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704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姜星火頓了頓,才說道:“聽說你也要跟著參戰?!?/br> “對呀?!?/br> 朱高燧無奈道:“打完這仗就放我去呂宋,老頭子這么說的,真的假的不知道?!?/br> “打完這仗一般還有下一仗.” 一直悶頭炫菌菇湯鍋的老和尚真相了。 好用就往死里用,這仗打完下仗接著跟著打,上陣肯定父子兵最放心,這個道理就跟盜墓都是兒子下墓父親在上面把風一樣。 朱高燧:“.” 姜星火沉吟幾息,便岔開話題問道:“軍事上行軍打仗的具體事情,我沒你們這些久經戰陣的懂,秦、晉兩藩自不必說,不算手拿把掐,也大差不大,主要是北方的韃靼部,伱覺得能順利贏下來嗎?” 朱高燧皺眉想了一會兒:“說實話,難說啊……韃靼騎兵兇猛善戰且狡詐,比瓦剌部和兀良哈部強得多,基本繼承了北元的主體精銳,老頭子這次御駕親征,還是沒完全把握的?!?/br> “而且不是打不打得過的問題,主要問題是后勤,步騎混合的十幾萬、二十幾萬人,想要打到漠北去,后勤線拉的太長也太容易被掐斷了,就算敵人不動手,遇到點什么不好的天氣,自己都斷了后勤線一斷,人數越多越抓瞎,那你說能帶的人少嗎?也不行,帶的人少了不見得能重創韃靼部?!?/br> “所以,還是怕韃靼部帶著兜圈子,避而不戰?!?/br>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br> 姜星火卻顯得胸有成竹地搖了搖頭,露出一絲神秘莫測的微笑。 這個笑容看起來像個智珠在握的智者,但實際上他心里早已經篤定朱棣必勝無疑了。 在他前世的歷史上,朱棣五次北征里,有幾次都是武裝游行,但第一次北征,確實是有巨大戰果的,也就是永樂八年,歷史記載明成祖朱棣調集五十萬大軍(實際數目遠小于這個數字),五月八日,明軍行至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朱棣將之更名為“飲馬河”)流域,通過俘虜得知韃靼可汗本雅失里率軍向西逃往瓦剌部,丞相阿魯臺則向東逃,朱棣親率將士向西追擊本雅失里,五月十三日,明軍在斡難河大敗本雅失里,隨后揮師向東攻擊阿魯臺,雙方在斡難河東北方向交戰,明軍殺敵無數,阿魯臺墜馬逃遁。 第一次北征的成果是極為顯著的,韃靼部經過明軍的這次打擊,臣服于明朝,并向朱棣進貢馬匹。 但對草原的格局影響也很大,阿魯臺實際上位控制了韃靼部,接受了朱棣給他“和寧王”的封號,同時韃靼部被大明給打的元氣大傷,西面的瓦剌部趁勢崛起,侵蝕滲透了原本屬于韃靼部的勢力范圍,并且日漸做大,甚至土木之變的部分根源,也可以說是能追溯到這里的。 如今第一次北征的時間,足足提前了六年之久,可以說極大地加快了歷史的進程。 不過結果,姜星火認為應該是沒有太大變化的。 明軍在火器方面,顯然比他前世的歷史上要強得多了。 而伴隨著明軍火器化進程的加速,騎兵在得到了充分疊代發展的火器面前,逐漸開始顯得有些乏力。 只要指揮得當,敏銳地抓住戰機,那么勝利一定是屬于大明的。 吃完飯,朱高燧當面宣旨。 這次之所以不是口諭,而是正式的圣旨,是因為還帶了點賞賜。 “金羅織衣一襲,楊梅、枇杷各三筐?!?/br> 可以理解為皇帝收到了貢品,吃不了或者想分享一下。 都是應季的水果,品質想來也是有保障的,姜星火不太懂這些水果的劃分,但口感肯定比市面上賣的要好得多。 “走吧國師大人?!?/br> 姜星火跟朱高燧一起入宮,在馬車上,朱高燧只告訴了他一件事。 ——最近朱棣很躁動。 在皇宮的廣場里,姜星火見到了朱棣。 確實很躁動,箭靶都扎成刺猬了。 姜星火數了數地上空著的箭筒,空了三筒半,約莫七十支箭射出去了。 射過箭的人都知道,正常人別說連射七十支,就是二三十支,胳膊和手都開始不可避免的顫抖了,因為不是隨便射出去就完事了,射箭既要瞄準又要確保拉弓幅度足夠。 而且,朱棣用的還是牛角大弓,尋常人能不能拉開都是問題。 現在顯然是沒有什么復合弓科技的,所以這種傳統弓,真就是靠力量硬拉的。 更變態的是,朱棣是全身披掛齊全,明軍將官制式的明光鎧,包括戰裙、遮臂等護具在內共重四十五斤,兜鍪重七斤,護心鏡以及護頸、護肋的軟鎖甲重五斤,全套弓加箭袋重十一斤,腰刀三斤半,蒺藜骨朵三斤,上下衣服共八斤,通計八十多斤。 “陛下真是天生名將啊?!?/br> 這句話倒不是全吹,朱棣是真的能全副武裝上戰場砍人砍一天的,武力和體力如果排除朱高煦這種天賦怪的存在,那么基本上就是第一流的。 而在南京,朱棣幾乎很少展現出他作為當世第一名將的風采。 朱棣摘下面甲,眸子中露出了幾許難掩的兇戾。 “一想到建文這小兔崽子今天還沒找到,朕就心煩得很?!?/br> 顯然,朱棣的內心深處,對于自己馬上要離開南京,而建文帝朱允炆依舊下落不明,有些不安。 他擔憂等自己離開以后,建文帝不知道從哪個犄角旮旯冒出來,影響自己的統治。 雖然這種都屬于馬上就可以派兵剿滅,并且聲稱對方是偽帝,建文帝早就死了,但這種事情騙騙別人行,自己可別真信了。 總之,建文帝下落不明這件事,在朱棣心里就像是手指甲旁邊的rou扎出來個刺一樣,沒什么大影響,但很惡心人。 “來試試?” 朱棣把弓塞到了姜星火手里。 姜星火試了試,換算不出來多少磅或者多少斤,但很費勁。 姜星火不缺乏鍛鏈,體質算是標準的營養攝入均衡的成年男子水平,但這把弓,也就拉開一大半就到極限了。 “咻!” 箭矢飛出,五十步上了靶。 “國師射術不錯啊?!?/br> 對于文官來說,能拉開這種重弓,能在五十步距離中靶,雖然沒中靶心,但已經是非常高的水平了。 因為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拿一把普通的弓,二十步能不能穩定上靶都是個問題。 顯然,姜星火的武藝水平可能在武將行列不夠看,但在文官行列里,那就是出類拔萃。 “君子六藝嘛偶爾玩玩,不過也就是強身健體,跟陛下比不得?!?/br> 朱棣接過弓,又射了幾箭,一邊射箭,一邊嘴里念叨不停。 “國師你不知道,建文這小兔崽子,讓朕在豬圈里吃了好幾年的豬屎,讓朕夏天披著大棉被在北平鬧市裝瘋,朕就這么忍下來了,才得了天下?!?/br> 姜星火隨口吟道:“十年運道龍困井,一朝得勢入青云?!?/br> 朱棣聞言一怔,躁動倒是平復了不少。 華夏的歷史文化,確實在很多時候,都認為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在成就大事之前,要經歷最深重的苦難的折磨,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才能成常人之所不能成。 “總之?!?/br> 朱棣把弓遞給身邊的太監,對姜星火說道:“未來朕不在南京的這段時間,已經派人去交代了胡濙,若是有建文的消息,直接報予國師你?!?/br> “老大心慈手軟,定然是做不得這種事情的,到時候如何處置,都交由國師.若是起事了,就派兵剿滅,輿論上按下不表,若是孤家寡人,就割了腦袋送予朕?!?/br> “好?!?/br> 不就是干臟活嘛,換老和尚來也一樣的。 姜星火看著朱棣。 在他前世的歷史上,明成祖朱棣,是五個冰冷的文字。 作為整個大明276年歷史里都排得上號的狠人,他的名字可不僅僅代表著蓋世武功,更代表著隱忍。 朱棣不僅在行軍打仗的時候,能夠復刻李愬雪夜入蔡州的軍事奇跡,在大雪天急行軍后隱忍不發,包圍勸降北元部落,在積蓄力量的時候,更是能常年裝瘋、鬧市果奔、吃豬屎,這些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只為了給自己起兵爭取時間。 坦誠的說,經過了兩年多的相處,姜星火很清楚,朱棣不僅僅是冷酷的梟雄、鐵血的名將、強勢的帝王。 朱棣同時還是一個“人”。 像是他父親朱元璋那樣,作為自己打江山的皇帝,這對父子極少用深沉來掩飾自己,通常情況下,都會表現出自己的情緒,這是對局勢有著絕對掌控信心的體現,說穿了,就像是人很少對自己家的寵物掩飾情緒一樣。 有著絕對力量加持的朱棣,在姜星火面前,同樣會表現出諸如今天的躁動、仇恨等情緒,但這不意味著朱棣是個好被別人左右的人。 實際上,不管怎么樣,朱棣這種集合了冷酷、嗜殺與一點點小心眼的性格都決定了,他絕不可能坐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淪陷。 而且朱棣的野心很大,他想做秦皇漢武都做不到的萬世霸業。 朱棣認為,只有自己做了皇帝,才能讓大明成為這世界上最強大的存在,也只有“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蓋世功業,才能讓朱棣心安理得地到了地下對朱元璋說,這個皇位就該自己坐。 現在朱棣雖然已登基數年,從燕王成為了一國之君,但他仍然沒有停止過這個夢想,而且越來越堅定了信念。 “國師,除了建文的事情,朕臨行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托付給你?!?/br> 朱棣的面色有些凝重,他對姜星火說道。 朱棣信任的人有很多,在這些人里面,姜星火并不是他最交心的人,但毫無疑問,真到了有棘手事情的時候,朱棣第一個愿意相信的,就是這位自己從詔獄里請出來的國師。 “陛下請講?!?/br> “之前你說要清理勛貴豪強的非法田產,朕打算動一動恩張?!?/br> 第534章 心緒 “恩張”這個詞,在朱棣的詞典里,是用來特指一個人的,也就是如今的隆平侯、漕運總督張信。 之所以要動一動張信,倒不是因為朱棣不念舊情,實際上朱棣雖然有那么點小心眼,但通常只對他認定的“敵人”,而對于他認定的“自己人”,朱棣是非常呵護的,只要你不干出造反的事情,那么最壞的結果也就是被閑置。 實際上,朱棣這時候才提這件事情,已經是頗為照顧張信的臉面了。 去年的兩淮鹽使司鹽稅案,鬧得那么兇,都察院和錦衣衛都上了,解縉作為欽差,還被砍了兩刀,可最后也就搞掉了黃淮布政使司的副手和淮安府上下,那么在這背后,黃淮布政使和漕運總督,都沒有牽連嗎? 肯定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沒追究,一方面是因為鹽稅的事情不好擴大,再擴大就牽扯太多了,會讓整個鹽稅系統都無法運轉,所以局限在了黃淮一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朱棣念及舊情,念及張信的功勞,不想讓張信太過難堪。 張信本身是鳳陽人,洪武開國武臣的后代,襲承父親的永寧衛指揮僉事后,張信跟著顧成在貴州打仗,作戰表現相當勇猛,除了這些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如果沒有張信的告密,整個靖難之役的歷史,乃至朱棣的人生軌跡,都會徹底改寫。 有這種功勞背在身上,只要張信不作死,他隆平侯一脈,注定是與國同休的。 但事情鬧得這么大,朱棣雖然沒有明面上動張信,把他掉一掉的心思,卻始終是有的。 正好,姜星火既然打算清理勛貴豪強的非法田產,那么朱棣就打算借著這個機會,把張信從漕運總督的位置上挪開,這樣在外人看起來就是兩個事情了,而且合情合理。 最重要的是,朱棣自己是去北征了,他不在南京,就能撇開這層臉面。 而之所以讓姜星火來辦這件要事,是因為無論是姚廣孝還是朱高熾,都不好對張信怎么樣,張信的恩情,幾乎是對他們所有人的,唯獨跟張信沒交情且沒承過情的姜星火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