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614節
“這也是遼軍應對昏亂,自曝其短,給了我軍機會!”收起了得意之情,郭廷渭說道:“倘若他們不是選擇龜縮港內防守,而是果斷出擊,近戰接舷作戰,縱使仍舊不敵,多少也能給我軍造成些傷亡損失。 畢竟,五牙戰船太過笨重,轉挪不變,近戰失去了弩炮之利,與之廝殺,就是金玉碰瓦礫了! 甚至于,不與我軍正面相抗,而是避繞而過,去襲擾大漢海疆,都能給我軍造成不小的牽制??上?,他們不習水戰,更不知我戰術之革新,只是能束手待斃了!” 聽郭廷渭這么一番話,史延德沉默了一會兒,而后吐槽道:“你說這契丹人,學什么不好,要學建水師,費了那么多人物力,輕易毀于一旦!那數千水卒,調到陸上守城,作用都要大些……” 郭廷渭呵呵一笑道:“如今兵器坊正在研究打造一種管狀火炮,聽說威力更加巨大,倘若能用到戰船上來,我水軍的戰斗力還要提升!” 史延德搖了搖頭,他不懂這些,見郭廷渭有些得意,心中則暗道,也就是在水上馳騁,你這船還能開到遼陽,打到臨潢府去?最終,還得靠他們去廝殺進攻。 不過,太浪費了。史延德可默默觀察著,就那不到半日的功夫,清空了四艘補給船上的火油彈與火箭,太過奢侈…… “海安侯,遼軍水師已然覆亡,接下來看我們的了吧!”偏過頭,史延德道:“在水上待了這幾日,終究不踏實,還是要上岸,趁著群敵膽喪,趁勢進攻,一舉奪占這蘇州,取得立足之地,方才功城??!” 郭廷渭當然看得出來,這是史延德按捺不住,不愿落后于人,想要建功了。并不點破他,郭廷渭笑道:“港內混亂,水道不通,不便貿然挺進,我們還是先去給蘇州城打個招呼吧!” 言罷,郭廷渭即下令,留下一部分艦船監視敵港,剩下全軍向東北面蘇州城挺進。蘇州城位于港灣身處,濱臨海岸,在城池的建設上也是投入了財物力的。 不過,面對來自漢軍海上進攻時,同樣顯得無力,毫無反制措施,比起水軍,這更像一個被點了xue的美人,任人凌辱…… “這些契丹人,真是狼子野心,取什么名不好,叫蘇州……” 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 斜陽西懸,垂于半空,看得出來,今日是個好天氣,遙遠的天邊布滿了云霞,發出絢麗多彩的光芒,灑落在海面上,將海水染得通紅,就如血一般的深沉。 遼蘇州港已然淪為廢墟,傍晚的海風更大了,濃煙散盡,展露出的是一片讓人觸目驚心的景象。 敵船大部分損毀沉沒,破碎的船板在海水中蕩漾,浮尸一片一片,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聞的焦臭味,呼嘯的海風吹之不散。 遼軍陸寨,也被波及了,被焚毀大半,面對漢軍不講道理的戰法,他們戰前的所有布置都沒有發揮作用。 遼軍水軍將士,就像經歷了一場可怕噩夢,超過半數的人都被燒死、炸死,隨著他們的艦船一并毀滅,更有不少淹死的,通過鳧水逃回陸上的,只有幾百人。 即便茍活下來,一個個也是驚魂不定,如喪肝膽。然而,這對他們而言,卻并不是結束。漢軍秉持著痛打落水狗的原則,沒有絲毫放松,繼續進攻,并且郭廷渭胃口還很大,要一口吞屯于蘇州軍港附近剩下的遼軍。 耶律斜軫布置在此地遼軍一共有一萬七千余人,分布在軍港至州城的數十里間,并且在兩地間修筑了大量的堡壘、軍寨,而這些都是拿來對抗消耗漢軍的。 然而,水軍被付之一炬,讓漢軍輕松折其一翼,縣城在面對海上的打擊時,也慘遭蹂躪,傷亡不小,并且士氣遭到嚴重打擊。 與此同步進行的是,漢軍搶灘登陸,像一把尖刀一般,上岸攔腰一斬,截斷州城與軍港之間的聯系。 暮色漸深,但蘇州城至軍港之間廝殺聲卻仍舊熾烈,負責蘇州防御的遼軍主將名叫耶律海,正值壯年,是個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 收到南邊的戰報,水軍覆亡,主將戰死之后,有那么一絲慌神,不過調整地很快。在蘇州城面對東海水師狂轟濫炸的同時,果斷出兵,親自率領三千士卒,出城南下。 耶律海清楚,漢軍的戰船開不上岸,那些火油彈與火箭雖然極具威力,但終究無法壓垮城池,造成致命的威脅。相較之下,還是那些登陸的漢軍,威脅更大。 當然,他的目的并不是去支援軍港陸寨,而是為了打開通道,接應南面的殘兵敗將。此前布置防御,就跟豆腐渣一樣,一戳即爛,作為一員宿將,耶律海知道,自己能夠抵御漢軍的憑仗只剩下個蘇州城了。 然而,守城是需要人,倘若能夠把南面的幾千敗兵給接應回城,那對守城的力量也是個巨大的提升。 耶律斜軫給耶律海的任務,是守住蘇州一個月,他則用水師來吸引漢軍目光,意圖南北互為犄角,軍港那邊能夠守住至少二十日。 結果,現實是如此慘淡。 不過,耶律海雖然有些膽略,但他碰到的對手,史延德可不是善茬,作戰經驗豐富,也是一路從尸山血海中走過來的宿將,尤其善打硬仗。 當年不論是平蜀還是平南,都是經過刀山火海的磨煉,再加上,有了水軍建功的刺激在前,斗志更加高昂。 他的任務,原本是在截斷兩支遼軍的基礎上,把南面的遼軍殘部吃干抹盡,然后再圖蘇州城。 耶律海的主動出擊,給他帶來壓力的同時,也讓他看到了機會。遣一部應付南面那些失魂落魄的喪膽之敵后,果斷率軍迎擊。 一場遭遇戰在蘇州城西南十數里外展開,雙方照面就是一場殊死搏殺,甚至沒有過多的布置,見面就打,近乎亂戰。 耶律海帶來的,全是遼陽派來的精銳之卒,沒有一個漢卒,其中甚至有一些參與過北伐、西征的老兵,更有耶律斜軫的督練,因此戰力十分強悍。 史延德所率的軍隊,則屬于河北地方的二線軍隊,雖不如禁軍、邊軍那么精銳,但河北壯士的素質在那里,裝備上比起遼軍也更加精良,又有史延德這個悍將帶頭,自然也是不落下風。 這樣的廝殺,多了一些瘋狂,拼的就是將士的武勇與意志,雖然尤其多日海上生活,漢軍登岸的狀態有所不適,但在作戰配合上,還是極有條理的。 在短兵相接上,大漢軍隊在什伍配合上,更是保持著長期的訓練。只不過,由于承平多年了,在實戰上的表現難以達到完美。 但是,實戰與傷亡,也是最好的提升辦法,隨著激戰的持續展開,這些漢軍將士也就迅速進入狀態,將平時訓練中的東西,真正拿到戰場上來。 雖然劉皇帝一直在擔憂承平多年,將士難免有馬放南山的懈怠,但是,帝國興盛之初的軍隊,又豈是輕易就墮落了的,通過前后二十多年戰爭而打造的帝國軍隊,仍舊是強悍的,將校有敢戰之志,士卒有效死之能。 戰場之上,兩軍不足萬人的搏殺,場面看起來并不那么浩大,但殺聲足夠響亮,廝殺足夠激烈,激戰一線,更是不斷吞噬著雙方將士的生命。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戰斗,由于人數上的劣勢,遼軍已然不支,耶律海身長七尺,孔武有力,在一眾遼軍中有些顯眼,他也拼殺在第一線,一手執盾,一手持刀。 手中的戰刀,已經換了三把了,亡于他刀下的漢卒就有二十一名,幾乎每揮一刀,面對他的漢卒都要掉血、掉甲。 然而,靠著勇武帶領遼軍支撐戰斗,終究難以挽回大局。廝殺在一線,漢軍的變化他能明顯地感覺到,戰意高昂,小隊配合也在提升。 沙場宿將的嗅覺是靈敏的,感覺到事不可為,便生退卻之心,親自殿后,帶人朝蘇州城退去。同時,心中大罵南邊的軍隊,大罵漢人不可靠,南面的軍隊,大部分都是漢人。 他打了這么久,南邊的軍隊似乎沒有多大反應。登陸的漢軍并不算多,如果能夠兩面夾擊,破了這支漢軍,再退回城池堅守,必定能夠回復士氣,也增加繼續防御的資本。 然而,交戰形勢并不按照他的想法來。 史延德是盯著耶律海的,這名遼將的悍勇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他可沒逞強去比斗,而是始終處于陣中,指揮作戰。 當遼軍一露退意,善抓戰機的他,立刻就帶人咬了上去,絕不放其退去,而沒有感受到來自南邊敵軍的威脅,更使他放開手腳作戰。 該是素質擺在那里,遼軍北撤,并沒有成為一場潰敗,耶律海帶人殿后,邊打邊撤,不斷沿著來路返回。漢軍在史延德的指揮下則緊咬不放,等遼軍退到城外時,天際最后一絲亮光也悄然消逝。 天地陷入黑暗,但光明并未消散,蘇州城內起了火,城樓在燃燒,海上水師巨艦猖狂地展開,還在向城上發射著火油彈。 火光雖未有沖天之效,但就像一盞明燈,映照著激戰雙方。史延德已經將所有兵力都投入到追擊纏打上了,但始終未能打垮,除了這支遼軍有韌性之外,就是耶律海身先士卒,過于剽悍。 針對此人,史延德還搞暗箭,親自射了五支利箭,然而,效果不佳,一箭被盾擋,一箭中甲胄,一箭被躲,剩下全偏了。 當靠近蘇州城的時候,漢軍的追擊在史延德的指揮下,就已然放松了,一時激戰兵疲,二則是顧忌城中再出援兵。 夜色并不混沌,甚至有些清晰,隔著一里地外,遙望退入城中的遼軍,以及那逐漸合上的大門,史延德不由吐了口唾沫,卷刃的鋼刀不甘地插入腳下的土地。 此時他也是汗流浹背,血腥與汗臭交織在身上,覆蓋全身的甲胄忠實地保護著主人,但也滿是刀痕箭印,最后的激戰,他也是親自帶頭沖鋒的。 “還是讓他們跑了!”史延德不甘道。 當然,他這也是打打嘴炮,經過這場交鋒,很明顯,僅靠他這幾千人,是沒法趁機攻入城中,一舉拿下蘇州城,建得大功的。不過,這場戰斗的戰果還是值得肯定的,出擊的遼軍傷亡必然過半。 “攻城拔寨,還得靠我們弟兄廝殺!”看著遠處海面上,已然收工的水師艦隊,史延德罵咧了一句:“浪費了那么多彈藥,此城依舊巋然不動,還真以為靠這些就能破城了?” “將軍,我們現在該怎么辦?”一名偏將問史延德。 沒有絲毫猶豫,史延德直接吩咐道:“收攏將士,向南后退,安營扎寨,清點損失,救治傷員。還有捕捉俘虜,不,不要俘虜……” “將軍,殺俘可是壞軍法的?!贝鬂h的軍紀還是深徹人心的,見史延德有點上頭,偏將遲疑地提醒道。 “漢遼死敵,對遼軍客氣什么,這些胡人戰力不俗,必是對方精銳,還能指望他們投降?”史延德淡淡道:“通知水軍,把軍需、傷藥送上岸,再派兵協助,以免遼軍反撲!” 說著,史延德目光投向南方,眼神中殺氣騰騰的,先收拾了南邊的殘敵,再破蘇州城! 第226章 一潰百里 黑夜往往帶給天地以靜謐與安寧,帶著海潮的風顯得不那么秀氣,但吹在身上,仍舊驅散了不少夏季的炎熱,不過,對于負責遼南防御的遼軍主將耶律海而言,卻沒有任何興致享受這份舒適了。 夜色朦朧,逐漸深沉,就如籠罩在耶律海心上的陰影一般。一股難以分辨人數的軍隊,在耶律海的率領下,沿著官道向北趕去,情緒緊張,士氣低沉。 遼國對于道路建設,是不怎么上心的,也沒有那個精力,再加上遼南這個地方有些偏遠,因此這道路看起來也坎坷不平,十分簡陋,不用眼睛看,都能感受到前路的曲折。 隨著一聲軍令,這支遼軍終于停了下來,緊張的神經得以放松,一放松就徹底淪為一群喪失紀律的敗兵,零落四散,不少人就地躺了下來。 耶律海也下得馬來,落地的瞬間身形一陣搖晃,差點沒站住。此時的耶律海,顯得格外狼狽,就如一只喪家之犬,失敗的痛楚所帶來的刺激,讓他幾乎忽略了身上的創傷帶來的疼痛。 暮色之中,右邊是層巒疊嶂,左邊是蔥林原野,風吹草地林動,涼爽之余,更生寒意。耶律海也算是個硬漢,但此時,見著仍追隨著他的麾下將士,面對著這支殘兵敗將,也不由悲從中來。 敗了,終究是敗了!哪怕有所預料,卻也沒想到會敗得如此干脆,那般憋屈…… 不過十日的時間,他把守的蘇州城就被漢軍攻破,這是他怎么都沒想到的。誰能想到,漢軍的水兵,不只水戰厲害,還擅長陸戰,攻城拔寨,漢軍的將領還舍得把那些水兵用于陸戰。 要知道,就軍種而言,水兵訓練的要求與標準都要更高,限制擺在那里,當然,也在于當下的水軍將士仍舊沒有那么多的“技術性”,廝殺也是基本技能。 在蘇州港海戰之后的第二日,漢軍就持續發動了進攻,首先就將南面的幾千敗軍給解決了。距離蘇州水師的慘痛覆亡只隔了一夜,剩下的人也早已喪膽,將無斗志,兵無戰心,再加上大部分都是漢人、渤海人出身,面對漢軍的進攻,除了少部分頑固分子,大部分都選擇了投降。 耶律海圍繞著蘇州港布置的一系列防御寨壘,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就宣告崩潰。被史延德帶人席卷橫掃,輕松殲滅。說起來,遼國建立的這支水軍,大部分的兵源,都是遼南州縣的漢人。 不得不說,大漢攻取遼東,受到傷害與損失最重的,還得是當地的各族百姓,也包括漢人。不過,在漢遼決戰的大背景下,在這等大時代下,只有敵我,不分種族。 在史延德對南面遼軍殘敵進行剿滅的同時,耶律海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再度選擇主動出擊,想要牽制漢軍行動,破壞他們的意圖。 這一回,仍舊沒有成功,對付他的換了一個人,萊州都指揮使林仁肇,又是個江南降將。當年在平南戰爭中,林仁肇算是竭力反抗,并發起了南軍對漢軍最猛烈的一次反撲,只不過大勢難挽,他有才干、有決斷,終究無力回天,在常州城外戰敗,狼狽逃回潤州。 后來金陵被圍,李煜投降,無奈之下,他也歸順了朝廷。對于這個江南的柱梁將才,最后一名大將,劉皇帝聽過其名聲,也很感興趣,還親自接見了此人。 經過一番考察后,對他表示贊賞,并讓他到東海水師中任職。降將的日子一般來說都不好過,不過大漢帝國素來包容,林仁肇又受到了皇帝的褒獎,自然感動異常,思想轉變得很快,在到東海水師立刻擺正了身份位置,盡忠職守。 并且與一般的江南降臣降將不同,他本來是閩國人,南唐滅閩之后,歸順效忠,待天下一統,自然也不會過于懷念那被消滅的割據小政權。 由于出眾的帶兵能力,以及勤懇表現,這些年林仁肇在融入大漢水軍的同時,也升職加官,除水軍軍職外,還兼領萊州都指揮使。不過,他也需要一個證明自己忠心的機會,在這一點,比起郭廷渭更加期待迫切,因而北伐正合其志。 因此,當耶律海再度出擊后,面對是久經訓練的萊州水兵,林仁肇統率多年,幾乎如臂驅使,再加上他出色的指揮才能。 前夜才遭敗績的耶律海再度受挫,付出了近千人的傷亡后,無奈后撤,又一次縮回了蘇州城內。 接下來戰事的進展,就按照漢軍過去的節奏,按部就班地進展了,在肅清南部殘敵之后,水陸合擊,兵壓州城,在經過兩日的休整,與周密的部署準備后,漢軍向蘇州城發動了進攻。 事實上,在挺進蘇州港,確定敵軍的應對后,郭廷渭就已然派人,通知西面的武清港以及南面的萊州港,將后續準備的兵馬、軍械轉運至遼南,補充消耗,并增加陸上進攻實力。 海路進攻,是一個戰略決策,但是大漢這邊可從來沒有想過,僅靠東海水師,就席卷遼南,挺進遼陽,那不太現實。在水師之后,還準備了四萬軍隊。 不過,這些要全部運抵遼南,是需要時間的。但是,一戰滅敵水軍,再戰兵臨城下,在面對這種豐碩的戰果時,郭廷渭也有些動道心,為了不給遼軍更多喘息的時間,也為殲滅蘇州的敵軍,這才下令,直接攻城。 彼時,蘇州城內的遼軍兵力只剩下六千來人了,對于蘇州這樣的小城而言,這樣的兵力,不算弱了,再加城中囤積了不少糧食軍械,因此守城的力量是足夠。然而,連遭挫折,士氣早已衰落,信心喪失,又面臨漢軍水陸兩方面的壓力,結果自然難以如耶律海之意。 這一回,做主角的,乃是水軍,郭廷渭足足調派了一萬五千的水兵上岸,配合史延德麾下步卒,參與攻城。論攻堅克難,水軍將士或許比不過陸軍,但那也是相對而言。 再加上形勢、士氣以及武器裝備這些軟硬條件,東海水軍也完全展現出了自己的過硬風采。云梯這種大型的攻城巨械沒有,但是霹靂炮、投石車、床子弩等利器,以及沖車,可是都不缺。 此次東海水師出擊,艦隊規模之所以那般龐大,就是因為,除了戰艦之外,還有大量裝載著軍械補給的大海船,其中就包括以上利器。 另外,攻城之前,郭廷渭還十分狠辣地將那些收降的俘虜當炮灰使用,當各種不利因素同時降臨到遼軍守軍身上時,結果是注定的。 遼將耶律海的意志是頑強的,也有堅守之心,但他不能強求麾下將士都如他那般堅韌,在漢軍的強勢進攻下,傷亡慘重,抵抗了六七日后,眼見不可守,還是選擇了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