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765節
就那你魏道濟來說,從藩邸時就跟隨于朕,建言獻策,多有益處,國家艱難之時,也是你傾心輔佐,鼎立相助。 這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你們的功勞苦勞才是最大,朕若自矜其能,既受之有愧,也貽笑大方??! 朕可不是那李存勖,也絕不當李存勖!” 魏仁溥附和道:“后唐莊宗,堪成一代豪杰,卻也只是一時英雄,善始惡終,與陛下開萬世太平之雄才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呵呵!”劉皇帝道:“李存勖的事,該當引以為鑒,朕也時時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不過,你還是把朕捧得過高了,開萬世之太平,那是圣人都無法做到的,朕又何德何能啊……” 一場談話,還是在悄然之間變成了劉皇帝的感慨,魏仁溥的小心附和,略帶些虛偽,頗有些乏味,劉皇帝想找到當初的君臣相宜,卻終究難以回到當初了。 不是魏仁溥他們背離了劉皇帝,只是劉皇帝已然太過孤高,高到這些元從宿舊,都難以靠近,也不敢靠近。 第67章 遺表 “朕沒若是沒有記錯,國寶已近三十了吧!”聊了會兒,劉皇帝把話題扯到一直恭敬侍奉在側的魏咸信身上,笑問道。 “回陛下,臣正當而立!”魏咸信有些驚訝劉皇帝關照,也不敢怠慢,沉穩移步應道。 “這個年紀,可不小了,成家立業,你如今一雙兒女都能滿院滿街地嬉戲玩鬧,何故自己還默默無聞,枯守在這公府之中?”劉皇帝笑問道:“怎么不讓你父親替你謀個差事???” 聽此言,魏仁溥心中略感一緊,不過沒有開口,只是看著兒子。魏咸信似乎也聽到了話外之意,不慌不忙地說道:“國家公器,豈能私相授受?臣已有兩位兄長,德才兼備,追隨家父之志,任事于地方,為陛下盡忠,為朝廷盡力。臣無德無能,難堪重任,只能在家侍奉雙親,以全孝心,處理些府內瑣事。 何況,蒙陛下天恩,得家父蔭庇,臣已得拜朝散郎,吃著朝廷的俸祿,享受著陛下恩典,臣無寸功于朝廷,無功受祿,已然汗顏,自知自足,豈能奢求更多……” “朝散郎也算官?”劉皇帝卻笑了,沖魏仁溥道:“道濟啊,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你可是曾經的首相,百官之首,群臣楷模,又是元從故舊,二十四臣,怎么對自己兒子,如此小氣呢? 朝散郎,從七品的散官,朝廷內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太過平庸了,也太卑微了,左右一句話的事情……” 聽劉皇帝這么說,魏仁溥不能不表態了,老臉上帶著一抹動情,語重心長地說道:“老臣雖然稍有寸功微勞,然陛下對臣父子的恩典實重如泰山,自當感激涕零,豈能貪得無厭? 何況老臣長子、二子,皆已至州府重任,這都是陛下的關愛與照拂。至于少子,其性情恬淡,志不在官場,能夠持家守家,已然足慰。 至于朝散郎,何談卑微,天下多少僚屬,兢兢業業,尚不入流,多少職吏,辛勤十載,方得朝廷實授。 臣這幼子,無尺寸之功于朝廷,徒以蔭授入職,老臣尚覺恩遇過厚……” “你們父子倆,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都是一樣的謙虛,也夠知足!”聽其陳情,劉皇帝呵呵一笑,評價道:“朕可見多了爭權爭利、爭名爭寵的,就拿蔭官來講,就不知有多少的功臣勛貴,恨不能給他們的子弟,都討個實職肥差? 你們父子倆,倒是朝中一股清流??!聽其言,頗有心曠神怡之感!” “陛下,非老臣父子清高!”見劉皇帝開地圖炮,魏仁溥可沒有自絕于外的意思,緩緩地表示道:“陛下的恩賞,朝廷的官職,臣父子都享受著,只是覺得,不該理所當然罷了……” “這話實在!朕聽著也舒服!”劉皇帝笑道。 目光再度投到魏咸信身上,此前沒有發覺,如今方才注意到,此人衣著實在樸素,深山雖是錦服,但不知穿了多久,更沒有任何金玉飾物伴身,而那種安之若素的氣度,怕也學了魏仁溥七成。 眼神中不免流露出一些贊許,劉皇帝笑瞇瞇地對魏咸信道:“國寶,你與一般功臣勛貴子弟,實在大不一樣,朕見過那么多后生晚輩,他們可都是躍躍欲試,躊躇滿志,想要建功立業,你就一點不動心?” “臣才識淺薄……” 魏咸信想同劉皇帝講場面話,被劉皇帝直接打斷,說:“朕喜歡謙遜的人,但過度的謙虛,不只是自負,更顯虛偽!” 這話可有些嚴重,把魏咸信嚇了一跳,老實人被驚得臉都脹紅了,面色匆急,想要辯解,卻被劉皇帝一揮手:“恬然自得,并不等于胸無大志,你既生于勛貴之家,也吃著朝廷的祿米,就有對朝廷應盡的職責與義務。 你若想要獨善其身,超然于外,也不是這么簡單的!況且,大丈夫豈能困居府內,料理些俗務瑣事,朕覺得,你該走出公府,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 劉皇帝此言中,授官委職的意思已經十分明顯了,魏咸信卻有些不知所措,是恭聽圣訓,是謝恩呢?還是拒絕呢?不由得把求助的目光望向老父。 魏仁溥見狀,也主動開口了,態度還是那般平和坦誠:“陛下如此勉勵犬子,是他的榮幸,若有賜,為臣者自當稽首謝恩。不過,老臣希望,待他替臣這老朽送終之后,再圖報效國家,皆是陛下倘若初衷不改,自當竭忠盡力,勤懇王事!” “道濟你都這般說了,朕還能強奪此情嗎?”劉皇帝靜靜地打量了魏仁溥一會兒,突然笑道:“朕留意到,戶部需要補充幾名員外郎,看國寶持家有道,自覺堪當其任。不過,話說到這個份上,這戶部員外郎的職位,就暫且給他留著吧!” “陛下,萬不可因此情,而怠慢國事??!”魏仁溥說道。 劉皇帝擺擺手:“國家公務,固然繁雜多事,但也不會因多一人或少一人,就怠慢了的。倘若如此,不是制度不完善,就是臣僚們不盡力!” “陛下所言甚是,是老臣淺陋了!” 掃過這父子倆,劉皇帝又笑了,以一種調侃的語氣道:“那么多人都想要升職加官,希望委以重任,找著機會,明里暗里,旁敲側擊,使盡手段,向朝廷要官。朕如今難得主動要加官,卻還被婉拒了,這可真是,難得呀……” 劉皇帝一副有了新奇體驗的樣子,不過魏仁溥卻一點都不敢當作談笑,謹慎地應道:“陛下此言,讓老臣父子,倍覺惶恐??!” 劉皇帝一訥,輕輕搖頭:“這可不是朕的用意,只是聊發感慨罷了!” 微微嘆息一聲,劉皇帝平復了一下那莫名的情緒,直視著魏仁溥,平和地說道:“朕此番過府,除了探視道濟病情之外,還有一事相詢,希望能夠解惑!” 聞此言,魏仁溥恭敬道:“陛下垂詢,老臣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劉皇帝微微一笑:“朕聽說,道濟病篤,連遺奏都準備好了。朕有些好奇,有什么話,不能活著的時候,當面對朕講嗎?是要學王樸嗎?還是,死后遺陳,更敢說話?” 劉皇帝這輕飄飄的一句話,卻使得魏仁溥臉色大變,任身體再是腐朽虛弱,也不得不強撐病體,艱難地跪在劉皇帝腳下,一字一句,鄭重其事,顫抖的聲音都多了些中氣:“陛下明鑒,老臣絕無他意,只是,只是……” 哪怕以聰敏著稱的魏仁溥,在這種問題面前,也不知如何回答了,這種誅心之問,可不是只言片語就能解釋回應得了的。 …… 劉皇帝終究沒有真向魏仁溥要個解釋,又在父子倆謹小慎微的應對中,沒滋沒味地尬聊一會兒,劉皇帝起駕回宮了,連飯都沒留下吃一頓。 不過,他的目的是達到了,至少證實了他心中的猜測,魏仁溥確實有話想同他講,心里也埋藏著太多事,只是迫于一些原因,不愿意或者說不敢直接進言罷了。 這一點,不得不說,劉皇帝心里是有疙瘩的,那么多年的君臣情誼了,有什么話,何必如此遮遮掩掩,不肯直言,偏偏早早地便準備好了遺表! 第68章 心寒不心寒? 劉皇帝離開后,虞國公府堂上,陷入了一片安靜,死寂般的安靜,肅肅冬風,仿佛又平添了幾分凄寒。 沒有讓他們親自恭送出府,魏仁溥坐在椅子上,衰老的軀體,近乎瑟縮著靠在椅背,整個人的精氣神仿佛都被抽走少許,老眼似乎也恢復了正常年紀該有的昏花與渾濁。 魏咸信顯然不是笨人,與老父的平靜相比,他顯得有些魂不守舍,取過一張皮襖上前,輕輕地蓋在魏仁溥身上,欲言又止的猶豫過后,憂慮地問道:“父親,陛下這是何意?” “你也察覺到了?”魏仁溥回過了神,不答反問。 魏咸信頷首,遲疑了下,終是吐露出心中郁悶、隱憂與不解,說:“陛下他……陛下他似乎在猜忌您?” 對此,魏仁溥苦澀一笑,沒有接話,也沒有駁斥兒子的話,嘴角微張,也只是發出一道無聲的嘆息。 見狀,魏咸信有些急了,甚至略感憤慨:“這是為何?您是陛下的從龍之臣,多少年來,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傾心獻國,實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再者,這快十年了,你始終居府療養,早已不再干涉政事,如此安分守己,陛下猜忌何來?” “國寶,以你的心性,不該有此激憤之言??!”大概是覺得魏咸信的情緒有些不對,魏仁溥的語氣與表情變得格外嚴肅,警告道。 魏仁溥這一句話,似一抔冷水,將魏咸信的憤懣與不屈澆平了,見老父那就木之態,一股不忍襲上心頭,悲從中來,搖頭道:“兒只是不解,也有些不忍,您多年勤懇王事,這身病根,就是常年勞碌積攢下來了。 陛下實在太可怕了,您已病重若斯,低調至此,多年不朝,朝廷那么多公卿大臣,張揚跋扈者不可勝數,安享晚年者更不知凡幾,為何獨獨針對于您。 兒還年少時,滿朝都在傳頌,您是陛下最忠心有為的大臣,陛下也一直倚您為腹心,多次對人說您是他的良師益友,君臣之間,心心相印,何來如今徹骨之寒的猜疑? 恕兒斗膽直言,陛下此番過府探視,究竟是來探病的,還是來催命的?” 聽其言,魏仁溥的臉色刷得一下變了,蒼白的老臉掛上了一坨紅暈,過于激動導致劇烈的咳嗽:“你大膽!跪下!” 但見魏仁溥的反應,魏咸信也嚇到了,緊張地上前想要照料,卻被魏仁溥嚴厲的眼神逼得跪倒在地,但目光仍舊關切切擔憂地望著老父。 魏仁溥則顫著手掏出手絹擦了擦嘴,而后盯著魏咸信,疾聲道:“國寶??!我一直以為你性格平和忠厚,卻未曾料到,你心中竟然還潛藏著如此剛烈?!?/br> 說著,還下意識地留意了下周圍,確定無人打擾他們父子談話后,方才語重心長地說:“方才那樣的話,怎么能從你的嘴里說出來,如此悖逆褻瀆之言,你敢說出來,就想也不該想的??!” 聽魏仁溥這么說,魏咸信也冷靜下來,知道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也難免有些后怕,同樣四顧張望了下,方才磕頭誠懇道:“父親教訓得是,是兒錯了!” 見其明白過來,魏仁溥也緩了緩,嘆息一聲,讓魏咸信起身。 看父親稍息其怒,魏咸信這才恢復了平日里冷靜,輕聲問道:“父親,兒只是不理解,為何會到如此地步,陛下如此雄猜,難道您就能心平氣和,毫不掛懷嗎?” 這一回,魏仁溥沒有再直接駁斥魏咸信,而是輕聲說:“國寶,平心而論,你覺得,陛下待魏家,待為父,待你們兄弟如何,可曾苛待過?” 魏咸信聞言微愣,思索一陣,有些無力地拱了拱手:“父親位列二十四臣,爵賜國公,母親三品誥命,兩位哥哥也都在外擔當要職,就在方才,還關懷兒的前途,欲賜職授官,這等恩遇,山高水深!” “只是!”總結了一番,魏咸信緊跟著道:“恩遇如此深厚,那無端猜忌,才更令人毛骨悚然??!” 魏仁溥笑了,笑聲很輕,看著兒子道:“為父都沒有激動,你又何必如此激切!” 不待魏咸信答話,魏仁溥緩緩說道:“我追隨陛下近三十載,前十五年,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這一路走來,對陛下,多少還是有些了解,有些體會的。 陛下乃是不世出之英明之主,數百年才能有這么一位,扶危濟難,一匡天下。陛下雄猜,這是從早年便可窺一二,而也正是這份多疑,才使得陛下帶領著天下,從崩壞走向安定。 若是帝王,失去了警惕,失去了戒心,那距離危亡,也就不遠了,這份多疑的性格,也是陛下立身之本?!?/br> “這份猜忌,用到父親身上,兒實在,實在覺得……”魏咸信似乎有些不知如何描述了,只是反應很憋屈。 魏咸信已然冷靜下來,但仍舊有些意氣難平,見狀,魏仁溥道:“哪怕以陛下雄猜,又豈又無端的猜疑,莫名的猜忌?如你方才所言,為父自認對陛下,是一片忠心,無愧于心!” “正因如此,兒才覺得,陛下……是否有些過分了?”魏咸信小心地說道。 “這些年,我也在反思,在思考,終是有所得!”魏仁溥苦笑道:“我這,大抵也是為聲名所累了!” “陛下大度之時,足以容納四海百川,但對難言難忍之事,就一根針縫的余地,也不會留下的!”魏仁溥嘆道:“朝廷之中,不乏清流,對那些臣僚,哪怕他們清談空論,甚至直顏犯諫,陛下也可付之一笑。 那些清流士人,哪怕名聲斐然,遠播海內,于陛下而言,都無關痛癢,甚至需要這樣的人來展現陛下的胸襟與度量。 但是,陛下絕對不會容忍一名宰相,滿身清譽,內外交贊。過去,常有人說,我這個宰相,千古名相,眾望所歸,就連陛下也常??滟?。 那時,我便察覺到,這樣的輿情,對于臣下來說,并非好事,也太危險。眾望所歸,這是一個臣下該受到的贊譽嗎?” 聽魏仁溥這番娓娓而談,魏咸信也有了些覺悟,只是面龐上的憂色更重了,嘆道:“父親早已察覺危險,也急流勇退,多年以來,一直對陛下盡心,對朝廷盡忠,這何曾改變過,陛下難道不知嗎?” 魏仁溥嘆道:“陛下是何等樣的人物,世又間有多少事能瞞過那雙慧眼,很多人,很多事,他都是心知肚明的。 然而,何為帝王,需要的就是高深莫測,怎能讓常人看破。你以尋常人之心,去猜度非常人,自然難以理解?!?/br> 即便魏仁溥如此解釋,魏咸信仍舊疑慮難解,但見越顯蒼老衰弱的老父,輕聲道:“只是,父親凄涼至此,兒在一旁,倍覺不忍!” 魏仁溥搖了搖頭,忽然想到了什么,嚴肅地對魏咸信道:“陛下最后那一問,可是意味深長??!他連我早已擬好的遺奏都知道了,這說明什么?” 魏咸信聲音放得更低了,道:“皇城司的那些鷹犬,只怕早已深埋府內!” “你明白就好!”魏仁溥交待道:“正因如此,今后要更加謹言慎行,哪怕在府上,也不要濫言造次,以免禍從口出!” 魏咸信頷首,鄭重說道:“兒明白,此番,是兒失態了!” 對于自家的三子,魏仁溥還是很滿意的,欣慰地道:“我這生前身后之事,也安排得差不多了,爵祿傳家,朝廷自有定制,但為我魏氏守家的,還得是你呀!” 見魏仁溥這么說,魏咸信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低頭道:“有大哥二哥在,兒只當與二位兄長,相互扶持?!?/br> 魏仁溥笑了笑,又嘆息道:“你也就是年紀不合適,否則,罷了,不提了,你去書房,把我那封遺奏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