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611節
聽郭廷渭這般自信的話,劉旸也深受感染,道:“郭侯所言,大長我聲威士氣??!陛下說過,海上作戰,我軍就是有無敵的氣勢,必勝的信心! 根據榮國公與安國公等將帥籌謀,此番擊遼,水軍在海上將有大作為??!雖然可從陸上一城一寨地打過去,但耗時費力,而浮海擊遼,就如一把尖刀,直插遼東后方,攻其腹心……” 聞言,郭廷渭當即道:“殿下放心,十二年前,臣奉命自水路擊遼,最終功敗垂成,深以為憾,此次陛下不以臣老,仍愿付以重任,臣必定全力以赴,將大漢的旗幟扎實地樹立在遼東!” “郭侯老當益壯,風采照人??!”劉旸撫掌贊道。 事實上,如今郭廷渭也就五十歲出頭,看起來老,也是吹多了海風,再加勞累所致。 “這幾位將軍是?”劉旸看著跟在郭廷渭身后的三名軍官。 聞問,郭廷渭當即介紹道:“這是臣的三個兒子,長子良平、次子良衡、三子良正!如今跟在臣身邊聽用,還不見過太子殿下!” 在郭廷渭眼色下,三名年輕人趕忙行禮??戳丝慈?,劉旸哈哈笑了兩聲:“將門虎子??!此番北伐作戰,正是你們追隨父志、建功立業的機會??!” “多謝殿下!”長子郭良平帶頭表示:“末將必然奮勇爭先,不負朝廷與殿下期許!” 目光在郭家父子身上轉悠了兩圈,劉旸嘴角仍舊洋溢著笑意,繼續引郭廷渭前往中軍大帳。心中則有了些想法,早有傳聞,水軍之中,充斥著老臣宿將們的宗族血脈。 以郭家為例,不只郭廷渭這三個年長的兒子,還有好些侄子、外甥以及宗族子弟在軍中服役,大多是軍官,屬于家族的印記有些深了…… 劉旸不由得想起臨行前劉皇帝漫不經心的一句話,這些年加強了對大漢各級軍隊的管理與控制,對于水軍卻有所放松了。郭家對水軍的影響太重,未必是件好事啊,對誰都不好,但是,眼下還真得用他們,率領子弟兵作戰,還是能夠保證一定戰斗力的。 中軍大帳十分龐大,顯得空曠,大幅地圖掛在一邊,搭配著一座不那么精致的沙盤,圍繞著沙盤,趙匡胤、搞懷德、王彥超三名將帥仍舊討論著。 劉旸與郭廷渭入帳,三人趕忙見禮。雖然與這三名將帥都不算熟悉,但相互之間多少聽聞過名聲。 論爵位身份,不說在整個大漢朝廷,就算僅在北伐軍中,郭廷渭都不怎么排得上號。不過,他卻是最特殊的一個,水軍作戰,沒有任何人能替代。 這不可替代性,也就帶來了特殊的重視與禮遇。簡單寒暄后,趙匡胤便拉著郭廷渭,進行軍事探討。 如何打這一仗,這段時間,趙匡胤等人也籌謀地差不多了,問詢了一番水軍的情況之后,趙匡胤也不拖泥帶水,直接問郭廷渭:“郭將軍,你的任務,便是率領水師,堅決徹底消滅遼蘇州水軍,將遼海徹底納入我軍控制之中!配合陸上作戰,以及后續的糧草軍械轉運與兵力投送!有沒有問題?” “是!”郭廷渭短短一個字,鏗鏘有力。 對其反應,趙匡胤很滿意,不過仍舊謹慎道:“雙方水軍強弱形勢明顯,但遼國既然打造水軍,對我軍浮海進攻,顯然是有所防備的,因此,水軍進功,仍不可疏忽大意!” “榮公放心!”見其狀,郭廷渭明顯鄭重了些。 “大軍屯練已久,籌備已足,即將正式向遼東進兵,屆時水陸并發,以浩蕩之勢,撲往遼東!”趙匡胤道:“煩勞將軍再辛苦些,進兵會議結束,便立刻返回水軍,統兵出發!” “是!” “榮公打算何日進兵?”一直默默聽著將帥議兵沒有作話的劉旸開口詢問道。 趙匡胤沖劉旸露出一個自信慨然的笑容:“回殿下,明日!另外,請殿下帥令,明日由馬仁瑀率軍三萬出榆關,以為大軍前鋒,兵進錦州,臣等率軍后繼!” 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 紫薇城中有文華、武英二殿,前后相連,靠近東宮,是當初修繕西京時新建的宮殿群,專為適齡皇子居住、進學使用。 這些年,隨著對皇子修學制度的完善,皇子們的日子也不如早年那么舒服了,各種規矩的樹立,給他們予以極大的束縛。 比起幾個年長的皇兄,序齒靠后的皇子們,就沒有那個幸運享受當年那種相對寬松的少童年時光了。 一天十二個時辰,要有六個時辰花費在讀書、習武上,除了重要節日以及一些特殊事件場合,不論風霜寒暑,都得按時進學,每天從卯時就得起床。 在子女的教育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劉皇帝的想法也在變化,從過去的寬松、自由,到如今的嚴格規矩。 當然,也是生了太多,劉皇帝的精力有限,無法所有人都兼顧到,不像當初可以在幾個皇子身上投入大量心思教育,因此,這皇子進學的規章制度,也就在劉皇帝的授意下立了起來,并且要求嚴格執行。 規矩,還是該從小立起!劉皇帝是很喜規矩的,并且厭惡那些不循規蹈矩,反而違規逾制、肆意妄為的人,是以,更加不會放松對皇子女們的監管。 同時,有一點思想也是他一直堅持向這些天家貴胄們傳遞的,出身在皇家,享受著尊榮,也要承擔其責任,接受其磨礪,修學習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成長成才的基礎。 于是,皇子們的日子可就不那么好過了,學業很重,考試很多,懈怠犯錯,更是有懲戒,絕不寬縱。 去歲初五皇子劉昀封公開府之后,那小子高興的,就像脫離了苦海一般…… 負責皇子文化學識教育的,還是大學士張昭,老夫子已然快七十七了,古稀垂暮,但身子骨還算硬朗,精神矍鑠的。 他的晚年,基本都致力于皇子的教習,十年如一日,充分發揮其余熱,在朝中也是德高望重,被捧得高高的,劉皇帝也十分地敬重,也賜了柄龍頭拐杖,紫檀木制。另外,還得以封侯,壽張侯。 午后,夏日西移,日頭也低沉了一些,懶洋洋地釋放著光線與熱量。宮中規矩森嚴,素來是靜謐安寧的,不過武英殿后的草坪上,卻有幾分熱鬧。 七八名皇子加上一干宮中侍讀的勛貴子弟,在進行著一場蹴鞠比賽,肆意奔跑,追逐著那顆跳躍的彩球,呼喝之聲不斷。 劉皇帝呢,一身常服,愜意地坐在場邊的一方石椅上,曬著太陽,飲著果酒,吃著點心。一旁,溫國公向訓袖管擼起,走來走去,不時叫喊指揮著,像個教練一般,比場中比賽的少年們還要激動。 溫國公向訓也快六十歲了,基本是從軍中退居二線,雖然如今仍掛著侍帥的官職,但基本上是養老的,除了多領一份職俸之外,并不管事,具體主持禁軍日常事務的,已然是三衙的都虞侯了。 這仍舊是劉皇帝削減將帥對軍隊影響的一種手段,由禁軍軍階第三等的都虞侯主持工作,又以一些資歷地位不那么顯赫的將領擔任,而殿前、侍衛、巡檢三司的正副帥則逐漸淪為虛職。 當然,如向訓這般的老帥,總有發揮其余熱的地方,就如已故汾陽公藥元福一般,向訓比較幸運地擔任皇子們的武事老師,負責鍛煉皇子的體魄,教習兵略。 對于這個職位,溫國公還是很滿意的,教育皇子這種差事,或許麻煩些,但終究是份美差,這代表著陛下的信任。 而向訓,可不像其他人,威望資歷擺在那里,得皇帝的意旨,再加規矩,對皇子也有實在的處罰權力。另外,用向訓的話講,他雖讀過些書,識得些字,但終究是武夫一個,沒曾想暮年還能混個大學士的頭銜…… “星民,來坐下歇會兒,吃點瓜果!”一旁,見“向教練”又是揮手,又是大喊,又是跺腳,忙得不可開交的樣子,劉皇帝不由笑道。 聞言,向訓回過身來,動作一下子就收斂了,提袍落座,對劉皇帝道:“老臣放肆了!” “朕看你,哪怕統帥大軍,臨陣之際,也沒有如此激動??!”劉皇帝開了個玩笑:“看來朕這些兒子還是比將士更難治理??!” “陛下玩笑了!”向訓也呵呵一樂:“臣當年在軍中時,也喜指揮將士蹴鞠,如今,見皇子們飛揚雄姿,恨不能下場參與,只可以身軀已然老朽??!”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嘛!”劉皇帝親自給向訓倒酒,向訓則小心地扶杯。 看他這恭謹的表現,劉皇帝指著場中的皇子們,道:“十來歲的少年,正是最難管教的年紀,也正需管教,辛苦你了,該打該罵,任你拿捏!張昭有戒尺,你也有軍棍嘛,不要有所顧忌!” “陛下放心!皇子們還是很守規矩的!”向訓應道,當然,對皇帝這話,他也就聽聽,當不得真,要是打壞了,如何吃罪得起。 “聽聞大漢民間蹴鞠的風氣很濃厚!”劉皇帝又指著場間,說道:“等到北伐結束,天下徹底太平了,就讓官府民間組織一些隊伍,專門從事蹴鞠比賽,也好豐富兩京士民的生活嘛……” “陛下奇思妙想……” “好了,你可別再恭維了,隨口一提罷了!”劉皇帝擺擺手,沖向訓笑道:“你這說話的語氣強調,可越來越像那些大學士了!” “接觸久了,受到感染,有所進步!”向訓應道。 看著他,劉皇帝笑容一斂,問:“星民也是深通兵略的,以你之見,此番北伐,前景如何?” 對這突然轉變的話題,向訓微愣,不過注意到劉皇帝嚴肅的表情,向訓也認真了起來:“陛下還在憂慮戰事?” “如何能不憂心??!”劉皇帝伸手揉了揉額頭,仿佛了釋放疲憊一般:“幾十萬大軍,上百萬百姓,朝廷上下高速運轉,都為北伐。每逢戰事,沒有結果之前,朕這心里永遠是七上八下的……” “莫非前方戰事不順?”聽劉皇帝這么說,向訓好奇道。 搖了搖頭,劉皇帝手指北方,道:“劉廷翰、楊業那邊,倒是有些斬獲,但是僅傷其皮毛,不足為道,且那里只是佯攻。反而是主攻的東路軍,仍舊沒有什么大動靜!” “朕倒不是急于求成,也未降詔催促,只是幽州行營傳來,遼國主帥耶律斜軫可放出了話,要讓我軍重蹈隋煬帝東征戰的覆轍……” 聽及此,向訓有些體會到劉皇帝心思異樣之處了,當即冷笑道:“這個耶律斜軫,好大的口氣!此人不過再西域,打幾場勝仗,成就了一些名聲,面對的也只是回鶻、黑汗這等異域小國,不值一提。如今面對的是我大漢雄師,又是太子殿下親征,士氣旺盛,還有趙、郭等將帥,定能讓其將放出的狂言吞回去!” 向訓這是在寬慰自己了,劉皇帝笑了笑,自語道:“精兵猛將齊出,趙匡胤、高懷德應當不會讓朕失望吧……” 這段時間,劉皇帝一直是四平八穩的,泰然處之,對于北伐的事務都沒有那么地過問,然而這心里可是關切著。 每逢戰事,劉皇帝心里總是不踏實的,考慮很多,憂慮也很多…… “這樣,稍后我們去樞密院走一趟,去看看進展,聽聽兵略!”劉皇帝朝向訓招呼道。 “是!” 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 草坪邊上,還有一片花圃,栽植著一批花,布局很有條理,這個季節,開得最旺盛的乃是芍藥與杜鵑花,那成片的紫色十分艷麗。 不過,在這和諧的氣氛下,卻有個幼小的身影在其間活躍著,不是在追花逐蝶,而是拿著柄木劍,在其間劈砍,嘴里“嘿哈”聲不斷,催花折枝,不亦樂乎,不過明亮的小眼神不斷向劉皇帝坐著的地方瞟。 果然,成功地引起了劉皇帝的注意,注意到這動靜,扭頭一看,輕斥道:“小十三!” 這一聲呵斥,頓時起了效果,小家伙停下動作,劉皇帝則起身走上前去。這孩子自然劉皇帝十三子劉曄了,今年才七歲,母秦氏,瑤族,初入宮時封美人,后晉婕妤,誕下劉曄后封湘妃。 劉皇帝看著花圃中的狼藉,盯著被內侍牽到面前的劉曄,皇父的威嚴還是讓這小子的有些畏懼的,不由地低頭看著自己的鞋尖,一副羞澀緊張的模樣。 “低著頭做甚,抬起來!我來問你,你這是在做什么!”劉皇帝問。 聞問,劉曄昂著腦袋,手里還揮動著木劍,童稚的聲音中帶著點興奮:“我在殺敵!” 劉皇帝面露驚奇,不過很快瞪了他一眼,興趣盎然地問:“小小年紀,殺什么敵!” 劉曄指著身后那些花木,回道:“這些都是遼賊,我在殺遼賊!” 聞言,劉皇帝頓時一樂,輕聲問道:“這是誰教你的?” 劉曄兩眼懵懂的樣子,看了看向訓,道:“向師傅教的!” 向訓本來還在看樂子,聽十三皇子這么說,老臉頓時一黑,迎著劉皇帝投來的疑惑的目光,趕忙道:“陛下,老臣可不敢胡亂教授皇子……” “小十三,向師傅可說了,他沒教你欺負這些花花草草??!”劉皇帝看向劉曄,興致更甚:“究竟怎么回事???” 劉曄說道:“向師傅說大漢正在討伐遼賊,二哥、四哥、六哥都上戰場了,我沒能一起,只有把這些花草當作遼賊了?!?/br> 聞之,劉皇帝有些開懷,蹲下身子,摸了摸他瘦弱的小身板,替他將頭上的兩片零碎的花瓣拂下,溫和的語氣中帶著鼓勵:“志氣不錯,不過,你年紀還小,想要殺敵,再等個十年吧!現在啊,還是該認真上學堂,日后再上戰場……” “好!”劉曄望著劉皇帝連連點頭,十分開心,清澈明亮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種孺慕之情。 這種眼神,讓劉皇帝心頭一顫,抬眼看了看,年長的哥哥們都在草地上玩鬧,追逐蹴鞠,只有十三子,年紀太小,無法參與進去。 摸了摸劉曄腦袋,劉皇帝嘴角仍舊帶著小意,對他道:“不過,這些花木無罪,你無故破壞,可是犯了錯??!” 聽劉皇帝這么說,劉曄小腦袋不由得耷拉下去,低聲應道:“是!” “犯了錯,就要受處罰!” 劉曄點著頭,眼珠子轉悠了一圈,邁著小短腿,跑到花圃邊,撿起一根斷枝,回來交給劉皇帝,然后攤開手心…… 劉曄這副自覺的表現,劉皇帝都給看愣了,隨即大笑:“好了!你把花圃弄得一團糟,就罰你把這里清理干凈!” “您不打我?”劉曄疑惑道。 “不打!”劉皇帝忍不住笑。 聞言,劉曄松了口氣。見狀,劉皇帝朝喦脫招呼著:“給他準備點清理用的東西,不準幫他,讓他自己做!”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