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719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這道旨意,就算張信想推脫,也是沒有余地的。 “隆平侯,你可還有異議?” 李景隆笑瞇瞇地看著張信,這句話是他代表皇帝問的。 張信搖頭:“臣無異議?!?/br> 李景隆笑道:“那就請隆平侯即刻啟程吧!” 他隨即轉身吩咐道:“來人!” 院門外的錦衣衛應諾了一聲,自有馬車備好。 “這是為隆平侯準備的,你們將隆平侯送去南京即可?!?/br> 李景隆看著張信:“隆平侯,我勸你還是不要抵賴的好,你的罪名現在罪不至死,可要是冥頑不靈,那真就說不準了?!?/br> 這時候幾個錦衣衛想要上前按住張信,張信卻一手攥著圣旨,一手拔出刀來。 “你們誰敢?” 張信眼睛瞇縫了起來,殺氣涌動,他最討厭的就是別人威脅他。 后面的錦衣衛上前幾步,手中的手弩和手銃指向張信。 紀綱嘆了口氣:“隆平侯,你這是逼我動手??!” “哼!” 陳瑛也冷笑道:“隆平侯你想要造反嗎?” “哎,別動刀動槍的?!?/br> 李景隆這時候反而笑道:“來,本國公親自送隆平侯上路?!?/br> 說罷,走上前去按住張信的手,又附耳說了什么。 “我娘真是這么說的?” “老夫人親koujiao代,不信回南京一問便知?!?/br> 張信一聲長嘆,這才“哐當”一聲棄了刀。 雖然張信這人腦子不多,性格是標準的小人得勢后的飛揚跋扈,可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聽mama的話。 —————— 隆平侯張信被解除了漕運總督的職位,押解進南京詔獄受審,這個消息一傳出來,很快就掀起了軒然大波。 而姜星火也不再忍耐,去年兩淮鹽使司鹽稅貪墨案沒做到的事情,這次一并就做了。 不僅漕運系統被大整頓,而且左右參政、左右參議全部去職,原布政使平調到湖廣當布政使,從內閣出來的黃淮則轉了一圈調回南京,姜星火則把自己考察過后信任的優秀官員,安插了幾個到黃淮布政使司的中高層。 最關鍵的是,正在路上的朱棣,批準了姜星火的舉薦,跟姜星火有過合作的平江伯陳瑄,被從北面調了回來,擔任新的漕運總督。 這樣姜星火對地方的影響力,就從江浙擴大到了黃淮中原。 除了這些廟堂上的事情以外,隆平侯張信的倒臺,同樣意味著清田工作在高層上,再也沒有了任何公開的阻力。 勛貴們該退的田都退了,而文官們即便有些人在老家的田產利益受到了影響,眼見著備受恩寵的張信都倒臺了,原本叫的歡的,這時候也是一聲不敢吭。 張信這種侯爵加漕運總督,不僅是寵臣勛貴,還是地方實力派,因為阻撓清田,都被姜星火毫不留情地除掉了,還有誰敢當出頭鳥?或者說,還有誰覺得自己比張信還有實力,還更得圣眷? 張信的倒臺,給予了所有反對清田的人充分的震懾。 這些保守派的文官,開始重新審視起了姜星火的力量。 哪怕是隆平侯張信,因為阻撓了姜星火的變法,都說丟官就丟官了,這種像是隨手拍死蒼蠅一樣拍死一個頂級國朝大員的能力,實在是讓很多人不寒而栗。 經此一事,姜星火的威信無形之中大漲,這肯定要充分歸功于張信這只被當做“殺雞儆猴”里的“雞”。 既然高層的阻力都沒了,那中下層更不是問題。 對于江南四府的胥吏,姜星火一手提著血淋漓的屠刀,另一手則給予了足夠的利益。 胥吏們既畏懼砍腦袋的下場,不敢不認真公正地清田,又覬覦士紳地主們的家產和從吏變成官的前途,所以同樣掀起了一股檢舉之風。 姜星火說話是算數的,只要這些胥吏檢舉士紳地主的“投靠”問題屬實,那么在送士紳地主全家充軍流放的同時,士紳的土地和錢帛也會分給檢舉的胥吏一部分,至于剩下的,則在退還給農人后,全部歸公。 蘇州府的胥吏們在確認不僅有土地錢帛可以瓜分,而且還能進大明行政學校,以后能當官之后,馬上就從一開始的猶猶豫豫,化身成了嗅到鮮血的狼群,對于士紳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利益施舍者,開始了瘋狂的撕咬。 大量的士紳被檢舉,很多胥吏從中獲得了原本努力半輩子也獲得不了的利益。 而隨著蘇州府士紳們破家蕩產,消息像是龍卷風一樣,傳到了周圍的府縣,士紳們見到姜星火玩真的,見到這些原本跟他們親密無間地站在一起的胥吏差役,開始背叛他們,開始向他們的后腰捅匕首,都再也坐不住了。 被檢舉,那是要全家的命。 自己主動自首,那只需要把“投靠”的田還給農人,損失的只是利益。 孰輕孰重,他們還是分得清的。 因此,士紳地主紛紛向官府自首自己的不法行為,一時之間成為了風潮。 而且一個個生怕自己交代的不夠徹底,生怕自己還有遺漏,甚至還有多退田產的,只求自己不被盯上。 姜星火的外號,也順理成章地多了一個,變成了“姜閻王”。 那些無處不在的稅卒,自然就成了“姜閻王”手下的“小鬼”。 被士紳們恨得咬牙切齒,姜星火并不在乎。 倒是很多府縣的胥吏,發現士紳們都自己主動交代了,自己手里的哪些“秘密”換不來利益了,反而紛紛咒天罵娘,怨恨起了士紳們。 蘇州府長洲縣鄉下。 姜星火特意來到了姚廣孝的老家,他的jiejie和侄子還在家里。 姜星火拉著老和尚的jiejie正在土屋的屋檐下聊天。 “朝廷肯定是講道理的嘛,只要我們清丈田畝完成,以后就沒有這么多事了,農人交多少田稅,中間不會被反過來要求補繳,也不會有現在這些雜稅,能把農人的負擔降到最低?!?/br> 聽了這話,姚老太頓時松了口氣。 她咧開豁牙的嘴巴,笑道:“那就好,那就好?!?/br> 姚老太今年七十多了,看著比老和尚要蒼老得多,一輩子都在農村的田間地頭里生活,沒怎么離開過故鄉,因此看待問題的方式,跟姚廣孝肯定不一樣。 但有一點是一樣的。 正如姚廣孝從杭州寄信過來,要姜星火替他看望一下鄉下的老jiejie一樣,這位老jiejie,雖然壓根不讓姚廣孝進門,把他打罵了出去,甚至斷絕了關系,但也同樣在心底里,默默地關心著這個叛逆了一輩子的弟弟。 “那他還好嗎?” “好得很,腿腳利索,現在還在杭州修路呢?!?/br> 聽到姜星火這話,姚老太眉眼上的皺紋,似乎都淡了些。 “那就好、那就好”她喃喃自語著。 而這時,姚老太的兒子,也是五十多歲的老人了,問起了他自己關心的問題。 “那咱夏稅,比以往交的少了?” “肯定的,而且不會有士紳再侵占田產,讓農人替自己繳稅了?!?/br> 姚老太的兒子長舒了一口氣。 他們這些年下來,可真沒靠姚廣孝,都是自己努力過日子,前幾年姚廣孝是二號反賊的時候,他們沒靠,現在姚廣孝成了二號功臣,同樣沒靠。 但不管怎么樣,雖然一年到頭辛苦,可是也攢下來些糧食,作為一個普通的農人,如果朝廷能給所有人都“免除稅賦”,哦不,這樣說不準確,應該說“減少交稅時的中間費用”,那么這些田間地頭的農人都能多攢下來一份養家餬口的糧食,何樂而不為呢。 而之所以他們愿意跟姜星火溝通,主要原因就是,姜星火在民間的名聲確實不錯。 是的,名聲這種東西,也是處于薛丁格狀態的。 姜星火一邊被叫著“姜閻王”的同時,也有很多百姓自發地稱他為“姜菩薩”,指的是姜星火的變法措施,確實是以雷霆手段,存菩薩心腸,給百姓交稅減輕了很多的負擔。 這種負擔的減輕是rou眼可見的,胥吏和差役不敢延遲賦稅從中牟利了,豪強們不敢侵占他們的田產了,士紳們不敢通過各種千奇百怪的手段玩“投靠”轉嫁賦稅負擔了。 雖然朝廷收的稅額一分不少,但這些額外的東西被減少甚至消失以后,普通農人的肩膀上,真就像是被搬去了大山一般。 “那,我們今年夏稅的實際稅收,大約會減免到多少?” 姜星火想了想,道:“按照我們清丈田畝的成績來算,一般情況,應當減免到三成左右吧?!?/br> “三成左右?” 聽了這個數字,連姚老太都不由得愣了一下。 “這個成績,也太嚇人了?!?/br> “是呀,我也覺得這個成績非常不錯了?!币咸膬鹤?,也就是姚廣孝的侄子姚繼附和道。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姚繼最后在姚廣孝病逝前,會被過繼為養子,繼承榮國公的爵位。 而姜星火此行,無疑是大大地推進了這個進程。 姚老太這時候忽然膝蓋一軟。 姜星火臉色不禁大變,他連忙扶起,看著姚老太道:“您這是何意?” “后生,你也知道我們這里窮,沒有糧食,稅收又不高,所以這幾年我們都是靠著積蓄勉強度過?!?/br> 姚老太說著,聲音有些哽咽了,接著道:“這個稅收,是朝廷的,我不能擅自動,但是這個收成,也是我們自愿交給朝廷的?!?/br> 老人的話語有些凌亂,但大概意思,姜星火還是聽懂了。 談話的最后,姚老太交給了姜星火幾雙鞋墊。 “后生,給你的;還有,給他的?!?/br> 看著老人的背影,姜星火又低頭看了看手里的鞋墊,忽然放到了胸口,感覺挺暖和。 第543章 場區 隨著梅雨季節的臨近尾聲,江南四府的清田工作也進行到了如火如荼的階段。 穿著蓑衣斗笠的稅卒們,挨家挨戶地核實信息,鼓勵百姓大膽檢舉士紳的“投靠”問題。 姜星火也去了趟常州府,匯合渡江回來的李景隆之后,打算在常州知府張玉鱗的陪同下巡視一圈常州府,繼而掉頭向南途經松江府的工場區再去往浙江。 青萍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