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652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削藩,既是秦晉兩藩兩代人與朱棣的新仇舊怨,更是整個北部邊防體系的必然需要,這個沒什么好說的,但皇家的事情外人少攙合就是了。 “到時候讓盛庸和平安帶兵從北面下晉地,徐輝祖在東邊從井陘道入晉地,一次性都解決掉?!?/br> “至于草原的事情,北元剛剛解體,瓦剌部在西,韃靼部在東,瓦剌部沒那么跳,加之鞭長莫及,暫時可以放過他們,但韃靼部,朕是一定要打的,不僅是打給瓦剌部看,更是打給兀良哈部看?!?/br> 兀良哈部,也就是朵顏三衛,也被稱為兀良哈三衛,屬成吉思汗幼弟鐵木哥斡赤斤一系,元末時由遼王阿札失里統領,游牧于大興安嶺以南地區,而在洪武朝中后期發生的兩件事,讓兀良哈部開始傾向于大明,第一件事是洪武二十年北元太尉納哈出率眾降明,第二件事是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在捕魚兒海的大勝.捕魚兒海之戰,讓北元元氣盡失,而這次戰役北元的失敗也使大興安嶺以東的蒙古諸部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們只能選擇歸附大明,于是在洪武二十一年遼王阿札失里在感受到巨大的生存壓力之后,在十一月遣使向老朱稱臣請降。 老朱接受了阿札失里的請降,并在洪武二十二年的五月將其部眾一分為三,在山陽地區分別設置了朵顏、泰寧和福余三衛,設置的這三個隸屬大寧都司的羈縻衛里,朵顏衛在屈裂兒河(指洮兒河南支流歸勒里河)上游和朵顏山一帶;泰寧衛在塔兒河(今洮兒河)流域,即元代泰寧路;福余衛在嫩江和福余河(今烏裕爾河)流域。 但兀良哈一貫是有左右橫跳的傳統的,當阿札失里意識到大明無意在遼東繼續北征,發動類似于捕魚兒海那樣的戰役后,很快在洪武二十三年就又背叛了明朝。 為此,洪武二十四年,老朱命令燕王朱棣和潁國公傅友德統領大軍出塞清剿三衛,那是朱棣第一次跟朵顏三衛打交道。 嗯,物理意義上的打成一片。 但因為統治成本的原因,大明只在遼河平原的瀋陽等地區保持著有效統治,因為缺乏人口進行移民,所以除了遼河平原以外,整個東北的深山老林還有靠近蒙古的草原,都被女真人和蒙古人占據著。 老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沒法在這些地方進行實際控制,所以也無意于徹底剿平朵顏三衛,而是沿著遼河建立緩沖區,將三衛遠遠隔離在大寧、河東以北,并嚴防他們向大明的實際控制區滲透。 之前周王所提及的那件周藩軍隊北上的事,就是發生在洪武二十九年的事情,由于寧王報告“近者騎兵巡塞見有脫輻遺于道”,老朱就令燕王朱棣選精卒壯馬抵大寧,沿河南北監視朵顏三衛。 到了靖難的時候,朱棣千里奔襲大寧,裹挾的是大寧都司的兵馬,至于所謂“朵顏三衛雇傭軍”的事情,屬于是建文朝廷的造謠你說有沒有朵顏三衛的人跟著朱棣靖難?那肯定是有的,但這個數量非常的少,多是自發行為,朵顏三衛整體還是作壁上觀的,畢竟之前雙方一直是敵人。 而建文朝廷為了在輿論上取得勝利,自然就把韃官都說成是燕王向蒙古人借的兵,用來黑朱棣是兒皇帝石敬瑭。 本質上燕軍韃官多,那是歷史遺留問題,但不管怎么說,這些韃官都是朱棣的下屬,是蒙古人長期內遷的產物,即便是打的再艱難,朱棣還真沒找北元借過兵,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肯定是站得住的。 而靖難結束后,朱棣也下旨重建大寧、營州、興州等衛,開始著手恢復被自己抽調一空的北平、大寧兩個都司,讓明軍重新回駐關外。 但此時明軍在關外的軍事存在實在是不樂觀,尤其是原本兵強馬壯的大寧都司,確實是已經從老虎瘦成病貓了,大寧系將領們的態度,也是朱棣這里需要考慮的,因此對于兀良哈部,朱棣需要經常性地示威或主動敲打一番,用以維持東北的平衡,給大寧都司恢復元氣爭取時間。 兀良哈部跟韃靼部壓根就不是一條心,而且兀良哈的這些墻頭草說實話挺廢的,是蒙古諸部里最膽小怕事的,沒什么大追求,屬于是能活著就行,很少搞事.除非是真的受了災活不下去了,才會考慮動刀子,不然平??粗褪抢蠈嵑┖竦哪撩?。 主要是兀良哈哪怕動刀子也沒什么好搶的對象,西邊是韃靼部,東邊是山里的女真人,南邊是遼河平原的明軍軍戶,全都是硬茬子。 “不如到時候大軍北征韃靼部,然后如果打完了,看情況分兵一部分東進,迫使兀良哈部協助出兵進攻女真?” 這時候姜星火忽然說道。 女真人始終是個大隱患,姜星火當然知道,沒有了女真人,還可能有男真人,異族總是像地里的韭菜,一茬一茬的長出來,是割不完的。 但問題就在于,既然知道了女真人有可能對華夏歷史造成的影響,還讓他無動于衷的話,姜星火是做不到的。 所以雖然理性上很清楚,即便把女真人剿滅,也未見得真的能起到什么作用,但姜星火還是覺得需要去做。 哪怕是把心頭這口氣出了,也是值得的。 朱棣還沒說話,朱能先說道:“關鍵不在于女真人,而在于朝鮮?!?/br> “是這個道理?!?/br> 丘福也說道:“朝鮮一直在暗戳戳的筑堡,收降海西女真的部落,把邊境線往西邊推,剿滅女真人容易,女真人才幾萬人?問題是女真人沒了,長白山山區那么一大片地方,朝鮮地少人多能遷徙民眾,咱們卻站不住?!?/br> 茹瑺這時候也小心翼翼地開口說道:“長白山是有說法的,《山海經》稱為不咸山,原因是因為長白山上終年積雪,其雪潔白無暇,酷似鹽而不咸,故稱為不咸山。北魏時稱蓋馬大山、徒太山、太皇山,到了唐代,改稱為太白山,而長白山之名則是始于金代,且一直沿用至今.這座山同樣也是以前高句麗王國的統治核心,朝鮮人一直對其念念不忘?!?/br> 經過茹瑺的解釋,眾人倒是大概了解了一些,主要的關隘在于兩個地方。 其一是在朝鮮神話中,朝鮮人的祖先名為檀君,他是山神之子,建立王朝后,統治了王朝一段時間,后來又重新隱居山林,而隱居的地方叫做太白山,不過此地其實是朝鮮境內的一座山,并不是華夏境內唐朝時期的太白山,但朝鮮人以訛傳訛,便認為從神話傳說來講,長白山應該是他們的圣地。 其二是歷史上曾經跟大隋、大唐連續剛正面的高句麗王國,就是發源于長白山,不過這里面要說的是,高句麗王國和高麗王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實完全不是同一回事高句麗政權是西漢時期由扶余人朱蒙建立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境內的邊疆政權,其領土橫跨華夏東北的部分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而高麗王朝也就是王氏高麗政權,則是新羅人和百濟人為主體組成的高麗人在朝鮮半島建立的政權,其政權法統來自于統一朝鮮半島的新羅政權。 高麗王國建國后,在“事大主義”方針的影響下,先后向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遼朝、金朝、元朝和明朝稱臣,突出一個誰強誰是我爹,和中原王朝一直保持著很穩定的父子關系。 而高麗王國和現在的朝鮮王國在領土、法理上是一脈相承的,十二年前李成桂廢掉高麗末代國王,建立了李氏朝鮮。 但是正如之前所說,李氏朝鮮一點都不老實,仗著以前作為元朝征東行省留下的豐厚軍備家底,一邊對大明表面上臣服,一邊一直在暗地里搞小動作。 李芳遠囚殺父兄上位后,也是這副德行,仗著跟朱棣有舊交情,始終想要以恭順小國的姿態拿捏大明。 至于其人同樣是篡位得國,是不是自比朱棣,還是看不起朱棣,那就不得而知了,總之表面上還是非常謙恭的,每次派來的使臣都對大明畢恭畢敬,而且經常念叨我家王上跟大明大皇帝陛下以前巴拉巴拉 所以,簡而言之,在大明的君臣們看來,目前剿滅女真這個事吧,真不是能力問題。 大明想要剿滅女真,把這個部族從世界上抹去,是可以輕而易舉地辦到的。 問題就在于,現在大明的遼東,加起來也就二十幾萬人,其中一大半是軍戶,把女真人都給弄絕種了,直接打回原始部落時代,沒問題,那女真人在長白山等地的棲息地,難道要白白讓給朝鮮人不成? 朝鮮現在有六百萬人口,大明有六千萬人口,從人口總數上看,大明當然是比朝鮮多得多的,但問題是人口這東西你得結合國土面積??!大明這么大的地方,六千萬人口屬于整體性的人少地多(部分區域人多地少,如江南、江西),而朝鮮半島雖然北部也都是山地,可六百萬人口,對于這個時代的朝鮮來說,還是有些擁擠了。 正是因為這種人口壓力,朝鮮才會有對外拓荒的內生性動力,如果自己家的地都種不完,朝鮮肯定不會選擇頂著大明的注視在邊境搞這些小動作。 朱棣忽然一拍桌子:“想這些作甚?到時候驅兵東進,再讓遼東都司北上,脅迫朵顏三衛和李芳遠一起出兵,本來還打算徐徐圖之.徐徐個球?直接都滅了,先滅女真,然后隔著鴨綠江駐兵,不需要百姓,先把界河站穩,補給從海上運,朝鮮人不服就直接推平了朝鮮換個國王,或是干脆并入大明,不就都解決了?” 之前顧成做的計劃是先對付女真實力最強的斡朵里部,后威懾朝鮮,再對付胡里改部、托溫部,但如果明軍主力真的回到北方,是先后順序來還是一鍋端,確實沒什么區別。 將心比心的話,姜星火也很清楚,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現在肯定不把女真視作威脅,甚至女真就是大明養的一條看家護院的狗,住在狗窩里就是為了在邊境防止朝鮮人的拓邊滲透,如果把女真人都弄死了,那么大明就得自己駐軍了。 當地沒有百姓,耕地條件也差,軍屯自給自足都費勁。 光是算經濟帳,那就是血虧。 但姜星火覺得這不單單是經濟帳的事情。 “給朝鮮換個國王當然容易,但想要把朝鮮一口氣吃下去,現在的大明恐怕還做不到?!?/br> 姚廣孝這時候忽然說道。 朱棣順坡下驢地說道:“那就駐軍?國師怎么看,駐軍靡費甚多,這錢可是無底洞,一年一年都要扔進去的?!?/br> 為什么歷代中原王朝都很少會去選擇吞并朝鮮半島,重要的問題就在于統治成本太高,同化時間也太長,高麗王朝享國近五百年,上下早就自成一體了,蒙古人倒是吞并了,但同樣無法形成有效統治,還是搞的流官羈縻那一套,武力強大的時候還能壓服,沒了強橫的武力,馬上就會被當地人趕走,而治理地方的,那是那些當地的地方豪強和世家。 姜星火前世的清朝也是,后金政權建立以后,打朝鮮就跟捏小雞仔一樣,可一樣沒選擇吞并,這里面的道理都是相同的。 當然了,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可以歸咎于是否利益足夠誘人。 說白了就是打朝鮮,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 而打日本就不一樣了,打日本的話,那金山銀山可是實打實的財富,而且能挖上百年,這就屬于“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不打才叫對不起鐘山里埋著的老朱。 但跨海征日,其實從理論上來講,并不需要一定要打朝鮮。 只需要有濟州島、對馬島等幾個跳板就夠了。 畢竟從長江運兵啟航的話,這點距離,順風順水沒幾天就到了。 如果是走朝鮮陸路,反而要好幾個月。 從時間上看,完全沒必要。 打日本的時候,只需要脅迫朝鮮人出物資和人力就夠了。 給朝鮮人換個國王很容易,但吞并朝鮮,是個需要長時間的人力物力精力投入的事情,至少現在的大明應該是做不到的。 所以這件事,大家一直都是嘴上說的兇,心里帳門清。 “女真必須要滅?!?/br> 姜星火就這么個態度,隨后說道:“沿著鴨綠江駐軍就是了,正好看著跟朝鮮的邊界貿易,反正《明朝自由貿易契約》也都簽好了,每年貿易收的稅,養活駐軍足夠,最多就是少賺點的事情?!?/br> “成?!?/br> 現在朝鮮每年需要給大明進貢的物品,就只有水牛了,而戰馬之類的,都是邊境自由貿易的商品。 只不過現在大明和朝鮮貿易的地方不在陸地邊境,而在濟州島。 如果大明能用一部分駐軍實際控制陸地邊境線的話,那么朝鮮也可以在北方做交易,到時候一切物資從登萊轉運就行了。 今年在軍事方面這幾件大事,削藩、出塞報復韃靼、剿滅女真,基本算是在年初定了下來,接下來就是別的事情了。 “今天順路,先去看看新式武器的進度,然后再去實地考察棱堡的防御效果?!?/br> “徐副總裁官帶路吧?!?/br> 朱棣打趣道,但這句話,卻讓茹瑺心頭一凜。 之前一直隱約有風聲的事情,這次怕是要成真了。 始終有消息靈通的人士在透漏,因為過去一年姜星火主導變法的得力,在永樂二年,總裁變法事務衙門這個機構要被皇帝刻意加強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工部兵器局跟內廷兵仗局兩個機構,以前屬于齊頭并進的情況,同時進行各類軍工品的制造,但現在整個新生的輕重工業體系,按照計劃卻是有了統一的管理。 棉紡織業的手工工場,現在是皇室獨資,但并沒有歸屬于內廷,因為讓宦官來管,用不了多久就會玩廢掉,目前是徐景昌負責,可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包括紡織品在內,輕工業商品中,諸如化肥、玻璃、水泥、香水、白酒,計劃今年統一劃撥到總裁變法事務衙門。 這既是姜星火過去一年的努力做爭取來的,也是隨著變法進程的深入而必然要面臨的調整。 總裁變法事務衙門的主要任務就是搞錢,或者說在皇帝這里,變法的最大意義就是搞錢。 因此下面的部門,經過這輪調整,大多數都是與搞錢相關的。 總裁變法事務衙門預計要擴充到“四司一所”,即包括了工業司、商業司、市舶司、銀行司四個司,再加上一個單獨的明報所,已經算是標準的部級配置了,跟六部差不多,說是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其實改名叫“工商金融部”更合理一些。 而與傳統的文官衙門不同的是,朱棣這次直接給高配了兩個國公作為副總裁官,且各管一司。 工業司由定國公徐景昌負責,里面包含了輕重工業各種專營商品,還有專門獨立出來的下一代技術諸如蒸汽機、工具機的研發機構,而下游的兩個軍工品生產部門,也就是兵器局和兵仗局,合并成兵器局,也一起并到這里面。 之所以要讓徐景昌這個勛貴來負責,而不是換個文臣來,就是因為這里面的重工業,直接涉及到了明軍的武器裝備生產,沒辦法交給文臣,而即便是不涉及這方面的輕工業,這些專營商品都屬于是能生財的搖錢樹,朱棣也不可能交給文臣,所以索性就合并在一起。 煤鐵部門和兵器局,也算是姜星火從工部身上割了塊rou下來。 至于內廷的兵仗局,反而是無所謂的,這個就是朱棣一句話的事情。 商業司是姚廣孝負責的,因為水泥混凝土弄好了,明年就要開始鋪路了,關于商道,還有一系列跟地方和中樞交涉的復雜事情,除了姚廣孝,其他人還真不一定能弄好。 市舶司則是相當于直接把海關拿在手里,這個是題中應有之意,因為開海裕國的政策就是總裁變法事務衙門一直推進的,或者說廢除海禁政策,就是姜星火一手推的,因此剛剛鋪開的海貿攤子,肯定也要歸他管。 最后的銀行司,那就是大明銀行了,這個也是姜星火主抓的業務,恢復寶鈔幣值以及換鈔這種事情,除了姜星火,恐怕沒人能搞明白。 因此,今天去參觀的,其實就是剛剛整合到總裁變法事務衙門下面的工業司兵器局,由徐景昌這個即將走馬上任的副總裁官管理。 只不過這些還暫時都沒有公布,還得等京察的結果下來,但高層這邊算是都有信了。 實際上,隨著變法的逐步成功,總裁變法事務衙門的權力隨之擴大,也是必然的。 只不過姜星火權威日隆,肯定也是某些人所不愿意見到的就是了。 兵器局武器試驗場。 兵器局和兵仗局、鑄炮所合并以后,已經搬遷到了城外的新場地。 主要是考慮到會爆炸的危險品太多了,要是一個不留神,很容易對整個南京城都造成巨大影響,天啟大爆炸的傳聞,姜星火可是聽過的,所以這種事情,長痛不如短痛,早點搬出城來對誰都好。 而且城外空曠,也有助于進行各種武器的實驗。 今天要看的新式裝備,主要就是可能給京營小批量列裝的棉鐵復合甲,以及用低磷鋼鑄造出來的新火炮,還有配裝了紙殼定裝彈的火繩銃的演示。 進行了明軍標準紅色涂裝的棉鐵復合甲披在假人身上,呈現在了眾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