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小胖子還小,還不懂什么是邊境苦寒,還不知道什么是戰場條件惡劣,也不知道什么是背井離鄉;他現在滿心滿眼都是即將見到大將軍明柯的喜悅。 安撫了祁峁峁的情緒,祁峟牽著他去看望祁邖。 祁邖精神頭好了不少,正倚在床頭聽故事,景王世子妃拿著一本《山海經》,溫和地念著志怪故事,祁邖聽得津津有味,仿佛她自己就是那長著長長的蛇尾巴,來去自如的女媧娘娘。 祁峁峁也喜歡聽《山海經》的故事,他自覺搬了個小凳,還給祁峟搬了個高點的凳子,并排放在景王世子妃對面,拉著祁峟坐過去。 祁峟:…… 他拒絕了祁峁峁的好意。 耐心等世子妃將故事講完,才叫走她,將心中所想全盤托出。 景王世子妃先是痛苦皺眉,又是懊惱地揉弄頭腦,手指扶著太陽xue,心里明顯不贊同,開口卻給足了祁峟面子,“邖兒能得此教養,全是陛下的恩賜?!?/br> “邖兒合該跪下領命才是?!?/br> 世子妃雖然是個溫柔的賢妻娘母型貴婦,事事以夫君子女為重的那種,但她心里也渴望女兒能擺脫家庭、社會的束縛;希望她能讀萬卷書,也能行萬里路。 無拘無束的,像男兒游學般自由。 盡管她心疼女兒年幼,她不舍得女兒出京,但一想到她六歲便那遠赴溪南求學的長子,心中的不舍憐惜就淡了下去。 若是孩子能獲得陛下重視,能習得一身本事,辛苦些也就辛苦些。就算日后惹了圣上厭惡,她這個母親,也有能力庇護這個孩子。 景王府上下,除了威嚴年邁的婆母,就數她有分量、有地位;她苦心經營多年,上孝公婆下侍夫君的,無非就是為了有能力庇護她的孩子。 祁峟得到了世子妃的支持,心里松了口氣,他對世子妃道:“邖兒游學的路線、住所、太傅,不日將列表成冊,屆時你仔細看看,有建議提出來?!?/br> “至于邖兒的人生安危,趙曉曦趙千戶定會護她周全?!?/br> “好?!?/br> 世子妃斂著眉目,瞧不真切感情。 雖然他的夫君、婆母很喜歡邖兒,但他們更喜歡邖兒的哥哥岑兒,更想讓岑兒陪伴圣駕;雖然祁岑也是她肚子里爬出來的孩子。 但她不覺得岑兒比邖兒聰明。 陛下偏愛邖兒,她樂見其成。 所幸她的翁爹景王爺跟她想法一致,她的婆母夫君也不好因為此事詰責她。 其實世子妃心里頗有忌憚,她不覺得自己的女兒真能登臨帝位,但哪怕只是當一個攝政王,或者只是像夏妍太后一樣,有機會站在金鑾殿上暢議國事,她也知足了。 甚至只是一個九品芝麻官,她也由衷地為女兒歡喜。 祁峟不知道世子妃的想法,但他對這個叔母還是挺有好感的。 敢于掙脫世道束縛、特立獨行的女人讓人側目,女詩人、女攝政王、女畫家……,這些能名垂青史的女人當然值得人敬重。 但活在現有框架下,為家庭任勞任怨付出的尋常女人,她們也有她們的奉獻與功績。 縱觀歷史,書冊上多的是男兒精忠報國、建功立業、為民請命的‘英雄’故事。但這些男人背后,為家庭貢獻付出的女人不應該被無視、甚至蔑視。 男人們為國為民的功績被大肆傳頌,女人們cao持家務的功勞同樣拿的出手。 祁峟送走景王世子妃后,就安心處理起政務。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哀帝、仁宗、杜后,祁峟的直系長輩們都沒有勸課農桑的習慣,天子鋤田的優良傳統斷在仁宗手上,祁峟想恢復這一傳統。 他早早叫了大司農、大祭司入宮,詢問氣候、良種相關的事宜,并決定在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隆重舉行祭天儀式,親自鋤田。 要知道哀帝、杜后的葬禮,祁峟自己的登基儀式、登基后的第一個中秋、臘八、除夕……,一系列的重大節日都敷衍而普通,與尋常日子無異。 祁峟對所有的節日都不上心,卻獨獨重視耕耤禮。大司農大祭司知道自己受重用的日子終于要到來,也為君主掛心農業而欣慰。 大司農大祭司離開沒多久,錦衣衛千戶趙曉曦就入宮求見。 為了壓下‘年輕力壯的皇帝覬覦別人家的孩子,強迫弟弟meimei叫自己爹爹’這件亂了禮法且有病的大事,趙曉曦和紅玉做出了不少努力。 比如她們造謠狄國攝政王女夜御三夫,傷風敗俗。 祁國吃瓜群眾:哦,嘖,咦呦,關我屁事。 扭頭繼續吃他們暴君陛下的瓜。 “當爹又不痛,又不流血,也不少塊rou,皇帝干嘛要撿別人孩子養?” “莫非他不能生?” “噓,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咱們陛下年輕俊朗,生孩子早晚的事?!?/br> “那這三個崽子,莫不是他流落民間的私生子?” “咱們陛下再怎么昏聵,也不至于十七八歲就擁有倆六歲的崽兒?!?/br> “他還能十二歲當爹嗎?” “有道理有道理?!?/br> 趙曉曦絕對不是個輕言放棄的人,一計不成,她又來一計。 這次她不造謠誹謗異國宗室,而是從祁國文武百官里挑真實的八卦大肆宣揚。 她先是講了昔日的皇商陶家嫁女,田宅地契闊綽到不行,夫家一次次破產,陶氏千金一次次倒貼……,留下一子撒手人寰后,該死的丈夫迅速迎娶繼室進門,并給遺腹子命名“王錯”,寓意是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由錯誤的女人生下的錯誤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