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702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實際上,姜星火的思路就是,加多少的稅都沒用,真想要收錢,關鍵在于解決“中間商賺差價”的問題。 不然就成了朝廷多收稅,百姓多繳稅,結果到朝廷手里的稅收不增反減,差價全喂飽中間商了。 這個問題姜星火一開始想的時候,就感覺挺好玩的,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明代末期的時候,國庫的錢都是明宅宗(明擺宗?)萬歷皇帝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結果明匠宗大手大腳倒是沒遭罪,到了明吊宗的時候,就傻眼了。 內有流寇,外有后金,到了北京城破的前夕,求著皇親國戚們出點錢,各個都哭窮,這些皇親國戚、文官和大商賈,在大明危難的時候不管不顧地拋棄了大明,眼睜睜看著朝廷陷入困窘,后來李自成進京,從他們身上可沒少拷打出銀子,而等到后金入關,新君即位之后,他們又厚顏無恥地跑來討要賞賜,并索要爵祿。 這個例子其實就能看出來,所謂皇帝也不是萬能的,這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就是這么特殊,皇帝只要涉及到某些核心利益,哪怕是皇權,都很難改變整個社會的運作模式,比如財政。 如果姜星火想改變大明的財政格局,首先需要清洗掉那幫貪婪成性、只顧撈錢的基層官吏胥吏,然后才能慢慢扭轉整個社會的面貌。 所以,稅卒衛下鄉當然會帶來很多腥風血雨,但從根本上來看,是具有極大意義的。 而且今年江南的夏稅馬上就要開始征收了,夏稅雖然沒有秋稅規模那么大,但也是朝廷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這是現在馬上就能見到改革成效的地方。 眾人傳閱以后,倒是沒有太多反對的聲音。 姜星火草擬的方案,都是針對稅收中飽私囊的實際情況制定的,這種立場非常正確的事情,沒人能反對,即便有利益或者立場沖突,也只能說在心里默默期待姜星火干不成這件事情,而不是現在表示反對。 “國師接著說吧?!敝旄邿肽笾掷锏奈臅?,說道。 姜星火見眾人沒反對,點點頭繼續道。 “第二個方面,就是整頓欺隱田糧?!?/br> “欺隱田糧主要是要嚴格限制勛臣貴族、地方豪強的這種行為,實際上,國朝稅收錢糧收不到手,除了官吏的貪吞拖欠等弊處外,很重要的還由于勛臣豪強恃勢拒納差糧,或額外多占田土,概以各種名義,不肯入冊承擔義務?!?/br> 眾人聞言頓時一怔。 真敢說??! 這也就是姜星火,要是別人,敢動勛貴的蛋糕,那是要被刀把子架脖子的。 實際上,這種事情誰不知道? 這都是公開的“秘密”了。 只不過,勛貴們也沒辦法,想要維持家族長久的生存和浩大的開支,國朝的這點俸祿和賞賜又確實不夠,所以只能多占田土,這是實際情況。 而姜星火既然敢動勛貴的蛋糕,當然不是他想成為當年高王去洛陽出差時候目睹被火燒的征西將軍張彝(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早年作為函使,經常往來于懷朔鎮和京城洛陽之間傳遞信函,歷史記載他在洛陽親眼目睹了一場sao亂,羽林、虎賁等千余人聚眾于尚書省,先是辱罵,后又扔石塊泄憤,最后這幫人一把火燒了征西將軍張彝的宅子,因為張彝的改革建議觸動了京城武官的利益),而是因為他能給勛貴們帶來更大更美味的蛋糕,所以姜星火有自信,勛貴們會為了更長遠的利益,在土地稅收上做出讓步。 同理,姜星火又拿出了第二份文件。 “凡宗室置買田產,恃強不納差糧者,有司查實,將管莊人等問罪。仍計算應納差糧多寡,抵扣祿米。若有司縱容不舉者,參奏重治。 凡功臣之家,除撥賜公田外,但有田土,從管莊人盡數報官,入籍納糧當差。違者,一畝至三畝,杖六十。每三畝,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徒三年,罪坐管莊之人,其田入官,所隱稅糧依數復納。若里長及有司官吏,踏勘不實,及知而不舉者,與同罪。 各處勢豪大戶,無故恃頑,不納本戶秋糧,五十石以上,問罪,監追完日,發附近;二百石以上,發邊衛,俱充軍。如三月之內,能完納者,照常發落。 各處勢豪大戶,敢有不行運赴官倉,逼軍私兌者,比照不納秋糧事例,問擬充軍。如掌印管糧官,不即申達區處,縱容遲誤一百石以上者,提問,住俸一年。二百石以上者,提問,降二級三百石以上者,比照罷軟事例罷黜?!?/br> 見眾人看的有些微微色變,姜星火淡淡一笑:“勛臣的土地是國家賜予的土地,朝廷有需要時,勛臣出一把力,我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至于這方面的損失,海貿方面,自然是有更大的收入空間?!?/br> 或許其他人來推行這項改革,是變著花樣的作死,畢竟在明初,勛臣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但對于姜星火來說,勛貴武臣,則是可以拉攏,或者說已經部分捆綁在變法戰車上的利益集團,姜星火相信,只要跟公侯伯們好好溝通,這些人都是能理解的。 畢竟,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利益,只要能給他們帶來更多更長遠的利益,那么舍棄眼下的一些利益,也不是不可以。 第532章 深意 而且姜星火說這個話的時間點,是有很大講究的。 如果這個話放在建文四年的時候說,那么不管是洪武勛臣還是靖難勛臣,肯定都要嚷嚷著砍了姜星火的腦袋;如果是在永樂元年,那么嚷嚷著砍腦袋的估計只有一半了;而到了如今的永樂二年接近年中的時候,哪個勛臣敢嚷嚷怕是要被同僚砍腦袋。 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是姜星火關于節制勛貴及地方豪強的土地政策,并不是一刀切地要把勛貴的土地全部退還,而是只針對額外霸占的土地,以及恃強不納差糧的莊戶人員,如果是通過正常手段獲得以及正常納糧的土地,是不在此列的;另一方面,則是現在幾乎所有勛貴都看到了海貿的利益所在。 在建文四年中秋大宴上,朱棣提議皇室、宗室、勛貴進行集資第一次下西洋的時候,海貿這件事情還處于畫餅狀態,勛貴們只是為了照顧皇帝的臉面,才各家都出了錢,這個錢,其實就是抱著“當是打水漂不打算要回來了”的心態投出去的。 但在勛貴們眼中的“奇跡”很快就發生了,鄭和的艦隊,竟然真的賺到了錢! 而且隨著江南手工工場區的建立,以及對安南的戰爭,大明商品的海外市場迅速擴大,再加上鄭和艦隊主導的皇室貿易,與之相伴的,就是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回國內,其中一部分,就被這些持有“原始股”的勛貴們所瓜分。 勛貴們很快就發現,從海外貿易上能獲得的利益,開始遠遠超過傳統的土地實物稅收。 當然了,如果姜星火是把主意打到了他們的土地上,那么勛貴集團依舊會進行抵制,畢竟土地作為財富傳承的載體還是讓人踏實的,而且勛貴通常養一個大家族,這就意味著整個大家庭需要很多的農畜產品來維持日常消耗,這一點從姜星火前世的《紅樓夢》中可以窺探出一二,賈府每年都會從田莊里獲取包括農產品、畜類產品、各種手工品在內的租子,正是這些租子,才讓消耗龐大的賈府能夠補貼一大部分日常生活的消費。 但正如剛才所說,姜星火要動的,僅僅是他們非法占有的部分而已,而且也不單獨針對勛貴,而是包括勛貴在內的所有勢力,甚至大頭不在勛貴,而在地方豪強。 實際上,非法占有額外田產這種情況,在大明廣袤的國土上其實是很普遍的,大明自從洪武開國開始就一直存在這樣的弊端。 從大明的農村基層來看,現在的土地基本上就是大戶人家,也就是地主和當地豪強擁有大量田莊,每年都可以通過收取租子來增添穩定的收益,而農田的農產品一部分進了公中,一部分歸底層胥吏衙役稅官(辦法便是姜星火之前所述),剩下的部分才能分配到普通佃農的口袋里。 這樣的制度固然讓大戶人家擁有了極強的壟斷性,而普通佃農卻在災年被擠壓得連一份餬口的收入都沒有,眼下是明初,人地矛盾尚且沒有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因此并不明顯,而這個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明朝的中后期,變得極為嚴重。 而這個問題,如果想要到那時候再去解決,恐怕就晚了。 因為利益關系會變得盤根錯節,而且在沒有姜星火干預的歷史線,注定海貿不會大規模興起,這也就意味著都要在農田這個存量盤子里爭吃食,到時候甚至包括宗室王爺和世襲的勛戚這些人的利益,與大明朝廷的利益已經完全不可調和了,所以即使宗室和勛貴再有錢,朝廷也沒有能力去從中獲得稅收,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賺得盆滿缽盈、揮霍無度,甚至寧愿被李自成拷打出來,也不愿意捐給朝廷。 而姜星火要做的,就是防微杜漸。 趁著現在宗室和勛貴還沒有非法占有多少田產,直接從源頭上絕了這個風氣,而且有海洋貿易廣闊的利潤前景擺在那里,不愁勛貴們想不開。 第一點,用稅卒衛下鄉來盡量杜絕夏、秋稅收中的中飽私囊現象;第二點,用海貿前景來換取勛貴們對于非法占田的退還,地方豪強反而不難處理;第三點,就是內部的拆解了。 今天為什么把這些部寺的長官都叫在一起?當然不是為了看他們為了本部門的利益而互相推諉扯皮。 說白了,就是協調他們出錢來的。 而朱高熾在第一輪的協調,顯然是碰壁了。 姜星火提出了兩點如何減少浪費多征稅的改進意見,無疑是很有價值的,畢竟姜星火提的辦法,是能夠在接下來的征稅中進行實cao。 但這還是沒改變問題的根本所在,也就是從各部寺之間,先協調出一筆錢來,維持今年的朝廷浩繁開支,讓朝廷不至于停擺。 “諸位的意見呢?還是維持原來的看法?” 這時兵部尚書茹瑺站了起來,說道:“國師打算從接下來的稅收著手,這當然是一條好路子,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朝廷都要盡快緩解財政困難,使各部寺維持運轉。我認為,只要朝廷的錢財能迅速增加,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br> “可是.” 茹瑺面色為難道:“戶部的錢是戶部的錢,而兵部的錢是兵部的錢,不能隨便挪用,這樣不妥,國朝沒這個先例?!?/br> “那大家伙就看著中樞停止運轉,然后等陛下圣裁吧?!?/br> 工部右侍郎金忠身體往座椅一靠,如是說道。 金忠作為朱棣的親信,其實他今天種種反常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若是一次也就罷了,還可以理解為他和工部左侍郎陳壽不對付,但這已經是第二次了。 因此,在這種表態下,茹瑺也表現出了一些遲疑之色。 “不過如今既然國朝財政吃緊,這個先例倒也不是不可以破一次?!?/br> 茹瑺成功變臉,但這時候沒人有心情欣賞他的變臉戲法,而是茹瑺代表兵部的態度改變,給會議的走勢,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大明這個cao蛋的財政機制,姜星火現在想要改變是挺費勁的,因為這玩意直接涉及到財權,還不僅僅是之前的間接涉及到財權的采購權,想要動人家的蛋糕,沒有合適的理由很難。 所以,現在雖然船在漏水,船上的人心思各異,也只能嘗試著風雨同舟一下了,東邊拆塊板子補船艙的漏水,西面拿條繩子系緊船帆。 而朱高熾在某些方面優柔寡斷的性子,還是沒有改過來,或者說他的顧慮實在是太多,面對既得利益群體,很難進行任何大刀闊斧的改革。 因此,這件事只能姜星火來辦。 而事情有時候就是這樣的,你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那么你就能收獲別人無法獲得的威望,啃硬骨頭固然費勁,但啃開了,那就能吃到骨髓了。 姜星火不打算跟他們磨嘰了,直接開始了自己的分配方案。 “光祿寺借戶部2/3的寺內儲蓄,戶部分三年劃撥回來,行不行?” 黃子威的神色有些躊躇,2/3確實不少,但光祿寺還是撐得起的。 除了他自己是姜星火提拔上來的以外,光祿寺的少卿李偉,光祿寺丞高致,都是姜星火親手提拔的,因此寺內本身還算是鐵板一塊,沒有什么太多的異議。 國師提拔了你,現在需要伱給國朝出錢渡過難關,又不是不還,你能拒絕嗎? 反正黃子威是拒絕不了。 而且這里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光祿寺在中樞的各部寺中,本來就是油水最大的幾個部門之一,而且不僅油水大,能走帳本的“合理損耗”也非常的大,因為光祿寺是負責朝廷各種宴席的,有任何損耗,或是采購成本高昂,都非常合理,況且光祿寺的經費除了朝廷劃撥的一部分以外,還有一部分是各布政使司的??罱馑?,因此可謂是富得流油,那怕拿出來2/3,其實剩余的還很多。 “行!” 黃子威一咬牙,這時候不能打國師的臉,他必須得支棱起來。 你看,小黃這人能處,有事他是真上。 搞定了黃子威,姜星火看向列席的幾位大太監們。 “宮里的內帑支援點?劃撥到戶部的太倉銀一部分?!?/br> 之前便說過,同樣是內帑,明初和明末是不一樣的,明初內帑的所有權雖然在內廷,但管理權實際上在戶部,只不過這個錢沒皇帝發話,戶部自己是不能輕易動的。 內廷的大太監們明顯是得了皇帝的旨意,這時候都很好說話,很大方地答應了姜星火的請求。 如此一來,光祿寺和內廷方面,算是都搞定了。 “今年是海外貿易規模持續擴大的一年,海上的秩序已經基本肅清了,從南洋到大明沿海算是暢通無阻,但陸上的商道建設一定是不能停的,不然血脈不通,淤堵自生工部承擔2/3的修路費用,剩下1/3發專門的筑路國債,主要面向江浙商人發放,先把寧波府到松江府的商路修通,如何?” 工部尚書黃??戳丝粗旄邿?,朱高熾面無表情。 “黃尚書,我覺得可以依國師之言?!?/br> 金忠第三次開口了。 黃福也知道討價還價大約討不出什么,反而小家子氣,這時候也干脆代表工部同意了姜星火的計劃。 最后只剩下兵部和太仆寺了。 “不多要,除了這些,今年剩下的支出缺口,兵部和太仆寺補上,也是三年劃撥回來,如何?” 對于光祿寺和內廷答應的數額,眾人是大概心里有數的,再比較一下今年的預計開支,這個缺口窟窿顯然是不算太大,因此,最后這部分,兵部的茹瑺和太仆寺的虞謙,商量商量也就認了下來。 看起來非常復雜的一件事,在姜星火的協調下,各部門進行了利益交換后,基本上算是圓滿完成了。 至于支出,則是沒什么說的,其實主要是因為京營三大營二十多萬人北征的軍費支出太大,不然不打仗的話,其實正常的財政預算是夠的。 但北面的戰爭,顯然是要打的。 不是所有事情的利害都是用金錢來衡量的,有些國土安全問題,花多少軍費都要處理好,永樂二年處理好了,就不用以后的人付出巨大代價了。 總之,日子湊合湊合還能過下去,而且是越來越有盼頭的那種。 其余的大臣們又交談了一會兒,也紛紛告辭離開了。 黃子威則跟著姜星火步行走回了總裁變法事務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