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書迷正在閱讀:寡人不舉(重生)、穿成年代文的極品媳婦、萬人血書求我娘一點、還你兩頂綠帽子[快穿]、我就是饞你信息素[娛樂圈]、渣了四個渣攻后我跑路了、止損、暴君扶我上帝位、魔尊的養崽生涯[穿越]、還債
這會蘇嬤嬤正在給慕白剝蠻夷進貢的果子,聽到這話,手里的動作也停了下來,拿帕子擦了擦手上的汁液,把雪白的果rou遞給慕白,臉上帶著的溫和神情有些僵,不大高興地回答:“是真的倒是真的,只是殿下這是從哪里聽來的傳言。敏貴妃的事不是咱們景仁殿該管的。殿下是皇子,要少和這些碎嘴的宮女處一塊?!?/br> “只要有心,這消息自然傳得快。這是嬤嬤說過的話,你都忘記了嗎?” “嬤嬤年紀大了,自然記不清東西?!睂Ψ叫α诵?,語氣里帶了些欣慰,“殿下真是好記性,連嬤嬤都不記得自己說過這話呢。殿下既然對這事有興趣,嬤嬤就都告訴你?!?/br> “嬤嬤還不到四十,哪里能說年紀大?!蹦枪游兜来_實不錯,慕白取了一個自己剝,一邊聽著對方講。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為了貴妃娘娘那個不大爭氣的兄長,這會人關在牢里了,陛下對貴妃有愧,自然還是會放出來的?!?/br> 慕白知道,雖然啟文帝允諾過厲后不會讓其他女子誕下他的子嗣,可人總有疏忽的時候,在慕白出生之前,敏貴妃是有過一個孩子的,可惜胎兒在腹中尚未成形,就因為爐子里燃的那種熏香對懷孕的人有害,才兩個月就流掉了。 敏貴妃見紅的時候甚至都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她從昏厥中醒來得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自己的孩子沒了。而且因為落胎的緣故,本來身子骨就不夠好的張琳這輩子都要與孩子絕緣了。 那個平日為敏貴妃診脈的御醫死在了天牢里,連帶著一家老小都給那個未能得見天顏的孩子殉了葬。 蘇嬤嬤口中的有愧便是從這里頭來的,原本的慕白沒懂,不代表他現在不懂。 不過他還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樣子:“是這樣啊,那我先去習書?!彼淖兓K嬤嬤是最容易察覺的那個人,被回憶驚醒還可以拿做噩夢搪塞,這種宮緯秘事又能把理由推到誰的身上呢,總不能告訴對方這是多年后的你講給我聽的吧。 蘇嬤嬤當他還是個孩子,慕白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秘密。 敏貴妃向來是個聰明的女人,不然也不可能在啟文帝獨愛厲后的情況下,還能牢牢的坐在這個位置。過了幾天,慕白借著探望的由頭,去了一趟蓬萊殿,然后給了對方一個小紙團,里頭寫著的是如何讓她的兄長不那么遭罪的法子。 很顯然,敏貴妃接下他遞過去的橄欖枝,在敏貴妃的兄長出獄的第二天,她借助啟文帝的手,把自己的兩個心腹宮女送到了慕白的身邊伺候。 ☆、第六章 在宮里頭,是厲后和太子的天下,慕白想要擁有足夠的權勢,必須得等到他出宮建府,如今他能做的不多,除了努力充實自己,提點一下身邊人,培養一些心腹下人之外并沒有那個能力做什么大動作。 除了國子監和自己居住的宮殿,他去的最多的也只有三個地方:御書房、立政殿還有蓬萊殿。 御書房是因為啟文帝的傳召,立政殿是為了去看望厲后,至于蓬萊殿,那是敏貴妃住的地方。雖然如今他們兩個之間并沒有實際的利益往來,但畢竟是長期合作的對象,適當的溝通還是必須要有的。 作為一個尚未成年的皇子,去一個沒有子嗣的后妃宮里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次數多了還是惹人非議的。 在啟文帝有意無意向敏貴妃提及避嫌之事時,后者便哀怨地嘆了口氣,美艷的姿容因為哀傷而格外讓人憐惜:“二皇子是個孝順的好孩子,這宮里頭也就jiejie有兩個孩子,看到她享盡天倫,臣妾自然也想嘗嘗有人承歡膝下的滋味。再說二皇子還有一年要出宮建府了,以后也難得見上一面?!?/br> 說到這里敏貴妃抽噎了兩下,語氣更加幽怨了:“再說皇后jiejie對這宮里有個風吹草動的一清二楚,陛下要想知道是不是真相直接去問jiejie不就好了。臣妾這把年紀還要受這樣的污蔑,就該要找個樹吊死以示清白!只可憐了二皇子這么個好孩子,連人事都未經就要跟著臣妾一起被皇后jiejie厭惡,被陛下疏遠……” 著明黃龍袍的男人連忙開口安撫:“愛妃這說的是什么話,我也只是隨口這么說說,他要盡孝就盡吧,難得他有這份心?!泵糍F妃如今也不到四十,加上包養得當,看上去也就二十出頭。這樣一個嬌滴滴的美人梨花帶雨眼含幽怨的模樣又有幾個人能夠消受。 就算并不愛敏貴妃,啟文帝也不是那種會在屬于自己的美人面前撕破臉的男人,再加上被對方誘發出來的那么丁點的愧疚,這捕風捉影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之后為了安撫張瑾,啟文帝還下了一道圣旨,以褒獎慕白的孝心為由,賞賜了一堆珍奇古玩到二皇子居住的景仁殿。而敏貴妃順便把自己的蓬萊殿清洗了一番,雖說算不上絕對的干凈,但至少不會再發生連捕風捉影的事都傳到皇帝耳朵里去的情況。 接了圣旨的慕白謝了皇恩,安王的乳母,景仁殿的掌權女官蘇嬤嬤眉開眼笑之際也沒忘記給前來宣旨的公公手里塞上兩錠沉甸甸的雪花銀。 這是啟文帝第一次夸贊慕白,為的是他的孝心,慕白送走了宣旨公公,臉上卻沒有半分笑,而是吩咐幾個蘇嬤嬤一手調`教的侍女:“把這些東西都收起來吧,小心點裝好,再列出張單子給我?!?/br> 因為不大想自己沖動,他對慕言是能避則避,除非后者染了風寒身體不適,他才不得不礙于禮節去探望,太子的東宮他是能不去就不去,但還是避免不了每日在國子監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