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
“生個閨女有啥用呢?都不知道心疼娘的,我下回一定要生個兒子!” “你生個兒子也沒用的!沒見你上輩子的兒子完全不惦記你嗎?”楊冬燕摟著豬崽喂她喝甜湯,順口又懟了小楊氏一句。 小楊氏:……這日子沒法過了。 好在,等年夜飯端上了桌,小楊氏立馬就高興了起來。 飯桌中間放了個陶瓷盆,里頭裝的是小楊氏最愛吃的豬蹄花生湯,旁邊圍著陶瓷盆的是六個大海碗,分別是紅燜豬rou、孜然小羊排、白斬雞、辣椒炒rou、白菜燉粉條、鮮rou餃子。 都是自家人,犯不著那般講究,桌上哪怕最小的碗,都能讓窩頭把腦袋埋進去,一看就特別得有食欲。 楊冬燕很滿意。 她滿意的還不是菜色,而是擺盤。 上輩子的她,自打成了老王妃了,府上中饋就交給了王妃掌管。王妃可能耐了,別的暫且不提,就說這個菜色,以前楊冬燕每頓吃八個rou菜,大碗裝的。 等王妃掌了中饋后,每頓能給楊冬燕鼓搗上至少二十八道菜。 數量是多了,可質量它跟不上來??! 不是時蔬就是鮮果,每一道菜都用小碟子裝,那架勢要怎么說呢? 楊冬燕就覺得吧…… 她兒媳婦那是在喂貓→_→ 這么一想,眼下這種大口吃rou的日子就太舒服了?;蛘邞撜f,當家做主的滋味可真美??! 一高興,楊冬燕就讓方氏去拿了酒,打算今晚好生干一杯。 “娘要喝酒?前陣子我去鎮上買了兩大壇子的酒……”大牛說著就要去拿酒。 “不要你的酒?!睏疃嘞訔壍煤?,她喝慣了瓊漿玉液,再讓她喝鄉間自釀的酒,可不得嫌棄? 其實,大牛買的還真不是鄉間自釀的酒,那是他特地去鎮上的釀酒坊買的,還挑了最貴最好的那一種。 然而沒用,楊冬燕依舊無比嫌棄。 稍片刻,方氏就雙手抱了個精致無比的小酒壇過來了,小心翼翼的起了封,幾乎下一刻,空氣中就飄蕩著一股子令人陶醉的酒香。 “今個兒就喝這一壇!”楊冬燕笑瞇瞇的看著那酒壇,其實就連她也已經很久很久沒喝到了,畢竟上輩子臨終前,她病了太久。這酒啊,起碼有四五年沒嘗到了。 …… 此時的永平王府也在過大年。 老太太走了已經一年半了,就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擱在其他人家,老太太是壽終正寢的,再說都走了那么久了,怎么著也該翻篇了??蓴R在永平王府是不可能的,悲傷倒是真沒了,可要說忘了老太太…… 咋忘??? 隔三差五入你夢,你還能給忘了? 其實比起去年老太太剛走那陣子,今年真的要好很多了。前面半年幾乎沒啥動靜,當然一有動靜就很嚇人了,說是要給他們送她那兒的土特產,嚇得一把年紀的永平郡王像個孩子似的,嚎啕大哭。也順便,把王妃嚇得暈厥過去,險些就真的跟著老太太去了。 萬幸的是,土特產終究是沒送過來,就是不知道是因為劉家兄弟的堅決拒絕,還是確實沒辦法送過來,反正永平王府的主子們都十分得慶幸。 之后,雖說老太太還是要這個要那個,亂七八糟的要了一堆,檔次還低得不行,可甭管怎么說,老太太終于學會了一口氣將事情說完。 簡單明了,條理清晰。 王爺還私底下跟他弟吐槽,說真沒想到啊,老太太還真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人都沒了還能有長進,可真是不得了??! 殊不知,他弟劉二老爺才覺得王爺最是不得了,老太太人都沒了,還顯靈了,咋就有這個膽子說她呢?不怕她再搞事嗎? 自然,到了大年夜,該供奉的還是得供奉。 介于先前曾發生過供品消失一事,且消失的東西相當之亂,劉家兄弟已經放棄了思考這其中的規律。然而,他倆是心大,可這事兒卻如同一根刺一般,牢牢的卡在王妃心中。 王妃就想搞清楚,供品消失之謎。 最開始,她以為只有錢才會消失,像她的三萬兩銀票和后來的碎銀子等。當然,這個錢不包括紙錢紙元寶之類的陰間貨幣。 可誰能想到呢?豬油罐子也消失了。 再后來,老太太陸陸續續的要了不少東西,有一些是消失了,另外一些卻是屹立不倒。 王妃是個有強迫癥的好奇寶寶,她就跟這事兒較上勁兒了。之后,她也不讓劉二太太插手了,也跟她兒媳婦世子妃別勁兒了,正好府里要守孝,她連各家宴請都不用去,有的是時間琢磨清楚這里頭的規律。 然而,老太太要的東西太雜了,尤其這里頭有很多重復的東西。她就搞不清楚,為什么豬油會消失,但一大塊的豬rou就不消失呢?整個兒的羊腿消失了,但一整只肥雞卻供了一天還不消失,甚至在供桌上拉了一泡屎。 就很煩。 但還是想知道。 可惜,這么久過去了,她依舊不曾看透供品消失所遵循的規則。 結果就在這天,宮里賞賜下來的御酒,消失了。 王妃:…… 這老太太真煩人! 今晚又要睡不著了嚶嚶嚶! ** 甭管永平王府如何,楊冬燕是每天都睡得噴香。至于守歲的事兒,這不是有兒子們在嗎?再說了,鄉下地頭還真就沒那么講究,差不多困了就都回屋去了。 次日是正月初一,照例先去老叔那頭晃一圈,之后就可以回家等著別人過來拜年了。 每當這個時候,楊冬燕就特別慶幸她借尸還魂的是個老太太。其實原主真不老,三十多呢,連四十都沒有??勺屑毾胂?,假如非常不幸的讓她成為了二八少女…… 這日子真的沒法過??! 整個初一都挺順利的,楊冬燕倒是散出去了不少糖塊點子。 別以為小孩子就真的啥都不知道,他們比大人都會看。 哪家有錢,哪家大人手松,還知道大過年的,就算上門討糖塊,對方不給也不會罵他們的。 甚至私底下他們還會互相交流經驗,橫豎每個孩子都只能往一戶人家跑一趟,真要是賴著不走哭鬧啥的,都不用那家人說啥,自家老子娘都能動手抽他們。 也是因為糖塊的誘惑力太大,窩頭又再度的享受到了眾人環繞的感覺。 自個兒上門去要,肯定沒有拖著窩頭一起去效果來得好。尤其楊冬燕也是個精的,看到眼生的娃兒,她就給人抓一把花生??梢强吹礁舯谖捍笊┘业男⊥迌?,她就給人把小兜兜里全裝滿,還會給鎮上賣的那種芝麻糖、紅棗糕。 如果是窩頭的小伙伴…… 甭管是不是塑料友情,自家娃兒的朋友肯定是要受到優待的。 窩頭高興壞了,除了跟小伙伴一起滿村跑著要吃的外,他還好生顯擺了自己過不了多久就要去私塾念書的事情。 他的語氣太嘚瑟,臉上滿是憧憬和向往的神色,把那些涉世未深的鄉下娃兒唬得一愣一愣的。 礁磬村這邊,普遍還都處于溫飽線上的,也就是糊口沒問題,但想攢錢做其他事兒就難了。也因此,整個礁磬村竟是沒一個人念過書。 倒是隔壁南田村,一則相對富裕一些,二則私塾就在村里頭,那些有遠見的家長,還是會咬咬牙送孩子去念書,當然一般一戶人家只能供一個孩子。 聽說窩頭要去念書了,以后就是能讀能寫的讀書人了,小伙伴們都驚呆了。 像蘿卜和土豆還好,他倆早先就已經聽窩頭提過了,倒是沒太大的感覺。其實還是因為他倆心大,心不大的也不會在其他小伙伴都不跟窩頭玩了,他倆還眼巴巴的湊上去的。 這倆是沒啥反應,其他小伙伴有??! 仗著是在正月里頭,這幫小娃子想著父母長輩常說的“大過年的”……頓時,心中充滿了勇氣,毅然向父母提出要去讀書的愿望。 于是就輪到當爹娘的傻眼了。 也談不上有多生氣,就是感覺特別摸不著頭腦。想想自家娃兒,早先還在鬧著要吃要喝要銅板去買麥芽糖,怎么才半天工夫,就變成了要去私塾念書呢? “啥玩意兒?念書?” “嗯,窩頭說的,念書可好了,去上私塾可有意思了,他還說只有最聰明的娃兒才能去私塾念書!” 窩頭反反復復的嘚瑟了好多遍,還是那種來個新人就重新炫耀一遍的,聽得多了,好些娃兒都能把他的話給背下來了。 等老子娘一發問,他們挺起胸膛,神情傲然的將窩頭所說的話復述了一遍。同時,他們還覺得自己也很聰明,一點兒也不比窩頭差。 “這啥亂糟糟的?行了,去打雪仗,不然回頭讓你哥給你堆個雪人!” 小娃兒們覺得他們受到了莫大的傷害。 誰要打雪仗??!誰稀罕堆雪人??!他們要念書! …… 楊冬燕咋都沒想到,她孫子會這么能耐。 真不愧是她孫子,是個干大事的! “……你真要把窩頭送去念書?”隔壁魏大嫂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上上下下的打量著楊冬燕,有心想說什么吧,可就算家里從沒出過讀書人,她也不能說讀書不好。 就跟先前老魏家想要起新屋一樣,外人是覺得沒那個必要,畢竟他們家的老房子也沒到住不了人的地步??扇思覉桃庖鹦挛?,外人也不能說啥。 同樣的,送自家娃兒去念書也是這么個意思,是沒必要,大可不必,可人家就是要去,你還能咋地? 別人也就在心里嘀咕兩句,魏大嫂則是一個沒忍住,就跑來跟楊冬燕叨叨。 楊冬燕渾不在意:“對呀,這不是家里還剩下一些錢,就索性送窩頭去念書。南田村離咱們村也不遠,又是我娘家,我叮囑了二牛和他媳婦,明個兒回門時也提一嘴,沒指望他們幫著照顧,可真要有啥事兒了,都是親戚也會幫襯一把的?!?/br> 這一帶多數人家還是沒有午飯的概念,因此倒是沒必要讓窩頭特地跑去楊家吃一頓。 真要是擔心中途肚子餓,也可以帶上一些吃食。像煮雞蛋、土豆餅、紅棗糕之類的,放個半天壞不了,也不會變味道。 魏大嫂欲言又止的看著楊冬燕,半晌才嘆氣般的道:“認識你那么多年,我還真是頭一次知道你志氣高?!?/br> “啥玩意兒?”送孫子去念書就是志氣高? 好在楊冬燕也不傻,略一琢磨還是弄懂了魏大嫂的言下之意,頓時沒了好氣:“就送孩子去私塾里學個認字,省得那娃兒跟他爹他二叔一樣都是睜眼瞎!再說了,村學又不貴的,又不買書又不買筆墨紙硯,一年的束脩也才二百文錢!” 二百文錢,說便宜也便宜,說貴也貴了。 說它便宜吧,村學的先生也就帶了十來個孩子,一年下來撐死了賺個三貫錢。是能養家糊口,但平常還是需要他婆娘下地勞作,就算不種糧食,也得種些蔬果,院子里也養雞,不然日子還是沒法過。 說貴吧,這一帶最便宜的粗糧,只要十文錢就能買一斗,當然沒去殼的,吃起來也是分外得拉嗓子??赡且彩羌Z食啊,二百文錢,不得買個二十斗?災荒年間,那是能救不少人命的。 再說魏大嫂家,二百文錢其實是出得起的,就算每年出二百文錢,也是絕對沒問題的。 可孩子那么多,讓誰讓誰不去呢?如果都是自家兒子,那是無妨,當爹娘的可以選最聰明的那個去,或者選最小的??蓡栴}就在于,魏大嫂家是四個兒子,前頭仨都生了好幾個兒女,不提姑娘家,再撇開已經長大了的幾個,剩下適齡的也有仨。 蘿卜和土豆,跟窩頭是一年生的,還有個小了一歲的叫大頭菜,都是男娃子。 關鍵是,這仨還分屬于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