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節
結果,才感動了一會兒,劉二老爺就親手打破了這個氣氛。 “你忘了嗎?你自個兒也說過的,就算老太太有朝一日考上了舉人,咱們家侾哥兒也未必……反過來說,要是連咱們家侾哥兒都考上了,老太太還能考不上?” “老爺您到底想說什么?” “自然是,等侾哥兒考上了舉人后,讓他去謄抄會試的卷子以及優秀文章了?!?/br> 是啊,咋就忘了鄉試之后還有會試呢?試想想,等劉侾千辛萬苦的通過了鄉試,還來不及慶祝,就被告知繼續謄抄歷屆會試考題和文章,他會哭的吧? 劉二太太:…… 有那么一點點心疼。 最慘的是什么呢?哪怕鄉試看起來是很公平的,可這世上哪里來的絕對公平?劉家最早是北方人,可自打老王爺被賜封為永平郡王,全家老小就在南陵郡扎根了。到如今,祖籍在哪里已經完全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應子孫都得在南陵郡應考。 在南陵郡求學是天大的好事兒,這里的學府遠勝其他郡城。 但在這里考試就是一個噩夢了。 這么說吧,每屆科舉的頭三甲,幾乎都是被南陵郡人士包圓了的。自然,會試也不例外,南陵郡出身的人,會遠遠勝過其他地方,甚至曾經出現過一半多都是本地人的情況。 倒不是南陵郡占了地理優勢,而是優秀的人才都在南陵郡。 律法上是說了,鄉試以下包括鄉試在內的考試,都必須回到祖籍去考。但凡事都有例外,像永平王府就是如此,祖籍在東北呢,讓子孫每三年跑一趟?開什么玩笑!路上出了事兒怎么辦?再說這些人都是在南方出生的,千里迢迢往極北之地去,他們也適應不了??! 于是,就有了特赦。 默認的是,三品及以上品階的官員,或者身上帶有爵位的人家,皆可在南陵郡考鄉試。哪怕沒有符合以上標準,也可以額外開恩求情,當然前提是,要在南陵郡生活以及求學等等,底線還是有的,但這里頭也不是沒有可cao作的空間。 但是! 南陵郡本來就地處江南水鄉,這里自古就是人杰地靈之處,書香世家極多,各類書院也多。在本朝選在此處定都后,更是引來了不少周邊郡城人士的追捧。 舉家搬遷的還不算多,但留在此地求學的,簡直就是多如牛毛。 結果就造成了優秀人才過多,每屆科舉就算是鄉試掉榜尾的,擱在別處的話,保不準就拿到了魁首。 原本,回到祖籍考試就是為了防止某些學子鉆空子,在類似于南陵郡這類的地方求學,然后故意跑到其他偏遠的郡城參加鄉試,借此輕松的取得舉人功名。 但在南陵郡是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的,大家都是逼不得已的。 譬如劉侾,他就恨不得是其他偏遠郡城出身的,那興許拼一把還能考上??煞旁谀狭昕さ脑挕?/br> 國子監、太學、青云書院、博古學坊等等,這些地方能進去不是萌祖蔭就是靠地方推薦的,入學考試都差不多是鄉試那個等級了。 跟他們比,比個屁??! 劉侾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他上屆科舉才會果斷的跑路。但如果說,考上舉人后,他就能擺脫抄書的活兒,倒也不是不能試試看。 試試就試試,反正落榜了也不算吃虧。 很難想象,當他好不容易考上了舉人,緊跟著又知道了真相…… 那畫面太美,讓人恨不得立馬就看到。 幸好,劉侾如今還什么都不知道。 無知是幸福的。 幸福的劉侾只埋頭苦讀,算起來,離下次鄉試也不過一年多光景了。其實,要是下定決心參加下次鄉試,那么他先前謄抄的那些優秀文章,也不算是白抄了。哪怕考過的題目是絕對不會再考一回的,但答題方式、文章結構、觀念論述等等,即便只是學到一些皮毛,也夠他用的了。 對劉侾來說,只是不算白費工夫。 但對于窩頭他們而言,這些優秀文章的重要性就一下子凸顯出來了。 沒錯,是他們,而非他。 窩頭那性子,就不是一個會藏私的,再說這事兒原也沒必要藏私。因為在年前,授課的先生就曾透露過,說是年后會找一些上屆科舉的優秀文章給他們看。當然,先生的意思肯定是指從濟康郡考出去的那些學子,至于其他地方,可沒那么容易弄到手。 可窩頭又不知道。 他覺得自己提前得到了這么些精妙文章,又盤算著先前同窗們對他幫助不小,就帶著去了省學里。同窗要翻閱傳閱都可以,真心喜歡也可以謄抄一份。 這是眼下學子們的常態,很多東西都靠人工謄寫的。書局里倒是有書賣,但賣的多半都是經史子集一類的書。像個人的文章,或者是讀書筆記、感想感悟之類的,得是機緣巧合才能碰到,能有機會謄抄就算是撞了大運了。 只這般,窩頭的好人緣再一步得到了鞏固。 當然,他也問了其他人關于梁家的事兒,得到的都是好消息,但梁同窗也的確一直不曾來省學。就有那借了他的書去謄抄的同窗,因為心里過意不去,主動給了一個消息。 “梁家那頭近況好了許多,他們家的宅院已經沒人守著了,好像連待在獄中的幾人,也允許家人探視了。再過幾天,安平王世子就要帶著人離開了,到時候……” 于是,窩頭就知道了,情況好轉并不代表沒這回事兒了。 梁家如今還是戴罪之身,當然,因為這個罪名就算最終坐實了,也不可能真就判誅九族的。因此,安平王世子念著他們的好,允許梁家的老弱婦孺皆無需同行,要跟著一起去的,也就只有嫡系的男丁,還是十五歲以上者。 很倒霉的是,窩頭的那位梁姓同窗,今年已經十七歲了。 就很慘。 不幸中的大幸,安平王世子允許他們帶著仆從一起走,路上若是需要特殊補給,也會睜只眼閉只眼的,前提是一切費用自理。 這已經是大恩大德了,要知道,就目前這個交通情況,若是真的關在了囚車里,顛簸上一兩個月,梁家人就真的全都涼了。 如今,往好的方面想,就當是自費去南陵郡游覽一番。想得更美一些,還可以理解成為將來的會試提前做準備了。 ……主要是,不往好處想,梁同窗也得跟著父兄一起走。 打聽到這些事情后,窩頭就托人往家里帶了封信。省學是有專門負責跑腿小廝的,如果學子們有需要送口信或者其他事情,他們都會幫忙帶到,但只限于省城內。 窩頭就讓跑腿小廝去了一趟他爹的鋪子里,那里一直有人。 到了晚間,大牛就拿著信回來了,順手就塞給了豬崽。 豬崽興沖沖的拆開信,一看,就忍不住淚流滿面。 大牛被她那模樣嚇壞了,忙一疊聲的問她出了什么事兒,要知道,那可是省學的跑腿小廝送來的信,肯定是窩頭寫的??! “嗚嗚嗚!哥哥說,梁家的事情還沒有了結,讓我別再做夢了……哥哥說,起碼三五個月里,女學是不可能開的,還說做最壞的打算,今年都不可能復課了……哥哥還說……嗚嗚嗚?!?/br> 豬崽太難過了,女學不復課代表著什么? 代表著她連多吃一口都不可能了。 要知道,女學中午是有一頓膳食的,而且完全不限量的!她就盼著能趕緊開學,起碼她能去學堂里開個小灶,彌補一下這些天吃的苦遭的罪。 大牛:…… 沉默了一瞬后,大牛轉身走向了灶屋,他都沒進去,就站在灶屋門口大聲逼逼:“今個兒豬崽胃口不好,記得給她的飯少一半??!” ——這倒霉孩子,讓你嚇唬我! 豬崽聽到了??! 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說這話的人居然是她大伯??!那個從好幾年前就開始叨逼著,想要把她從二房過繼到大房的大伯??! “大伯!”豬崽大吼一聲,“你先前還說讓我給你當閨女的!” “那你當我閨女了嗎?橫豎你又不是我閨女,我管你那么多!”大牛理直氣壯的答道。 “對呀!你管我那么多!你干嘛要管我吃多少呢?你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你讓我幫你畫圖畫還有記賬,你都會偷偷給我買好吃的!”豬崽簡直要氣哭了。 楊冬燕本來是打算坐在一旁看戲的,聽到豬崽這話后,她猛的一下扭頭看向大牛。 大牛心肝兒都顫抖了一下,偏生他就算因為這些年做買賣的緣故嘴皮子利索了很多,可他還是沒那個膽氣欺騙他老娘。 于是,他老老實實的低頭認錯:“娘,是我不對,我去年給豬崽買了好多吃的,背著你偷偷的給了她?!?/br> “我說呢,她咋越長越胖了!敢情這里頭還有你的緣故?那二牛呢?有沒有偷偷給她買吃的?” “應該有吧?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我知道,蘿卜和土豆有偷偷的把他們那份零嘴給豬崽,還有窩頭也是,過年分的那些糕點,大部分都進了豬崽的嘴!” 過年呀,如今家里又是今非昔比了,自然會囤很多的好吃的。再就是,楊冬燕還撈了不少供品,幾乎都是吃的。哪怕冬日里,吃食放得住,那也沒得說不讓家里人吃,就這么放著的。 自然,好些糕點糖塊就這樣便宜了家里的小孩崽子,包括蘿卜和土豆,窩頭也不例外。在楊冬燕看來,這些都還是小屁孩子呢! 誰能想到呢? 豬崽不光哄騙了豬小妹手里的零嘴,還管她幾個哥哥要吃的! 楊冬燕殺氣騰騰的看過去。 “我、我……”豬崽無言以對,只恨不得沒跟她大伯犟嘴。 “行了,什么都不用說了。從今個兒起,家里再也沒有零嘴了?!睏疃嘞肓讼?,又補充了一句,“你的飯量再減少一些,不光不能再胖下去,還要瘦下來!” “這不公平!”豬崽這回是真的氣哭了。 “有啥不公平的?其他人也不吃了??!” “那我娘呢?我娘吃那么多?!本驮谪i崽抱怨的時候,晚飯已經端上來了,豬崽如今已經被迫用了普通的海碗,而小楊氏卻是拿了個大湯碗來盛飯的。 楊冬燕順著豬崽的目光看過去,不由的點了點頭:“你說的也沒錯?!?/br> 豬崽一下子就激動了,她就知道她奶不會這么不講道理的:“那我能不能……” “這樣好了,從今個兒起,你娘就跟你吃得一樣多了?!睏疃嗾f完這話后,就劈手拿過了小楊氏的飯碗,讓方氏給換一個跟大家一樣的。 隨后,楊冬燕又語重心長的對一臉懵逼的小楊氏說道:“你閨女再這么胖下去,就真的嫁不出去了。你這個當娘的,就不能管管她?行了,你不用說了,我也知道你管不了她。不過沒關系,只要你吃的跟她一樣多,那么她就能安心了?!?/br> 豬崽:……不,我并不能安心。 小楊氏:……那不叫一樣多,那叫一樣少! 母女倆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滿滿的絕望。 尤其是小楊氏,她這完完全全就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這一刻,她無比盼望著自己再懷孕,因為每次只要一懷孕,婆婆就不會管她吃多少了。這也是為什么她折騰了這么些年,卻越來越胖的根本原因。 然而,她并沒有懷孕…… 所以就一起挨餓吧。 哪怕楊冬燕再三強調,她沒打算餓著家里任何一個人,但事實上,她卻是忘了考慮各人的差異了。同樣的一大碗白米飯,她是餓不著的,但小楊氏和豬崽是真的不夠吃??! 于是,在繼南陵郡的劉侾苦不堪言時,她又把自己的另一個孫女搞自閉了。 別人是坑爹坑娘坑祖宗,擱在楊冬燕身上,就是坑兒子坑兒媳坑孫子孫女們。 太苦了,咋就叫他們攤上了這么個老祖宗呢? 不過緊跟著,楊冬燕就被坑了。 …… 事情還得從梁家那頭說起,他們家前后反差那么大,安平王世子又不傻,還能猜不到他們背后有高人指點嗎? 安平王世子也不是想找對方算賬,相反,他起了拉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