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621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所以漢章帝到漢靈帝這段時期,其實都沒什么好說的,主要是之間的學術譜系的脈絡,需要梳理清楚。 當然了,能揚名的事情,也沒那么容易就是了。 畢竟兩漢加起來也有好幾百年呢。 曹端這頭自個去頭疼了,姜星火能找他,也是他有這個本事不是? 搞定了曹端,接下來就輪到孔希路了。 “孔公?!?/br> 姜星火給孔希路遞了杯酒,笑瞇瞇地看著他。 不消說,既然孔希路排在了曹端之后,那么他要寫的文章的任務難度只會更大,不會更小,而且他的地位,也比曹端更重要。 孔希路半是無奈半是釋然,拿人手短,該還債了:“說吧?!?/br> “以《王制》為核心,做一份《古今文學考》的文章,大概有兩個要點?!?/br> 姜星火捋了捋,方才和盤托出,道:“其一,公羊學這一脈倡導托古改制,又與《王制》頗為呼應,故此還是孔學正宗,這一點不變,但要從《王制》上闡發六經的微言大義,說明孔子傳下來的六經,用以在于拯救時弊,不僅是批判過去,而且還要用以更正未來換句話說,孔子做《王制》留給后世,不僅是要與周禮做劃分,更是要推演未來的社會制度?!?/br> “所以,后來秦漢的社會制度與《王制》所言不符,其實并沒有關系,圣人希望的只是改變,因為當時具體形勢所限,即便是孔子也想不出超越時代的社會制度?!?/br> 這相當于給《王制》和后世政治實踐之間的不對應,打了一個小小的補丁,算是自圓其說。 “其二,《王制》之中種種制度,皆是孔子所想的新制度,雖然有些后世并未采用,但諸如選官、郡縣、治化這些道理,還是能追根溯源找到思想源頭的,所以后世制度改革和思想流變,也要理出一個脈絡來,這便是《古今文學考》的初衷了,意義上,跟《孔子學術譜系考》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從譜系入手,一個從制度和思想的交錯脈絡入手?!?/br> 見孔希路半晌沒說話,姜星火又加了一把火:“經學有微言大義,孔子素王改制的宗旨為微言,群經所載典章制度與倫常教化為大義,西漢以后微言斷絕,這一千年來諸儒專講大義,可想來孔公也明白,若無微言,又何來大義呢?” 孔希路當然明白姜星火這是什么意思,這是在官方層面上,暗示可以把“釋經”的權力交給了他。 “六經道喪,圣道掩敲?!?/br> 孔希路鄭重說道:“這文章,我寫?!?/br> “孔公高義?!?/br> 姜星火與孔希路對飲一杯,寫文章與注經的事情,就算定了下來。 如此一來,有這兩位大儒出手,在理學內部掀起學術糾紛,就算是成了。 而有了這攤子事,想來本就被復興的心學和實學所分流的理學,該是更加應接不暇了。 在輿論上,思想界內部有了巨大的爭執,就可以隨便他們去撕,去吵,因為對于原本占據統治地位的理學來說,無論怎么吵,其實他們都是虧的。 如果注六經這件事成了,那么朱熹的那套《四書章句》在學術界和科舉考試中的地位,肯定是理所當然地要下降的,因為四書本來就是六經的階梯。 而以主張變法的董仲舒的公羊學為基礎,再配合上孔子自己托古改制的《王制》,把《王制》抬到“打開六經這扇大門的鑰匙”的地位,到時候變法的學術依據和支持,不就更加充足了?這些都是一環套一環的。 孔希路和曹端吃飽喝足,先一步告辭離去,而高遜志如今睡在溫暖的閣樓里,若是貿然喚醒拉到外面寒冷的風雪中,恐怕有患病甚至猝死的風險,所以依舊沉睡著。 姜星火獨自欣賞著越來越大的風雪,他甚至看到了街邊有大皇子府的旗幟的馬車路過,想來是家里的誰出來游玩了,按照馬車的規格,身份還不低。 不過高遜志并沒有沉睡多久,不多時,便悠悠轉醒過來。 看著桌上杯盤狼藉的樣子,高遜志揉了揉皮膚有些松弛的臉頰,問道:“他倆都同意了?” “高太常何必明知故問?!?/br> 姜星火頭也沒回地說道,他的眼眸此刻似乎都沒有焦點一般。 “那伱怎么不走,還要我幫你做些什么嗎?那你可得求我,我跟他倆不一樣,你于我無恩?!?/br> “沒有?!?/br> 姜星火這時候轉過頭來,看著他。 若是此時來一句,“你的孫女在揚州過得不錯”,恐怕就是絕殺。 但姜星火不是這樣的人,既然高遜志沒有參與暴昭的陰謀,他也不會把高遜志怎么樣,哪怕對方不認可自己其實就算高遜志真的跟他對著干,姜星火也做不出來脅迫人家妻女的事情,畢竟連景清的女兒他都沒怎么樣,還好好地供人讀書生活。 高遜志沒那么重要,既然他不想幫自己,姜星火自然也不會強迫。 姜星火坦誠道:“只是諸事繁亂,如今驟然放空下來,反倒有些無所適從了?!?/br> 高遜志也是當過九卿的,對此倒是頗為理解,道:“你現在是國師,雖然沒有宋時平章軍國重事之名,卻有參知政事之實,若是不忙,反倒該你自己反思了?!?/br> 姜星火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道:“不只是這些問題,我現在只想做好眼前的事情?!?/br> 他站了起來,看著窗外飛舞的雪花,忽然道:“你覺得現在,天下如何?” 高遜志聽出了姜星火話語里的異常之處,凝視著他,片刻后才緩慢開口道:“如久病之人,忽下猛藥,一時有氣血充盈之狀?!?/br> “重癥就得下猛藥,腐rou就得刮骨刀?!苯腔疠p描淡寫說著,目光卻變得幽深難測。 高遜志聞言微怔,沉吟許久后才繼續道:“沉疴難去?!?/br> “大雪白茫茫一蓋,什么都好了?!?/br> 此時此刻,莫愁湖的冰面上,已經看不到冰了。 無論是美好的還是丑惡的,隨著雪越下越大,都沒了蹤影。 “你這句話,究竟指什么?” 高遜志抬起頭望向姜星火,眼眸中閃爍著濃郁的疑惑和探尋。 姜星火嘴角勾勒起一抹弧度,輕聲道:“具體怎樣還是要看天下局勢如何演化?!?/br> 高遜志點頭,但心底依舊存有幾分懷疑,因為他覺得這似乎并非姜星火本意。 “我們還是回歸正題吧,今天確實有事情要問你,乃是建文余孽的事?!?/br> 姜星火擺手,將剛才提及的話題再次拋到腦后。 高遜志見他態度堅決,也不便多說,轉而道:“與我無關?!?/br> “真的與你沒關系?” 姜星火打斷他的話,他盯著高遜志,說道:“暴昭死了,他的余黨銷聲匿跡了大半年,可現在,他們又開始活動了,他們想干什么?永樂元年都要過去了,建文帝就算活著,難道還能把天翻了嗎?” “我真不知道?!?/br> 高遜志的態度很堅決。 “年終歲尾,事情很多,這段時間你還是跟他們一起在屋子里著書立說吧?!?/br> 姜星火話鋒轉的太快,一時間差點把高遜志閃到了腰。 合著沒有施恩于我,就給我整點不存在的把柄,總之都是要我給你干活是吧? 可你說高遜志剛才面對姜星火的逼問,心里沒鬼,那也不對,因為茅大芳這個忠誠于建文帝的死硬分子確實沒死,之前也確實找到過他。 正因如此,高遜志才把孫女送到了揚州。 而這種事情實在是太過敏感,高遜志不敢也不能對任何人說起,可他也不知道茅大芳的行蹤是否被錦衣衛等情報機構所發覺,若是真把供出來,胡亂攀咬些根本沒做過的“罪名”,他又該如何是好?畢竟茅大芳來見他這件事,他可從來沒交代過,到時候就是百口莫辯。 幾乎所有的復辟活動都是這樣,像這些建文舊臣一樣,一開始還會有人念著舊主的好,會有人往來奔走,試圖反抗,可一旦這些文臣發現在新朝過的也不錯,漸漸地,隨著新皇的皇位坐穩,這種反抗活動,就會消失了。 到了最后,甚至內部之間,都會互相仇視,因為那些試圖反抗的人,就成為了試圖過安穩日子的人的敵人。 都是吃皇糧的日子人,能過得下去造什么反?吃飽了撐的? “要我做什么?” 高遜志松口了,心中念頭閃過,閑著也是閑著 姜星火也不跟他客氣,干脆交代道:“經史分流,經是經,史是史,我聽說你對國史頗有研究,不妨也出一本書,務求簡潔明了,梳理一番國史?!?/br> 高遜志也不意外,注六經,尊《王制》,目的都是為了在思想界起到方便變法的作用,而一直以來,思想界都是有以六經為史的觀點,這顯然是跟姜星火的主張相沖突的。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六經都是靜態的、記錄過去的史書,那么怎么跟托古改制相契合,繼而自圓其說呢? “過去程朱理學以讀史的方式來解經,我覺得大為不妥,六經既然是孔子托古改制,以《王制》改周禮的思想表現,那自然是不能歸于史書,以讀詩書的辦法來看六經的。 高遜志的領會能力很強,大約總結了一下,說道:“便是說,凡史事成跡,芻狗糟粕,諸子攻之不遺余力,如今要以六經為新,就得簡明國史?!?/br> “對?!?/br> 姜星火點了點頭,說道:“把國學和經學分開,國學就是正經的歷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這些東西,而經學,則是圣人智慧,治世哲學?!?/br> “梳理國史.倒也不難?!?/br> 這項工作只是要他以客觀的角度,充分發揮史學功底,集合之前的史料,簡明清晰地摘出一些王朝脈絡,以及重要歷史事件來,沒什么政治立場。 雖然是為姜星火的變法側面服務,但對于他而言,并不會受到什么攻擊。 “這東西寫出來你給誰看?” 姜星火理所當然道:“國史教育,下至私塾,上至國子監、國家行政學校,都可以當做通識讀物來看,放心吧,寫出來光是這本書,就夠你和家人衣食之用了,干凈錢?!?/br> 如此,高遜志才算放心了下來。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這種套路,跟請退休政要寫自傳回憶錄,然后幫忙出版宣傳銷售,是一樣的錢很干凈,但這人情你也算是認下了,以后總不好一邊拿錢一邊反對了吧?那得多大臉。 處理好了儒教內部變革的事情,姜星火方才離開了勝棋樓,接下來還有很多挑戰在等著他,這個年過的并不輕松。 第484章 漣漪 很快,南京城里的大小官員都感覺到了,這些日子來,各種謠言滿天飛。 年末士林總是要舉行各種雅集、詩會活動的,而恰在此時,修《永樂大典》的那批人,已經提前接到了來自病榻上的解總裁的遞條子吹風,有一批人,可能會去做新的工作。 這是一件很讓人好奇的事情,不過好奇并沒有持續多久,就破案了。 國庫一波肥的朝廷打算以官方名義注六經! 尤其是隨著閉關遲遲沒有出現的孔希路和曹端的露面,在雅集和詩會上放出了一些風聲,不僅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更是直接指明了注六經的方向,這瞬間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本就被逐漸崛起的實學和心學鬧騰的不行的理學衛道士,此時更是有些麻爪。 原因無他,這可是孔希路! 孔希路威望孚于海內,如今又力主梳理清楚經學脈絡,去偽存真,哪怕知道是要走公羊家托古改制的那套,誰又能如何呢? 此時,胡氏宅邸。 朱棣不算摳,賜給這些來自安南國降人居住的宅邸,跟伯爵是一個儀制的。 所以,雖然沒給封個什么“思恩侯”、“安樂伯”之類的,但意思,是一個意思。 只不過這里卻比不得升龍府的皇宮寬敞,侍奉的人也有限的緊,但這反而方便了胡氏父子的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