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書迷正在閱讀:寡人不舉(重生)、穿成年代文的極品媳婦、萬人血書求我娘一點、還你兩頂綠帽子[快穿]、我就是饞你信息素[娛樂圈]、渣了四個渣攻后我跑路了、止損、暴君扶我上帝位、魔尊的養崽生涯[穿越]、還債
雖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府里頭的人,他能夠信的只是極小部分,其他都是相互監督,相互制衡。 “奴婢定然謹記在心?!?/br> 慕白擺了擺手,“你先下去吧,本王還有些東西要看?!?/br> 錦繡快步的退了出去,沒忘記動作輕輕地關上房門。 慕白有些疲倦地靠在椅背上,過濾出關于余側妃的有用的信息。 從表面上看,余側妃只是一個出身名門,對太子極端欽慕并極其幸運的女子。她在和太子定下婚約前,曾經有過一位私交甚好的竹馬,但是嫁給太子之后就一心一意地做好賢良淑德的典范。 一顆心也全撲到了慕言身上,雖然她的太子夫君并非只有她一個女人,她也不是太子的正妻,可她還是癡心一片,一直都為懷上慕言的孩子做努力。所以看上去,對方能夠成為這幾年來的幸運兒也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 毫無破綻的存在,也沒什么值得慕白好懷疑。王氏那邊傳過來的消息也是余側妃確實懷了孕,孕期的反應很嚴重,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來,是真的鼓起來,而不是她所希冀的每天往衣服里頭塞個日益肥大的棉花枕頭。 可是慕言算漏了一點:余側妃小的時候因為冬日里落了水傷了胞宮,就算其他地方調養得好了,這輩子也絕不可能有孕,當時的大夫被余側妃的生母塞了銀子封了口,老大夫死之前還是把這個秘密告訴了自己的兒子叫他變賣家宅遠離京城。 等到后來余側妃嫁進東宮,余夫人便想著滅口,可惜人早已遠走高飛,尋不到半點蹤影,若非是封鏡的手底下人趕了巧,也不可能把這個消息寫上來。 因為不確定,所以這個消息也只是擱在后頭,若是慕白看的不仔細,很可能就會錯過。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慕白當即就下了令,一定要把這個事情調查仔細,如果余側妃真沒有孩子,那她肚子里究竟是個什么玩意。 對現在的慕白而言,沒什么比那個孩子更重要了,如果真有那么個孩子出生,他有預感,自己將來的人生會因為這個孩子的存在被攪得一塌糊涂。 變數這種東西,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比較好。不管慕言究竟和他是不是親兄弟,他都不會允許對方生命里頭多出這么個孩子。 既然慕言不準自己有他沒有的東西,那他擁有不了的,對方也別想有。 ☆、第32章 三十二 余側妃不能有孕的消息確認的時候,慕白也增加了對太子東宮的關注。 原本還苦惱找何種理由脫身離開安王府一段時間,沒曾想瞌睡就有人送枕頭。這邊云城大旱的消息一傳上來,那邊慕白就立馬請旨前往賑災。 這一回和上次金河水患不一樣,上次純粹是天災,而這次的云城大旱鬧得則是人禍。 百姓收成差,當地的官員又貪,拖著不肯開倉放糧不說,還聯合著城里頭的糧商往上提價。有良心的商家倒是沒往上頭加價,可一是同行打壓,二是存糧算不得多。 百姓餓極了,又加上有心人煽動,便釀成了難民暴動的災禍。瘋狂的難民涌了進來,又被官兵強行鎮壓,那些農具充當的兵器全被收繳了起來,手無寸鐵的百姓也被傷了好些。 云城那邊一直是報的豐收,如果一開始就把災情報上來,禁止商家乘機提價,官府里的糧倉的儲備完全能夠讓災民度過救濟糧來前的日子。 可惜云城的父母官沒有這樣做,要不是有有能力且不怕得罪知府及其背后靠山的知情人士把消息捅到京城來,天高皇帝遠的,事情恐怕還要發展到更為糟糕的地步。 啟文帝自是大怒,下令摘了那云城官員的烏紗帽,不過京城和云城相距甚遠。這當今圣上的旨意和賑災的銀兩及救濟糧都需要人傳達護送,欽差的人選立刻就以折子的形式上了啟文帝的龍案,慕白的毛遂自薦自然也混在這些折子里頭,一切交由啟文帝定奪。 次日上早朝之際,啟文帝把幾個人名都列了出來,按照他的意愿他是想讓太子去的,底下附和的人不少,表示安王或者其他人去更好的聲音也零零散散有那么幾個。 “比之太子,安王同為皇室子弟,身上負擔也不重,在百姓間一向形象良好,若是安王去,必能讓百姓得到安撫,安王也能夠從中得到歷練?!?/br> “李大人這話說的可就不對了,這是天災人禍可不是什么給王爺歷練的好事。當初太子處理水患那般好,這次去自然更能夠安撫民心?!?/br> “我倒是覺著,王爺和太子去都不合適……” 幾個大臣就這么爭論起來,都是為位極人臣的存在,一個個爭得面紅耳赤,最后還是文帝發話喝止,這才安靜下來。 皇帝嘴上說的是征求意見,心里頭實際上早就有了人選。 都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云城那位能在那里逍遙那么久膽子早就不知道養的有多肥了,要是能壓得住場的人除了身份一定要夠。在慕白和慕言兩個人中,啟文帝再一次選擇了前者。 一句“災情要緊,交由太子處置?!笔虑榫痛舜蜃?。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就在圣旨剛下沒多久,啟文帝一頭栽倒在御書房,只能臨時改了旨意讓安王代替太子去云城賑災。 太子則在他養病期間監國,暫代朝政。這樣一個能夠鍛煉太子且讓安王得到好處的決定,底下反對的聲音自然就消失得一干二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