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696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李景隆狩獵歸來,率軍來到升龍府城門前,守門士卒恭敬地跪伏在地,并打開城門迎接李景隆入城,而他們身后的軍隊則緩慢通過城門。 這一幕看似普通,實際上卻蘊含某種信息: 李景隆的權威,已經壓過了復辟的陳朝國王。 而安南國陳朝的國王,此時就在升龍府城內,針對之前李景隆遞交的一系列大明方面的撤軍要求,進行著討論。 安南的王宮中,陳天平正端坐在王位上,其他的文臣武將亦是坐在大殿的椅子上,這一點與華夏頗為不同,倒是頗有唐朝的風范。 嗯,這個有個小故事,大臣們站著上朝,是從宋朝開始的。 有一天上朝,趙匡胤指著奏章上說有一個人說不認識,示意讓宰相范質上前看看,可是等他為皇帝解除了疑惑后回來發現自己的椅子不見了,其實這是趙匡胤事先就安排好了讓人給撤走的,范質和趙匡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兩個人是沒有說話,后來范質也只好站在立刻原來的位置,大臣們看見宰相都站著,也不好意思站了起來,到了第二天大臣們上朝后,發現了大殿內所有的座位都被撤退了,從此之后大臣都站著上朝了。 明朝還稍有人性化待遇,有“侍坐”這個可選項,一般年老體衰的大臣,只要不是正式的大朝會,都有坐著的待遇,雖然通常坐的是錦墩不是椅子。 說回安南國陳朝這里,坐在陳天平下手的,就是原天長路都統、少保王汝舟,以及原三江安撫使陳恭肅。 現在王汝舟已經成了安南國的丞相,而陳恭肅,則成了副丞相。 “殿下,我認為,應該全盤接受大明的條件?!?/br> 目前陳天平已經退掉了胡氏父子建立大虞時的帝號,也不敢搞對內稱帝對外稱王那種內外各一套的小伎倆,所以即便是朝議,也只能被稱呼“殿下”而不是“陛下”。 老謀深算的王汝舟站了起來。 他年逾古稀,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雙眸炯炯有神,現在已經是安南國最德高望重的宰輔,因為在過去陳朝的時候,他就曾跟胡季牦一起侍奉過安南國的數位先帝,又親手把胡季牦給送走了,現在論起資歷,王汝舟已經無人能敵了。 而且,在陳天平繼位時,安南國內的文官系統還有不少反對之聲,甚至連很多陳朝的老臣也都有所保留,唯獨這位老人全力支持陳天平的繼承。 這雖然是來自大明的授意,但這里面,也有王汝舟自己的選擇。 因此,陳天平投桃報李,給予了他丞相之職,并且陳天平始終認為王汝舟雖然年紀很大了,但腦筋清楚,在合適的時間點總能夠給出合適的建議。 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陳天平還是很重視王汝舟的建議的。 但是大明的撤軍條件,卻有些苛刻。 之前比其他國家版本的《自由貿易契約》更苛刻的安南國版本,之所以陳天平捏鼻子簽了,是因為他沒得選。 如果他不簽,別說回安南國當國王了,就連小命能不能保住都兩說,畢竟在占城國使團傷人案里,最后被亂刀砍死的人,可多了去了。 可是現在,陳天平畢竟登基稱王了,又已經履行完了對大明的承諾,割讓了那么多的土地,這時候大明的撤軍條件,就讓陳天平有些難以接受了。 而大明的撤軍條件,眾臣也基本知曉了。 其他倒還好說,出錢或者是賠點面子做出有違傳統禮制的事情不是不能接受,關鍵是其中的一條,讓眾臣也有些犯嘀咕。 大明要求在東都升龍府建立單獨的天使區,并且要遷出那里的安南國居民,天使區由大明自行駐軍保護與管理,安南國無權插手,要命的是,天使區就在離安南王宮不遠處的位置。 同時,西都清化府設為不設防地區,清化港口劃歸明軍建立軍事基地,并且拆除從西都清化府到東都升龍府之間的防御,大明在相關節點進行少量駐軍用以維護主要商道的安全。 清化港作為軍事基地這件事,大明已經在做了,只不過是書面化一下,而設立單獨的天使區和在東西都商道節點進行駐軍這兩件事,就讓安南國眾臣覺得很難辦了。 而且這兩件事,還是捆綁到了一個條款里的。 難辦,能不能不辦? 也不太行。 大明撤軍在即,安南國里里外外,哪怕是親明派,也想先把這好幾萬駐軍給送走,不然就像是腦瓜頂上懸著一把劍似的。 而如果不同意大明的條件,這把劍會不會馬上落下,誰也說不好。 大明的條件雖然很苛刻,但似乎忍一忍.也不是不可以? “咳咳?!?/br> 副丞相陳恭肅這時候慢條斯理地開口了。 “殿下,臣有一計?!?/br> “陳丞相快快說來!” 陳天平看著這位理論上的“同族重臣”,連忙道。 “天使區的事情,可以同意?!?/br> 還不待眾臣反對,陳恭肅捻須笑了笑,只道:“樹挪窩死,人挪窩活,殿下在外面數十里新建一座避暑行宮就是了?!?/br> 此話一出,眾臣頓時恍然。 好計策! 如果認為大明建立天使區的目的,是為了有囤積兵力隨時進攻安南國的王宮發動政變的能力,那么陳天平完全可以在外面建一座行宮而不是王宮,這樣大明即便是再不要臉,也不可能再開個天使區到行宮旁邊,如此一來,威脅自然就取消了。 至于陳天平為了避暑散心,特意在王宮不遠處建一個行宮,大明肯定是管不著的,從華夏的歷史上看,很多皇帝都有這種cao作,根本無可厚非。 這樣一來,天使區對于王宮的威脅,也就不攻自破了。 陳天平只需要多住在行宮里就行了。 “至于在關鍵節點駐軍維護商道安全的事情.老臣覺得也要從兩方面去看?!?/br> 陳恭肅說道:“一方面,這些關鍵節點的駐軍,以及不能設防,確實是大明用來應對不虞之事的;另一方面,這些駐軍也確實能維護商道,減少我們的壓力,同時若是真有變亂發生難道不是殿下的福音嗎?” 陳恭肅說的隱晦,但實際上就是在告訴陳天平,別想那么多,躺平認命也不是不行,商道節點駐軍雖然有弊端,但要是真有人推翻你,大明也能因此快速地支持過來,不至于被阻斷道路,如果真有安南國內政變的那一天,那么這條道無論是等支持還是逃跑,其實都是陳天平的一條救命通道。 “當然了,具體的一些細節,譬如駐軍人數、具體節點,都是可以商量的?!?/br> 陳天平思忖片刻,顯然聽懂了陳恭肅的意思。 陳天平沉吟了一剎那,下了決定,說道:“陳丞相,本王也是這么想的?!?/br> 他微微抬起手臂,示意眾人靜下來。 “諸位,胡朝已經滅亡,現在的安南,跟以前不一樣,‘事大才能生存’,來自高麗國的經驗,我們必須牢記……” 陳天平隨后講述了自己對于高麗國因始終奉行“事大主義”而得以延續475年的看法。 不管是哪個國家強盛,唐、遼、宋、金,高麗國始終能靠著這種外交方針,維持國家的存在,而那些被高麗侍奉的大國,反倒一個個如過眼云煙般消散,這無疑是值得小國學習的。 因此陳天平并未將大明視作敵人,反倒認定對方是安南國維持安全和穩定的保障,因此打算在主要條款上接受大明的提議,但同樣要盡力爭取維護本國的利益不受到太大損失,能夠將駐守在安南國國土上的大明遠征軍送走,對于他們來說,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勝利了,不僅可以松一口氣,而且可以向百姓交代。 眾人皆默然,這確實是目前最合理的選擇。 而且,底線這種東西,如果稍稍后退,那么自然是可以一退再退的。 既然不把大明視為敵人,那么把大明的遠征軍送走,安南國恢復自己的內政權力,同時有自己的軍隊維持國內秩序,又何嘗不是一種進步呢? 總之,這些安南國的君臣,對于自己的地位,還是心里有數的。 第529章 補藥 “殿下,那我們今晚要不要邀請大明的李大帥前來赴宴?”枚秀夫詢問道。.?°¤*(ˉ`★′ˉ)*¤° ????????.¢??? °¤*(ˉ′★`ˉ)*¤°?. 陳天平思索幾息,只道:“暫且不必?!?/br> “???” 眾人愕然,難道這位安南國王覺得對方根本不著急嗎?既然這樣又何必費這個勁火急火燎地把大家伙召集起來問策呢? 陳天平淡淡地瞥了一眼那個提出建議的枚秀夫,平靜地說道:“本王認為,撤軍的事情雖然急迫,不過既然明軍還駐扎在安南國內,若是冒然派遣人前往,難免招惹麻煩,影響安南國與大明國的關系?!?/br> 這番話說的冠冕堂皇,但其實就是不想在大明面前太跌份的意思。 “……是?!?/br> 枚秀夫閉口不言,再度退到自己的座位旁。 “殿下英明?!?/br> 一位武將起身說道:“不過還有一件事情?!?/br> “據末將所知,北部邊境線上的幾個大城池已經被大明控制,或是改名為交趾布政使司的府縣,或是成立了屬于大明的州,但具體的邊界線劃分還是不清楚,還請殿下與大明的李大帥商議如何勘定邊界,豎立界樁?!?/br> 陳天平聽明白了這位將軍的意思,將軍們對于勘定邊界、豎立界樁這些事情當然沒有什么興趣,但對于劃分防區地盤的興趣,不僅有,而且很大。 現在內部有大明的遠征軍,外部有交趾都司的邊界駐軍,這些安南的武人自然不敢造次。 可這不意味著等大明的遠征軍走了以后,北部邊境線的軍事壓力沒有那么大以后,這些安南的軍人不會故態萌發,繼而野心膨脹。 畢竟在此之前,安南人尚武的風氣已經形成,而且由于常年的對外戰爭,安南國的軍隊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龐大的規模水平上,所以也無可避免地形成了武人社會地位的抬高。 眼下雖然對大明的戰爭失敗了,可這些武人,卻并不會放棄維持舊有地位的打算,這種對于地位的維系,也必然是以保持軍隊規模和地盤為基礎的。 因此,這些武人肯定會產生覬覦之心。 這種事情,只怕是誰也阻止不了。 果然,那個武將才剛剛坐下,另一位武將便站了起來:“啟稟殿下,末將附議!” 隨即其他幾個主要的武將也相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末將贊同!” “末將亦是如此?!?/br> “……” 看著底下站著的眾多武將,陳天平暗嘆一聲,這些武人都是現在清洗過后的安南國僅存的能征慣戰之將了,可惜,他們的眼光,未免也太淺薄了一點。 自己真的能靠這些人,保得安南太平? “諸位的意思,本王清楚了?!?/br> 陳天平揉揉眉心,說道:“既然如此,本王會與大明的李大帥去談的?!?/br> 陳天平揮手示意眾人坐下,隨后又對枚秀夫說道:“你奉本王的命令,去告訴李大帥,本王希望與他在明日舉辦一個簡單的酒宴,慶祝我們安南國在剿除匪患上取得的勝利,請他務必賞臉?!?/br> “遵命!” 枚秀夫拱了拱手,轉身離去。 —————— 李景隆很快就接到了枚秀夫的邀請,對此李景隆倒是沒什么抗拒的,畢竟主動權在他這里,安南國無論如何都是翻不了天的。 而因為李景隆出去打獵的距離較遠,是到西面的森林里走了個來回,離開一共有兩天的時間了,因此也堆積了一些需要他處理的文件。 之所以有這么多文件,主要就是因為大明從安南國撤軍在即。 中樞下令從安南國撤軍,有兩個方面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