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408節
從范質的話就可得知,這位相公,覺悟還是很高的…… 略作停頓,范質繼續道:“然而,思此亂之根源,臣以為對蜀既有之政策,當有所更易,嚴肅軍紀,約束士卒,緩和矛盾,剿撫并用……” “范卿的顧慮,朕知道!”范質剛起個話頭,劉承祐便明白他的意思了,難得有些失禮地打斷他,說道:“朕只有一個態度,對于叛亂之輩,絕不容妥協,唯有剿除。事已至此,朝廷如有任何軟弱,豈不讓逆賊更加囂張,朝廷今后,如何治蜀? 十數萬大軍,據險關,修兵甲,都為我軍一舉而破所擒,區區亂眾,難稱軍隊,朝廷反而需要顧忌?” 言罷,劉承祐即以一個嚴厲的態度,降下指示:“朝廷當制降成都,委以向訓平叛全權。另,廣布告川蜀官民,此番為亂之豪強,一律嚴懲,籍沒其財產,收繳其土地由蜀民共分之。 另外,此番僅誅匪首,余者不論,裹挾之叛民,能幡然悔悟,執匪首頭顱告官府者,可免其罪。戡亂之際,凡蜀之新舊官吏,當恪盡職守,以安治下,待匪亂平定,朝廷將因功敘賞!” 劉承祐這是相當于正式出臺針對蜀中權貴、地主的打擊政策了,直接擺到臺面上來,正大光明地進行。 聽劉承祐之言,范質臉上不由一急,天子到這個時候,還是一點都不服軟,手段仍舊如此嚴厲。張口便來:“陛下,如此,臣只恐蜀中亂事會繼續擴大??!” 抬手止住范質,劉承祐的表情有些冷漠:“姑息養jian之事,朕絕不為之。安民的事,就要看入蜀的官員了,中樞當嚴令敦促,務必將分地分產的政策,傳達到位,以安蜀民,此事由趙普總理其事,如怠慢、曲解朝廷意圖者,一律嚴懲!朕相信,蜀人擁其地,增其產,必定擁護朝廷!” “還有!”劉承祐偏頭瞧向柴榮,吩咐道:“制令在蜀諸軍將帥,嚴肅軍紀,不要忘記了大漢的軍法!措辭不妨嚴厲些,前事不論,但再有以身試法者,絕不容誅!” “是!” 等退出崇政殿,范質神情凝沉,重重地嘆了口氣:“都到如今這個地步了,陛下為何還要一意孤行,以如此強硬激烈的措施,蜀中為亂者,必然頑抗到底,荼毒必久??!” 聽其言,此前一直沒有對此事發表過意見的宰臣薛居正,沉聲道:“范公此言,在下不敢茍同!” 微訥,范質看著他:“子平有何見解?” 薛居正說道:“在下以為,既然蜀亂已起,就該當嚴厲鎮壓。如因其亂,朝廷便轉變態度,只會助漲叛逆的氣焰,那才是一誤再誤。即便因此暫消禍亂,暫復穩定,但將來朝廷如何治之,如有新的政策,與其意愿相悖,是否又再相為叛? 再者,蜀中亂民,需要朝廷做出妥協嗎?以陛下之剛強,豈能容許之!” 說著,薛居正四下看了看,放低聲音,道:“說句犯忌的話,如果陛下因此而選擇妥協,那是否證明,陛下此前的決議是錯誤的?” 聽薛居正之言,范質有種陡然驚醒之感,面上陰晴變化一陣,緊蹙著眉頭,道:“我只是擔心,經此一亂,膏腴之地盡毀,蜀中元氣大傷??!” “然一旦亂事平定,卻可打下長治久安的基礎!”薛居正目光灼灼。 事實上,一直以來,范質所顧慮的,就是生出亂事來。在漢軍平蜀的過程中,雖然大戰幾場,但時間短,并沒有對蜀中造成太大的傷害,尤其是生產上的破壞。 蜀民之苦,僅在孟蜀的政策上。按照范質的想法,本可以輕易地接受蜀中政權,而后根據其弊,改良弊政,緩和矛盾,則可在短時間內安定川蜀。屆時,用不了半年,川蜀便可成為朝廷又一大財稅重地。 但是,經劉承祐這么一折騰,民亂烽起,對于民間的傷害的太大了,會死多少人,難以估量,會損失多少財產,更難以計較。對于平定叛亂,范質是有信心的,但是如果把天府之國給打爛了,那為之付出的代價,可太重大了。 其后,為蜀地的恢復,朝廷還將投入巨大精力。 簡單地講,原本有一條輕便的坦途可以走,但劉承祐非要選擇一條充滿風險與意外的路,這就讓范質有些難受了。 不過,到目前為止,范質也不是不能理解皇帝的用意,并且能夠看出其中的利處。當正因如此,心情才格外復雜…… “我們的范相公,這思維還是難以轉變過來??!”崇政殿內,劉承祐不禁感慨道。 這段時間以來,因為對蜀政策的問題,劉承祐都快躲著范質走了。老臣要求穩,這沒有錯,范質又秉持一份公心,不摻私情,劉承祐也不好太苛責于他。 但是,有的時候,也還是忍不住有些郁悶,覺得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被理解。 “范相公老成謀國,也是一片忠心!”侍立在御前的舅哥郭侗開口道。 趙普去成都后,回朝的郭侗,接任崇政殿學士承旨,負責殿內公務。去歲,安排了一次關中蜀俘的遷移實邊,完成得不錯,回朝之后,在劉承祐這邊地位明顯拔高不少。 聽其言,劉承祐微微詫異地看了郭侗一眼,崇政殿與政事堂,已經有些對立的苗頭了,郭侗能為范質說話,劉承祐這意外之中,也不由生出了幾分欣賞。 “派人,召李崇矩進宮!”平復了下情緒,劉承祐表情變得嚴肅,吩咐道。 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 “……月余的時間,成都城內,破家散財者達240余戶,其中大小賈30余家,余者悉為蜀之權貴、大臣,自宰相毋昭裔以下,凡家產豐盈者,略無幸免,其所擁之財貨、土地盡數收繳,家眷宗族悉集于成都城設營拘押。向都帥以行營轉運使張美,專門負責其事。 成都以外,梓、綿、漢、簡、眉等州,皆是如此,將校皆效此法,平原諸州,勛臣、官僚、豪強,幾無幸免。前后集中拘押之眾,達五萬余人,趙普到任成都后,本欲將之盡數遷出蜀地,然逢亂起,由此耽擱。 所繳之錢財糧帛無數,諸軍自將佐以下,悉獲其利。亂起之后,其余原本投順的地方將吏,因忌于此,而集眾嬰城,抗拒王師……” 崇政殿中,李崇矩嚴肅地朝著高坐御案的劉承祐匯報著蜀中的情況,帶著小心。聽到這兒,劉承祐突然打斷他:“抓了五萬多人,家產盡數被抄沒?” 李崇矩點了點頭。 聞之,劉承祐頓時小罵了一句:“做得這般絕,如此急躁,難怪反彈來得如此之快!” 當然,有的事情,就是要做絕的,但問題是,沒有配合好,吃相也太過難看…… “在亂起之時,諸軍軍紀有所廢弛,將士人皆思斂,成都城中,已有搶掠百姓、敲詐士民的情況發生。所幸為向都帥及時發現,嚴令勒止,所有犯法之將士,悉數斬殺正法,上下乃肅。在動手清繳前,向都帥也曾下過嚴令,不得上命,不許私自收繳,不侵害普通百姓。 成都情況,尚在可控,然地方駐軍,缺乏約束,上既有掊斂之令,下則過度發揮,以致激起民變?!?/br> 聽其言,劉承祐沉默幾許,忽然問道:“在清算過程里,將帥之中,誰表現最積極??!” 聽得出來,皇帝問的是反話,李崇矩也沒什么好隱瞞的,直接道:“王全斌、王仁贍、李彥、郭進、崔彥進、何重建、韓繼勛、劉光義、慕容承泰、馬仁瑀……” “好嘛!一眾高級將領,悉在其列??!”劉承祐淡淡一笑。 “王仁贍斂得錢帛巨萬,并占有蜀宮美人四名;倒賣所繳糧布,獲利頗多;王全斌放縱部下,諸軍之中以奉國軍軍紀最差,因為部下敲詐,為趙匡胤懲治,二者之間還發生了沖突……” “夠了!”劉承祐抬手止住他,有種怒其不爭的感覺:“這些人中,哪一沒有受過朕的褒獎?一入蜀中,都被錢財美人迷了眼?這王全斌也是,一世英名都不要了,在成都就如此放縱?” 見皇帝有些慍怒,李崇矩不由說道:“將帥之中,也不乏清正者,趙匡胤、張永德、張彥卿等人,都不為所動。張永德鎮渝州,而渝州速安;張彥卿轉運財貨,分文不??;趙匡胤,約束部下,屢加勸阻,多有善言,嚴肅軍紀……” “趙匡胤!揚州之富,不下成都,當年在揚州,他都分毫不為所動,在成都倒也不出奇!”聽李崇矩提到趙匡胤,劉承祐念叨了一句,突然問道:“當初,千里奔襲成都,是趙匡胤先至,但未進其城,也未接受孟昶投降,而是等向訓率北路軍抵達?” 有些詫異劉承祐思維的跳躍,李崇矩還是老實地應道:“正是!據聞,趙匡胤曾有三次率先進城的機會,都被其放棄,說是為了避免東、北兩路將士之間矛盾,以免爭功引起沖突。后來,北路軍中將士的怨氣,果然消減!” 回過神,想了想,抬眼看著李崇矩,劉承祐吩咐著:“你安排一下,讓在蜀之武德司使、吏及眾密探,給朕將平蜀諸軍將校的表現,事無巨細,都記錄下來,以備查驗,注意保密?!?/br> “是!”心神微緊,李崇矩當即應道。 “還有,川蜀的密探網絡要鋪開,給朕盯緊了,各地舊蜀將吏的反應!”劉承祐補充道。 “是!臣立刻吩咐下去!”李崇矩拱手。 待李崇矩退下后,劉承祐再度進入了獨處狀態,表情恢復至一貫的嚴肅,沉吟良久,終于發出一陣低沉的嘆息。 事實上,對于川蜀會生亂,劉承祐一點都不意外,甚至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只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叛亂來得太急,太快。而漢軍在蜀中的作為,真的是“貫徹”他這個皇帝的意志,有些過于徹底了。 劉承祐心里有些后悔,不是后悔對蜀中的上層階級動手,而是準備的時間太短,做法太急,將事情考慮得太簡單了。漢軍的動作倒是迅速而猛烈,然而輔助工作完全沒到位,最重要的一步,對土地等生產資料再分配,完全沒有展開,而漢軍已經將事情做到那種“天怒人怨”的程度了。 此番,劉承祐算是再度體會到,政策的落實,是何等艱難,上情下達的通暢,是何等重要。沒有一個有足夠戰斗力的官僚隊伍,鬧改革,絕對會出問題。 所幸川蜀的情況,處在大變之際,在大漢的統治秩序重構之時,爆發出一部分問題的同時,也掩蓋住了一些問題。當然,一場變亂,反而證明了劉承祐當初決議的正確性,堅定了他加大整治力度的決心。 但是,劉承祐仍舊忍不住反思,自己有些自負了,連年的勝利,讓他驕傲,輕易攻破蜀關,進入成都,滅亡孟蜀,讓他飄飄然了。 帶著驕傲而強勢的心態看待事務,處置決議,難免顯得剛愎自用。不過,還是那句話,劉承祐并不覺得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只是反思自己,準備做得不夠充分,川蜀的問題,可以處理得更加從容。 另一方面,劉承祐則是有些警醒,對軍隊問題的警惕。平蜀大軍的作為,在劉承祐看來,就像是放出了一頭出籠的餓虎,蜀國上層階級因此遭到重創,但于漢軍本身,軍紀大喪。 即便劉承祐早有叮囑,即便向訓、趙匡胤這樣的將帥有所警惕,但從上面開始放松約束開始,全軍的腐化速度,仍舊令人吃驚。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將士為國征戰,一路跋山涉水,血戰廝殺,苦戰破敵,作為勝利者,享受一下,也是應該的嘛。 說到底,還是劉承祐有些想當然地高估了對于軍隊的掌控力度,君御將,將掌兵,君驕將懈的情況,結果會如何,可想而知。 漢軍素以軍紀嚴厲而聞名,然而一旦放松,仍舊是一干驕兵悍將,封建軍隊的局限性,在蜀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劉承祐也再度認識到,他這么多年“忠君報國、殺敵建功”的教育洗腦,并不妨礙軍隊成為洪水猛獸。 這天下還未太平,亂世還未終結,武夫之禍,還當引起重視。 就拿平蜀漢軍這頭被松開束縛的猛虎而來,想要將這頭猛虎趕回牢籠,可是沒那么容易的。所幸,一是將帥,二是軍法,有這二者,還勉強能再把韁繩再套上,當然更重要的,是將士們已經吃得“滿嘴流油”了,欲望得到了滿足,再把他們趕回圈中,會容易些,事情也就會好辦些…… 但蜀中的問題,著實給劉承祐敲響了警鐘,軍隊不能有任何放松,立好的規矩,不能隨意打破,否則,必定受其害。 或許處在皇帝的位置上,再加常思近代之治亂,王朝之變遷,劉承祐的感觸尤深。從此前趙匡胤的表現來看,他的憂慮,或許也來源于此,那是一種“天賦”,當然不如劉承祐看得清。 而由蜀亂,劉承祐也想到,將來平定南唐、吳越、嶺南,卻是不能再這么搞了,得注意方式方法,準備需要充分,調查需要詳細,要做到將隱患動亂限制在最小的范圍。用軍隊粗暴地解決,后遺癥還是太大。 然而仔細想想,動用軍隊這種暴力機構,打碎一切,重新構建,這所起到的效果,又非其他方法所能的比擬的。 凡事都有其兩面性,有其利弊,只看取舍了,對此,劉承祐又有更深的認識了。 最好,軍隊還是當成為一切改革除弊的后盾。待蜀中徹底平定后,還需加強軍隊建設,軍紀,軍心,都需要更明確的引導與教育…… 總的來說,蜀亂的根子出在劉承祐這邊,他這個皇帝,是要擔主要責任的。對于這一點,劉承祐是承認的,當然,作為皇帝,他又不可能真的去負責。 得有人替他背鍋!并且背鍋的人選,心中已經有了人選,或許早在蜀亂之前,劉承祐就已經考慮好了背鍋人選…… 腦海中思緒起伏,劉承祐想了很多,但已然構成了一條清晰的脈絡。 考慮良久,劉承祐活動了一番有些發酸的脖子,臉上再度恢復了從容,命人取過一張黃絹,提筆在上寫下一份手諭,用印之后,即遣人飛馬成都,送抵向訓手上。 劉承祐手書,意思很明白,蜀中之事,將士行為,既往不究,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該奮力戡亂了,明歲“國慶”之前,他要蜀中徹底平定,不留后患那種。 明年,將進入乾祐十一年,劉承祐繼位統治大漢整十載的關頭,已經定下進行一場盛大的慶典,以總結慶祝乾祐朝十年之治。 屆時,對劉承祐而言,或許最好的賀禮,就是蜀亂的平定吧! 第156章 亡國之君 “陛下,趙國公詣闕求見,正于宮門待詔!” 萬歲殿,近來已成為劉承祐的寢殿,讀書、寫字、習武,皆在此處。 冬風卷動著宮殿外的寒意,門窗未掩,殿內暖爐裊裊生煙,蒸騰的熱氣協助劉承祐對抗著冬季的寒冷。內侍小心地走入萬歲殿,朝著正在條案上練字的劉承祐稟道。 劉承祐的手很穩,鉤寫完一個“攀”字,方才停下,稍微抬了下眼皮子,淡淡道:“宣他來萬歲殿!” “是!” 條案邊上,二皇子劉旸正掂著小腳,賣力地給劉承祐研著墨,手上、袖子間沾染了些許墨跡。見他有些吃力的模樣,劉承祐微微一笑,和藹地道:“累了,就坐會兒吧!” 劉旸搖搖頭:“不累!” 又蘸了蘸墨,劉承祐以一個昂然的姿態繼續揮筆,他的字是和已故書法大家楊凝式學的,雖然未經苦練,但終究有所成,勉強能夠看得過去,比較正。當然,楊凝式的遒勁縱放,是半點沒有學到。 “二郎,這《蜀道難》,聽說你會背誦了?”劉承祐隨口問道。 “會背第一、二闕!”劉旸老實地答道。 “背來聽聽!”劉承祐說道。 劉旸走到小案邊,喝了口煮著的熱茶,方才朗朗誦來。聽著小兒清脆的背誦聲,劉承祐神宇間,流露出少許的疑思,孟昶竟然主動求見,是聽到了什么風聲? 萬歲殿外,孟昶微躬束著身體,還是一身華麗的錦服,孟氏一族被遷至開封后,劉承祐確實并未苛待于他,賞賜了大量的錢帛財貨,供其一家用度,仍能滿足其在東京的錦衣玉食,當然不可能像在成都時那般豪奢。 孟昶被劉承祐賜封為趙國公,其膝下三子也掛勛銜,其母李氏素有賢名,賜封誥命,漢太后李氏不時召見孟家的女眷進宮敘話,以作撫慰,昭顯天家的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