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602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朱高燧有意主動出局,遠離愈演愈烈的爭儲風暴,而同樣一盤散沙且地形氣候等各方面條件適合殖民天竺,目前是尚未探索的狀態,大明的遠洋艦隊連馬六甲海峽都沒邁出去,顯然距離殖民這個條件還有些遙遠。 所以,呂宋國就成了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但在鄭和看來,呂宋島,或者說呂宋群島,也不是完美的,因為地形地貌實在是太特殊了,如果僅僅占據一個港口倒還好說,可以將這片地區作為遠洋艦隊的落腳點,有利于艦隊進行快速調遣和機動,甚至連補給、訓練、維護都能一道解決。 但問題就在于,艦隊解決不了一切問題。 呂宋群島,同時也存在著大小不一的島嶼四散分布,且主島內地形復雜,既有平坦開闊的平原,又有縱橫交錯的山脈的特點。 這對于大明進行整個占領,就存在極大的隱患,因為跟安南還不一樣,安南的地形是完整的地理結構,并沒有這么碎散.就跟一塊芝麻燒餅不僅被撕成了好幾瓣,連上面的芝麻也都掉了一地一樣。 一旦土人普遍不服,那么深入山區打治安戰的成本,可就沒邊了。 畢竟漢人在這里才是少數,又要占領,又要建設,又要鎮壓,根本沒那么多人手。 但這畢竟也是三皇子主動要求的,而且還是姜星火的請求,鄭和自然也不好拒絕,否則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所以他原本的意思是,先把馬尼拉城的防御工事建設好,然后派遣一支水師在這里駐扎一年半載壓壓場子,最后再考慮下步計劃。 鄭和這么覺得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認為馬尼拉的防御體系,恐怕比起大明正規的要塞城墻防御體系來,差別不是一點半點兒。 而馬尼拉的城墻,建造起來耗費巨資、精力不說,還需要大量的勞役,而且還要防御敵人的偷襲、破城。 而大明遠洋水師的戰艦,一些兩千料的寶船,裝備有強大的艦首主炮,可以承擔很大的防守反擊火力,減輕城防的負擔。 換句話說,鄭和接到信以后,一開始的計劃,還是比較保守的,主要因素是明軍野戰兵力勉強夠用,但想要占領呂宋國,是根本做不到的。 這個道理在場的文武屬下也都知道,所以聽到這里,倒也沒什么反駁,而是靜靜地等待著,鄭和所謂“變化”的后續。 “但如今看來,固守的計劃,還是太過保守了,要做兩手準備?!?/br> 鄭和攤牌道:“一手是一旦談不攏,呂宋國不肯放棄馬尼拉,那么就要打,另一手便是原計劃,繼續修復城墻,如果呂宋國與我們簽訂通商契約,那么就留下一支艦隊駐守,將馬尼拉建設為大明的海外基地?!?/br> 不過有人問道:“既然如此,那么若是呂宋國主動出擊且被我軍擊敗,為什么不趁勢奪取呂宋王城呢?” 王景弘解釋道:“呂宋國如今明面上安穩,實則內里四分五裂,即便擊敗了呂宋國王的軍隊,徹底摧毀呂宋國的有效統治,對我們來說也不是一個好局面,因為大明吃不下?!?/br> 比較好戰的朱有爋此時也認同道:“呂宋國的軍隊雖然不算精銳,但是島嶼中間的地勢很險峻,我們只有數千士兵,要想攻入并且清掃干凈,必須要經歷數月的艱苦奮戰,甚至還要付出一定傷亡,可我們不可能一輩子待在呂宋吧?一旦撤走,這些空缺的勢力范圍必然會有人填補,那就是為人做嫁衣了?!?/br> “而且,我們要想徹底掌握這塊地方,光有強大的艦隊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在沿途站穩腳跟,進行殖民發展人手,招募新兵,組織部隊,然后逐漸蠶食呂宋,直至最終消滅掉所有勢力,才算是徹底統治這里?!?/br> “不過,這些事情都急不得,得一步步來?!?/br> 眾人聽了之后,均是頻頻點頭,深表贊同。 鄭和又道:“所以我的意思是,不管之前的兩手用了哪一手,以后都得把馬尼拉周圍的城鎮拿下來,建立我們的殖民據點,同時這里也是一個補給港口,所以運輸是不發愁的,等我們慢慢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后,才會向下一階段進發。當然,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能夠將另外兩座臨近的城池控制在手里,以便我們更好的管控這個地方,畢竟馬尼拉繁榮富饒,但卻極度缺乏防御縱深?!?/br> 而鄭和的想法,也正是想通過對馬尼拉的控制,以及在海上的航運優勢,可以在未來擴充勢力。 鄭和的設想不錯,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明軍能在此立足。 時間在一天一天地流逝著,雙方卻如同兩輛扔掉了韁繩,拼命地揮舞著馬鞭的對沖戰車一樣,馬上就要撞在了一起。 呂宋人的反應,比預想的要大得多,也迅速的多。 使臣遲遲不歸,明軍也始終沒有向北做任何推進,這兩件事情,都不符合呂宋國君臣的預期。 而有一件事情,也很出乎呂宋國君臣的預料,那就是地方各部族對于這件事情的積極性,有些反常的.高漲。 事實上,這就是信息差的緣故了。 呂宋國君臣里,是有不少人親自去大明朝貢,見識過大明是何等強大的,所以他們決策的時候,顧慮會多很多。 但地方的部族,卻壓根連自己的勢力范圍都很少出,待在山里,能有什么見識? 他們對于大明的唯一認知,就是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國家,那里來的人很勤奮,搶走了他們的生意,并且很有錢,是不折不扣的肥羊。 過去,如果不是呂宋國王攔著,他們早就把馬尼拉的漢人富商洗劫一萬遍了。 而這次馬尼拉的反叛事件,在他們眼里,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宰肥羊的大好機會。 至于風險?什么風險?我不道啊。 也不要笑,別說是這個時代,就是再往后,這種由于認知不對等產生的信息差,最后鬧了笑話,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地方部族積極請戰,明軍龜縮在馬尼拉港不出來,此消彼長之下,也給了原本存有幾分畏懼心理的呂宋國君臣一些很有道理的勇氣。 似乎明軍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強大? 不然為啥直接扣了使臣不敢回話,也不敢出兵。 “這次大明登陸的軍隊,或許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多?!?/br> “他們也僅僅只是占據著一座港口而已,在他們的后面,來自安南的戰爭尚未徹底結束,大明帝國還有很多的威脅還沒有徹底解除,所以他們不敢貿然出擊,只能選擇龜縮在這座小小的港口中,期盼我們能夠選擇退讓,但這次,我們偏偏不能退讓,否則就會讓大明覺得我們軟弱可欺!” “但是大明既然吃到了嘴里,肯定是不會愿意放棄馬尼拉港的控制權的,所以我們也必須要給他們施加壓力?!?/br> 就在呂宋國分掌兵權的王子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之前被軟禁的使臣,卻帶著大明的條件回來了,很遺憾,大明不僅沒有交還馬尼拉的意思,還提了一些其他的條件。 使臣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被扣押了一段時間,這時候回來,很擔心國王會不會在喝多了的情況下,一怒之下殺掉他。 但使臣卻發現,國王這時候,有著從未有過的清醒。 “這條件斷然不可答應,俱是一些暗藏玄機的東西?!?/br> 看著眼前這些建立天使館、平等通商之類的契約條款,呂宋國的國相一眼就看出了熟悉感,因為他平常也跟安南國、占城國、真臘國這些國家的高官有所來往,這玩意不就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嗎? 但朝鮮國是被大明兵威所迫;占城國是快要滅國了不得不同意大明的條件;安南國是直接被滅國了,剩下的國土復辟的陳朝,國君陳天平是大明扶持的傀儡;而日本國則是足利義滿有實力且缺錢,認為這是基本互惠互利的條件。 呂宋國卻不一樣,呂宋國本身其實沒什么貿易,更沒有什么所謂的技術和產業可言,就連移民過來的漢人都能給他們轉移技術,可想而知,呂宋國本身的技術是個什么水平。 而且,馬尼拉這個港口的貿易繁榮,是因為這是整個呂宋群島的天然貿易節點,其實是把一個國家的商品,都濃縮在此地,一個港口反應不出整個國家的整體情況,馬尼拉以貿易為生,不代表呂宋國是真的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恰恰相反,呂宋國的經濟結構還是以能夠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為主,采礦業為輔。 這樣一來,大明的兵威沒有壓迫到他們,而呂宋國也沒有有求于大明的地方,自然就不會同意了。 “大概是大明認為我們不堪一擊,根本不可能用武力奪回馬尼拉城,所以才會提出這么苛刻的條件?!币晃煌踝硬聹y道。 “哼,想要用武力威脅我呂宋國,那就看看到底鹿死誰手了!” 呂宋國王冷聲說道,但是面容上透出的病態紅潤,卻泄漏了他的真實健康狀況。 事實上,在他登基前夕當時就已經有傷病在身,這幾年來,病治不好,每每疼痛欲死,全靠酒來撐著到了如今,病情更是愈演愈烈,身體成了半廢之軀,其實能挺到現在,完全是靠著一股毅力撐著。 呂宋國王并不想就這么死在病榻上,而明軍入侵這件事情,在他看來,也是凝聚人心,甚至徹底在實質上統一整個呂宋國,完成幾代先王遺愿的絕妙契機。 呂宋國王開口問派出的使臣道:“馬尼拉的明軍有多少人,你應該有個初步的估算吧?!?/br> 使臣思忖片刻,回答道:“根據臣的估計,明軍的數量有幾萬人,但其中真正能投入到陸戰里的,恐怕不會太多,也就幾千人了?!?/br> “但明軍的艦船很多,聽說艦船上的火炮,能打很遠,甚至能打到城外去,遠非我們手中從蒙古人那里引進的火炮所能媲美,而且明軍的火器,也都很先進?!?/br> 實際上,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大明的火器已經走在遠超時代進程的前列了,這些精銳明軍就算遇到成吉思汗那一代的蒙古鐵騎,在戰斗力和組織能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他們也可以憑藉火器之利擊敗蒙古鐵騎,當然了,若是蒙古鐵騎一心撤退,想要追上那也肯定是不可能的。 呂宋國王看著他的兒子們,跟大明國情不同,這些王子都手握兵權,而這次,國王也打算從中挑選出最適合繼承他王位的人。 “這次,希望你們都打起精神,不要辜負本王的期待?!?/br> 國王說到這,眼睛環視四周的將領:“另外,這次出征,伱們的任務便是徹底踏平馬尼拉,明軍有優勢艦隊,所以只需要將他們趕到海上即可,不求徹底擊敗,本王承諾,會保留五分之四的戰利品供你們自由分配?!?/br> 聽到國王的話,大殿下方的將領們都是興奮不已,因為一般來說,他們平時是沒什么額外油水可撈的,畢竟呂宋國內的財富基本全靠農業產出,他們又都是地主,稅賦都是自己收,屬于靠天吃飯,而且麾下的士兵也不需要他們提供裝備,都是自帶的,這種領主模式,倒是跟同時期的日本有些相似。 而馬尼拉的富庶,則是所有人垂涎欲滴的。 不僅僅是金銀珠寶,更有來自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蘇祿國的蔗糖,渤泥國那些群島上的丁香、豆蔻等等香料,滿者伯夷帝國的金子以及胡椒,婆羅州的樟腦,帝汶的檀香,以及蘇門答臘西部所盛產的錫。 在座的都是統治階層,不缺吃穿,但這些東西,也都是他們所需要的,所以,聽到國王的許諾后,他們立即就激動了起來。 “王上請放心?!?/br> “末將定然不辱使命!” “孩兒一定率軍殺光他們!” 這些王子貴胄、將領們紛紛拍胸脯表示了自己的決心。 在王子將領和大臣們的議論紛紛聲中,呂宋國王繼續說道:“諸卿可還有什么異議?若是沒有的話,那本王就下令出兵了?!?/br> 聽到國王的話,眾人都是齊刷刷的頷首表示贊同,畢竟現在這個時候,既然不打算談了,那么趁著明軍立足未穩出兵才是最穩妥的選擇。 呂宋國王點點頭,隨即下旨:“四位王子兵分四路,分進合擊于馬尼拉城下,同時詔令各部族協同出兵,此番出征,務必三個月內,將明軍趕下海!” 第471章 伏擊 “遵命!”眾人抱拳行禮道。 這一場出兵行動很快被敲定了下來,呂宋國的軍隊,除了駐扎在王都防止意外的禁衛部隊,共集結了五余萬人,分別從不同的領地出發,其目標均是明軍所在的馬尼拉。 所謂“分進合擊”云云,倒也不是完全在立flag,而是確實有實際情況的考慮在里面,其一是馬尼拉是港口城市,這就意味著條條大路最后都得繞到海邊去;其二是這個時代呂宋國的道路交通情況實在是成問題,基本都是土路,而且中間還要經過山區,實在是沒那么平坦開闊,這也就意味著每條路沒法維持太大的行軍規模,否則會極大地延誤戰機。 至于四個王子分別領兵,反倒是某種意義上的考核和無奈之舉了,實際情況就在這里擺著,不把他們分開,指不定路上就要開始“兄友弟恭”了。 而且按照呂宋國的軍制,各大部族都是有很大自主性的,最終能集結多少軍隊組成聯軍,誰也說不準,這里面還會牽涉到各自支持的王子,以及姻親等等因素。 所以信使往來傳遞消息不停,馬尼拉附近方圓幾百里內還有不少部族,也跟著蠢蠢欲動,他們雖然無法單獨對抗大明軍隊,但是因為戰亂頻率不高,且此地水文氣候頗有些得天獨厚的意思,各部族不需要太過努力就也能擁有相對豐厚的家底,這樣一來,自掏腰包出兵搏一搏戰利品,倒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 而聯軍的統帥,則被呂宋國王任命了國相擔任,事實上,雖然呂宋國王也覺得這一仗不是那么好打的,并沒有那么樂觀,但也沒辦法,現在由于明軍突然插了一腳,呂宋國內的形勢已經嚴峻到了極點,再加上各方面也都在趁機搞風搞雨,他必須拿出果斷的作戰勇氣。 —————— 而在明軍的運輸艦上,明軍的士兵也是忙碌異常,這艘船就像是一個龐然大物般??吭诤C嫔?,不斷地運輸著各類的補給,實際情況就是,呂宋國決定出兵的同時,明軍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出兵。 這倒不是什么百年修得神同步,而是馬尼拉漢人商會的情報網起作用了。 說出來可能有些難以置信,但實際情況就是,呂宋國以一國的體量,情報網甚至還不如移民來的漢人搞得好。 原因也很簡單,除了呂宋國本身就處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狀態,行政組織效率低下以外,商人在搜集情報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尤其是馬尼拉的漢人商會,是幾乎所有進出口商品的集散者.這就意味著除了轉口貿易的部分,他們既會在呂宋國內購買特產,又會將一部分商品運送到呂宋國內的大小城鎮進行販賣,而貿易網絡的構建,在某種意義上,就等同于信息網絡的構建。 雖然隨著戰爭的來臨,這種信息網絡正在逐漸縮小變弱,但依舊起到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啟稟郡王,我們的斥候探報也確認了,呂宋國的軍隊出動了,規模比較大,總數大概有五萬人,分成了四路進軍,沿途還有土人部落的軍隊不斷加入?!?/br> 朱有爋剛把手中的信紙遞給旁邊的親兵,就聽到這個消息,眉頭微皺了起來。 他們在馬尼拉建造的營寨和據點都修筑在離淺灘不遠處,這是因為對馬尼拉港的重視,這個港灣的一部分被劃歸了明軍的軍事禁區,屬于單獨的軍港區,另一方面,港口里停泊的軍艦,炮火也能夠掩護岸上駐扎的明軍,一旦有什么事情,相當于多了很多半固定的炮臺。 明軍在馬尼拉這里修建了一系列的工事以及陣地,同時還有專門負責用熱氣球瞭望警戒的哨兵,可謂是固若金湯,而呂宋國軍隊一旦出現在周圍,就會被發現蹤跡。 可以說最起碼是立于不敗之地了,這也體現了遠洋艦隊的專業素質,在海外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什么情況都有可能遇到,從來都是往最壞的方向考慮的。 不過這一次呂宋國國王居然敢冒險出兵,那也說明了,明軍在紙面上并沒有多少的優勢,畢竟從人數對比上看,這屬于a過去就完事了的局。 但再次確認情報的真實性后,朱有爋卻毫不猶豫的做出了主動出擊的決定,并呈報給了艦隊的總指揮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