒記錯的話,這艘船,當初花費了兩百萬貫錢吧!”望著水上的龍舟、鳳殿,劉皇帝說道。 聞問,喦脫面露遲疑,一時不好回答。注意到他神色異樣,劉皇帝面露疑惑:“怎么,有什么問題?” 在劉皇帝眼神逼迫下,喦脫還是猶豫地答道:“回官家,龍舟建造,約有五百萬貫!” 喦脫還是給了一個保守的答案,事實上,還要更多。當然,如果僅是造價,自然用不了這么多,只是,所用的船料、工藝,再加上那些奢華裝飾,綜合起來,那價值就成指數上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