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劉玄的臉色極其難看,但,勢不容人,只能咽下這口氣。 “常尚書,這是做什么?你我都是同僚何必如此大禮?!背滩刂?。 常銘將手里封貼呈給程藏之,“我等眼光短淺,只知程節度使驍勇,一戰殲滅突厥五萬鐵騎,卻不知程節度使如此驍勇,良禽擇木而棲。還請程節度使給下官這個盡忠的機會!” 程藏之接過封貼,一目十行。神色不動,卻也有幾分冷意。 他一直怕朝廷太早忌憚自己,因而從未將這些戰報上達中央,只上達殲滅突厥五萬鐵騎這一役。自己好生隱藏的功勛,居然被人夸大整理成冊,送到朝廷。 其心可誅。 “相師,常尚書,這冊子上所言,未必全真?!背滩刂聪騽⑿?。 常銘見狀,也跪著看劉玄,因為劉玄才道:“藏之啊,這上面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落入皇上手中,便十分棘手了。屆時其他九道節度使,一哄而上,縱然河西駐軍驍勇,也抵御不住天下兵馬攻勢?!?/br> “相師說的正是?!背滩刂⒎乔討?,只是不能戰,他道:“相師以為學生該如何?” “主動請纓去平鎖龍井一事?!眲⑿?。 常銘一聽,頓時愣了,他還沒開口求程藏之,宰輔便將燙手山芋扔給程藏之,還是不能不接手的那種扔法。 程藏之一笑了之,“學生去兗州就是?!辈怀鲆馔獾脑?,顏歲愿也會去。 青京宇內,李深龍案上擺著的正是劉玄見過的那冊子。 楊奉先額角滲出汗津,“皇上,可要立即召程節度使進宮?” 李深按著額角,“召進宮作何?讓禁軍直接拿下?你覺得可能嗎?” 楊奉先弓著腰,擦著汗,“皇上,程藏之眼下身處京府,沒有駐軍護身,正是拿下他的好機會啊?!?/br> “你以為程藏之敢在京中逗留,是沒有防備的嗎?!”李深一掌拍在桌案,橫眉戾氣,“程藏之都在京府潛伏三年了!三年了!朕今時都不知,還有多少人能聽朕的旨意!” 李深自頭疾加重以來,鮮少動怒,這還是楊奉先頭回見龍顏大怒。他抿著唇,不敢再言語。 心里卻知曉,當初皇帝之所以同意程藏之留在京府,便是想把這個軍權甚重的權臣扣在京中為質,以分割河西駐軍與主帥的聯系。 哪知……哪知程藏之竟隱瞞不報自己如此功勛,有這等不世之功,分化河西駐軍,簡直是天大笑話?;实廴缃袷亲约喊崞鹗^,砸了自己的腳。 “召顏歲愿!”李深當機立斷。 楊奉先忙不迭退出御書房,吩咐人去請顏歲愿。 顏歲愿本在府中沉思金州之金與程藏之究竟有何聯系,卻毫無防備被禁軍請進宇內。 御書房中,肅靜至極。李深臉色始終如寒潭沉冰,他讓楊奉先將薄冊遞給顏歲愿,“顏卿看看?!?/br> 顏歲愿邊接過薄冊,閱覽著聽皇帝道:“先時,金州結案奏疏之中,顏卿說程藏之可信,并不會成為朝廷之害,然,程藏之隱瞞如此功勛不報。是想獨自吞并朝廷的河西嗎?!” 薄冊之上記載的功勛,隨便提出一條,便可以封狼居胥。顏歲愿不由得心驚眼跳,他知曉程藏之身手不凡,卻不知作戰竟如此所向披靡。 顏歲愿端起袍擺,屈膝而跪,正色道:“皇上,臣愿以性命擔保,程藏之不會犯上作亂?!?/br> 言罷,重重俯首以額觸底。 李深怔愣,倘使是旁人如此說,他定然不信。但是,顏歲愿這樣的人,鐵面無私、剛正不阿,凡事依照《大寧律疏》生搬硬套,從不跟任何人講究情分。 君子一諾,重過千金。更何況,君子還愿以性命作保。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的作話是小作文——有點長 關于攻的奪命功勛薄的幾句話 1.征戰所涉及的地方真實存在,是按照唐朝地圖寫的(就是將北面一線異族全部打了個遍……),至于為什么寫這么多,因為這是攻受的共同理想——后文會寫到的 2.這真不是在水字數…雖然是架空,但歷朝歷代功高震主的臣子下場都很慘烈(比如岳飛,至今意難平。)所以寫功勛薄,才能解釋的通為什么所有人都要殺攻。 3. 把攻吹的太厲害了……這是陷害攻的奪命薄,當然要盡量夸大其詞,所以有虛有實,不過這對于皇帝和其他人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攻是真的兵權在握。所以攻之前隱瞞不報。 4.這也是攻為什么一定要回朝的理由,打手小程同學有一群,他缺智囊文臣…… 5.筆者又得說すみません了…想的很多…但是寫不清楚,想用情節體現,但情節張力不夠?!郛吘故且粋€主言情的權謀文……… 說一下年號的事(一直忽略了…) 古代新帝登基都會沿用先帝的年號,至于沿用多久,取決于新帝的君威與魄力,像趙光義登基之后就沒有怎么用趙匡胤的年號,幾個月就改了(當時的人都覺得小趙同志很大膽以及薄情……)。 言歸正題,本文的背景是唐末藩鎮割據,就是地方不服從中央調遣,朝廷的威信掃地,所以才會有小程同學這樣節度使,還不止一個… 其次就是宦官干政(楊復恭——唐末宦官,權利大到另立新君,當然本文的楊奉先只是個披著馬甲被仇恨沖昏頭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