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739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不好了!” 親信氣喘吁吁地跪在哈里·蘇丹的面前:“有明軍騎兵從沙州衛大舉出動,正向我們而來!” 哈里·蘇丹聞言,心中頓時一沉,他明白這意味著什么——有內鬼。 如果沒有準確的情報,打算靠著河西走廊的堡壘群堅守的明軍,不可能主動轉變戰略,更不可能來的這么快。 他迅速走到地圖前,目光在甘肅和陜西的方向上來回游移,明軍如同一條毒蛇,悄無聲息地完成了集結,朝他的心臟咬來哈里·蘇丹心里跟明鏡似的,他必須立即做出決斷,否則等待他的將是全軍覆沒的命運。 然而,此時的哈里·蘇丹已經沒有了退路,他的補給被哈里勒斷絕,明軍的突然出擊更是讓他陷入了被動,他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無力感涌上心頭,仿佛一切都在朝著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發展。 但哈里·蘇丹很清楚,這時候他愿不愿意都沒用了。 “明軍有多少人?” “大約四五千騎?!?/br> 哈里·蘇丹的腦瓜子還很清醒,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不能被明軍的騎兵纏上,纏上就走不掉了?!?/br> “傳令下去?!?/br> 他沉聲說道:“全軍繼續猛攻哈密衛,然后今晚秘密撤軍?!?/br> 隨著哈里·蘇丹的命令下達,軍營中再次響起了忙碌的腳步聲。 —————— 哈里·蘇丹最終還是沒跑掉。 他的部隊雖然騎兵不少,但步兵和工程兵同樣占了相當比例,而朱高煦率領的則是純騎兵,晝夜兼程不休,在戈壁灘上咬住了他這支部隊的尾巴。 哈里·蘇丹嘗試過派少量騎兵斷后,但并沒有起到什么效果。 不得已,被追上的哈里·蘇丹,只能列陣于茫茫戈壁之上,打算把這支糾纏他們的明軍騎兵打疼再脫身。 而對面,五千明軍騎兵集合而成的軍陣如一把出鞘的利劍,寒光爍爍,朱高煦身披重甲,坐于高大的戰馬上,就處在鋒矢陣的最前面,猶如戰神降世。 空氣被鐵蹄踏起的塵煙所遮蔽,天地間只剩下一片混沌,隨著朱高煦一聲令下,明軍騎兵如潮水般涌動起來,他們手中的長矛閃爍著冷冽的光芒,猶如死神的鐮刀。 哈里·蘇丹迅速下令,命令弓箭手向明軍的沖鋒隊伍發射密集的箭雨,這些帖木兒汗國的弓箭手們訓練有素,他們拉滿長弓,如雨的箭矢呼嘯著劃破天際,射向明軍的騎兵。 而明軍騎兵則靠著圓盾和甲冑硬頂著箭雨,沖到了距離哈里·蘇丹的部隊五十步內。 五十步,是騎弓的最佳射程。 隨后,明軍騎兵開始以驚人的戰術執行能力斜切過帖木兒人的方陣,重新回到了出發位置。 這是蒙古人最擅長的“曼古歹”戰術,軍隊里有相當數量韃官的明軍前鋒騎兵,同樣對此極為嫻熟。 就這樣,朱高煦率領的這支明軍騎兵始終緊緊地咬著哈里·蘇丹的部隊不放,一旦哈里·蘇丹開始行軍,就跑上來襲擾,而被襲擾的不勝其煩后,哈里·蘇丹一旦列陣,明軍就會選擇避戰或者上來騎射放風箏。 哈里·蘇丹實在沒有辦法了,這時候唯一的對策,就是以騎兵集群來對抗。 可這樣就意味著,哈里·蘇丹視若珍寶、在攻城戰中毫發無損的嫡系騎兵,就有可能成為棄子,因為他麾下雖然也有七千余騎,卻并無絕對把握戰勝這些明軍騎兵。 而如果沒有了這支騎兵力量,他就相當于被斬斷了一臂,不僅機動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很難再鳩占鵲巢了。 而就在哈里·蘇丹反復猶豫的時候,他最后的機會也失去了。 朱高煦已經確認了這支先鋒軍確實被帖木兒汗國所放棄,而得益于朱高煦跟他在戈壁灘上長達十余天的糾纏,同安侯火里火真率領三千營及陜甘等地騎兵共三萬余騎,追了上來。 而眼見明軍勢大,別失八里和西域諸國及蒙古、畏兀兒等部落的騎兵,也紛紛作鳥獸散。 明軍沒有理會這些逃跑的人,隨著阿里蘇丹的部隊只剩下三萬多本部人馬,一場決戰也開始了。 每一次沖鋒,都有無數生命消逝在塵埃之中;每一次揮刀,都有鮮血在空中綻放成凄美的花朵。 鐵器相撞的聲音、戰馬嘶鳴的聲音、士兵吶喊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悲壯的交響樂。 戰斗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明軍憑借著純騎兵部隊優勢,不斷發動猛烈的沖鋒,而哈里·蘇丹的軍隊雖然困頓,但卻展現出了驚人的頑強。 但在明軍的猛攻之下,哈里·蘇丹的軍隊還是逐漸出現了疲態,他們的陣型開始松散,士氣也開始低落。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哈里·蘇丹親自率領一支精銳騎兵發動了反擊,他們猶如一股狂風,席卷著明軍的側翼。 明軍的側翼瞬間陷入了混亂,朱高煦目睹這一切,卻并未顯露絲毫慌亂,他深知,此刻的決策將決定戰局的走向。 “不要管他,我們中央突破!” 很快,朱高煦就率領數百名全副甲冑并且配備了手銃的具裝甲騎,從敵軍中央突破,直插其心臟,明軍的輕騎兵也緊隨其后,他們揮舞著手中的長矛和戰刀,吶喊著沖向敵軍。 “砰砰砰!” 手銃開火的聲音連綿不絕,這或許是這個世界的歷史上“手槍騎兵”這個兵種的第一次登場,不過這時候還沒有人意識到它的意義,只有當以后的人們翻開戰史時才會發現,火器的出現,已經悄然改變了騎兵這個古老兵種的戰術方式。 雙方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交鋒之中,戰場上,生命在不斷地消逝,但戰士們的勇氣卻絲毫沒有減退,他們為了各自的信念和榮耀,拼盡全力地戰斗著。 最終,在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戰斗之后,明軍憑借著超出一籌的硬實力和少許勝出對方的勞逸狀況,成功擊敗了哈里·蘇丹的軍隊。 哈里·蘇丹在亂軍之中英勇戰死,他的夢想和野心也隨著他的死去而煙消云散,他的軍隊在明軍的猛烈進攻下徹底崩潰,他們的陣型被徹底打亂,士兵們紛紛四散奔逃,明軍則乘勝追擊,不給敵軍任何喘息的機會。 當最后的敵騎在塵土中消失,戰場上的喧囂漸漸平息,只剩下風卷著殘旗的獵獵聲響。 朱高煦緩緩摘下了兜鍪,疲憊但充滿勝利喜悅的面容顯露在空氣中,他的目光掃過戰場,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如今已成為冰冷的尸體,但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明軍的勝利。 朱高煦下令收攏部隊,清點傷亡,同時派遣斥候去探查帖木兒人的動向,這場戰役勝利了,但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 火里火真和朱高煦召集了部將們,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最終,朱高煦決定采取分兵的策略,派遣一部分軍隊繼續追擊哈里·蘇丹的殘部,務求將其徹底殲滅;另一部分軍隊則負責駐守西域諸國的重要城鎮,安撫民心,恢復生產。 經過明軍的一系列行動,哈里·蘇丹的殘余勢力終于被徹底殲滅,西域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明軍嚴格地保持了軍紀,幫助當地民眾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各地的城鎮和村莊開始恢復往日的生機與活力,明軍的將士們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西域民眾的尊敬和愛戴。 跟漢唐不同,大明從洪武朝開始,除了藍玉西征,大明對西域的影響力幾乎始終都是“零”的狀態,而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明軍大陣仗的準備雖然很多都沒有派上用場,隨著帖木兒的突然病逝,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兩大強國沒有在河西走廊發生國戰級別的戰爭,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次軍事行動沒有意義。 從政治上來說,大明加強了對西域諸國的控制,生怕被滅國的別失八里眼見帖木兒汗國遠征失敗,也迅速調轉船頭,徹底倒向了大明,由此,大明多出了十幾個朝貢藩國。 而在軍事上,這次行動不僅加強了西北邊防,而且極大地影響了草原上的局勢,瓦剌部驚悚地發現,現在明軍已經可以直接從他們的正南方出塞了,打不打他們是一回事,能不能打他們又是另一回事,大明對瓦剌部的威懾力可謂是直線上升,這不禁讓本來看韃靼部被重創想要東進的瓦剌人老實了起來。 總之,經過了永樂二年秋天到永樂三年春天的一連串戰爭,通過削藩、征韃靼、抗擊帖木兒入侵,大明現在已經基本穩定了在靖難之役后變得極為虛弱的北部國防線,并且對從西到東數千里的邊境線上數十個國家和部族狠狠地威懾了一通。 而對于西北,現在絲綢之路雖然斷絕,但基本的商貿還是需要重新開展的,以哈密衛為互市榷場,雙方開展了廣泛的貿易和文化交流,而隨著貿易的繁榮,西域的珍寶、香料、藥材等商品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明,豐富了大明百姓的生活,同時,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棉布等商品也受到了西域王公貴族和平民們的喜愛。 與國家安全角勢徹底扭轉的大明不同,此時的帖木兒汗國,隨著帖木兒離世,陷入了短暫的混亂之中。 帖木兒跟老朱一樣都喜歡玩分封,但他顯然更狂野,得益于蒙古帝國的實土分封習慣,帖木兒經常把大片大片征服下來的領土,賞給有功之臣,譬如白羊王朝的創始者卡拉·奧斯曼就是因為參加了安卡拉戰役立下張工,帖木兒就將整個迪亞巴克爾賜給他作為封土,所以整個帖木兒汗國其實就是不同等級的封建主領地湊到一起構成的。 當然了,不管怎樣“立嫡立長”的原則都是沒毛病的,而帖木兒的長子只罕杰兒雖然早早就被確定了儲君的身份且軍功卓著,在軍隊內有巨大威信,如果他正?;钪菦]人敢對汗位起什么覬覦之心的,可惜只罕杰兒死的太早,而他的長子馬黑麻能力又遠不如他,很多皇孫都不服氣。 帖木兒一死,哈里勒裹挾著想要回家的東征大軍歸國,隨后控制了撒馬爾罕稱汗,而他的四叔沙哈魯則從封地霍拉桑(位于伊朗的東北面,土克曼斯坦的南面和阿富汗的北面)起兵,開始了他的“奉天靖難”之旅. 而哈里勒為了爭取大明的支持,在率軍西歸撒馬爾罕的時候,就在回到錫爾河河畔的時候,不僅釋放了扣押的大明使團成員由副使楊德文帶隊歸國,更是允許了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宮廷使節羅·哥澤來滋·克拉維約,以及巴伐利亞騎士約翰·希爾特貝格等西方人,一同來大明進行游覽和訪問。 這些人從錫爾河出發,一路經歷了數千里的漫長旅途,當他們抵達南京的時候,已經是永樂三年的深秋,而甫一抵達,他們就受到了姜星火的熱情接見。 第555章 布局 永樂三年的春天下了很大的一場雨,南京皇宮的地陷問題作為設計缺陷被充分地凸顯出來了,甚至不僅皇宮內泡了湯,地勢更矮的皇城里各衙門值房也跟著進了水。?._.??′ˉ``?.??.?` ?????.????m `?.??.?′′ˉ`??._.? 有鑒于財政情況的持續改善,再加上考慮到不能讓遠征歸來的皇帝面上太難看,所以把皇城的部分道路簡單用水泥翻修了一下. 水泥路這種東西,對于現代人來說,從審美感官上,肯定是不能跟青石板路比的,但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摻雜了搗成粉末狀進貢細砂的水泥路,在陽光的照射下“布靈布靈”的,看起來就覺得恍如神跡一般。 ——至少這些歐洲訪客是這么認為的。 他們在歐洲習慣了碎石路,如今一條筆直寬闊且美觀的大路擺在他們面前,他們的腦子里很難想象出,大明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尤其是這條路根本毫無鋪設痕跡,中間沒有裂縫,就仿佛是天然有這么一條大路似的。 而在大明皇城的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姜星火端坐在更新的雕花紫檀木太師椅上,其背后是一幅巨大且抽象的江山社稷圖,彰顯著大明天下的遼闊與昌盛雖然上面的地理位置對于姜星火這種知道各地正確方位的人來說已經是歪的離譜了。 屋內香煙裊裊,窗欞透過的光影在有些老舊的織錦地毯上跳躍,成功營造出一種既莊嚴又神秘的氛圍。 說實話,還是要感謝鄭和。 如果不是鄭和下西洋進行官方貿易,靠著增加貿易量大規模采購把南洋特產的價格給打下來了,像是各種木料家具和熏香,姜星火哪舍得采購? “希望帖木兒汗國態度的轉變,能讓鄭和盡早去到中東建立貿易站,這樣還能帶些波斯地毯回來?!?/br> 姜星火用鞋子蹭了蹭毛都快掉禿了的地毯如是想道。 隨著柴車的通報聲,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宮廷使節羅·哥澤來滋·克拉維約與巴伐利亞騎士約翰·希爾特貝格踏入這片帝國脈動的心臟。 他們的腳步雖略顯遲疑,但目光中卻難掩對姜星火的敬畏,以及濃郁的好奇。 從關中到河南,然后南下到湖廣,坐船一路南下的經歷,已經讓這些自認見多識廣的西方人充分意識到了他們的眼界之窄。 因為當他們為一座繁華的城池而嘖嘖稱奇的時候,隨行的官員告訴他,這只是一個小縣城,這種規模的城池在大明有上千個。 而當他們抵達人口已經上百萬的南京城時,他們根本就想象不出來,為什么一個城市能夠容納下跟西方一個國家相當的人口。 大明出乎意料的繁華深深地震撼了他們,尤其是越往東南走,他們就越發現,跟帖木兒汗國不同的是,大明不僅國土更遼闊,人口更多,而且這并不是一個完全的農業社會,一些新的因素孕育在其中在士子們的思想爭辯中,在商人們的討價還價中,在市民們的吃喝玩樂中,這些他們說不清道不明的因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他們從未見識過。 而后來,當他們得知,這是名為姜星火的國師給大明帶來的新氣象時,他們就對這位在大明鄉土故事間被稱為仙人的國師,愈發好奇了起來。 姜星火起身微微頷首,以示禮遇。 在這幾個西方人看來,他的目光如深潭般平靜,卻又似乎能洞察人心。 “歡迎來到大明?!?/br> 克拉維約欠身行禮,用從傅安那里學到的略顯生硬的漢語回應:“尊敬的國師大人,我代表卡斯蒂利亞王國向您表達最誠摯的問候,我們遠道而來,不僅是為了展示我國的風采,更是希望能與大明朝建立長久的邦交?!?/br> 一旁的希爾特貝格則以騎士的禮儀,單手撫胸鞠躬:“巴伐利亞的勇士向您致敬!我們雖為異鄉人,但對大明的繁榮與強大早有耳聞,今日得見,果真名不虛傳?!?/br> 姜星火微微一笑,示意二人落座。 他倒是沒問“大明與帖木兒孰強”這種問題,而是問道:“你們都讀過《十日談》嗎?” 《十日談》是義大利王國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描繪了佛羅倫斯市民在黑死病流行期間的生活和愛情故事,反映了當時西方社會的風俗和道德觀念,這部作品在五十年前就問世了,但以現在東西方貿易斷絕的大背景,顯然不太可能傳到大明來。 而西班牙和義大利中間只隔了撒丁島和科西嘉島,《十日談》很早就傳到西班牙了,反而是武德充沛的巴伐利亞人不太愛讀這些東西。 克拉維約用很驚訝的眼神看向姜星火,隨后說道:“當然,這是一部好作品,我認識的所有宮廷成員幾乎都看過它?!?/br> 姜星火點點頭,從抽屜里拿出了幾本話本小說。 《水滸傳》、《西游記》、《蜀山劍俠傳》. “這是大明現在流行的話本小說,送給你們,感興趣可以看看?!?/br> 克拉維約接了過來,大略翻了翻,只問道:“這么看來,佚名應該是大明的薄伽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