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書迷正在閱讀:他這么癡情的反派真的不多了、橫濱神之子,喵!、文藝時代、我撿的崽都是神明、校草O裝A還是會被反攻的、爽文反派人設崩了、精靈掌門人、我和四個大豬蹄子的愛恨情仇[修真]、窮逼夫夫的打臉日常[星際]
武鐵匠堪稱一點就通,還能舉一反三,一學就會,他思維開闊,理解能力特別強。 阿犢聽得睡著,趴著枕頭打著呼嚕,顧澹開始想念武鐵匠,在他離開的第一天。 第二天,阿犢幫顧澹搬家,兩人到豬圈里抓豬,將豬捆住,兩頭豬殺豬般的叫喚,被抬上獨輪車,把雞舍里的雞裝雞籠里,也一樣綁在獨輪車上。 一起運走的,還有顧澹的一些生活用品,一只貓,一趟運不完,他們運了三趟。 阿犢家雖說不如宣豐鄉的鄉豪富裕,但宅子還是比較氣派的,有地方給顧澹養雞,為養豬則在院墻外筑了個豬舍。 安排給顧澹住的單房,在一個小院里,本是間空房,很寬敞,雖說挺簡陋的,不過顧澹也只是夜里才在里頭睡覺。 武鐵匠叫來官兵剿滅石龍寨的大恩,村正銘記在懷,武鐵匠臨走前將顧澹托村正關照,他也盡心照拂。 村里人或多或少都聽聞武鐵匠本是個武官的事,自然也不敢欺凌顧澹,怕有朝一日武鐵匠回來找他們算賬。 生活似乎又安定了下來,在院中喂雞的顧澹,拿著一只小竹篩,掃視這陌生的院落,杵在院中發愣,英娘喊他,他才回過神來。 英娘聽說顧澹搬來村中,連忙過來看他,對他道:“顧兄弟,奴家就住在附近,往后有什么難處,盡管跟奴家說?!?/br> 說畢將幾頭自家種的芋頭塞給顧澹,她真是個有俠心的女子。 顧澹道了聲謝,將芋頭收下,也回贈把自己種的菜。 英娘進院瞧瞧,見顧澹做飯的地方在院中,露天沒遮沒擋,說讓她阿父幫忙搭個廚房。顧澹笑語不用,他在村里請了土匠。 屠戶知道女兒當初險些被孫吉欺負,多虧顧澹出手相助,才逃過一劫,對顧澹另眼相待。 泥磚筑的廚房,不大一間,顧澹收拾得整潔,他是個愛干凈的人,即便是個臟亂的環境,他也能整理得舒適宜居,仿佛他的雙手有種神奇的力量。 武鐵匠那座在村郊的宅院并沒有荒廢,顧澹仍舊天天過去照顧菜園,阿犢也還在那里打鐵,雖說沒有師父的功力,但阿犢打造的鋤頭菜刀鍋盆之類,也還堪用。 武鐵匠走后不久,一伙官兵入村拉走幾個青壯,說要運糧去前線,顧澹正好在郊野,沒撞著這伙官兵,沒被抓走。 回來后,顧澹聽村正說合城那邊已經開戰,怕是過些天又要來拉人,來索糧索錢,讓顧澹和阿犢千萬不要出村,下月的趕集也不要去。 在不安中,漸漸入秋了,前方戰事不斷,鄉里也征過兩次兵,有一次阿犢險些被拉走,村正拿出不少錢才幫孫子除去名額。 顧澹很僥幸,武鐵匠幫他弄的文書,正好在這之前到顧澹手中。顧澹身為官員的親眷,不用服徭役,不用從軍。 顧澹成為了武忠鎮將軍武昕森的家屬,他把文書壓在枕下,有這張紙在,能保他一時無憂。 武鐵匠在被迫成為武忠鎮的將領前,他顯然權衡過去留,必然也細細思考過,他最終的抉擇實數無奈,但也不忘給顧澹弄個官眷身份。 這份文書在路上輾轉過一段時日,才最終到顧澹手中,此時的武鐵匠應該已在前線作戰了,以他的本事,戰爭就是再激烈,他也應該還活著吧? 不知不覺間,時光流逝,枯葉飄落,秋風蕭瑟。 挽著竹簍在林叢里挖野菇的顧澹抬起頭,見林叢里冒出好幾個身影,孫三娃后山這處“秘密基地”,也不再無人涉足,村民們到處找山貨。近來官府頻頻征糧,幾乎人人家無余糧。 顧澹比村民的情況要好上許多,他存了不少糧,再則他是孤家寡人,沒有一家子老小要養,就他一張嘴,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採得一簍野菇下山,道遇孫三娃和他的伙伴,孫三娃說他們明兒要進山打獵,問顧澹要不要去。顧澹說他就不去了,他不會使弓箭,還讓孫三娃進山小心些,山中猛獸多。 隨著村落的人口凋零,一些山野猛獸的身影在村郊偶有出沒,它們活動的范圍在變大。 寒露未過,一股秋殺之氣襲來,天氣驟然降溫,冷得人直哆嗦,這天氣屬實反常,天災人禍的。 去山野采集山貨的人更多了,顧澹掀開米缸,米缸快見底了。 顧澹有錢,能買糧,不過糧價貴,為過冬還是先省著點吃,他撈魚蝦,採野菇,摘野菜煮野菜粥,偶爾他也會改善下伙食。 自打有戶口后,顧澹出過幾次村子,他發現附近的村落普遍都窮,眼下正值戰亂,不敢到處亂跑。明年開春他想去宣豐鄉走走,那邊富戶多,他可以去幫人畫像繪梁,或者幫人管賬,他識字也會算賬。 在孫錢村養家畜,種菜,只能糊口,想日子過得好,還是要再找個副業。 自打武鐵匠走后,顧澹很少去想他,不愿去想,想就難過,他毫無音信,甚至不知道是否還活著。 也就在天氣驟冷后不久,前方大敗的消息傳到東縣,人心動蕩,謠言四起,幸在村正的消息靈通,能確定武忠鎮在合城吃了敗仗,節度使楊潛敗走。 過了幾天,顧澹聽聞,他們東縣這里又變成盧東鎮的地盤,在朝廷和武忠鎮大戰時,盧東軍在后方趁機搶武忠鎮的地盤,占據了東縣。 城頭的大王旗換了誰家的,對百姓而言并無甚意義,日子照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