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516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韓觀看著悠悠升起的輕煙,喟然道:“只是我不服氣,憑什么別的都司的將軍能上陣立功,我就得守在廣西足兵足食?若是真論在這南邊山林里打仗,國朝這么多將軍有幾個能勝得過我的?” 韓蠻子越說越憤懣不平。 “我在這打了二十年仗!二十年!” “每日都要與各路土司周旋,可是現在呢,我在南寧府看著別人立功!” “那些個五軍都督府的狗屁上將都是蠢材,不曉得到底怎么打仗!” “我不甘!我不服!” 他猛地一拳擊在竹筏上,震得那炭盆里的火苗亂顫,一旁的何知府嚇得只能牢牢抓住固定物,只聽見韓觀咬牙切齒地罵道: “老子這些年辛辛苦苦拼命打仗,可他們倒好,如今一點湯汁都不給我剩下!” 韓觀轉過臉來,惡狠狠地盯著他,目眥盡裂,仿佛下一刻便要吃人。 何知府被韓觀嚇得腿軟,坐在筏上哆嗦著唇瓣,半晌也說不出一句完整話來。 良久,韓觀深吸一口氣,怒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將何知府扶起,拍撫了他幾下后背,笑嘻嘻地勸慰道。 “何兄勿慌,你也知道我老韓這性子急,只是,咱們還未到絕境,你看看,今日龍州府移檄而來的這封文書,不也是說明,李大帥也得用咱們?” 聽到從“李景隆這廝”升級成了“李大帥”,何知府勉強笑笑,卻不以為然:“這能說明什么?” 韓觀冷哼一聲:“說明什么?我覺得說明了很多?!?/br> “這個李大帥跟他的前任成國公朱能不一樣,他可不是陛下的嫡系,自身能力也就那樣,這樣的人還不見得能在這個位置上待多久呢,既然把我安排負責足兵足食,那我便躲在南寧府做好自己的便是了,等再換個總兵官,方才有我老韓的用武之地?!?/br> “況且?!表n觀瞇起雙眸,笑道:“曹國公世代重勛,李景隆愿意站出來替陛下分憂解難,必然是有他一套辦法的,不讓我上戰場,你以為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不過是遷就那些湖廣、福建都司跟我老韓不對付的將軍罷了,打安南可是大軍功?!?/br> 何知府聽到韓觀這般算計,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但細細品鑒,倒也確實是這么個事情。 韓觀出身勛貴之家,雖然沒繼承爵位,但是自幼耳濡目染,又多年歷練下來,對于這些個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亦是略通幾分.這種事情說穿了便是利弊相衡罷了,只不過,這種事情落在他們這些武夫的頭上,往往便顯得粗鄙許多。 只是何時雖然跟韓觀關系不錯,但此時卻不好說什么,畢竟文武殊途,地方文官的立場,跟韓觀這個武將還不一樣,對于他這個南寧府知府來說,給大軍提供補給足兵足食,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了。 不過韓觀卻急需何知府的支持。 韓觀似乎看出了他的顧慮,伸手攬住了他的肩膀,低笑著說道:“我曉得何兄你向來喜歡清靜,可是何兄想啊,那些個文官們不都是愛議論紛紛嗎?征安南這么大的事,在咱們廣西地界上,你又是治所的知府,總是要讓上面知道你辦了事的.這樣吧,你替我老韓去龍州府赴宴,我接著足兵足食,如何?這樣你在黃尚書和李大帥面前露了臉,我也免得去看湖廣、福建那些都司的蠢人臉色?!?/br> 何時為難道:“我曉得你不想見他們,可你也曉得我素來是這般性子,不善與人交際,你讓我去,不是為難我?” 雖然做到知府的人也不見得都是長袖善舞、玲瓏八面那種,但像何時這般書生意氣且社恐自閉的,還是比較少的。 當然了,韓觀也正是看上了他這一點,再加上意氣相投,才會這些年一直幫何時在廣西宦場中運作,最終從一介判官,升到了如今的正四品知府高位。 “算你幫我,倘若這次咱們能順利過了這一劫,李大帥不再找麻煩,日后行走,我定要尋機會弄死幾個小畜生.李景隆是個耳根子軟做不得決斷的,不讓我上戰場,定是那幾個人的主意?!?/br> 說罷,韓觀露出一抹獰笑。 他們這類人早就習慣于用刀槍殺人、鮮血報償,如果回到和平的環境,反而是會出事的。 這也是為什么韓觀常年游蕩在邊關,從不曾調回中樞的五軍都督府。 何時聽到韓觀這番話,頓時覺得一陣毛骨悚然,心驚膽戰地看了韓觀半晌,終究沒說出話來。 他畢竟已經是正四品的知府,不是誰都能呼來喝去的小官,即便是韓觀,也是以商量的語氣跟他在說話。 可是即便是商量,他也不敢拒絕,生怕惹惱了韓觀,韓觀發了瘋,將他宰了倒不至于,可痛毆一頓扔水里也不是什么好事。 “唉?!焙螘r嘆了口氣,只能應道:“韓征南,我倒是想代你往龍州府走一遭,只是你也知道,我這個人也做不了什么?!?/br> 韓觀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隨即恢復正常,他哈哈大笑起來,重新攬過何時的肩頭,語重心長地說道: “我怎會讓你獨去?方才所言不過是看看你我交情罷了?!?/br> “如今曉得何兄是個真朋友,我老韓又怎會強迫何兄做些什么?總而言之,你只需陪我去,至于剩下的事,自有我來?!?/br> 韓觀如此這般地說道,何時點頭稱是。 待何時離去,韓觀繼續捕魚。 只不過這回他拎出了漁網。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哼哼,既然讓我老韓負責廣西的足兵足食和對安南的情報,那總有你們求到我頭上的時候?!?/br> —————— “咚咚咚~咚咚咚咚~” 鼓響聲震撼天際,龍州府城外,遠處的山林中,隱約可見旌旗招展,刀戈閃爍,數萬大軍在山野中列陣以待,黑壓壓的士卒肅穆肅殺,宛若一道鋼鐵洪流。 李景隆一身明光鎧站在城頭,手握寶刀,凝視著對面,眼睛都不眨一下。 這是福建和湖廣兩個都司的兵馬,接到了他的指令之后到了。 在他身側則是工部尚書黃福,黃福眉宇間帶了幾分猶疑:“這是.” 李景隆扭頭看了他一眼,輕輕頷首,示意他稍安勿躁,只說道:“他們以為韓觀到了,這是做給韓觀看的,不是做給我看的?!?/br> “仇怨這么深?” “你以為呢,韓蠻子得罪的人多了去了?!?/br> 李景隆無奈道:“要不然怎么他自己不敢來,偏偏讓南寧府的何知府替他來?還不是因為這地界不在他的控制中,怕真出個三長兩短?!?/br> 而黃福的心卻沒有安定下來,他攥緊城垛,皺著眉頭道:“要我以為,曹國公此舉太過冒險?!?/br> 李景隆心頭只是暗笑,帶兵來的這些人都是和他打小就混在一起嬉鬧的勛貴子弟,能有什么危險? 不過這倒是個好機會。 李景隆擺了擺手,淡淡道:“不入虎xue焉得虎子?!?/br> 說罷,他走下城頭,率領麾下精銳策馬疾馳而出。 李景隆身邊,曹阿福也是跟隨在他身旁,臉上帶著擔憂之色:“國公爺,您可千萬小心!” 李景隆哈哈一笑:“放心吧,這群人還是認我的,再說了,這次也算是我這個主帥,給他們一個臺階下?!?/br> 說話間,前方已經傳來馬蹄聲,數騎奔馳而至。 其中一匹馬高大俊秀,通體雪白,赫然便是俗稱的“白龍駒”。 “九江兄!” 白龍駒上的男子一躍下馬,朝著李景隆拱手道。 此人名為陳俊,如今是以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從三品)的身份,署理著福建都指揮使司事,打完這一仗大約就要正式跳級升任福建都指揮使(正二品)了。 陳俊身后則跟著福建都指揮僉事(正三品)胡雄,年紀略長些,是一位福建地頭蛇,老軍頭了。 “陳兄?!?/br> 李景隆同樣拱手回禮。 另外一匹,卻是普通的棗紅馬,看似尋常,實則不然,乃是不外顯的寶馬。 馬背上坐著一個英武青年,他雙目狹長,神采飛揚,看著李景隆嘴角微勾。 非是旁人,正是李景隆的發小,蘄春侯康鐸的第三子,湖廣都指揮同知(從二品)康鎮。 當然了,現在已經沒有蘄春侯了,因為這個爵位是康鐸從他爹洪武開國名將康茂才那里得來的,洪武三年因為康茂才病逝,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康鐸才得以憑藉父功得以獲封蘄春侯,此后康鐸在鳳陽進行屯田,并率軍征討辰州叛亂,后跟從徐達北征、跟從傅友德征戰云南,洪武十五年七月病逝于軍中。 而康鎮的大哥康淵嬰卷入了洪武晚期的廟堂風波里,因罪被免官,康家誰都未能襲爵蘄春侯。 不過康家也不是在大明軍界沒了聲音,不僅康鎮現在坐在湖廣都指揮同知的高位上,他的叔父康鑒也作為明威將軍、海南衛指揮使,如今鎮守在大明的南端海疆呢.至少跟其他李景隆青少年時期的伙伴相比,康鎮算是混得不錯了。 康鎮微笑道:“九江兄,許久未曾相見,別來無恙啊?!?/br> 確實很多年沒見了,想當年還在南京城里的時候,李景隆是李家嫡脈,從小就聰慧絕倫,被寄予厚望,而成年后更是名滿京師。 總之,四年前的曹國公府,是真正的豪門望族,權勢滔天。 而李景隆,還是大家公認的知兵的將門虎子。 直到一場靖難之役爆發. 康鎮也是一時唏噓。 不過李景隆也算是他的發小之一,關系非比尋常,再加上此時要歸李景隆管,所以康鎮并沒有表現出什么,只是靜待李景隆說話。 李景隆或許也是想起了往日少年意氣的時光,此時什么都沒說,默默地并轡而行。 見兩人不說話,此時陳俊圓場笑道:“九江兄,聽聞你的調令,我們可是星夜兼程趕了過來,別人的面子我們不給,你的面子可不能不給?!?/br> 康鎮亦是接話道:“不錯,九江兄可要照拂老兄弟??!” 聽著這些客套話,李景隆心中卻是一念.終究是回不去了。 但李景隆很快就把這些個人的念想給拋之腦后,眼下正事要緊。 “湖廣、福建的兵馬能提前集結,我是有感念的,軍法歸軍法,人情歸人情,走,今日解了酒禁,且痛飲一番?!崩罹奥〈蛑f道。 聽著李景隆話里有話,代表湖廣和福建兩個都司的康鎮、陳俊亦是了然。 李景隆不是那種喜歡殺人立威的主帥,表面上對誰都客客氣氣,但不代表李景隆真的好惹,沒有哪個好惹的統帥能帶著幾十萬大軍去打仗,若是沒那能力擺平手下的將領,怕是連開拔都費勁。 康鎮隨即又看向了身邊的李景隆,沉吟道:“征安南一事不知九江兄這邊,準備如何應對?” 李景隆一笑,眼眸泛著冷厲之色,寒聲道:“區區賊寇,有什么可懼?我這邊大軍足有十余萬眾,加上西平侯的西路軍,足足二十余萬,足以蕩平他們了!” “二十余萬?” 聽到這個數字,兩個都司帶兵的武將們都有些驚訝,朝廷的征安南的總體規劃當然不會通知到他們手里,出兵的命令都是只交代出多少兵、怎么行軍、何時到何地,至于其他的卻是一概不知。 兩個都司在廣西北部邊界湊到一塊的時候,倒是簡單地交換過情報,但也沒想到征安南的總兵力會這么多,還以為十四五萬就頂天了。 畢竟南方貧瘠,糧食產量也不足,打仗有時候也不是說人越多就越好的。 “這么多人馬,糧食可還夠吃?” 李景隆拍著胸脯保證道:“放心,這一次我籌措了足夠糧草,等拿下富良江,咱們再慢慢剿滅這股安南亂賊!” “糧食管夠,打仗你們也得多出力啊?!?/br> 知道李景隆在點他們,眾人連忙道: “既然曹國公這般信任,我等必當盡心竭力幫助曹國公平滅安南叛賊?!?/br> “那我就多謝諸位了!” 李景隆哈哈大笑:“一起并肩作戰,共襄盛舉,合該慶祝幾杯,進城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