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原啟單手擦著原安嘴角的血跡,他的身體不停地顫抖、淚水止不住的流,他癲狂開口:“他知道!其實他早就知道了!他從來沒有想過和我爭王位!從來沒有想過要害我!??!你為什么不提前和我商量一下!為什么!啊啊啊啊啊啊啊?。。。?!” 年輕的帝王抱著懷中的人崩潰大哭,努力搖著懷中的人想讓他睜開眼睛??墒悄莻€會欺負他會對著他壞笑的人,再也沒有反應了。 這一日攝政王突然暴斃,啟帝精神崩潰差點殺了秦丞相。重傷的秦相被侍衛抬了出來而啟帝抱著攝政王的尸體不讓任何人動,呆愣愣的坐著。 懷中的人不再溫暖了,再也不會為他擦去眼淚了。原啟低頭,手指觸碰著原安的眼瞼。他的手指上還沾著原安的血液,染紅了原安的眼角。他低聲喃喃: “皇叔,我爹的死明明和你沒有關系,你為什么要抗下罪名?” “皇爺爺明明不是你毒死的,你為什么不解釋?” “全天下人罵你辱你,你為什么不反抗?” “皇叔你好狠的心啊,明知道是毒酒為什么要喝。難道我已經不足以成為你活下去的理由了嗎?你知不知道我的心有多痛,要痛死了!要痛死了!” “沒關系皇叔,你還有我。原安你還有我,你還有我!我給你正名,我會保護好皇姐。你想我當個好皇帝我便是個好皇帝,可是皇叔……請你等等我。等等我吧,求求你等等我?!?/br> 他的手指溫柔的拂過原安的鼻尖:“這一世你不回應我的感情沒關系,來世回應我好不好。原安你等等我,我很快就下去陪你?!?/br> …… 大戰勝利之時忠親王摯愛被殺,得了皇位卻失了愛人。忠親王瘋魔后消失。禮親王的兒子原啟登基,逸親王成了攝政王。這個攝政王只有個好聽的名頭卻并無實權,他的唯一作用便是輔佐啟帝。 為什么非要讓他輔佐啟帝,老神算公孫羊給出答復:若原安不是這樣偏激的性子那么皇位根本沒有忠親王什么事,無論忠親王多么得老皇帝喜歡都不會有機會。既然原安犯下了錯,那便讓他教出一個好皇帝來贖罪。 時隔二十多年,啟帝親自為自己的父親翻案。原禮入宮并非謀反是聽了假消息入宮救駕,這假消息的來源便是逸親王和忠親王。 原禮死于飲酒過度而非逸親王下毒,老皇帝死于怒火攻心而非逸親王下毒。 而民間也有了流言: 要么登上皇位、要么死,逸親王與忠親王誰也不會讓步、必是你死我活。 這逸親王敗了才會被各種辱罵、各種栽贓陷害,其實本心并不壞。 逸親王在位時間雖然短,卻從未傷害過百姓什么。他雖然性情癲狂雙手染血,他可曾殺過一個好官? 即便是那些不服逸親王的老臣也只是被□□了起來,在忠親王大軍壓城時他更是沒有下令反擊。若是沒有他的命令城門會打開嗎? 這死的人啊,都死在了皇權爭斗之中。無論是大臣還是士兵,都是皇權爭斗的犧牲品。 逸親王有錯卻也在恕罪,只可惜壽命太短了。 這流言迅速傳了開來,那些曾經受過逸親王恩惠的人也忍不住出來為他說話了。僅用了半年不到的時間,流言傳遍了大月國。 有心人想要阻止卻在得知散布流言的人是誰之后收回了手,啟帝想要為逸親王正名他們誰也攔不住。 罷了畢竟逸親王也死了,他們何必與一個死人計較?更何況那些流言也并非假話只是成王敗寇罷了,話語權永遠掌握在權利最高的那個人手中。如同當初的忠親王也如同現在的禮帝。 自逸親王也就是攝政王死后,啟帝性格大變原本溫和的帝王不見了蹤影。那原本被□□起來的逸親王的女兒也被放了出來,甚至被啟帝封為了公主。 大家本以為這是啟帝與逸親王的補償卻沒想要啟帝還親自將其領入了朝堂。 百官嘩然皆反對,然而所有的反對都被啟帝狠狠打壓下去,即便連秦相也無可奈何。這時眾人才不得不面對現實:啟帝真的變了,不再是那個聽話的帝王了。他們甚至從啟帝的身上看到了逸親王的影子,逸親王癲狂時期的影子。 在啟帝的縱容之下公主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大了,啟帝從不反對公主的任何要求哪怕是公主想要上戰場。 啟帝將自己的四十萬將士送到公主的手中,他說:“我不求皇姐勝,只愿皇姐安?!?/br> 大家都沒指望公主能帶著軍隊打勝仗,只希望公主不要將陛下的軍給打沒了。然而事情與他們想的恰恰相反。 本以為會大敗的仗卻是贏了,曾經柔柔弱弱的公主成了大將軍。這下即便大臣們多么不認同朝堂的公主,也不得不佩服戰場上的公主。 這是一個擁有著不一樣色彩的公主,她在戰場上的事跡從邊境傳到了京城,家喻戶曉。 公主大勝歸來之時,百姓們皆站在街上歡呼,在看到公主真容時震驚。原來公主不僅打仗厲害,還長得這么漂亮。 原啟站在城樓上,他的皇姐黑了也壯實了,當看著皇姐臉上露出與原安相似的笑容時,啟帝一個沒忍住便流了淚。他轉身下了城樓,去擁抱那朝著他撲過來的皇姐。他聽到皇姐說: “這下,換我保護你了?!?/br> 而啟帝抱著公主的腰邊流淚、邊小聲呢喃:“皇叔你看,皇姐說要保護我?;适逦液孟肽?,皇叔你再等等我,再等等我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