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149節
大符縮在劉承祐懷里,水汪汪的眼睛望著他:“難得見官家有似今夜這般,釋然的笑容?!?/br> “哦?”劉承祐微微訝異,下意識地抬手在自己面頰上摸了一圈。 又輕松地笑了笑,劉承祐道:“走,去坤明殿!” 劉承祐顯然是打算與皇后深入交流一番,可是大符卻搖了搖頭:“官家今夜,還是去瑤華殿吧?!?/br> 聞言一愣,劉承祐松開大符,認真地打量著她,兩眼中帶著好奇。 大符溫雅一笑,說道:“今夜,相伴君前,妾已然滿足了?!?/br> 把男人往外推,大符這賢惠的模樣,讓劉承祐心里更加觸動,賢后就是這樣的么…… 第128章 治安問題 “聽說昨夜,城中出了些問題?”端正的姿勢如常,劉承祐頭也沒抬,淡淡地問道。 御前站著的老邁身影,正是開封府尹侯益,與歲初相比,這只狡猾的老狐貍沒什么變化,身體看起來仍舊硬朗得很。 不過,見天子直言其事,作著禮,小心地瞥了眼,答道:“回陛下,一些無賴小人,酒醉之后,于市內尋釁,發生斗毆,致有小亂……” “小亂?都發展成械斗,致人死傷了,那什么才叫大亂?打造偷掠,又是怎么回事?”劉承祐平淡的語氣中已然透著質問。 侯益把頭埋低了些,以一種恨恨的語氣道:“一干地痞,趁亂作惡!宵禁閉市時間延長,底下職吏準備不足,反應不及,是臣的疏忽?!?/br> 侯府尹的態度擺得很端正,又或者是其聰明之處,大大方方地承認,主動擔過責任。 昨夜,在東京市內,突生亂事,由普通的尋釁滋事,發展成數十人參與的械斗,這等情況下,總少不了趁亂違法的人。官府的人,對此顯然也沒有提前的預防,致使事情鬧大。 “死傷多少人?”劉承祐瞥著侯益。 “死五人,重傷七人,輕傷十八人?!焙钜骘@然是有過詳細的了解,很熟練地道來:“事發之后,開封府與巡檢司俱發差役與士卒彈壓擒拿,共捕得一百一十七人。參與械斗的惡徒,除了少數人逃脫外,盡數被擒?!?/br> “有這么多人參與?”劉承祐眉頭一皺。 侯益趕忙解釋著:“為免漏網,在場之人全數擒回衙司,臣已著人一一審訊,辨別善惡,已釋放四十余名無罪者。另外,臣亦派衙下捕役,循供狀,搜捕逃逸之人……” 聽完侯益的匯報,劉承祐神色緩和不少,不管怎么樣,這侯府尹在善后之事的處置上倒頗有條理。 “城南火起又是怎么回事?” 不假思索,侯益道來:“小民雜聚擁擠,用火不慎,致起災火。坊內房屋焚毀十三間,幸天候潮濕,抑滅及時,未有擴大,無人員傷亡……” “候卿這開封府尹,確是盡責了!”劉承祐稍微沉默了下,方才對侯益道,見他仍站著,抬手示意:“坐下回話!” “謝陛下!”見狀,老東西悄悄地釋了口氣,落座。別看他應對得游刃有余,但要說心里沒有一點忐忑,那倒也不盡然。雖然被委任為開封府尹,但他可不會認為自己就得皇帝信任了,畢竟他是有“前科”的,怕劉承祐尋個由頭翻舊賬。 落座之后,侯益便主動地,問起皇帝的意見:“陛下,所捕之人,如何處置?” “視情節輕重,該殺就殺,該抓就抓,尤其是領頭者,從重處罰!”劉承祐很干脆地答復。 “是!” “東京這一年來,有多少起人命案獄?”劉承問。 驟聞此問,侯益坐蠟了,未遇急要,他哪里會去記這些,稍作猶豫,還是老實地應道:“請陛下恕罪,臣回衙之后,查問庫檔。不過,經臣親手經辦的,有四十余起?!?/br> “東京的市坊管理,猶待改善??!”聞言,劉承祐平靜的語氣中釋放著不滿的態度。 明顯感受到了這點,侯益立刻發言保證:“臣今后,一定嚴加整治!” 雖然是京師,但開封城可不是個秩序安定之所,尤其是市井之間,龍蛇混雜,四方之人,咸輸其內。熱鬧固有,繁華也在恢復,但混亂與犯罪,也是從不稀缺,尤其在時局動蕩之時。 自大漢立國以來,東京的治安,有兩個時期,是很不錯的。但那是靠著高壓控制與厲法震懾,是不正常,難以持久的。 其一是劉知遠初入開封,更易國號后的幾個月,那個時期,基本上就是使實行軍事化管理。直到后來魏王劉承訓與劉承祐先后插手,方有所緩和。 其二便是劉承祐繼位之后的那一兩個月,為求政穩民安,對開封城的管理是異常嚴格乃至酷烈的。彼時,史弘肇與劉信兩個人當權,兩個狠人,都喜行峻法,基本上只要稍微犯點錯,便被拉到侍衛司“教育”。 那個時期,東京市井間的無賴,可謂望風匿跡,不敢顯形,路有遺棄,人不敢取,百姓甚至不敢抬頭走路。治安是好了,局面是穩住了,但可以說,于大部分人而言,東京的空氣都是壓抑的,呼吸都不輕松。 尤其是后續的巡司軍吏,為謀私利,因緣成jian,枉構良善,濫施刑罰,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刑部侍郎邊歸讜還以此向劉承祐進諫過,建議劉承祐明行條制,打擊不法軍吏,還民以安。 劉承祐善而納諫,但也在史弘肇與劉信先后調出禁軍之后,方才完全得以改善,將東京的治安管理完全還給開封府。如此下來,管理力度一放松,牛鬼蛇神不免冒出來。 對于這些,侯益初履任府尹之時,有過一段時間,以示作為,但是根本上的問題,從未解決。說到底,還是管理制度的不足與模糊,再加上官府的執法,也有不小的問題。 平日里小打小鬧,是傳不進劉承祐的耳朵的,但此番一場械斗,直接被武德司當成要聞報告上來了,再度引起了劉承祐的重視。 此時,聽侯益之言,劉承祐卻是慢慢地搖了搖頭,一個“嚴加整治”并不能讓他滿意。 注意到劉承祐的表情,老家伙兩眼微亮,恭謹地問詢道:“不知陛下,有何教誨,臣敬聽圣意?” 這個老朽,在察言觀色上的機敏與油滑,當真不像個從丘八打拼上來的武夫。 劉承祐也不故作高深,直接把他的想法說與侯益聽:“東京的繁榮正在恢復,然市坊管理,猶有缺失。為求治安,針對東京現狀,開封府當頒布一部新的市坊管理處罰條制!” “陛下明見!”聞言,侯益立刻拱手“舔”了一句,隨即很坦然地道:“陛下也知道,老臣不過一武夫,條制的設立編訂,實非臣力所能及,開封府下,亦恐無此等之才……” 人的自知之明,有的時候真的挺難得的。 見侯益沒有直接應下,而是將問題擺明,對此,劉承祐又豈會罪其能力不足?他顯然也有所考慮,擺手即與他說:“朕給你個建議,去找翰林院承旨范質?!?/br> 話點到此,侯益也立刻反應過來,眉開眼笑地揖手:“臣明白了,多謝陛下提點?!?/br> 范質近來,領著一干文臣,一心撲在《刑統》的編制上,后又有王樸加入幫襯,進度總算快了不少。由其幫忙制定一個“東京治安管理條例”,不成問題。 “另外,對于巡檢的職吏,要加強管理監督!”劉承祐著重提醒了一句。 “是!”侯益回應地很果斷。心中也暗暗下定了決心,要對開封府衙下屬的職吏差役進行一番整頓約束,此前他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此番皇帝都親自發話了,他當然知道該怎么做。 事實上,針對于東京日益惡化的治安問題,劉承祐早有整頓之心,畢竟首善之區,市井那般混亂,成何體統。此次冬至夜的變亂,只是讓劉承祐整飭治安的動作稍微提前罷了。 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 東京治安條制的制定,劉承祐當然提前給范質那邊打好了招呼,并不用太復雜細致,但也需根據眼下東京城市管理的現狀問題來制定,這點是劉承祐強調了的。 謀求治安的問題解決,雖然不能一蹴而就,不過有些能起到立竿見影效果的手段,還是必要的,也是侯益心急火燎地回衙之后,便厲行處置的。 首先便是對冬至夜的這場sao亂的后續處置,漢法本就森嚴,此番從嚴議罪敘罰,估計得殺不少腦袋。 其二便是根據圣意,對東京治安管理職吏的整飭,巡檢司那邊侯益不便插手,但開封府衙門從上到下,他進行了針對性的整改,實際上也就是抓幾個貪污瀆職的典型,殺雞儆猴這一招,效果基本不會差,不只劉承祐會。 其三,便是對東京的市場進行秩序整頓,要說整座城中,最難管的,也就是市場了。尤其是對那些不穩定因素,嚴厲打擊。對于常見的欺行霸市者,更是毫不留情。 侯益可是從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武人,年老了為官雖然日漸狡猾,但動其真格來,卻也突出一個強力。三兩日的功夫,東京市井間,煥然一新。 更深的整措猶待細細梳理推行,比如市場管理、市稅收取、巡檢監督等。 …… “看來這天子,還是不怎么信任我等藩臣??!”陰寒冬風下,四道人影緩緩走出宮門,住腳,其中一名飾帶奢華的老臣開口說道,言語間頗有不敬。 此人乃青州平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劉銖,長相讓人不敢恭維,眉目間頗顯陰刻。 與他同行的,乃相州郭謹、滄州王景、貝州李殷。就在方才,劉承祐再召諸節度進宮,溫言撫慰一番,東拉西扯,然后商量了一下移鎮的事。 關右諸節度,此前趁著西征平叛劉承祐給調整了一番,此一回,他又將主意打在了河北藩鎮上。這些節度,基本囊括了大部分河北方鎮。 將這四鎮節度,給兩兩調換了。 不過,河北諸藩,最重要的魏博、成德二鎮,劉承祐暫時沒有動作。他欲調整,可不想調亂。 魏博那邊,雖有心將老丈人高行周換個位置,卻也不急。至于成德軍,劉承祐原本有心將張彥威召回東京統帥禁軍,但一時間找不到放心的合適的替代者,作罷。 魏博、成德二鎮不動,劉承祐也就能放開手,對其他節度進行職位調整。 而劉銖、郭謹等人,也都不傻,當然明白皇帝此舉的用意。但是沒辦法,在殿上,還沒人敢當面頂撞拒絕,結果就是都捏著鼻子認下,離京即赴任。至于家小財產,則由新任節度遣人護送。 殿上不敢反對,但出宮后,敢當著人前,口出怨言的,也就劉銖這一人了。 “劉公需慎言??!”郭謹似乎想起了當日劉承祐對他的訓誡,聞言勸道:“左右都是節度,天子也未降我等職勛,安然受之即可?!?/br> 這郭謹倒是看得開。 聞二人交談,貝州節度李殷與滄州節度王景對視了一眼。同是武臣,李殷倒顯得沈厚謙和:“天子手擎蒼穹,掌御天下,既有命,我等奉詔執行便是?!?/br> 說著忍不住咳嗽了幾聲,觀其面色,似有不佳。 在其側,王景的氣度則更佳,平靜地劉銖,淡定地撫著花白的胡須:“天子對我等也算禮重恩下,為人臣者,豈有怨言?” 劉銖本以為,自己這番感慨,會引起共鳴,沒曾想,這三者,竟是這般反應。掃了幾眼,面皮抽搐了下,輕哼一聲,拂袖而去。 見狀,郭謹趕緊跟了上去,口呼劉公。他要與劉銖職位對調,他要商量下家眷的事。相州距離近,他是打算先行回相州,領著家小,直接去青州上任。家眷他倒不是特別擔心,以當下漸穩的局勢,還沒有誰會無故去招惹,最主要的,還是他在相州經營的“家產”,想來這一點,與劉銖也是有共同話題的。 王景與李殷二老將,慢悠悠地同伴落在后邊,王景朝李殷一拱手:“李兄,滄、貝二鎮州軍事,你我二人還當交接清楚啊。另外,我那些家眷,還煩勞兄到任后照料一番了!” “那是自然!” 對河北的節度,劉承祐大膽動作,而府州來的折從阮,劉承祐則沒那個意思,甚至從一開始就沒那個想法。府州這個地方,可不是隨便換個人都能玩得轉的。 另外,還有個鄆州節度慕容彥超,此番進京節度中,就屬他最特殊。 “皇叔,此番進京,就在東京多多待一段時間吧!”雖然心里對這個“皇叔”的作風行為不喜,但表面上,劉承祐看起來仍舊帶著善意。 慕容彥超這個人,論文治,論武功,都無甚可稱道處。在鄆州任上,也乏善政。他最臭的名聲,大概就是貪財了,沒有多長的時間,已然斂下了一大筆家財。 不過,慕容彥超倒不是沒有任何優點,善斷案辨獄,在鄆州可處理了不少案子,但是,未嘗有一獄案,不謀私利。 地方的官吏,雖然懾于其威與身份,不敢輕易檢舉,但這么久了,哪怕在東京,劉承祐留對他這個皇叔的“事跡”也有所聞。 此時,聞劉承祐之言,慕容彥超那雙嵌在黑臉上的眼珠子轉悠了兩圈,觀察了一會兒這個晚輩的表情,隨口道:“原本我是想東歸的,既然官家開口挽留,我便在東京多待些時日吧。左右天寒,行路也不方便?!?/br> 慕容彥超一副很給劉承祐面子的樣子,對此,劉承祐也不以為意。 “先帝晏駕近一載,喪葬之禮仍未全,睿陵已然修建好,朕欲開年盡孝事!”劉承祐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聞言,慕容彥超反應過來了,立刻十分嚴肅地道:“屆時臣要為先帝扶柩護陵!” “皇叔有心了……” 原本,劉承祐是想同慕容彥超聊聊鄆州軍政事的,但是,考慮過后,按捺住了,終究沒提。不過他提都不提這茬,也就基本代表著,他不欲放其回去了。 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