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563節
“你是什么看法?”劉皇帝問。 或許是早有想法,這回劉旸沒有過多的思慮,從容道來:“兒以為,數萬之眾,遠征安南,歷一年方得竟全功,可見天南局勢,以朝廷之力,也僅至于此。 今安南故地盡復,過猶不及,當適可而止,留兵鎮之,大軍班師。將士征戰已疲,如此,既合軍心,也可緩和南方局勢,使朝廷更從容地對安南進行善后處置事宜……” “你既然有此想法,就照此做吧!”劉皇帝的反應,讓劉旸欣喜。 太難了!終于有一件事,在他發言后,劉皇帝沒有其他反應,只是讓他去做,難得…… 第116章 西南大案 “走,陪我出去散散步!”劉旸仍舊沉浸在一派思索中,看著他,劉皇帝則將擦嘴的絲巾置于案上,朝他招呼道。 “是!”見劉皇帝已然起身離席,劉旸立時回了神,躬身應道。 寒冬臘月,與晴空萬里,似乎也并不沖突。冬季的陽光多少顯得有些暗淡,不過,照耀在身上,還是暖洋洋的。 “這三九寒冬,能有如此日頭,也算難得了!”沐浴在冬陽之下,劉皇帝的胡須都有些反光,嘴上則感慨著,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憋得太久,人也快發霉了……” “兒陪您多走走!”劉旸道。 父子倆就在萬歲殿周邊,順著道路梯級,沒有目的,信步而游。劉皇帝呢,實則也被勾起了對軍政國事的熱情。 “前段時間,雨雪瀮,波及甚廣,各地官民損失如何?”劉皇帝問。 劉旸答:“此次雨雪,主要集中在京畿地區,甚大,所幸及時止住了,各地不乏凍傷者,卻無死亡情況的上報,中書也曾行文讓各地官府救助!” “傷亡情況,都核查過了嗎?”劉皇帝直接表示懷疑。 “已經派人前往了!”劉旸說道:“另外,鄭、滑、陳、許等州,都上報,田畝莊稼損毀嚴重,兒與魏相、王相他們商議后,決定減半受災州縣百姓明歲夏收!” “可以!”劉皇帝頷首,說著,雙眼中露出追憶的神色:“這場雨雪,讓我不由想起當年,同樣是深冬,大雨瀮,連綿不絕,冰天雪地,徹骨之寒吶! 那應該是天福十二年,我與你皇祖起兵當年,大漢開國不足一歲,你還沒出生,不,你娘都還沒有嫁給我。 那時,正逢討滅叛臣杜重威,就是這樣一場冬雨,官軍民,死傷無數。如此,還不得不感謝上蒼,降災降得晚了些,否則,杜逆不定,叛事遷延,內憂外患之下,初定的國家或許就走向崩潰了……” 聽劉皇帝說起往事,劉旸也是認真傾聽,見其感慨,也拱手說道:“關于大漢開國以及您秉政之初的艱難,兒也曾了解過,如今想來,也只有像爹您這樣英明神武的雄主,方能在那等困境中帶領臣民邁過難關,方能造就今日帝國之盛……” 說這話時,劉旸不管是眼神還是語氣中,都帶有一種崇拜。對此,劉皇帝笑了笑,反問道:“你可曾想過,我究竟是如何走過來的,如何將大漢引領到如今的地步?所謂英明神武,太過籠統了,太過空泛了……” “這……”對此言,劉旸顯然有些意外,認真地思索了片刻,面容之間仍不見輕松,反而越加嚴肅。 見狀,劉皇帝拍拍他的肩膀,輕笑道:“我也不要求你回答,得空之時,就好好想想吧,答案也留在你心中。薛居正寫的那本《乾祐十五年》,也可以多看看!” “是!”劉旸聽命。 “說說看,近來朝中有何事?”下得梯級,有登上殿臺,劉皇帝問:“簡單地講講即可!” “都察院彈劾鹽鐵使張美強納民女為妾……”劉旸說道。 “竟有此事?”劉皇帝微微一笑,顯得很平和的樣子:“調查結果如何?” “確有此事!”劉旸肯定地道:“不過,根據調查,張美出游,借宿民家,見民女美貌,歸府猶心心念之。后登門,表明身份求娶,只是那民女已許人家,其父迫于張美身份,不得已毀舊約而將女嫁入張府。 因此,說他有強娶之嫌,并不為過。只是,兒以為,這同樣可以換一種說法,民女之父,慕權勢而背約賣女,以求富貴?!?/br> 劉皇帝臉上,露出了明顯的興趣之態,說道:“準備如何處置?” “兒以為,此事不足入刑罰,但終由張美而起,私行有虧,不甚檢點,有傷朝儀體面,故而罰俸半年,以示懲戒!”劉旸道。 “張美其人,是個人才!”聞之,劉皇帝道:“朝廷之中,善理財者,并不多,能縱覽大局,經營國家財政者,更少。當年,匱于算才,朕曾派了十多名計吏到各道州歷練,最終只有張美表現最為突出,不負薛居正之薦。 并且,熟悉戎事,輜重后勤,供饋無缺,長使將帥無憂。在西南多年,整頓財政,也多有建樹,將他調回朝廷,也是看中他的理財能力。 沒想到……” 聞劉皇帝感慨,劉旸說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您既然看中張美的理財才干,對這些許小節,難道還不能包容嗎?只要他不曾觸法犯罪,其才干能用于朝廷,您又何需多慮?” 驟聞其言,劉皇帝頭一次意外地看著劉旸,問:“這是你的看法?” 劉旸應道:“您當初讓兒觀人,這么長時間下來,上至公卿宰相,下至郎官衛士,兒也默默觀察了不少人。發現,不論何人,才干如何,多有其短,難有完人,兒也就明白了,用人,只需揚長避短即可,如執著其私德缺陷,那事情反倒辦不好!” 聽他這么講,劉皇帝點了點頭,輕笑道:“你能有如此見識,我很欣慰啊,總歸沒被張昭的‘君子小人’之說給迷惑了……” 聞之,劉旸訕訕一笑。有的時候,他也很奇怪,劉皇帝似乎并不是特別喜歡一些儒家學說思想,但自己平日也讀《論語》,也讓張昭這些飽學鴻儒教導他們這些皇子,顯得很矛盾。 “至于張美之事,就如此了結了吧!”劉皇帝說道:“另外,他不是喜歡美人嗎,賜他一名宮人!” 劉旸應命,他知道,劉皇帝是想以此告誡張美。 “另外,成都知府趙玭上表彈劾西南巡撫使趙普!”劉旸抬眼看了劉皇帝一眼,說道,他可是知道,劉皇帝對趙普的信重。 別看趙普是劉皇帝身邊出去的人,并且坐鎮川蜀,巡撫三道,掌握大權近十年。還是有人敢同趙普對著干的,比如這個成都知府趙玭。 此人原為孟蜀的秦鳳諸州觀察判官,在朝廷攻取秦鳳之際投降,后來為權鳳、成、階諸州事,為向訓繼續攻取漢中提供后勤人物力。 秦鳳戰事結束后,調離原職,累為州府主官,一直到朝廷平定川蜀后,欲收治四川,派遣官吏。趙玭呢,以其履歷,也得到了重用,后來更接替趙普,成為了成都知府。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兩個同樣姓趙的人,相看兩厭,屢有不協。趙普是個強勢的實干家,趙玭能力也有,但性情狂躁訐直,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也多忤之,根本不給趙普面子。 一來二去的,二趙之間,矛盾重重。不過,趙普這個西南巡撫,可以算得上位高權重,但對成都知府這種實權州府要職,卻也沒有太大的約束力,管著他們的,還是布政使。而布政使,也不可能完全聽有趙普擺布,再加上早些年主政者是宋延渥。 于是,二趙之爭,這種地位不對等,結果卻轟轟烈烈的擂臺在大漢政壇上打起來了,也有點類似當年發生在河北的道府之爭。這些年,劉皇帝收到了雙方之間的攻訐彈劾,也不少了,但都只是發文勸導,謀求緩和。 對這種情況,劉皇帝能夠容忍,也是看到了,這二趙相爭雖然厲害,但是川蜀地區的恢復發展卻沒有落下,不管是成都府,還是其他地方。 趙普自不必說,沒那個能力,劉皇帝也不會與他權勢。趙玭則算是個意外,此人性格或許令人討厭,但治政典事的經驗與手段也是擺在那里的。 如此,方讓西南政壇上的這一大矛盾,一直延續到如今。而一提趙玭又彈劾趙普了,劉皇帝的第一反應就是:“嗯?這二人又鬧起來了?這回,又說趙普什么了?” “趙玭在奏書中報,陵州鹽礦圮塌,毒氣逸散,鹽民死上百人!自刺史以下,及鹽監,為逃罪責,瞞報礦難……”劉旸語氣嚴肅。 “這可是大事!方才為何不講!”劉皇帝語氣也跟著冷了下來:“自開寶年來,大漢可曾發生過一次死百人的如此事件?” “實是如何,尚未查明!”劉旸說。 “這和趙普又有什么關系?”劉承祐凝眉。 劉旸道:“陵州刺史王品、鹽監鄭良,都是趙普舉薦……” “趙普怎么說?” “還未收到趙普的奏表!” “你有什么看法?”劉皇帝問。 “還當待調查結果出來之后,再行決定!” “倘若事實確鑿呢?”劉皇帝再問。 “倘若如此,或許可將趙普調離西南了!”想了想,劉旸道。 “我看吶,這個趙玭也不適合在成都府待著了!”劉皇帝冷冷道:“發生了如此礦難,人命關天,他就只知道借機攻訐政敵嗎?” “還請您息怒!注意身子!”見他震怒,劉旸勸道。 “此事,你親自盯著!”劉皇帝叮囑道。 “是!” 并沒有等太久,來自趙普的奏章來了,陵州礦難,發生在幾個月前,值太后喪期,而陵州官府也瞞報了足足幾個月,才為人舉報。 得知其情況,趙普親自前往陵州,調查此事,從官吏、鹽工等人口中,還原其事,然后親自寫了一份奏表,向朝廷匯報,并以識人不明請罪。 結果嘛,朝廷的處置也很干脆,刺史、鹽監瞞報朝廷,罔顧生民,處以死刑,涉事官吏,大多貶黜流放,雖然陵州已是偏僻之所了。 至于那些死難的鹽民礦工,確認過后,官府悉給賠償,而此事在西南地區造成的最大的影響便是,趙普與趙玭二人,相繼被調離。 趙普恰逢母喪,回鄉丁憂。至于趙玭,此公脾氣也上來了,得知劉皇帝流露出的態度后,干脆辭官,不伺候了。 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 西京洛陽,前前后后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整葺工作也基本進入收尾階段,財政司陸續撥款四百三十五萬貫錢,用以工程所費,這已相當于大漢如今一年財稅的十分之一了,除官配工匠之外,前后征召民役達十五萬人。 只是做一次“維修”,朝廷投入的錢糧比當初開封大修所費還要多,當然,這其中有物價上漲的緣故,更在于當初修開封,可狠狠地割了一波東京富商的rou。 事實證明,在高標準、高質量要求下,建筑翻新的投入,比重新修建便宜不到哪里去,甚至還要更高,畢竟還涉及到一個拆除的問題。 翻新的洛陽城,實則還是老樣子,隨處可見過去的影子,原本的格局并沒有多大改變。論雄偉壯麗,隋唐洛陽城,可實在是隋唐建筑的巔峰之作,建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而經過此番修葺完善,后人或許就得稱之為“隋唐漢洛陽城”了。 洛陽的興建,官府投入,主要宮城、皇城、外城,以及各公共設施上。官署、營廨、作坊、倉場、道路、綠化以及地下管道,都經過系統性的完善。 許多老舊的城墻、城門,都是經過拆除重立,而慕容皇叔最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洛陽宮室的重建上。在開封引為遺憾的事情,到了洛陽得以實現,而慕容彥超cao持建筑,核心思想就是要雄奇壯麗,布局要宏大,要顯示建筑之美,要配得上當今的大漢帝國。 翻新工程,有一點好處就是,許多原本的建筑用料,都可繼續利用,如此也節省了不少木、石料費用。 但是,有幾座宮殿,卻全新打造,所有東西都用新的。而新宮殿中,尤以宮城正殿最事鋪張華麗。 早些年,劉皇帝就曾表示過,覺得開封的崇元殿太小太矮了,而對建筑越發癡迷的皇叔也是這樣認為的。因此,在正殿的修建上,投入了十二分的熱情。 最終落成的洛陽正殿,長四百尺,寬三百尺,高一百九十二尺,其宏大壯麗,或許距離武周時代的明堂有所差距,但在當代,天下唯此一殿,并且沒有那么多的宗教色彩,只為體現皇權威嚴,僅為朝會或者大典使用。紫禁城的太和殿與之比起來,或許只能用小巫見大巫來形容了。 劉皇帝給落成的洛陽正殿,取名為乾元殿?;ㄙM了那么多錢,費了那么多人物力,造就奇觀,一向提倡簡單樸素的劉皇帝,不知覺間,還是變成了自己過去討厭的模樣。 雖然他此前一再對慕容彥超叮囑,要控制成本,節約錢糧,更要愛惜民力,但真正cao作起來,可就難以盡善盡美了。 僅款項的追加,就有兩次,達到九十萬貫,再加上洛陽及京畿道兩稅劃撥一部分,累計支出方達其巨。而在工程的推進過程中,各種傷亡過千,因各項事故而致死者,就超過兩百人,更有不少役使過度的情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中的御史言官,自然不會默不作聲,針對洛陽工程而進言彈劾的更是數不勝數。 鬧到劉皇帝這里時,他頭一次默然了。雖然,手書一道詔書,對慕容彥超進行了一番斥責,對工程之中錢糧浪費以及民夫奴役的現象大加責備,但更多的還是要求整改,處置那些急功近利的官吏,同時,責令對傷亡的民夫進行雙倍賠償。 做到這一步,已經差不多是極限,像這種已人力為主的工程,想要不傷人、不死人,怎么可能,劉皇帝也沒那么天真。只能對于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防與加強監督,如此而已。 而在官府對洛陽城大加工程時,城中的官民百姓,也跟進著,修繕自家的房屋,做到與官府所定格局協調。就如當初開封的興建一般,對于民居民宅,聽其自建,只是對建筑布局有統一的要求。 慕容皇叔,似乎也是個有強迫癥的人,造成的結果便是,如開封一般,洛陽的建筑布局,整體看來,也是等級森嚴,官民貴賤,層次顯著。 而隨著新洛陽城的逐步完善,劉皇帝也于開寶六年(968年)春二月宣布,將西幸洛陽,以作視察。并且,以慕容彥超權洛陽府尹。 …… 邙山腳下,一個山水交匯處,綠樹掩映間,結有一座竹廬,庭外水車借著風力轉動,吱吱作響,庭前植有花木。門上立有一牌匾,書為“趙廬”。 觀周邊環境,清幽閑雅,別有意境,好似居住了一位隱士高人。只是,這位隱士高人,隱居的地方,距離洛陽這俗世太近了些。 竹廬之中,傳出一陣讀書聲,聲音稚嫩。一名高大的身影,手執書卷,在其間踱步,注意著坐著的七八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