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490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黃子威做的還算盡心盡力?”姜星火又問起了在江南時的下屬。 夏原吉點了點頭給予認可:“很拼命,是個人才,以前只是改變不了環境才那般懈怠的?!?/br> 姜星火沒說什么,只是心里想著,看來也不是所有擺爛的人都無可救藥,畢竟大部分是沒有能力改變環境的,而沒有能力改變環境卻不代表他沒能力把事情做好。 然后姜星火又問道:“葉知行(兩個月前已改字)呢?補了官身沒有?” “報給陛下了,要么去工部營繕所任所正(正七品)再尋機轉都水清吏司,要么去江南除松江府以外的地方當縣令,至于最后去哪,還得看陛下和吏部的安排?!?/br> 姜星火點點頭,問了他最關心的問題。 “現在手工工場區的生產和二期建設的進度如何了?” 在姜星火看來,對于變法來說其他都是次要方面,唯有新的制造力的蓬勃發展,才是真正的主要方面。 “目前正在全力生產,不僅僅是大場區在做的棉紡織,二期的各個小場區,也在嘗試從不同的地方招人,生產特色紡織品.譬如如杭州府海寧縣的紫薇綢、湖州府的湖綢、嘉興府的濮綢、溫州府的甌綢、瑞安縣的土綿綢、寧波府的生絹、金華府東陽縣的凈綢,這些小場也都挨個建立起來了?!毕脑鸬?。 “誰的主意?”姜星火微微有些詫異。 “唐音,她很有主意,要不是因為她的來歷,又是個女子,合該用她的?!?/br> “也得多考察考察?!?/br> 姜星火不置可否,復又問道:“上??h那里聚集了這么多的女工,大多數都是被白蓮教裹挾的流民,也算是背井離鄉,那工場內秩序是否穩定?有沒有青皮無賴前來鬧事?女工們的輪休和探親又是怎么安排的?” “給的工錢多,伙食好,秩序還是很穩定的.周圍有駐軍,沒什么人敢來鬧事,士卒也被嚴令禁止欺辱女工,算是相安無事?!?/br> “輪休的話?!?/br> 夏原吉稍微犯了難,但還是選擇實話實說:“目前生產任務壓得很緊迫,每月有四天休息,除此以外探親假還沒有開始實行.畢竟也有顧慮,一是怕人賺了錢走了就不回來了,二是路上雖然安全,但誰也保不齊有什么意外?!?/br> “知道有難處?!?/br> 姜星火嘆了口氣道:“先把眼下的事情應付過去吧,明天的【太祖忌日】就是最后一道關,邁過這個關隘,便真是海闊天空大有可為了?!?/br> 說到這里,夏原吉也不得不問一些他最關心的問題,畢竟他是戶部尚書。 “之后呢?堆了很多棉織品和絲織品了,若是真賣不出去,場地、人工、設備.這可都是戶部太倉庫墊的錢?!?/br> 大黃浦的手工工場,戶部的投入確實很大,而眼下大明到處都是燒錢的活計,下西洋固然沒用戶部出錢,可營建北京城、修《永樂大典》、征安南的軍費,哪個不是耗資巨億? 而且大明現在的財政問題極大,去年洪武三十五年的全國財政收入折合糧食是3400萬石,里面有88%(約3000萬石)是農業稅,7%是鹽課茶課,5%是商業稅,按1石米=0.2兩白銀的比例,這個收入換算成白銀則是680萬兩白銀。 最可怕的是,占比高達88%的農業稅里,衛所軍田、皇莊等官田性質的土地貢獻了將近8成,也就是2300萬石左右,而這個收入隨著靖難之役的結束,一定是逐年下滑的,因為很多衛所的正卒都被打沒了,讓衛所的青壯年勞動力人口受到了極大地影響。 對比版圖還要小一點的北宋,北宋中期的商業稅收入為800萬兩,占據總稅收的70%,總收入大約1100萬兩,而北宋的商業稅率為5%,明朝為3%,如此巨大的商稅差距,根本就不是稅率差異可以解釋的。 明初的財政收入,處于極端依賴農業,且極端依賴官田性質的農業產出收入的狀態,這是一種極為脆弱且單一的財政狀態。 夏原吉的焦慮rou眼可見:“要是緊急生產的這批貨,明日非武裝自由貿易區的事情辦不成,或者打下安南傾銷不出去,不僅是變法要面臨失敗的風險,而且今年的財政恐怕是會變得極為困難,征安南的軍費開銷太大了?!?/br> “所以這就是結癥所在——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不管廟堂上有多少反對的聲音,海禁必須要廢除,朝貢體系必須要改,必須要開展對外貿易?!?/br> 姜星火對夏原吉認真說道:“而且國內的鹽課開中法、漕運、抑商.統統都要改,不改不行,如今已經到了全球貿易的前夜,怎么還能停留在靠天吃飯呢?我不信北宋能做到的事情大明做不到,北宋沒有甘肅寧夏和燕云、云南,都能收上來800萬兩的國內商稅,大明為什么不能?而且大明比之北宋還有規模更大的手工工場,我們生產出來的紡織品更加物美價廉,等到馬六甲海峽置于控制之下,打通到馬穆魯克和奧斯曼的貿易航線,海外貿易同樣也能做到一年800萬兩的關稅,你信不信?” 夏原吉想信,又不敢信。 如果能在他的戶部尚書的任上,做到讓大明的財政從700萬兩一年,暴漲到1700萬兩一年,而且是年年如此,還不是去日本挖銀礦那種通貨膨脹式收入增長,那么毫無疑問,他將成為華夏經濟史上與管仲齊名的人物。 而作為專業的理財專家,夏原吉當然清楚,如果大明能做到國內農業稅、國內商稅、海外貿易關稅,各占1/3的財政收入結構,那么這將遠比現在靠天吃飯更加健康、穩定。 毫無疑問,這將是劃時代的創舉。 但夢想雖然很豐滿,現實卻極度骨感,暢想完未來,夏原吉還要面對一地爛帳。 “我們一步都不能輸?!?/br> “我們一步都不會輸!” “已經走了這么遠了,哪一步輸了?” 姜星火肯定地說道:“變法的第二階段重點就是財政變革,要讓陛下和整個廟堂看到源源不斷的錢,有了錢,陛下想怎么好大喜功就好大喜功。而新的政策也可以綁定到全天下官員的俸祿里,等得到了實際的好處,就如之前京官們的化肥工坊一般,到了那時候還會有多少人再反對變法?一旦有利益牽扯,大明的稅收滾得越大,他們得利越多,海外的官職和升遷路徑越來越多,到時候主張擴張、主張對外貿易的人,恐怕反倒是這批文官?!?/br> “我明白了,我也相信姜師說的都能實現,可明天的【太祖忌日】怎么辦?” “我也聽到了一些風聲,這件事情的背后,恐怕不止表象看上去那么簡單??!”夏原吉深吸了一口氣。 “有人找你了?”姜星火問。 夏原吉搖了搖頭:“只是聽說,目前也只是猜測而已,具體的內幕,恐怕還需要等到明天才能揭曉?!?/br> “建文余孽有些謀劃,但重點不在他們,他們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真正讓這件事暗流涌動繼而形成滔天大浪的,其實是廟堂中的保守派.目前掌握的,有一個尚書和兩個侍郎要親自下場了?!?/br> “這么嚴重嗎?” 夏原吉皺眉。 “不然伱覺得呢?”姜星火苦笑反問了句。 “我當然知道這件事情不簡單,所以你才把我叫回來嘛?!?/br> 夏原吉呷了口茶水,凝聲問道:“戶部左侍郎孫瑜(前北平布政司左參議,朱高熾嫡系),戶部右侍郎李文郁,這倆人有參與嗎?” 前者代表著朱高熾,后者則是前戶部尚書郁新,也就是夏原吉的薦主,所留給夏原吉的得力副手,同樣也是支持變法,支持財政改革的。 這倆人無論是誰出問題,夏原吉都很難接受。 所幸,姜星火的回答讓他松了口氣。 “都沒參與?!?/br> 夏原吉默默地盤算了一下,戶部沒人參與,禮部的尚書和右侍郎不可能參與,左侍郎王景有嫌疑,那么剩下的吏部、工部、刑部、兵部,還有四個尚書八個侍郎,這里面的“一尚書一侍郎”,都是誰參與了呢? 坦誠地來說,在這一瞬間,夏原吉猜不出來,他還得捋捋。 因為剩下的人都有嫌疑,基本都不是變法的支持者。 但夏元吉的第一反應里,唯一能排除嫌疑的,可能就是刑部的鄭賜,鄭賜唯永樂帝之命是從,而且極為油滑,他即便不支持變法,也不會在【太祖忌日】這種重要場合,公然反對變法的。 姜星火提筆在紙上寫寫畫畫。 吏部:尚書蹇義,左侍郎許思溫(前北平副使,燕軍文官系統,朱高熾嫡系),右侍郎劉觀(戶部右侍郎轉任,與夏原吉有隙) 兵部:尚書茹瑺(永樂帝嫡系),左侍郎喬穩(前北平理問,燕軍文官系統,朱高熾嫡系),右侍郎師逵(著名清官) 刑部:尚書鄭賜(永樂帝嫡系),左侍郎馬京(洪武老臣,前大理寺卿),右侍郎李慶(洪武老臣,前右僉都御史) 工部:尚書黃福,左侍郎陳壽(朱高熾嫡系,贊譽為‘侍郎中第一人也’),右侍郎金忠(永樂帝嫡系,燕軍二號謀士) 事實上,從這份尚書、侍郎級高官的列表里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雖然尚書一級的高官大皇子朱高熾沒有直接插手,但侍郎一級里,經過永樂元年的一系列文官調動與任免,朱高熾在六部里面的戶、吏、兵、工四個職權最重的要害部門安插了四個左侍郎! 禮部是變法派的主陣地,而刑部則是鄭賜這條皇帝舔狗牢牢把持著,鄭賜雖然不要臉,但他在維護本部的三法司系統出身官員團體的利益上,是做的極好的,刑部上下基本都是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出身或調轉的刑名類專業官僚。 然而一手捏著內閣三楊,一手捏著六部,不聲不響間,以大皇子朱高熾為代表的燕軍文官系統和歸附降臣們,也就是大皇子派,就已經成了廟堂里最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除此之外就是沒有完全占住禮部和戶部的變法派,永樂帝的嫡系皇權派,以及繼承自洪武-建文時代的保守派。 當然,廟堂光譜從來都不是非此即彼,這只是一個按照【對變法態度】的簡單劃分,劃分依據除了支持變法的變法派,以及反對變法的保守派,就是根據主導人物態度而隨時變化對變法態度的皇權派和大皇子派。 實際上的廟堂要復雜的多得多得多,保守派不一定反對某些變法政策,變法派內部也不一定支持所有的變法政策;保守派有可能同時也是大皇子派,大皇子派變張臉就是皇權派這世界上最復雜的是人心,誰能都說得準呢? 畢竟說白了這是皇權時代,雖然平常大家會站隊劃分,但真要到了關鍵時刻,全都成了皇權派。 但如果簡單劃分,用以方便快速地理解目前各派【對變法態度】的話,目前六部6個尚書12個侍郎,一共18個人。 變法派占據了2個尚書2個侍郎,一共4個人。 大皇子派占據了4個侍郎,一共4個人。 皇權派占據了2個尚書1個侍郎,一共3個人。 保守派占據了2個尚書5個侍郎,一共7個人。 雖然保守派內部并不團結,甚至互相之間有著不小的矛盾,但面對變法這件事上,他們是保持一致的,也就是都抵制變法,堅持祖宗之法不可改。 “把支持變法的,以及對陛下和大皇子唯命是從的官員都剃掉再看看,這三種人是不會公然在明天反對變法的?!?/br> 在紙上畫x做了減法后,名單果然減肥了許多。 尚書級:吏部尚書蹇義、工部尚書黃福 侍郎級:禮部左侍郎王景、吏部右侍郎劉觀、兵部右侍郎師逵、刑部左侍郎馬京、刑部右侍郎李慶 “已經確定了王景,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只需要挑出一個尚書、一個侍郎?”夏原吉問道。 “嗯,尚書其實已經有答案了,只是另一個侍郎不清楚?!苯腔瘘c點頭回答道。 夏原吉苦笑了一聲。 他已經猜到了是誰。 “黃福,對嗎?蹇公老成謀國,他哪怕心里對更改祖宗之法一萬個不滿意,也不會輕易地拋擲自己的官位和權柄,否則對他來說,就沒人再能當這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了蹇公是要扛到最后一刻的?!?/br> “對?!?/br> 姜星火也有些無奈。 黃福是好官嗎?當然是好官,而且是難得的能臣、干臣。 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黃福少年時受老朱賞識,以太學生出任項城主簿,隨后立朝四十余年,中間又在安南干了十九年布政使,督漕運、議兵屯、撫安南,老成忠直,剛正廉潔,史書稱其“cao節之正,始終一致”。 可就是這樣的人,恰恰是反對變法的主力。 因為他心中堅守的信念,是與姜星火有著根本沖突的。 “還剩下一個侍郎.其實也好猜?!?/br> 夏原吉開口道:“刑部的兩個侍郎都是三法司系統出來的老刑名,跟鄭賜關系相當不錯,他們三法司系統一向自成獨立小王國,誰當皇帝都得用這些專業官僚,他們反對變法,是因為他們用的‘法’就是祖宗之法,但不代表他們會出頭公然搞對抗?!?/br> “兵部右侍郎師逵跟黃福有些像,但又像的不完全,他們雖然都是太學生出身,都受到了太祖高皇帝的賞識、提拔,但他的履歷跟黃福截然不同黃福是以太學生身份出任項城、清源主簿,后遷為金吾前衛經歷,洪武末年被擢升為工部右侍郎;師逵是以太學生的身份任御史,后任陜西按察使,以清廉且善于斷案出名,反倒跟刑部的兩位侍郎平日里相交投契,兵部根本不是他最擅長發揮的地方,刑部才是?!?/br> “所以后三位侍郎其實是一類人,他們不喜歡變法,他們對變法持反對態度,但他們不會輕易出頭?!?/br> “那么答案只有一個了?!?/br> 姜星火也認同了夏原吉的猜測,接話道:“吏部右侍郎劉觀,有極大概率可能是他,他不僅始終反對變法,而且與你有隙?!?/br> 必須要說明的是,劉觀真不是啥好人。 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朱高熾即位后,劉觀掌管都察院,加太子太保銜,當時大理寺少卿弋謙多次上書言事,朱高熾對弋謙繁瑣言事感到厭煩,劉觀按照仁宗心思彈劾弋謙,又讓十四道監察御史上疏劾論弋謙所言為誣妄之詞,因此被輿論所鄙視。 等到了朱瞻基即位,劉觀宴會聚樂,歌妓滿于宴席之上,且私下接受賄賂,帶著手下都察院的御史們也都貪污放縱無所顧忌,朱瞻基決意整頓朝野風氣,將劉觀下到錦衣衛詔獄里,將幫其斂財的其子劉輻流放到遼東戍守邊疆,命劉觀跟隨前往,最終劉觀客死遼東。 《明史》記載:“李至剛之險,吳中、劉觀之墨,又不足道矣?!?/br>