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我成了團寵太子_分節閱讀_172
鄧輝簡直無法反駁,他覺得完全沒有問題,只是一個小小的文斗罷了,談一談過去的議題不是常有的事嗎?怎么到了安王這里,三言兩語就被他說得這么嚴重了呢? “臣……臣只是腦子里先想起了這個,便順口一提……” 褚琰故作吃驚:“什么?哎呀呀,小鄧大人,這么多要緊事擺在面前,你先想起的卻是這個?你以往站在朝堂上,聽人論南征一戰時,該不會也凈想這些無關緊要的事吧?” “……”鄧輝深吸一口氣,連忙道,“殿下說的是,那便論晉民安置一事。如今壬亭侯攻下永定倉,本是好事,但侯爺未免仁慈,竟直接將永定倉之糧發放于百姓。安撫百姓的確是必要之事,可永定倉里的都是軍糧,乃是未來行軍之本,若是發給百姓,日后糧食不足,豈不是要耗更大的力氣運糧過去,到時候只會損失更多?!?/br> 褚琰皺了皺眉。 這鄧輝聽起來是在論糧,卻還暗暗踩了柳問一腳,發軍糧于民是柳問和褚琰共同的主意,承興帝也認了的,但若是沒有承興帝同意,這的確是死刑,只怕父皇若真被他說動,便會對出了這主意的柳問不滿。 當然,褚琰知道承興帝不會那么容易被說動,因為發給百姓的那些救濟糧,會用荊州糧倉里的十萬石來補。 他問道:“那你覺得,若是不開倉放糧于民,那又如何濟百姓?” “不濟?!编囕x說得斬釘截鐵,“自古從未有戰中救濟他國百姓的說法,何況晉民如今日子雖苦,倒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如今將士們在前線正是關鍵時刻,理應心系戰況、避免分神才是,安頓晉民,應等戰勝后再談?!?/br> 褚琰笑了:“難怪小鄧大人方才能說出北齊最重要一事乃是征戰這樣的話,我北齊以‘仁愛’治國,什么時候戰爭越過百姓,成了最重要之事?” 鄧輝聽他這么說,只覺得他無法反駁自己,才強行詭辯,頓時揚起下巴,一副胸有成竹之態。 “小鄧大人怕是忘了窮山惡水出刁民,就算他們確實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可你別忘了,那是在南晉的迫害下保存下來的生機,是以眾民再怨恨南晉,一旦出了事,也不會覺得是南晉逼死了他們??扇羰驱R軍過境期間,有人餓死凍死,那便都成了北齊的錯!” “小鄧大人一張嘴,便認定南邊的百姓尚有自足之力,乃是估測不足,情有可原,可行軍路上,任何風險都應避免。選在此時開倉放糧,恰是趁著此時大捷,前線安穩,為日后攻打金陵淮北二地做準備,否則將來激戰之中出了饑荒,大軍無法顧及后方百姓,若是出了民亂,甚至是瘟疫,又當如何?” 鄧輝怔怔地說:“倒也未必會如此嚴重……” “也未必不會如此,古來多少戰役敗在失德于民上,敗在錯估形勢上,小鄧大人博學,應當不用本王給你列舉一番吧?” 鄧輝怔愣不語,褚琰便只好嘆一口氣,替他列舉。 在場多數人都聽懵了——這……這還是安王嗎?不過兩年時間,他會背四書五經不奇怪,可種種典故手到擒來,那就很不可思議了。 何況他那哪是不了解時事的樣子??!他分明了解得不得了!安王一年不在朝堂,到底是怎么知道這么多的? 而且這……不知是不是他們的錯覺,安王雖然在一本正經地引經據典,聽起來卻總覺得他是在借典故罵人。 良久后,承興帝的聲音打斷了褚琰的滔滔不絕:“琰兒,說得在理?!?/br> 承興帝一開口,那就是定了褚琰贏下這局。 褚琰遺憾地住了嘴,喝一口水潤嗓子,覺得還沒罵過癮呢。 鄧輝好不容易才回過神,悻悻地低著頭,不敢去看承興帝的神色。 方才褚琰說的每一句話都不利于他,就怕此時自己在皇帝眼里已經沒什么好印象了。 他不由得回想自己到底什么時候得罪安王了,若這是尋常的文斗,安王可沒必要這樣害自己吧? 第五局當由兩方抽簽決定誰來出題。 褚琰早就讓新晴在簽上做了些手腳,順利地抽了個空簽,此局仍是鄧輝出題。 鄧輝此時已經心不在文斗上了,走神了許久,才定下了對弈一局。 他心想,安王便是再怎么神,也不可能連棋術都能贏過自己吧。 然而卻是他自己心神已亂,棋下了一半,便落入了褚琰的圈套。 褚銳在一旁看著,有種淡淡的快感:“終于有人感我所感了?!?/br> 楊知行站在他身邊,撫了撫胡子:“哦?殿下此話怎講?” 褚銳嘆道:“我大哥入南書房研習的第二日,我與他約好賭棋,他便花了七日功夫研究棋譜,然后贏了我?!?/br> 他聲音不大,但是鄧輝卻聽見了,他手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又下錯一步。 如此形勢再不可逆轉,褚琰輕松贏了他。 鄧輝正盯著棋盤懷疑人生的時候,褚琰還有心情開玩笑:“這局,我三弟當居首功啊?!?/br> 褚銳:“……”我不是我沒有我不是故意的。 柳岐兩只手撐在賭桌上,歪了歪頭:“這樣你們也只能算是平局而已,那這些銀子,又都是我這個莊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