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641節
退下前,劉旸遲疑了下,看著劉皇帝疲憊的面容,語調深沉:“爹,四弟、六弟那邊,您還是不要過于擔憂了,他們受您與上天鐘愛,必定能逢兇化吉,平安歸來!” 劉旸兄弟倆,自然也在知情人中。 見狀,劉皇帝臉上倒也沒有什么落寞與擔憂,只是稍顯固執地說道:“你不用安慰我,失陷的,又何止我兩個兒子,還有那么多的將士!眼下,不是擔憂的時候,如何化解當下的軍情局勢,才是首要之務!你們,也當全心用在差事上!” “是!”聽劉皇帝這么說,劉旸兄弟倆也不好再勸了。 隨著劉旸兄弟再度離開幽州,各赴其任,隨著一條條緊急的軍政命令發布出去,整個北方,再度動蕩了起來,不過,這一回,漢遼之間角力的重心,轉移到了山陽道一線。 雖然劉皇帝已然開始著手進行結束戰爭的準備,但在結束之前,一系列激烈而殘酷的戰事,卻再度爆發。 遼東那邊,馬仁瑀北上,向耶律斜軫的通州防線發動猛烈攻擊,不給他更多喘息的時間,在趙匡胤不斷增兵之下,進攻更是全面展開。 而塞北的遼軍,就如曹彬擔憂的那般,耶律賢果然沒有去碰野狐嶺的關防,留下了一支軍隊威懾,轉而引大軍西向,掃蕩漠南的漢軍勢力,兵鋒直指云中。 長城以北的烽火,迅速向關內蔓延,山陽告急,比劉皇帝君臣預測的,也要來得更迅猛些,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漢軍軍民,也不斷向云中支援而來,同遼軍爭搶著時間。 不好說是喜訊還是惡訊,大漢與高麗之間的關系,徹底破裂了,高麗軍跨過鴨綠江的,兵臨來遠城,并展開進攻。 而郭廷渭終不負其言,成功于邵城港,堵住了高麗水軍,高麗國集結的用以威懾大漢的水軍,在東海水師的強大攻擊之下,幾乎覆滅,只有少許的艦船逃脫。 從這一點看,至少來自海上的威脅,沒有了,汪洋大海,仍舊是大漢可以放心使用的轉運通道。 只不過,與高麗開戰,終究不可避免地牽扯了漢軍不小的兵力,在與遼國爭鋒之時,還需要投入精力關照這個近鄰。 隨著漢遼之間在長城沿線的戰斗展開,雙方之間的戰爭形勢也再度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第283章 云中之圍 深秋的北疆,已是遍地枯黃,秋風怒號,席卷長城內外,伴隨著的是迭起的烽煙。從九月中旬起,遼軍便對漢關邊防展開了進攻,一時間,長城沿線漢關,處處示警告急。 在山陽北部,沿長城一線,大漢前后一共設有二十四座大小鎮堡,分布在諸緊要道路隘口,各屯戍卒,大堡兩百卒,小戍僅二十人。 這些戍點,對于漫長的長城沿線而言,實在起不到太多的防御作用,最主要的功能,還在于警備。而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大漢對長城以北的控制與影響是與日俱增的,因此在戍堡的防御建設上是有放緩的。 而此番,遼軍大舉南侵,這些堡寨自然也沒能起到太多阻遏的作用。但是,告急之時,所有戍堡,收到的命令只有一條,堅守待援,不許放棄,不許后撤。 顯然,朝廷的用意很明顯,意圖通過這些戍堡,盡量阻止、遲緩遼軍的南侵,哪怕只能提供一些綿薄之力,也要盡力。 甚至于,長城以北的那些胡漢部族、牧民,都成了牽扯遼軍的誘餌,聰明的、見機快的早早的就逃回塞南,或許躲入城池,或藏進深山。 而更多的人,則成為了這場戰爭最初的犧牲品,那些由山陽官府主導,由胡漢百姓建設的鎮甸牧場,也確實吸引了遼軍的注意力。 遼軍西進,足足花了七日的時間,對那些反應不及的塞北百姓進行掃蕩劫掠,對于被戰爭逼得快山窮水盡的遼軍而言,不要說那些牲畜、糧食、茶鹽、鐵器,就算是帳篷、草料,都有搶掠的價值。 而這七日時間,對于漢軍的而言,也是十分珍貴的。由于局勢惡化地太厲害,即便大漢這邊在劉皇帝的指示下反應地已經足夠快了,但仍舊需要時間。 不管是命令的傳達、兵馬的調動、軍需的籌集、百姓的收容,都需要時間。像發往豐州的最遠調令,即便快馬加鞭,不眠不休,也要六七日,若再加上整備東援的時間,那就更多了。 因此,這多出來的六七日時間,仍舊不止渴。不過,對大漢的備戰而言,哪怕多出半日、一日,也都是搶到賺到的。 至少,在遼軍掃蕩漠南期間,奉義軍使田重進引五千軍還云中,就近的寧遠、定襄、永寧援軍,也陸續趕到,九原侯李萬超也不顧老邁,緊趕慢趕抵達云中,開始統籌山陽諸軍。 在山陽這邊,上足發條,緊鑼密鼓地展開應對,并且搞得雞飛狗跳之時,遼軍也沒有過于放松,耶律賢及時下令,約束劫掠的遼軍,繼續南下的征程。 這一回,耶律賢的目標十分明確,沒有任何試探,也沒有去管長城沿線的那些漢軍隘口堡壘,而是直接沖著的云中以北約百里的焦山鎮而去。 焦山鎮,當漠南入山陽的要道,也是主道,當年耶律璟大軍自云中北撤,就是走的這條路線。過去,大漢于此常年屯有戍卒五百,因為北伐以及李處耘北上援救劉廷翰,抽調了大半,只剩下兩百人。 當然,耶律賢選擇從焦山鎮突破,倒不是看準了此隘的空虛,而是覺得這條路好走,作為塞南塞北主要的軍事、商旅交通要道,山陽官府這邊是有進行修筑擴寬的,如今,也算是被遼軍利用上了。 山陽這邊,由于缺少主心骨,反應沒能跟得上,還是田重進在返回云中后,先行往焦山鎮增兵一千,但這一千,也是疲兵。 趕上了焦山防御戰,面對的卻是數十倍的敵軍,遼軍那邊,在耶律賢的驅策下,決心很大,騎兵被當步軍用,挑揀精銳死士,下馬攻寨,且不顧傷亡。 結果,漢軍足足抵御了三日的時間,焦山鎮被攻破,遼軍付出了三千多人的傷亡,而防守的一千多漢軍,全部戰死,鎮上剩下的幾百民眾,也沒能幸免,全部遇難。 而當時,在李萬超到任后,得知焦山鎮之危,緊急派田重進領軍三千北上增援,途方過半,就得知焦山鎮失陷的消息,無奈,折返云中。 焦山鎮的陷落,就像堤壩開了一道口子,遼軍就如洪水一般,順著潰口涌進山陽。九月十七日,焦山鎮破,九月十八日傍晚,遼軍前鋒萬騎,就已南下叩關。 到九月二十日,遼軍近十萬眾,在遼帝耶律賢的親率下,兵臨云中城下,將云中城團團圍困。此時,云中城內,連軍帶民,不足五萬,能戰之士只有一萬兩千余人,更多援軍,或在援應途中,或還在緊急征召武備之中。 所幸,有九原侯李萬超主持軍事防御,老將軍威望甚高,撫兵安民,統籌調度,做得很到位。云中城,是由宋琪當年在任時重建的,城池很是堅實,城中雖然只有一萬多戰兵,但是以幾部邊軍組成,戰力仍有保證,官倉糧庫中更囤有大量為中路軍準備的軍需。 兵力稍弱,但糧草兵器都不缺,為彌補防御人手的不足,李萬超直接將城中所有的精壯都組織起來,發給武器,輔助守城。在邊境道州討生活的漢子,從來都是上佳的兵源,很多更屬于鄉兵,給把武器就是英勇的戰士,而在防御遼軍這件事上,更是同仇敵愾,全城一心。 大概也是感受到了云中的難啃,遼軍雖然將城池圍困得水泄不通,進攻的命令卻遲遲未下。到二十一日,休整了一天的遼軍,干脆明確地表示放棄對云中的進攻,而是選擇,分兵四野,進攻劫掠其他州縣。 云中或許固若金湯,難以攻克,但山陽其他州縣城池,可就不一定了,遼軍或許沒有膽量強攻云中,但對于那些小城、小鎮,顯然還是有要扣咬上一咬的。 于是九月的下旬,云中以南以東的大片地區,成為遼軍肆虐的跑馬場,超過四萬的遼軍,兵分數路,四面出擊,攻城劫掠,焚屋毀田。 雖然山陽官府堅壁清野的工作已經做在前頭,但總有不及逃亡的百姓,不及收容的財產糧食,這些都是遼軍的攻擊對象。 最張狂的遼軍,甚至越過桑干河,進攻應州州城金城縣,不過,這畢竟是一州州城,守備官軍民的骨頭很硬,頑強抵御,讓斗膽攻城的遼騎撞了個頭破血流。 當然,不是所有的漢城,都有那個防御能力,比如云中以南的懷仁城,這是當年符彥卿北伐時的駐軍之所,被一萬多遼軍圍攻,雖然拼死抵抗,結果還是城破人亡。 云中以東的長青縣,設置的時間還不長,是云中東部新建立的一座年輕的縣城,城小人寡,即便有些地利,仍舊沒能抵擋住遼軍的進攻。 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有些明朗了,遼軍此番大舉南下,甚至堅決地突破長城,進入塞南,兵寇云中,打云中明顯不是主要目的,趁山陽空虛,劫掠北疆,大搞破壞,才是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有實力不足的限制,漢軍能做的,在短時間內,就顯得不那么多了。增派援兵,都得小心翼翼地,以免援應途中為遼軍所趁,圍城打援這種陽謀,永遠得防著,漢軍過去慣會使用,遼軍也會。 云中的守軍實力足夠,暫時也只能縮首城中,畢竟城外仍有超過五萬的遼軍圍困著,監視著。云中尚且如此,其余州縣城百姓,也只能依靠自己了。 歷來防御作戰,守方往往會陷入到這種窘境,困守一城,久守必失,這不僅考驗將領的指揮調度能力,以及軍心士氣,還需有援軍,要看得見守住的希望。 事實上,云中面臨的情況,要好得多了,雖然被困,但自守無憂,各路援軍也在統籌調度下趕來,需要做的,只是配合之后的作戰罷了。 只是,這種被圍困,看敵軍馳騁國境、肆虐疆土、侵害鄉梓的滋味不那么好受罷了。 第284章 虛了 傍晚時分,秋陽低垂于西方,釋放的光芒很是黯淡,涼風卷過云中城外的山野,發出的聲響就如陣陣低語,縹緲而凄清。 云中城還是以往的面貌,高聳堅實,干凈完好,除了城中氣氛有些低沉之外,遼軍并沒有給它造成任何的創傷。遼軍兵臨城下之后,就沒有發起過任何一次進攻,試探性的攻擊都沒有。 遼軍的包圍,已不似初時那般嚴密,分兵之后,也主動后撤了,遠遠隔城立營,分西、北兩個方向。不過,周邊游騎緊密的巡邏,顯然仍舊控制著內外交通,阻絕信息傳遞。 遼軍的營地布置,也不私漢軍的習慣那般深溝高壘,鐵壁營寨,相反,安排地開闊而分散,看似零落,卻隨時做好了上馬作戰的準備。 免不了的混亂,是隨軍的眾多牲畜,加上有大量南下之后繳獲的戰利品,兵器錢糧,雖然難以稱得上堆積如山,但總是收獲不菲,尤其分兵四掠之后,已經開始有偏師滿載而歸。 大營之中,布置最為嚴密,軍容最為整齊的,毫無疑問是遼帝的御營,不論何時何地,拱衛殿帳的親軍都是遼帝戰力最強、裝備最好也最值得信任的軍隊。 隨著天色進一步深沉,遼軍各營之中,也架起了篝火,從云中城上望去,可以看見星星點點,密布西、北兩面,明亮的燈火,幾乎能映紅天幕,顯得十分壯觀,似乎也在展示著遼軍的兵威。 當然,這點聲勢,對于見慣了大場面的漢軍將領而言,不算什么,城中的反應,就如守護的城池一般,穩若泰山。 遼軍的將士,開始享用食物,將校軍官能夠享受到一些繳獲的漢地烈酒,普通的士卒,也能盡情地飽餐一頓rou食。這對此前日漸拮據的遼軍將士而言,已是難得了。 金銀財貨,不足稱貴,值得欣喜的,還得屬繳獲的牲畜與糧食,很多從征的遼卒,都期盼能夠帶回部族,分享給家人與部卒。 持續的戰爭,嚴重侵害到了草原的正常游牧生產,還要武裝參戰,派兵出糧,到如今,大漠南北的遼國部民,許多族群邑落,都已到難以為繼的地步。 事實上,此番受召從征的遼國部卒,很多人已不是為了遼國朝廷、為了皇帝作戰,而是存著南下劫掠的心思。 他們沒有太多的家國情懷,也不管漢遼之間的爭霸,想要的,是最基本的生存,即便他們如今的困窮與危機,來自于大漢主動挑起的戰爭。 南朝富庶,漢人善耕作,他們只是學習草原過去無數先輩們,重新激發本能,提刀攜刀,躍馬南下。 事實上,耶律賢在激勵士氣上,也是通過宣傳劫掠,搶糧搶衣,搶一切能夠幫助他們度過時艱的物資,反抗漢軍的欺壓,爭取生存的空間…… 而隨行的遼軍部卒也確實大受鼓舞,踴躍參戰,賣力死戰。而南來之后的收獲,也使得原本不那么高昂的士氣逐漸攀升,大營之中堆積的戰利品,也仿佛佐證著此次南下的正確性。 不過,比起將士的歡欣鼓舞,遼帝耶律賢卻始終憂心忡忡的,難以釋懷。夜幕之下的遼軍大營,風聲畜鳴夾雜著諸軍各營的歡聲笑語,甚至飄揚著草原民歌。 這種愉悅的氛圍,作為主帥的耶律賢實在不愿意去打破,自漢遼交戰以來,大遼總是失敗,將士部卒也太久沒有如此縱情地享受過勝利的喜悅了。 只是,下面的將士可以沉浸在里面,他這個大遼之主、三軍統帥卻不可以,如今已算“深入”漢境了,對漢軍民殺傷甚眾,繳獲頗多,發出了抗擊漢朝最堅定而響亮的吶喊,但是耶律賢這心里,始終覺得不踏實。 也只有獨處之時,耶律賢才會把他的忐忑表露出來,時至如今,遼東失陷,東北大亂,西域已失,漠北殘缺,他的大遼再也經不起更多的失敗、更大的震蕩了,也由不得耶律賢不當心。 殿帳前,耶律賢胡裘貂帽,矗立在冷風中,目光中看不出什么波瀾,卻直直南望,注視著云中城方向。 耶律賢難以體會當年耶律璟放棄云中時的回望是什么心情,但時隔十余載,遼軍再度來臨,耶律賢卻只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悵與失落。他心里也清楚,遠處的那座城池,既然改姓劉姓漢,那么原本屬于他們大遼與契丹的痕跡,只會越來越淡薄,直到徹底消散,只載于史冊上。 兵臨云中,已然八日了,但這八日之間,耶律賢的心情是在不斷往下沉,哪怕不斷有來自四方的斬獲與喜訊,都無法覆蓋那股始終縈繞心頭的憂慮。 固若金湯、絲毫不露破綻的云中城,以及圍繞著云中城展開的那尚處于朦朧狀態的漢軍的應對,都讓耶律賢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力,這可比待在上京之時的感觸要深刻得多。 “陛下!” 輕聲的呼喚有些溫柔,但仍舊將耶律賢拉回了神,扭頭看,是韓德讓。大概是冷風吹多了,耶律賢一個哆嗦,咳嗽了兩聲,臉上露出點稍顯蒼白的笑容:“韓卿,你來了!” “帳外風大,切勿多吹,陛下還當保重身體!”韓德讓勸了一句。 感受到韓德讓的關懷,耶律賢也聽了勸,邀韓德讓入帳敘話。落座,內侍給二人擺上熱酒,君臣共享。 大概也清楚韓德讓的來意,耶律賢看著他:“韓卿,貴族、將領們的想法如何,試探出什么結果沒?” “士氣高昂,軍心可用!”韓德讓答道,不過表情卻反倒凝重了:“漢境百姓,或遁入山林,或躲入城池,鄉野之間,已無可擄掠! 親軍軍紀良好,陛下詔令即從,然征召的部卒們則不然,他們不會愿意就此收手,反而希望加大擄掠范圍,繼續深入漢境,攻其城邑,甚至有人提出強攻云中!還有一些將領認為,該召四掠的將士,換他們去……” 很多遼軍眼下的心態,還正是要在漢境多做逗留,多搶些物資。有了在漠南以及山陽的收獲,欲望也徹底被勾出來了。哪怕一個普通的部卒都知道,漢人更多的財貨、錢糧、服甲都囤積在那些城池中,想要有更多的斬獲,就要破城。 已經被攻破的懷仁、長青兩縣,便收獲不小,那這么一座云中城就擺在眼前,若是攻破了,又會有多么豐碩的繳獲呢? 利欲熏心蔽目,很多人都不會考慮更多了,什么云中的堅固,漢軍的援救,危機沒有迫近之前,都不用顧及。再者,他們都是騎兵,大可去得! 但是,耶律賢與韓德讓顯然不這么想,他們也不得不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 “韓卿以為如何?”耶律賢沉聲問韓德讓。 聞問,韓德讓態度很堅決:“臣還是此前的意見,約束將士,盡快撤離,返回塞北!云中,非久留之地!” “漢軍的援軍,仍未迫近,有必要如此急切嗎?”耶律賢問。韓德讓在三日之前,就已經提出撤軍了。 韓德讓表情凝重,直言道:“陛下,正因如此,臣方覺憂慮!我軍初來之際,趁漢軍新敗,山陽空虛,因而高歌猛進,直抵云中! 然二十余日過去,漢軍即便再遲鈍,也當有所反應。陛下當知,漢軍實力絕不止于此,南靠河東,東據燕山,我軍趁虛而入,乃有建樹,卻不可久陷于此! 這么長的時間,也足夠漢軍反應過來,調兵增援,但時至如今,始終未有大股兵馬來援的跡象,山陽諸城,仍舊閉門自守,這已不正常。 云中的漢軍,紋絲不動,甚至不遣人嘗試突圍聯絡,只是縮首堅城,耐性十足,就仿佛在等待出擊的機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