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漢世祖在線閱讀 - 漢世祖 第503節

漢世祖 第503節

    坐在一邊,從頭到尾,劉旸都沒有發話,只是,默默地觀看、思考著李谷的馭將之法。不禁有些感慨,原來溫文爾雅,待人寬和的李公,在駕馭起驕兵悍將時,竟是如此威勢,也如此有手段,似乎學到了……

    在朝廷里,在劉皇帝身邊,他能看到的,永遠是上下臣僚、文武公卿,對他老子的恭順臣服,不敢違逆,那是十多年強化君權、武功人望所累積起來的權威,不是輕易所能學會的。事實上,這些年劉皇帝也確實很少再通過耍手段、搞陰謀來提升權威了。

    隨著李谷帥令下達,漢軍動作即雷厲風行,參與攻城的各軍將士,有序調動起來,露出獠牙。與此同時,金陵城上,是匆忙應對,忙中出著錯,而宮城之內,當聽得城外戰鼓擂動之時,李煜徹底熄滅了所有的僥幸心理。

    這一夜,李煜沒有睡覺,同其叔景達、與幾個長成的弟弟,一起在鐘后處討論國家的結局,家族的未來,雖然都沒有直言,但共識是達成了的。

    當得知漢軍已經大批出動,攻城軍械也已推出,沒有再發表任何勸降話語,李煜這才相信,漢軍確實是說一不二,他也沒有繼續遲疑的時間了。

    于是,在宗室家兄弟們的目光下,李煜懷著一種悲切的心情,親自寫下一篇降表,淚水沾濕了布絹,墨跡有些發散。蓋好印璽后,交給王叔李景達,由他出城,遞交降表。

    當金陵城頭,豎起白旗之時,也宣告著“南唐”的滅亡,自其先主李昪稱帝開國,至李煜出降,凡得國二十六年。

    第358章 兩江平定

    城東,上萬的漢軍軍民,已經做好了攻城的準備,不論是填坑的、推車的、放箭的還是沖城的,都只欠一道進攻的命令。緊張的氣氛早已營造,殺氣已然凝聚,只待釋放,然而當金陵城頭豎起白幟,金陵城門緩緩打開,基本宣告結束。

    “這個李煜,就不能早點降嗎?非要等我們一切準備妥當,再奉降表,這是刻意折騰將士們?”攻城前線,深處軍陣之中,派人了解情況后,趙延進是如此對身邊人說道,雖然有所抱怨,但愉悅的心情是難以掩蓋的。

    趙延進讀書不少,同時也是經歷了前代亂世,見識過戰爭慘劇的,心知完城完人而勝的難得,如果能夠避免一場血腥的廝殺,減少傷亡,那就是好事。

    對于普通的將士而言也一樣,打仗,畢竟是要死人的。十多萬人,或許死亡沒那么容易降臨在自己頭上,但總有人要死,萬一就是自己呢?因為,如果只是參與這樣一場戰爭,再從朝廷那里得到一份賞賜,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今天下向安,不只是官僚貴族、地主商人、黎民百姓,大部分將士也一樣,如果不是時勢所迫,面臨生存的壓力,又有多少人愿意終日在刀口上舔血,過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呢?

    對于李景達所奉降表,太子劉旸與主帥李谷也給了十分積極的反應,李谷下令三軍暫止進攻,并派人將李景達迎入營中,接洽歸降事宜。

    李景達此來,是代表李煜乃至李氏家族談洽談條件的,到這種局面,沒有也不敢提出什么過分條件,只是希望能效仿高氏一族,得到他們的待遇,同時保留財產,保護家廟不受侵害。

    可以說,這是這段時間以來李煜做的最聰明的選擇了,也不算過分,不過,劉旸與李谷代表朝廷,也只給了兩條基本保證,其一是他們一家的安全,二則是保留一定財產,至于其他更多的待遇,他們做不了主,那得等回朝,由皇帝決定。

    這樣的答復,不能讓人滿意,但足顯真誠,不是隨意許諾,思慮之下,李景達作為如今李氏宗長,代李煜答應了。投降的事宜基本確定,只待落實,李景達還需回城,向李煜復命,并帶回漢軍的要求。

    李谷的要求,也只有一條,將金陵城完整地交到漢軍手中,從速,從快,當日漢軍就得入城。仍舊強硬,沒有任何回圜的余地。

    當出降事宜開了個頭之后,接下來的處置,就沒有任何難度了,李谷派出石守信,作為接收金陵城的第一負責人。第一件事,就是撤下攻城的軍隊軍器。并不怕李煜耍什么拖延伎倆,一在于相信李煜沒這個膽量,二在于如果膽敢欺騙乃至愚弄大軍,必定將引起群憤,遭受巨大沉重報復,那樣的后果不是李煜能夠承擔、敢于承擔的。

    事實上,李煜在出降前后的表現,一舉一動,都將詳詳細細地上報劉皇帝,毫無疑問的,這與他將來所享有的待遇掛鉤。

    當金陵投降的消息,傳遍全軍后,三軍歡愉,萬勝之聲,沸騰了好一會兒。那是勝利者的歡呼,也代表著南唐,這個“十國”之中第一國的喪鐘正式敲響。

    仍舊在繼續修訂中的《三代史》中,同期也分十世家,為了取整。楊吳、南唐、吳越、閩、粵、南平、馬楚、前后蜀,再加一個替代原本“北漢”的岐國。

    在收納岐國的問題上,還出過一個小插曲,有人提出把劉守光稱帝建立的燕國列在十家,當時有過一場爭論,最終還是因為“桀燕”存在時間過短,并且名聲太差,而讓岐國勝出。

    也代表著,李唐滅亡之后,華夏這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時代,有了個定義:三代十國。并且,隨著乾祐十五年即將結束,隨著南方諸國逐漸掃平,這個時代也將徹底被終結。

    金陵投降,是一個具備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不論南唐這個國家,有多少毛病,它的君臣在政治上有多無能,在江南這片地區,其建立是有積極意義的,至少在北方動亂不斷的數十年間,在養民生息、發展經濟上,是有巨大功勞的。

    這也是劉皇帝為何那般看重江南,那般呵護的原因,生怕因為戰爭使其破壞過重。建設總是艱難的,風風雨雨幾十年,在北方飽受戰爭摧殘的時代背景下,南方能夠有這么一片經過悉心培育的沃土,也是十分不易的。

    雖然,在李璟末期與李煜統治的這兩年,因為內外交困,經濟發展陷入了停滯乃至倒退,但其底蘊仍舊是豐厚的,只要改弦更張,撥亂反正,整個江南社會都將煥發新的活力,向前繼續發展。

    江南的人口、土地、文化、經濟,等等方面,都是南唐留給朝廷的一份重大的財產。就如正史上,哪怕經過李煜時代的艱難,入宋之后,也給北宋商品經濟的騰飛,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當然,不只是江南,還有蘇杭、兩浙,這些在割據政權在南方的養育百姓,發展生產,大概是他們在過去的大分裂時代中最積極的作用與貢獻。

    如今,即將收獲這份福利的,乃是劉皇帝的大漢朝廷。

    相較于漢軍的歡呼,金陵城內,當國主決定投降的消息傳開后,則是另外一番光景,不論官、軍、民,都下意識地放松下來,有一種釋然。

    然而緊隨著的,是對滅國的惋惜,一部分官僚,一部分將士,一部分百姓,不管怎么樣,在李昪時代與李璟早期,江淮百姓是多受其利惠的,早一些的士人、百姓還是有一種感恩心理的,當初的安定,今日的繁榮,很多人都經歷過,如果國滅了,難免心懷感傷,這就是很多人最樸素的價值觀。比起南粵的劉鋹,李煜這個國主,將來江南士民心中或許會更多抱有一種同情的心理。

    就在出降的消息傳開后,就有一部分官員與百姓,自發地到金陵宮門前跪倒,嚎啕大哭,納降儀式尚未正式開始,已經有人開始為滅亡的國度哭喪了。

    而其他金陵衙門以及公署,則按照漢軍的要求,維持穩定,各守其職,保留案檔籍冊,封存府庫,等候查點接收。至于城中的守軍,則在朱令赟的帶領下,將兵器、甲胄都集中堆放在營房、校場,等候漢軍接收,并移駐城外安置。

    在石守信的安排下,三萬多挑選出的將士,有序入城,接收城防,占據要害,進駐諸官署,唯一沒有踏足的,就是金陵宮城。

    直到,皇太子劉旸、與主帥李谷等一干重要人物,駕臨金陵宮城,李煜方率一家老幼及金陵文武,恭迎于宮門,正式獻降。

    唯一的插曲,讓劉旸與李谷有些不滿的是,在納降之時,光政院輔政陳喬當著眾人的面,從宮城上躍下,用自己的生命,為南唐殉葬。

    這樣的舉動,足以顯示陳喬此人的剛烈、忠誠,可悲!可嘆!可敬!然而,卻想不到,這會給他效忠的君主,帶去麻煩,這是成就自己的名聲,而連累主君。

    當然,這樣凄涼的亡國之景,有一抹血色,或許也為這段歷史增添一抹異樣的光彩吧。

    隨著收復金陵,李煜出降,也代表著,江淮大軍的基本目標達成。有李煜的降表,傳示兩江所屬諸州,望風而降,歸順朝廷。

    十四日,李煜投降。

    十八日,洪州的盧絳在得到李煜的降表之后,也下令出降。曹彬在兵臨南昌后,雖然圍城,做了攻城準備,但在得知金陵戰事進展情況后,還是忍住了,也要個全城之功,入城之后,和李谷差不多的舉措,嚴厲約束軍紀。

    到二十三日,隨著鎮守劍州的將領陳誨舉眾投降,江南政權所轄州縣,正式平定。

    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

    金陵王城,原司會府官署。

    李煜繼位后,為恭順朝廷,臣服中原,以避災禍,曾下令貶損儀制,除了宮廷鹵簿儀仗降等之外,似中書門下、尚書省、中書門下、翰林院這些機構,也都更名降制。司會府,就是原本的尚書省,實權部門。

    官署堂間分門別類地擺放著大量的圖冊籍檔,可以說,兩江治下諸州軍一切官方記載,都在其中。雖然以這些年江南地區的發展來看,實際情況與官方記錄會有不小的差距,但這些圖冊資料仍舊有重大價值,朝廷可以通過這些對兩江地區的人口、土地、經濟情況有個基本的了解。

    因此,在進入金陵城前,李煜君臣也都按照漢軍的要求,將所有籍冊封存好,進城之后,更是專門派人保護。劉旸與劉煦這哥倆,則直接到這司會府,親自查看了解一番。

    這一待,就是三日,這幾日間,劉旸就下榻于此。原本,有隨侍建議,讓他住進金陵宮,但經過考慮,又有李昉提醒,拒絕了。金陵宮城自然而然成為皇帝的行宮,他這個太子可以住進去,但實在沒必要,還容易引起旁人議論。再者,還要給李煜一家搬家的時間……

    對于這些籍冊,劉旸看得算是津津有味,在朝廷中時,劉承祐就曾給過他一個任務,讓他平日抽出時間,查閱大漢諸道州的戶口、土地、稅收、徭役等記錄。很枯燥的東西,到如今仍未來通覽,但是,大漢的國情在其中,都有所體現,也加深著劉旸對國家基本信息的了解。

    在這三日中,經過粗略的察看,以及文吏們的簡單的統計,匯報到劉旸這邊,已然讓他忍不住感慨了:“江南財貨之盛,人口之豐,當真令人驚嘆??!”

    兩江下屬,凡十九州三軍,在籍民戶有近六十萬戶,口三百七十余萬,即便不算其他經濟利益,僅人口福利,就足以大喜了。論人口密度,這天下,大概沒有任何地方能與江南地區相比。

    “陛下說過,取江南,他最看重的,就是人口與土地,得此補充,大漢丁口,將直接突破兩千萬??!”劉旸忍不住笑意,對李昉道。

    哪怕到如今,大漢官員政績考核,仍是以人口增長為第一指標。經過多年的養育,哪怕有朝廷政策的扶持,到乾祐十五年為止,朝廷控制區域內所擁有的在籍人口,也才將近一千八百萬,其中還包括收復燕云所得人口。而江南、江西地區,就能提供這么多丁口。

    民本的思想,一直都是很有市場的,而人口的多寡,則是國家實力的根本。因此,劉旸已然能夠想象得到,當得知具體情況后,劉皇帝與東京眾臣會多么的喜悅。

    至于江南之富,就以金陵的官儲為例,籍冊上登記,僅糧米就有一百二十萬石,哪怕把所有的百姓都算上,也可供給金陵全城軍民五個月的消耗,還不算官民自家所儲,如果省著些用,那時間顯然還能堅持更久。

    而其他像絹、布物資,雖然沒能塞滿倉廩,但也是十分巨大的一筆財富。因此,在守衛實力上,從物質基礎上來說,金陵是很充足的。當然,最終都成了漢軍的繳獲。

    李昉心情也不錯,有些感慨:“向使金陵能上下同仇,軍民齊心,哪怕以朝廷軍強器精,想要克城,也是十分困難的??!”

    當然,作為勝利者,他們是有資格做這種評價的。劉旸語氣中,則稍微帶著點驕傲道:“可惜,他們并不能做到,而以王師之強悍,也絕非其所能擋!”

    “李師傅,你說這些籍冊上所載,又多少是真實的?”劉旸突然問李昉。

    聞此問,李昉不由看了看皇太子,顯然,這是在懷疑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大概是受劉皇帝的影響吧??紤]了一下,李昉說:“丁口、土地,一般都是由于地方州縣清查、丈量,而后逐層上報,經過計算,最終錄檔,這其中,有些出入與差距,也屬正常!”

    聞之,劉旸點了點頭,又道:“問題在于,這其中出入有多少,差距有多大!在朝廷中,就屢有聽聞,江南權貴、地主,廣有土地,阡陌縱橫、連田萬畝者,更有不少,我在想,兩江地不算廣,而丁口眾多,如此不均,百姓何以生計,又如何能夠長治久安?”

    突然聽太子說這么一番話,不只是李昉,侍候在堂間的幾名屬吏都不由露出驚奇之色。太子面龐稚嫩,其間卻充滿了認真的思考,李昉心中感慨,頭一次覺得,這個太子并不簡單。

    即便在皇帝身邊耳濡目染,能有如此判斷,做出這等思考,也是十分不容易。劉旸所提,也算是直指治亂的核心問題,土地。哪怕商品經濟取得了大發展,但作為基礎支撐的,還是土地,還是其產出,因此,治政根本,仍是土地。

    而江南地區的土地、財富,顯然很不均衡,比起當年的成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并不清楚當年的蜀中之亂究竟是怎么回事,但亂事收拾之后,劍南道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社會矛盾得到了極大緩解,奢靡之風得到遏制,治安、經濟都有顯著的進步,有種破而后立的感覺。

    當了這么多年的官,治事經驗也算豐富了,李昉的政治覺悟也算高了,因此,江南的問題,也能看出幾分,平定之后,朝廷絕對會進行整改。而太子殿下突然說出這樣一番話,是不是意味著什么?

    在李昉凝眉思考,劉旸又笑了笑,輕松地道:“只是我一時胡思罷了!我聽說,這兩年,江南百姓的生活,并不算安康,故而心有所感!”

    聞之,李昉趕忙回道:“殿下,江南雖是膏腴之地,物產雖豐,但如以急征繁賦,苛捐雜稅,百姓生計仍會艱難。唯以善政,方為長治久安之道!”

    劉旸直接道:“如何善政?”

    李昉說:“臣想,陛下與朝廷諸公當已在籌謀此事了!”

    “臨來前,陛下給我布置了一份功課,讓我就江南情況寫一份策論,如今,卻是找到方向了!”劉旸道:“若說安治江南,非我所能妄言,不過擇其一點而談,再有李師傅相助,想來也無甚問題!”

    “殿下天資實在令人贊嘆??!”李昉簡單地夸了一句。

    聞之,劉旸卻不禁笑了:“李師傅,陛下可說過,不許你們在我耳邊夸獎奉承!”

    聽得出劉旸這是在開玩笑,李昉也拱手笑應道:“一時忘情,待回朝之后,當向陛下請罪!”

    二者不由哈哈大笑幾分,當上太子不久后,李昉就被調回東京,到他身邊任職,幾年下來,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還是很親厚的。

    沉吟幾許,劉旸吩咐道:“當派人,把金陵官倉府庫所儲,重新核對一遍,得出一個準確的數額,重新造冊。能夠理清的,就先理清楚!”

    “是!”李昉覺得劉旸的想法,沒有什么問題,當即應是。

    “對了,大哥呢?”劉旸問起劉煦。

    李昉瞟了眼太子,見他面上并無異樣,稟道:“大皇子這兩日在微服游覽金陵,體察江南百姓的生活!”

    第360章 主持善后

    “大哥卻是悠閑??!”劉旸不由笑了笑,想了想,說道:“不過如此也好,陛下遣我們兄弟前來江南,本就有彰天家之恩德,安江南臣民之心的意思,大哥在金陵走一走,也是好事!”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劉家年長的幾兄弟中,關系還是不錯的,畢竟從小就一起成長,一起嬉戲,一起讀書,一起練武。

    再加上有劉皇帝的教育,符皇后坐鎮中宮,皇子們之間一直以來也是兄友弟恭。劉承祐立太子,其中一個目的就目前為止,是達到了的,那就是諸子之中,君臣名分已定。

    在諸兄弟中,對于劉旸的太子之位,從劉煦到劉晞再到劉昉,都是呈現認可態度,都是服氣的。天家貴胄,到了他們這個年紀,多已知事。照目前的情況,只要沒有什么意外變故,劉旸的地位是很穩固的。至于其他的皇子,年紀太小,還沒有資格。

    李昉如今與劉旸,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皇帝把他安排在太子身邊的用意,他本身也清楚。規勸、教導、輔弼,以國本相托,可謂重任了,一直以來,李昉也是兢兢業業,深感榮焉。

    聽太子的話,李昉心中卻是暗暗點贊,在他看來,如今的劉旸,只需要堂堂正正,修身養性,踏實做人,認真做事,展現出太子儲君的氣度,那就足以處在不敗地位。

    皇帝對于太子的重視與期許,通過這些年的安排,已是朝野盡知。只要太子不犯錯,不失德,不無道,地位是十分穩固的,完全沒有人能同他爭。就目前劉旸的表現來看,很不錯。

    “金陵城中的治安如何,人心如何?”劉旸又問。

    李昉答道:“城池已經完全在控制之中,人心已安,士民門戶已開。李公遣人通報,他已打算取消戒嚴,使金陵徹底恢復往常秩序?!?/br>
    “如此便好!”劉旸說道。

    完整收復的金陵,將是大漢朝廷除了開封之外,人口最多,經濟最繁榮的城市,自然是希望能夠恢復治安,讓他繼續繁榮下去的。

    “原金陵令陳起,確實是個人才,強項令,執法公正,從無徇私,官聲很好,名望很高,臣都很是好奇,以其剛正,是如何能做金陵主官的!”李昉又道,語氣透著贊賞。

    “兩江十九州之地,也是不缺良臣才俊的,朝廷想要安治江南,就應該重用他們!”劉旸點了點頭,略露遲疑,問李昉:“你覺得,我有意上表舉薦這陳起知金陵,如何?”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