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短命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203
書迷正在閱讀:青麟屑 完結+番外、將軍,孩子他爹是誰!、判官大人請自重 完結+番外、穿越之狂撩病夫在線、大晉、反派被迫重生 完結+番外、給白蓮花上色需要分幾步、思你成疾、綠茶人設絕不能崩[穿書]、協議婚姻使我實現財務自由
對付一萬人不到的華胥騎兵,如果老老實實地堅守不出,只拿靈能炮轟炸,雖然時間耗久一些,但卻是最穩妥的辦法。畢竟這城門之上的靈能炮都是華胥的,華胥人自己定然再了解不過,怎會明知故犯,老老實實地走到靈能炮的射程范圍里。 如果這群人偏偏要賴在那不走,兩方僵持不下,倒還不如直接從高地突襲,速戰速決,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他一看見自己副官那副猶猶豫豫的模樣就腦殼兒疼,一掌摑在他背上:“會什么會!你要延誤軍機嗎?!” 再不走,恐怕就沒有機會設伏了。 那副官被他扇得踉蹌了一下,可能也是平日里被他吼慣了,怵得很,一見自家長官已經發了火,便再也不敢多說一句,急急忙忙帶著人往外趕。 “誒!” 副官才剛要下城樓,卻被又被他一嗓子喊住。 “將軍?” “帶兩萬人走,速戰速決?!闭f完又不放心地強調了一句,“窮寇莫追!” 副官一點頭:“明白!” 東笙這邊處在地底下不見日月,倒也不甚慌張。 大營的地下渠道原本是通地下淡水的,但由于一開始打淺了井,出水量極少,又是年久失修,所以這渠道已經不知道淤積了多少年了,一進去就能聞到一股讓人腦袋發懵的腐臭味兒,濕答答的空氣悶得幾乎能叫人窒息,沾滿了潮氣的衣服緊巴巴地貼著皮膚。 本身地方就窄,還一下子涌進去這么多人,要不是兩頭都通著,恐怕他們早被悶死在里頭了。 渠道里的氧氣有限,這一次來沒有帶靈能燈,所以他們基本上只有開路的人有一只火把,后面的人就一個挨著一個走,反正就一條道,想迷路都迷不成,只要不摔跤就行。 “不要急,氣息放慢?!睎|笙帶著人跟在隊伍的最后邊兒殿后,“黑燈瞎火的,別出事?!?/br> 這要是倒個人就麻煩了,他們為防止掉隊,一個拽著一個的衣擺,地面又濕滑,盡是些一腳踩下去就能沒到腳踝的淤泥,濕泥巴緊緊吸著人的腿腳,像是一條腿上綁了個十斤重的鉛袋,叫人舉步維艱,若是有人一倒,恐怕要跟著倒一排。 他們走著走著,忽然前方隱隱傳來一陣sao亂的聲音,原本沉重的腳步聲驀地急促起來,東笙眉頭一皺,只覺得事情不對,可還沒來得及想清楚究竟發生了什么的時候,突然被前面的人拽著往前一加速,差點把他帶倒在地上。 他不知道這些人為什么突然跑這么快,也想不明白他們哪兒來的這么大氣力,本來淤泥里頭就寸步難行,這么一疾行——如果是一會兒倒還好,可沒想到后頭就一直這么跑,還越來越快,再加上這渠道里面本身就缺氧,幾乎讓這些當兵的都要喘不上氣。 跑著跑著東笙漸漸感覺到身周有一股風,不是自己跑得帶起來的風,而是從前方不知道什么地方吹過來,帶著一絲絲清爽味道的風,讓呼吸都跟著暢通了不少。 ——這意味著快到出口了。 腳下的泥巴也越來越潮濕,越來越稀,走起來也更松快了一些。 東笙心里不禁松下一口氣——總算是快要出去了。 可心底的這股高興勁兒還沒過去,腳底一踉蹌,踩著了什么柔軟的東西,又不像是泥巴,生生把他絆得險些拍在地上,索性是被后面的人拉了一把,才堪堪穩住了下盤。 不知為何,他心底無由來地一陣發虛。 身后不知是誰驚叫了一聲,有人嚇得大喊:“什么東西!” “怎么了?!”東笙緊張地扭頭問道。 那人愣了一下,也稍稍緩過來一點,回答說:“沒……沒什么,就好像踩到什么東西?!?/br> 人在黑暗里總會本能地更敏感一些,那人喊過以后也就沒太在意,只當是什么結了塊兒的稀泥巴,生怕人家覺得他草木皆兵,之后再沒吭過聲。 可東笙凝神想了一下,頓時心底一涼。 “抓緊跟緊了,”東笙又重復道,這一次語氣卻更嚴肅了幾分,“別出事?!?/br> 之后的一路上腳底下盡是這種詭異而柔軟的觸感,東笙早就是一身的雞皮疙瘩,每一步都走得毛骨悚然,只是死繃著牙關沒支聲。 吟風被分配留在地面上放風,在大營外一直等到破曉,有個手底下的人過來跟他說遠處的官道上看見人影了,估摸著八成是早上來運物資的人。 該撤了。 他迅速帶著人進了倉庫,按著既定的計劃直奔底層的地下渠道口,這個時候大部隊已經差不多走干凈了,隧道里沒人,他們多打了幾支火把,人少走起來也方便,很快就追到了出口。 這地下渠道一直通到了海邊,出口在一片稀稀拉拉的林子里,不遠處就是海岸。一出來就有一股清涼的海風直撲到臉上,像是要把肺里方才一直淤積著的濁氣給全部淘洗干凈,頓時讓人幾乎有一種如獲新生的感覺。 這時還未天光大亮,海岸邊停著三艘灰蒙蒙的大船。三個龐然大物安安靜靜地蟄伏在沙灘上,他們出來的時候正好其中一艘要起錨準備下水。 透過海邊清晨透明到了極致的空氣,能隱隱約約看見船體上印著的華胥的玄天旭日紋——那是東海的老式戰艦。 當年這一型號的戰艦造出來以后由于過于巨大,實戰cao作難度大,沒過多久就被束之高閣,但又不好處理,所以一直停在偏向東北海的海港里——這也是東笙在寄給周子融的那封信里提到的,要向他東海借三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