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670節
“過去,西京羊rou,有極大一部分販自北方!然去歲,大漢北伐,兩國戰爭,全線交鋒,交通尚且斷絕,羊rou的供應,自然受到影響……” 張德鈞這么一說,劉皇帝當即就明白過來,想了想,輕笑道:“顯然,大漢北伐,也不是所有人支持,至少,被影響了財路的販羊商人以及只能享用高昂rou價的百姓,會有所不滿!” “二哥言重了!”劉承勛道:“哪怕京中,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日享rou食,再者,羊rou價高,尚有雞鴨魚豬,可作替代。不過,京師百姓,對羊rou,確是鐘愛不已!” “甚好!”劉皇帝微微一笑,遙指北方:“至少,北方草原,對大漢的價值更高了,設立牧監,為大漢供應牛馬羊駝,于國于民,都有好處??!哪怕是為了讓京師百姓吃上足夠廉價的羊rou,漠南草原,也要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 第346章 底層 難得出游一次,劉皇帝自然不會把時間都花在食館,飽餐一頓,便離開往下一站,南市就在隔邊,自然是第一去處。 食館前,正欲登車,劉皇帝回首看了看牌匾,五個字顯得殺氣騰騰的,恍有犬吠。劉皇帝朝張德鈞招了招手,問:“狗rou不似雞鴨豬羊,此館每日所殺rou狗,來源何處,你可清楚?” “這,恕小的不知!”張德鈞答道。 “呵,還有你張司使不知道的事?”劉皇帝疑問道。 劉皇帝或許只是開個玩笑,但張德鈞可不敢小視,當即表示道:“小的立刻派人去查!” “不必大費周章,我也只是隨口一問!此前聽白羊說過,鄉野之間,盜狗之事,實屬尋?!眲⒒实塾朴迫坏氐溃骸叭羝渲杏惺裁礌砍?,招呼洛陽府即可,哪怕是雞鳴狗盜,趙匡義也應當會感興趣!” “是!”張德鈞應道。 皇帝臨幸,哪怕是微服私訪,履足之地,也是福地,即便帶不去福報,至少不會有災禍。然而,這狗rou館的主人或許難以知曉,劉皇帝美美享受完一頓狗rou,轉臉一句話就給其添麻煩了,也不在意會不會砸了其館子…… 等從南市逛完,已然臨近黃昏了,再度體會了一番鬧市的喧囂與繁華,劉皇帝的精力也顯得不那么足了。 一抹疲憊浮現在臉上,但更讓人心頭嘀咕的,是劉皇帝那不怎么開懷的表情。劉承勛主動問道:“二哥,我觀你興致不甚高,若是疲憊了,就請先還宮吧!” 漫步在街道之上,暖風和煦,夾道綠柳成蔭,市井風光除了喧鬧,也有幾分宜人,尤其對劉皇帝而言。 注意到劉承勛等人小心的目光,劉皇帝擺擺手,輕笑道:“倒是沒顧忌你們,我出游,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似這等市井街巷,繁榮風貌,見識多了,也就習以為常,意興闌珊了!” “二哥若覺乏味,再讓人安排一下,西京之中,可游之處,還是很多的!”劉承勛道。 劉皇帝琢磨了下,突然指出:“京城之中,也不都是大富小康之家,窮困之民,也不再少數吧!我要去看看!” “官家,那等地方,龍蛇混雜,您萬金之尊,實不便親往,您若是想有所了解,可喚人察問……”一聽這話,張德鈞勸道。 “不!”劉皇帝此時興致高昂,固執地道:“見多了歌舞升平,喧囂繁華,我也看看下層百姓,究竟是怎樣一種生活!” “是!”張德鈞有些無奈,他阻止劉皇帝,還真是顧忌他安危,沒有其他想法。 倒是劉承勛,對皇兄的想法,很是認可:“似二哥這般關懷黔首,關注民生,國家豈能不盛,百姓豈能不安!” “遠不至此!你就不用恭維我了,聽多了,我都覺得汗顏!”劉皇帝笑了笑,朝著隨從們一招手:“起駕吧!” 洛陽之大,廣廈萬千,也是有貴有賤,有富有貧的。城市的管理制度,較過有了極大的進步與變化,更加開放,更加自由,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坊市的界限被徹底打破,而洛陽城內也發生了巨大變遷。 不過,有些情況,還是沒有太大改變的,比如,距離皇城更近的地方,往往貴族扎堆,高官云集,尤其是皇城以南,天街兩側。 而皇城以東,也多富貴,至于劉皇帝想要見識的“貧民區”,處在城市東南。并沒有想象中的臟亂差,犯罪橫行,一直以來,京城官府,對于城市衛生、治安管理,都是很嚴格的。 尤其近來,趙匡義上任以來,更提高了在管理上的要求,洛陽府下屬的僚吏、差役,也都警醒著,在崗盡職,短期是不會放松的。 不過,就如張德鈞所言,很雜,龍蛇混雜,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不只有本地人家,還有寓居住戶,天南海北,口音斑雜,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孩童嬉戲,比起那些高冷嚴肅的貴族宅區,明顯更有氛圍,更顯真實。 劉皇帝轉悠一圈,不言不語,只帶一雙眼睛,一對耳朵,默默觀察聽聞。倒也沒那么巧,正好讓他撞見什么欺行霸市、欺男霸女的事情,很平靜地就過去,一切看起來,不算太好,小民大多早出晚歸,掙扎生存在帝都,卻不那么差,畢竟是京城。 當然,有光明繁榮的一面,自然也免不了陰暗冷酷的一面,只不過,劉皇帝還看不全罷了。在離開之前,倒遇到了一件讓他感興趣的事。 不算寬闊的巷道間,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異味,糞便的味道,看著在幾名苦力的押送下,逐漸遠去的糞車,劉皇帝問道:“聽說京城人畜糞便的處理,已經成為一種生意了?” 此事,自然由張德鈞來解答,雖然同皇帝談論這種污穢之事,總覺有些別扭,但劉皇帝感興趣,他也不敢不答。 “回官家,正是!京城官民百萬,人畜糞便的處理,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官府為維護京師整潔干凈,也容不得臟污滿城,臭氣熏天,因而屢有管理條例出臺! 早在開封之時,就有人開始,挨家挨戶,替東京市民清理糞坑,收集的糞便,在城內是污穢,對城外耕作農民,卻是上好的肥料。 通過此法,既能同城中百姓收取工錢,還能通過售賣得錢,因而也就有不少人,從中賺了錢!而做此事的人,也慢慢多了,從者甚眾,后來也傳揚開了,洛陽亦然。 到目前為止,西京每一坊,每一里,包括官府修建的公廁,都有人專門負責清理轉運,據說,僅西京內從事此業的人,便有近兩千人,且各成勢力,甚至為之有所爭斗,還有人專門研究出一套保存處理糞便的辦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吶!”聽完其敘述,劉皇帝嘀咕了一句,但表情卻顯得十分和藹:“如此甚好!雖然與糞土為伍,容易遭人鄙夷,但能夠賺錢養家,籍以謀生,還能為京城清潔做貢獻,值得肯定!” 對于劉皇帝而言,比起此前所見那些繁榮旺盛景象,這樣的小節,明顯更能引發他的感慨。在劉皇帝那模糊的記憶中,糞便生意真正成規模,似乎比較晚,但在他的大漢朝,已經發展到如今這樣的程度了,這自然也代表著一種進步。 “陛下,時辰已晚,小的懇請還宮!”大概見劉皇帝心情轉好,rou眼可見的笑意掛在臉上,張德鈞恭敬地請求道。 “不急!”劉皇帝興致未已,稍加考慮,直接道:“去英國公府!” “一直在說,要去探探病,卻一直未能成行,今日值此機會,順便一往!”劉皇帝對劉承勛道:“我們兄弟倆,正好一起去看看柴榮!” “是!英公是大漢柱國之臣,功勛卓著,盡忠盡職,素來敬重,過府探病,是應該的!”劉承勛當即表示道。 登上車駕,落座,劉皇帝又重重地嘆息一聲。見狀,劉承勛不由問道:“二哥,英國公的病情,很嚴重嗎?” 劉皇帝幽幽嘆道:“積勞成疾,難以痊愈,這么多年了,開國功勛,元老宿臣,一個個都離朕而去,真不愿再失去一位忠臣,一位摯友,歲月催人,如之奈何啊……” 劉皇帝這番動情的話語,只能說,真假參半。 第347章 割韭菜 英國公柴榮的命,算是比較硬的,至少,在劉皇帝親自登門拜訪之后,沒有迅速病故,雖然也不見好轉,但始終吊著一條命,養在病榻之上。 不過,探訪之后,對柴家而言,也迎來了一件喜事,皇次女劉蒹,下嫁柴榮四子柴宗訓,擇日完婚。 相比于性格率真,獨具魅力,自帶一種英氣的大公主劉葭,二公主則性格恬靜,知書達禮,從小就聽話,對于劉皇帝點的夫婿,也沒有任何意見,只是任其安排。 當然,劉皇帝也不是亂點鴛鴦譜,同柴榮結親,是早有想法的,雖然也是樁政治婚姻,但對柴宗訓也是有所考察的。 柴榮諸子,也就四子年紀最為適宜,并且,柴宗訓雖然沒有表現出什么過人的才情與天賦,甚至有些平庸,但是性格溫順,待人有禮,過去也是經常入宮的,于二公主而言,不失為一個良配。 而對于這樁婚事,柴家自然是感恩戴德,作為劉蒹的生母高貴妃,同樣滿意,她在過去雖然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對劉晞的教育與培養上,但對自家女兒,還是疼愛的。貴妃的眼光很高,那么多功臣勛貴之后,能入其眼者很少,但對柴家子,卻沒有什么意見。 或許,在高貴妃看來,聯姻柴家,對劉晞好處頗多,在宮中,也可拉近與郭寧妃之間的關系,得一臂助。 而二公主有屬,也讓其他一些勛貴大感可惜,劉皇帝的這些兒女們,大伙都盯著了,大公主出閣之后,公主中最被惦記的,就是劉蒹了。 沒曾想這朵皇室的嬌花,最終柴宗訓給摘了,但也沒辦法,即便沒有劉皇帝欽點,滿朝勛貴,又有幾家能同英國公府相爭呢。 …… “這就是新鑄的銀錢?”垂拱殿內,王溥、沈義倫二人,對于二者覲見所呈鑄銀,劉皇帝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回陛下,這是錢監受敕新鑄,欲推行民間,以便流通,特呈陛下審看,如無疑義,便可加大鑄銀!”王溥說道。 這又是為改善財政,而采取的一個措施了,當然,朝廷這邊是早有想法,只是如今方才拿出來。 在當下,大漢的法定貨幣,無外乎錢帛,市面上流通最廣的,當屬銅錢,民間大宗貿易,仍舊以絹帛作為交易貨款,不得不說,在商品經濟大發展的當下,已經對商業貿易的發展形成一定阻礙,有些跟不上時代了。 而金銀這樣的貴重金屬,雖然在實際使用中也起到了貨幣的作用,但多在貴族之間流通,且多拿來打造金銀首飾、器物,朝廷在各地設有一些銀檢,開掘冶煉,但大多是供應宮廷,其中也有一部分被劉皇帝拿來作為對宮廷、臣下的賞賜。 此番,朝廷卻是有意,正式確定銀的貨幣地位了,用以投入市場,加速商品流通,方便交易。當然,也可通過鑄銀,收割一波韭菜,鑄錢的利潤顯然是可觀,而國庫之中,也有一定的白銀儲備,只要落實開來,便能立竿見影地給朝廷回一波血。 劉皇帝則一副見獵欣喜的模樣,拿起其中一錠樣品,估摸著是十兩銀,把玩著。形狀與劉皇帝記憶中的元寶相近,不過要更方一些,做得很精致,光滑鮮亮,雕紋刻字,顯然,鑄此銀錢,是費了不少精力的。 “錢監此番所鑄,分五兩、十兩、二十、五十,一共四類!”財政使沈義倫解釋道:“如此,已可滿足使用!” 劉皇帝道:“這是足銀?” 沈義倫道:“此為進獻所用,若是正式開鑄,當以鉛雜之!” 劉皇帝點了點頭,又把其他幾樣拿起賞玩一番,都是同樣的樣式,格外精致,良久,終于抬首評價道:“此物過于精美,不似銀錢,更似銀器!” 雖然態度上很平和,但能聽得出來,劉皇帝對此鑄銀并不是太滿意,王溥、沈義倫對視一眼,由王溥發問:“還請陛下訓示!” 劉皇帝則直接指示道:“既要推行民間流通,是為與民方便,當求務實,做得簡單些即可,這些圖案、花紋,都可舍棄,留下干支年份及監制印記即可!” 說著,劉皇帝回案,拿起御筆在鋪開的白紙上,簡單地勾勒出他心目中的元寶模樣,交給王溥:“就按照如此樣式,再鑄一些樣品,看看效果!” 皇帝發話了,二者也只能欣然接受,齊聲應道:“是!” “按照財政司打算,一兩銀,可兌多少銅錢?”劉皇帝又問。 沈義倫答:“根據戶部多方計算,認為,一兩兌一千三百錢,比較適宜!” “這么多?”劉皇帝有些訝異,他下意識地覺得,如此是不是割得太狠了。 在他的認知中,一兩換一千到一千一百錢之間,就已經算貴的了,一兩多兩百錢,或許比搶劫更狠。不過考慮到如今是大漢朝,情況有所不同,倒也不好貿然發表建議。 感受到皇帝的疑問,沈義倫說道:“陛下,銀乃貴錢,世所公認,議這個價格,也是有司經過詳細籌算的!” 劉皇帝沉吟幾許道:“銀價過高,是否會造成銀貴錢賤,倘若如此,對百姓,可就不那么友好了!” 這一點,也讓王溥與沈義倫不由深思,還是王溥道:“陛下,發行銀錢,也只是試行,此后財政司會關注具體效果,屆時如有問題,還可進行調整,以期獲得最好結果!” “嗯!”劉皇帝這才點了點頭:“朝廷鑄銀,流通天下,是為利國利民,還當慎重,當多加考慮,將可能的后果與影響,都要想到,做好準備!不過,銀錢之務,勢在必行,有勞諸卿多費心了!” “陛下放心!”王、沈二人道。 “還有什么困難?”劉皇帝又問。 王溥道:“若說困難,只有當下,朝廷儲銀太少,國庫之中,存銀不足十二萬斤,還需于全國范圍,探礦挖掘,加大產銀!否則,難以起到通行全國的效果!” 哪怕只有十二萬斤,按照財政司的打算,鑄成銀錢,也有超過一百五十萬貫錢的價值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當初劉晞自荊湖南道巡察回京,言湖南當地,銀坑甚多,過役礦工,因而關停了不少銀礦!”劉皇帝則悠悠然地道:“如今看來,還得重啟舊事,加大開采力度?!?/br> “采礦之事,危險且消耗勞力,對于各地礦監,也當出臺一些規定,加強采礦事宜管理!”劉皇帝又補充道,始終不忘表現他的恤民思想。 “是!” 可以想見,當這項政策實行之后,各地的礦監,又要為采礦勞力問題而頭疼了。當然,或許也沒那么地煩勞,朝廷體恤百姓,但大漢之外,或許就要少諸多顧忌了。帝國的發展強大,總免不了壓榨血汗,總需要被剝削者。 “另外,內帑之中,尚有不少進獻,留一部分御用,剩下的,也先調撥給你們,把銀錢之務,先落實了!”劉皇帝又道。 “多謝陛下支持!”王、沈二人頓喜,趕忙謝道。 可以說,大漢有極大占比的金銀貴金屬,都在劉皇帝的內帑中躺著,王溥他們也知道皇室有赴多富,劉皇帝肯支持,也將緩解他們不小的壓力。 “這可是暫借,要還的!”見二臣表情,劉皇帝輕笑道。 “是!” 算上此前的一次借款,劉皇帝如今可成為大漢朝廷最大的債主了,搞得他的內帑,都不免空虛了,要知道,偌大的大漢宮廷,開銷也是不小,為了大漢,劉皇帝也算大方了。 當然,皇帝富有四海,從某些角度來看,倒不必分得那么清楚,更何況,大漢如今的財政困難,根子還是劉皇帝的“大有為”,是整個帝國臣民,在為他的決策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