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12節
聞言,楊業張了張嘴,劉承祐揮手止住,繼續道:“我知道你是隨叔父來晉陽的,叔父那邊,我自去說。我想,他會給我這侄兒幾分薄面!” 楊業還想說什么,劉承祐卻不給他機會,語氣更加強勢:“對你的安排,我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一者,去控鶴軍,那是新成立的禁軍,衛護宮城,集三軍精銳而成軍;二者,去龍棲軍,給你提一級,當個都頭!” 點明即止,劉承祐說完便靜待其答案。 而楊業,顯然是被劉承祐一套說懵了,過了一會兒,方才反應過來??±实哪樕?,掛上了嚴肅的表情,慢慢地認真思考起來。 淡定地站在一邊,等了一會兒,劉承祐身體微前傾,盯著楊業輕飄飄地問:“怎么樣,考慮好了嗎,如何選擇?” 輕輕地舒了口氣,楊業恢復了常態,毫不避讓劉承祐的目光,肯定道:“卑職選擇,去龍棲軍!” “好!”劉承祐似乎對楊業的選擇很滿意,一揮手:“就這樣。你先回去,收拾收拾,調令即至!” 就這樣,年輕的楊業,稀里糊涂地,便被劉承祐納入麾下了。等出得王府,仍覺不明所以,自己這算是二皇子的人了? 第26章 名將 于劉承祐而言,發掘出了楊業,固然可喜,卻也沒到欣喜若狂的地步。在沒有可靠戰績,證明自己價值之前,他也僅僅是個小隊長罷了,至多馬上變成一“百夫長”。 在這個時代,將帥基本都是打出來的。有太多的人,憑著一身蠻勇,不怕死,敢打敢拼,加上一點運氣,最終能活下來,便是“名將”。 楊業,相比于那些一勇之夫,當然是有名將之姿,將帥之英的。但是,能否同“歷史上”那般打出來,劉承祐靜待其表現。將軍難免陣上亡,說不準,出點意外,楊業半途夭折了? 楊業這邊,滿臉沉肅地回到東甕城下的軍營中,此時不是他們這一都值守,同袍們都待在營舍內,或洗軍袍,或修磨刀劍,或耍弄拳腳,或小聚閑侃,有的干脆于鋪上睡覺…… 楊業默默地到自己的鋪位,盤腿坐下,拔出腰間的長劍,細細擦拭著。劍自是寶劍,乃其父所贈,這些年也飲了不少鮮血。 锃亮的劍身,反映著楊業的雙眼,冷靜而沉著,但其輪廓分明的面龐上,凝思之色愈濃了。 楊業在本營,也算是個名人,年紀不大,武力奇高,腦筋靈活,但辦事又顯死板。雖然在上官眼中是個刺頭,但在基層士卒中,楊業的名聲還是很好的,許多人都為其智勇與人品折服。 他這副表現,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都頭帶著兩名士卒走過來,坐到他的鋪子邊,好奇道:“楊重貴,聽說你被貴人叫去了,所謂何事?” 抬眼看了眼都頭,從其目光中,楊業能夠感受到些許關心。搖了搖頭,楊業答道:“沒什么,二皇子喚我去,請我吃了一頓飯?!?/br> 那都頭立刻露出一副不相信的神色:“你莫說笑,皇子殿下是什么身份,怎么會專門請你一個小小的隊長吃飯?” “那你說,二皇子專程請我這個小小的隊長過府,當為何事?”楊業表情已經放松下來,反問道。 “這……” “隊長,皇子殿下請你吃的,定然是人間美味吧!”這個時候,旁邊的一名小卒子興奮地問。 掃了他一眼,楊業腦中不由浮現出與劉承祐一起吃的那頓“簡餐”。思及劉承祐那張冷臉,楊業心頭卻是忍不住生出些許好感,嘴角勾勒出點笑容:“殿下所請,自然是山珍海錯,珠翠之珍……” 吸了口氣,楊業卻是突然恢復了氣定神閑,起身開始拾掇起自己的物什。 “你這是做甚?”見狀,都頭凝眉問道。 “張頭!”轉眼看著都頭,楊業說道:“我被調到龍棲軍任職了!” “龍棲軍?”這張都頭倒一不是個憨憨,沒一會兒便反應過來:“皇子殿下找你,應該就是為了此事吧!” 楊業點頭。 張都頭立刻拍了下楊業肩膀,不禁感慨:“也不知你哪里來的運道,竟然被二皇子看上了。我就知道,你楊重貴絕非凡人?,F在被皇子殿下中意,日后富貴了,可不要忘了弟兄們……” 楊業淡淡一笑:“張頭對楊業一向多有照顧,自不會相忘?!?/br> …… 晉陽東南五十里,北濱洞過水,有榆次小邑。處在晉中平原,雖無險要之地利,然西鄰清源,東接壽陽,南臨太古,也算居交通之要沖。 最重要的是,距離府城晉陽太近,故有“晉陽門戶”之稱。在劉知遠治河東之后,已然安定了好些年,縣內百姓算不得富庶,但勝在日子安寧。在兵亂橫行的當下,是十分幸運的。 黃土夯建的城邑,并不大,典型的三里之郭。小城東南一巷曲內,坐落著一處院邸,不甚豪貴,但觀其門楣,顯然是官宦人家的府邸。從牌匾上雕刻的字眼可知,宅邸的主人復姓“慕容”。 伴著幾聲“唏聿聿”的動靜,一陣清脆的馬蹄聲打破了巷曲間的寧靜,兩名騎士徐徐策馬而來,領頭的在門匾上望了一眼,敏捷下馬,步上前頭,拎著門環用力扣響。 沒等多久,門緩緩地打開了,從其間探出半個身子,仆人打扮。疑惑地打量著兩人,門房問道:“你們是何人?” “這里是慕容延釗家?”帶頭那名騎士直接問道。 “正是!”門房點了下頭,繼續問:“你們打哪里來,找我家主人何事?” 得到肯定,領頭之人表情放松下來,高聲道:“我們是蕃漢馬步軍都孔目官郭威郭將軍的親兵,北平王登基,欲召天下英雄討伐契丹。將軍聽說你家主人勇干果毅,特來相請!” 聽其道明來意,門房卻是笑著搖了搖頭。 “你這是何意?”郭威親兵納罕問道。 “你們來晚了!”門房指著北邊,解釋道:“昨日,便有大兵前來,將我家主人接走了?!?/br> 聞此言,兩人面面相覷,不由追問:“敢問小哥,可知是何人請走了你家主人?” 門房答:“聽來人講,好像是什么‘殿下’的人……” 來者不禁愕然,入內拜謁了一番慕容家主母后,方才確定,他們要找的人確實是被“二皇子”請去晉陽了。無奈之下,兩名騎士只得快馬回轉復命。 晉陽郭府,從歸來的親兵口中得知結果,郭威臉上再度忍不住露出意外之色,腦海中浮現出劉承祐那張自閉臉,心中無限感慨:這二皇子,果真非常人??! “將軍!” 親兵的呼喚讓郭威回了神,嘆了口氣,朝其擺了擺手:“你們辛苦了,此事就算了,退下吧!” 待親兵退下后,郭威又不由陷入的沉思,良久,方才釋然,嘴里嘀咕道:“先是我兒,再是慕容延釗,這二皇子眼光卻是出奇得好!” …… 傍晚時分,劉知遠突然相召,欲舉行一場軍事會議,劉承祐應命入宮。巧的是,太原宮前,劉承祐與郭威前后腳趕到。 “殿下!” “郭將軍!” “要恭喜殿下了!”打了個招呼,郭威輕笑著說。 “何喜之有?”劉承祐有些納悶。 郭威說道:“恭喜殿下新獲一將帥之才!” 聞言,劉承祐冷然的表情沒多少變化,雙眼卻小瞇了一下,斜視郭威,心中發冷:此人,在暗中盯著自己? 劉承祐卻是以為,郭威口中將帥之才指的是楊業。 正欲開口說兩句,卻聞郭威徐徐言來:“那慕容延釗將門出身,勇武干練,聲名著焉,末將早有召辟之心。不過在殿下您麾下聽命,卻也是他的運道!” 劉承祐這才恍然,面容間的冷意輕了幾分,淡淡一擺手:“慕容延釗之名,我也是偶然得之。新朝初立,天下未定,正是用人之際。連郭將軍都屬意他,那我可得重用之了,將軍看人的眼光,我還是十分相信的!” “殿下看人的眼光,也是讓末將佩服!”郭威答了句。 第27章 爭論 太原宮偏殿,是劉知遠日常理政、接見臣僚的地方。劉承祐與郭威前后腳入內時,里邊已站了不少人。除了劉承訓之外,便是劉崇、楊邠、王章、劉信、史宏肇、白文珂、常思等熟面孔。 不過今日,增添了另外幾名將領,似馬步軍都虞侯郭從義、控鶴軍指揮使李洪信、興捷右廂都指揮使尚洪遷等,都是諸軍中的骨干將領。王峻與張彥威二者,以前功,也得以在列。 未幾,在兩名內侍的陪伴下,劉知遠邁著強勢的步伐入內,龍行虎步,霸氣側漏。坐下,接受完文武的朝拜之后,方才朝蘇逢吉示意了一下:“把情況都給眾卿講講吧!” “是!”蘇逢吉出列,恭敬地應了聲,隨即看向眾人,說道:“陛下登基,天下震動,契丹主大怒,已然降制奪了陛下官職……” 說這話時,蘇逢吉嘴角都不自主地翹起了些許笑意,底下的臣子也多有不屑。稍微頓來了一下,蘇逢吉繼續說道:“不過,對吾皇踐祚之事,契丹主十分忌憚,已經采取反制手段。汴梁消息飛傳而來,契丹主以通事耿崇美為潞州節度使,高唐英為相州節度使,崔廷勛為河陽節度使,以作御守?!?/br> “中原的契丹軍隊,已有北調的動向。細作探報,沿太行一線的州縣,亦加強的守備……” 話音落,殿中靜了一會兒,劉知遠環視一圈擺手示意蘇逢吉退下,開口:“對契丹人的反應,眾卿有何見解?” 此時,不待他人出聲,王峻急于表現,出列道:“陛下,潞州、相州、河陽三地,扼守要害,我朝若欲南下,挺進中原,首當其沖,實不得不防。當趁三者,未及履任之際,先下手為強,驅兵南下,占據要地,掌握先機……” “王峻之言,還有些道理!”王峻只頓了一下,史宏肇立刻接上了,語氣急躁,大聲道:“陛下當應對南面強敵才是,勿要再在石重貴那亡國昏君身上浪費時間了!” 王峻被史宏肇搶了話,語氣中還有小覷之意,臉色有些難看,怒色微閃,憋屈地退下。 史宏肇則不會在意王峻這個小角色的反應,望著劉知遠,看其意見。他這也算重提了,都已經稱帝了,對劉知遠固執地要領兵東去營救晉少帝,做那無謂之事,他們這些人實在不理解,持著反對意見。 劉知遠卻直接抬手,固執地說道:“此事朕意已決,不容置疑。今日,朕召眾卿,是為應對契丹,勿作他議!” “既如此,末將敢請,率先鋒之軍,為王前驅,先行拿下潞、澤、懷三州,飲馬伊洛,替陛下掃平進軍障礙!”史宏肇拱手請令,滿臉的自信。 “看來,史愛卿是贊同進軍了!”劉知遠說道。 “臣反對!”出聲的是楊邠:“陛下,契丹重兵仍集聚于中原,實力猶在,此事南下,無異于以卵擊石??v使我軍強悍,與敵硬碰硬,難免損傷,于己無力。且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刀兵一起,必誤農時,眼下不是最佳進兵時機,還請陛下暫且忍耐!” 仿佛和楊邠穿同一條褲子一般,王章也起身附和:“我軍若進軍中原,必定傾巢而出,全力南下,糧草、軍械準備,民力抽調,州縣御守安排,這些都非一時半刻能妥善……” 兩人話音一落,史宏肇頓時急了,瞪著楊、王質問道:“當初,你們二人也是贊同陛下起兵的,如今陛下已為天子,正當銳意進取,打拼江山之時。不過半月的時間,何以改口,你二人態度變得也太快了吧!” 聽其言,楊邠與王章不由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瞧出了點惱意。而劉知遠那邊,臉上也閃過一絲不虞,朝著史宏肇:“不得無禮!” “末將性急,還請陛下恕罪!”被劉知遠一盯,史宏肇老實了些,但語氣中仍帶著憤懣:“然陛下前降詔,傳檄天下,號召天下臣民共討契丹。如今我朝既擁精兵猛士,仍困守河東,畏縮不前,這讓天下人如何看待???” “兵者,國之大事,當審時度勢,取其宜者而為之!”楊邠立刻說道:“如今敵強我弱,更需審慎行事,不可莽撞!陛下暫緩出兵,實乃從大局考慮,待萬事俱備,便可一鼓作氣,摧枯拉朽,直下中原!” “我看爾等是畏戰怯敵了!”史宏肇一個沒忍住,頂了回去,蔑視楊邠說:“耿崇美、高唐英、崔廷勛何許人也,不過無名之輩,有何懼,翻手可平之!” “史將軍切莫小覷天下人,需知驕兵易??!” “……” “夠了!”見文武爭論愈烈,劉知遠終于忍不住,平息爭端之后,方才緩緩道來:“用兵分緩急,當因時制宜。如今契丹人虎踞京邑,其勢正盛,未有他變,豈可輕動。眾卿目光還需放長遠,靜待其變即可!” 劉知遠話里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按兵不動。史宏肇脾氣雖暴,卻也不是聽不懂人話,縱使心有不甘,卻再也不敢當殿同楊、王爭論了。只得閉嘴,恨恨地瞪了二者一眼。 “陛下,縱不進兵,契丹既有動作,我朝也當有應對之策才是。若是豪不作為,必讓天下看輕了我們!”史宏肇不說話了,王峻再度開口。 劉知遠沉吟,似乎覺得此言有理,認真地思考起來。良久,說:“諸卿有何想法?” “遠既不可圖,近則可??!”郭威這時站了出來,緩緩應道。 “講!” “代州王暉,從屬于河東,膽敢叛晉而歸契丹,割據自立。前番陛下以契丹之故,任其猖狂,容他幾日。如今,正當揮兵擊之,既平肘腋之患,又可揚我朝威風!”郭威說道。 其言落,劉知遠頓時兩眼微亮,給了郭威一個贊許的眼神,直問道:“何人領兵?” 王峻身體剛動,史宏肇已經高聲道:“臣愿往,五日之內,必平代州!” 目光在史宏肇身上停留了一下,劉知遠幾乎不作他想,直接同意了。史宏肇畢竟是他的愛將,今日殿中已經被拂了面子,一個王暉翻手可平,權當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